LEGO 21306 黃色潛水艇 評測

2021-02-08 樂高現時點


前陣子給大家爆料了LEGO ideas系列的新作——披頭四 樂隊黃色潛水艇(21306)。今天給大家帶來評測。



披頭四樂隊在過去50年來對流行音樂有重大的影響。而他們的音樂專輯《Yellow Submarine》更是得獎無數,並成為1968年United Artist (UA)公司動畫電影的同名主題曲,也是電影原聲帶專輯的名稱。




1968年的動畫電影黃色潛水艇,囊括了它的許多受歡迎的歌曲,完美地描繪了迷幻性質的流行文化,在他們的名聲的鼎盛時期。潛水艇本身已經成為時代和披頭四自己的標誌性象徵。註:披頭四樂隊一般指The Beatles(英國搖滾樂隊)The Beatles,英國搖滾樂隊,由約翰·列儂、保羅·麥卡特尼、喬治·哈裡森和林戈·斯塔爾四名成員組成。1960年,樂隊於英格蘭利物浦市成立,其音樂風格源自20世紀50年代的搖滾樂,並開拓了迷幻搖滾、流行搖滾等曲風。





這款黃色潛水艇色彩豐富、明亮,設計富有想像力且結構堅固。同時包裝的設計也讓人眼前一亮。人仔的設計忠實於原版熒幕上動畫片人物原型,能否讓人迅速辨別出角色和角色特徵。總體來說是完美、令人愛不釋手的LEGO set。

價格方面也非常合理,官網售價為59.99美元,49.99英鎊或59.99歐元,這對我來說很有吸引力。小編絕對會敗一套的。現時點是香港LEGO玩家的聖地,是亞洲最大的LEGO集市。關於LEGO的收藏、價格、入坑都可以問我。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樂高21306披頭四黃色潛水艇官方正式發布
    今天凌晨,樂高發布了IDEAS系列2016年的最後一款,21306披頭四黃色潛水艇。
  • 樂高Ideas系列21306 黃色潛水艇開箱評測!
    1968年的動畫電影黃色潛水艇,就是一部將該樂團帶進動畫世界的奇幻作品,電影中呈獻了多首廣受歌迷喜愛的披頭四歌曲,同時也深刻刻劃出在披頭四大紅大紫的那個年代,整個流行文化圈所充斥的的那種迷幻氛圍,而這臺黃色潛水艇最終也成為一個流行文化的重要符號--象徵披頭四歷史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 「愛不釋手的黃色潛水艇 · Yellow Submarine」#XH55玩物言志#
    《黃色潛水艇》(Yellow Submarine)是披頭四樂隊60年代的一首著名歌曲,最早發行於1969年2月,製作人Al Brodax就因這首「黃色潛水艇」突發奇想,再根據1967年專輯《帕伯軍士孤獨之心俱樂部樂隊》所描述的幻覺影像
  • 重溫經典,披頭四和他們的黃色潛水艇
    然而也有作品成功獲得了樂高高層的批准,編號21306 的全新「披頭四樂團:黃色潛水艇」(The Beatles Yellow Submarine)的作品是由LEGO® IDEAS 平臺所推出的作品,目前消息指出產品磚塊總數為550 片。
  • LEGO助力《黃色潛水艇》重出江湖
    而《Yellow Submarine》(《黃色潛水艇》)作為樂隊最強大的代表作之一也一直被樂迷們所懷念和喜歡。近日,LEGO公司在自家創意提案網站上以《Yellow Submarine》為主題將黃色潛水艇和披頭四樂團成員重現,展示了一個名為「LEGO Yellow Submarine」的商品計畫提案:從釋出的圖片中可看出,海報中的黃色潛水艇以樂高積木逼真還原
  • 加迪斯與比利亞雷亞爾,誰才是真正的「黃色潛水艇」?
    圖1:在加迪斯主場卡蘭薩球場球迷所展示的橫幅加迪斯和比利亞雷亞爾共享外號「 黃色潛水艇」已有幾十年了,但是兩支俱樂部的球迷卻並未因此而互相爭鬥,並且他們之間存在著良好的競爭關係同時,這兩支隊伍的主題色又都是黃色。這可真是個有意思的問題。但是,黃潛的綽號又是從何而來呢?
  • 其實,披頭四並沒參與製作《黃色潛水艇》
    1968年,披頭四專輯《黃色潛水艇》的同名動畫電影問世,現在的很多披頭四粉絲那時還沒出生,自然也不會知道這部動畫電影對獨立動畫產業甚至廣告業製造的影響。在《黃色潛水艇》上映之前,大部分動畫廣告幾乎都無法生存。在它上映之後,每一個動畫設計師都忙著在下一個十年的生活廣告上塗滿彩虹、蝴蝶和其他圖案。
  • 黃色潛水艇:一支才華橫溢卻不太走運的樂隊
    2002年幾個重型音樂樂手籌劃了一個新的樂隊——黃色潛水艇。這支孤獨、浪漫的樂隊於2007年發行了唯一一張專輯《不要說再見》,隨即樂隊宣布解散。黃色潛水艇的音樂風格並不顯明,帶有一些民謠和英倫搖滾的色彩,主唱肖陽聲音清澈高亢,整張專輯自由而真誠。新世紀初的前十年,搖滾樂陷入了商業化與否的矛盾中,這樣的窘境推動著搖滾樂重回地下,進入非主流的狀態。
  • 寶碟唱機系列丨披頭四文明的代表——《黃色潛水艇》
    「在《黃色潛水艇》之前,動畫片不過是戴手套的無趣老鼠和偷野餐籃子的卡通熊的世界,無鹽無味又假正經。只有三十年代的弗萊舍兄弟早期的動畫片《大力水手》才能稱得上是像模像樣,可公眾對此卻一無所知。黃色潛水艇來了,它讓動畫世界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不再只面向孩子,它有諷刺、有藝術,更重要的是這是一次徹底的顛覆。」《辛普森一家》的作者Josh Weinstein如是說。
  • 寶碟唱機系列丨披頭四文明的代表——《黃色潛水艇》
    「在《黃色潛水艇》之前,動畫片不過是戴手套的無趣老鼠和偷野餐籃子的卡通熊的世界,無鹽無味又假正經黃色潛水艇來了,它讓動畫世界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不再只面向孩子,它有諷刺、有藝術,更重要的是這是一次徹底的顛覆。」《辛普森一家》的作者Josh Weinstein如是說。
  • 回溯歷史,黃色潛水艇比利亞雷亞爾背後的那些故事
    你知道比利亞雷亞爾為什麼被稱為「黃色潛水艇」嗎?他們是什麼時候開始採用全黃的隊服呢?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西甲獨樹一幟的俱樂部之一的背後故事。
  • 搖滾系列Ⅰ | 從動畫影片《黃色潛水艇》說起
    就在這樣有些尷尬的時間點,披頭們突然發揮出他們一向擅長的色彩和想像力運用,在上年樂隊發表的巔峰作品集《佩伯軍士孤獨之心俱樂部樂團》幻覺影像基礎上,以1966年專輯《左輪手槍》中的歌曲《黃色潛水艇》為藍本,創作出極具披頭四音樂特點和波普視覺藝術風格的動畫電影——《黃色潛水艇》。
  • 披頭四經典電影《黃色潛水艇》將上線YouTube重映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據外媒報導,英國傳奇搖滾樂團披頭四(The Beatles)的經典電影《黃色潛水艇》(Yellow Submarine)將於北京時間4月26日零點在YouTube的官方頻道重映。《黃色潛水艇》是披頭四樂隊繼《A Hard Day’s Night》《Help!》《Magical Mystery Tour》後的第四部電影,是1968年以披頭四樂隊系列歌曲為主題的一部奇幻動畫電影。
  • 「黃色潛水艇」沉沒了,「茉莉僧」還俗了,「樂園裡」可能還有茉莉.
    ◑其實當我說起「黃色潛水艇」,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The Beatles的「Yellow Submarine」。Paul說,這就是個兒童歌曲,就跟一般兒歌一樣沒有深層的含義,但基本都會標註它什麼反戰歌曲。而今兒其實我想說的是我經常單曲循環的一個樂隊,他們名字叫「黃色潛水艇」。2002年成立,2007年解散。
  • LEGO蝙蝠俠·SUKAJAM|Edison·作品
    第一張lego草圖完成Edison在黃色卡紙上的正式稿可以看出Edison關於作品的思考而這一次的主題依舊是lego主題"蝙蝠俠夾克"完成後Edison開始給作品繪製"lego底紋"白色的"lego文字"白色的"lego積木"和白色的"Batman文字"組成了作品特有的白色底紋!
  • 男孩像你 | 開一艘黃色潛水艇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The Beatles, 1967前後腳他們也發布了《黃色潛水艇 Yellow Submarine》這張專輯,和同名動畫片。這部動畫片說來其實是《佩玻軍士孤獨的心俱樂部樂隊》的視覺呈現,講的是披頭四一行四人化身佩玻軍士,乘坐一位老船長指揮的黃色潛水艇,用愛與音樂戰勝邪惡力量的故事。
  • 九寶建英西甲第二站,他在黃色潛水艇的未來是什麼?
    日本天才九寶建英將在下賽季租借給比利亞雷亞爾,從馬略卡到黃色潛水艇,這是更上一層樓九寶建英。據說新經理埃梅裡要租九寶,顯然,九寶建英將在下賽季的球隊中扮演重要角色,19歲的年僅能承擔起這個責任嗎?
  • 並不太完美的吃螃蟹:潛水艇防水錘角閥
    為了解決以上的問題,本著不做大改動的原則,開始在網上搜索解決辦法,然後了解到了有一種防水錘效應的角閥可以減輕水錘效應,只需要更換原有角閥即可,不需要對自來水管道和水管進行改造,購物網站上進行搜索,相關產品特別稀少,後來選了這款潛水艇的防水錘角閥,家裡潛水艇的產品也不少,質量也都不錯,但是這款角閥也算是潛水艇的新產品了,某東官方店上有售,對於一個角閥來說價格不菲了
  • 中年奶爸的樂高玩具之旅:5個月,9套lego積木,30+款造型
    去年雙十一在張大媽上面閒逛,無意被lego積木吸引,便開始了一場lego剁手之旅。截止到目前差不多也快5個月了,看著手機裡的照片,才有了衝動寫下此文。本來也可以水個9篇原創開箱,想想還是寫點有意思的。 我的第一套lego其實雙十一,是想給我女兒買玩具的,結果一失手開始了lego之旅。
  • LEGO推出迪士尼人物造型積木 收藏迷必入手!
    Image via lego.gizmodo.comImage via lego.gizmodo.comImage via lego.gizmodo.comImage via lego.gizmod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