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冬天的雪花飛舞,「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萬裡江山雪塑如畫。
在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萬物寂靜下卻有」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更添詩情畫意。
除卻《沁園春·雪》的大氣磅礴,捨我其誰的氣勢,那些比我更愛雪的詩人,他們把雪更是寫得入木三分。
01那同樣大氣磅礴,寫將士那豪邁悲壯的徵戰生涯的雪詩:
被岑參通過《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穿越時空一直在感染著我們: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澹萬裡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大雪紛飛,千千萬生靈絕跡躲入巢穴中,即使是人也不會在大雪紛飛,只有那些將士們, 如李愬雪夜入蔡州(夜襲蔡州之戰)「懸軍奇襲,置於死地而後生」,或如岑參所言這些將士們在冰天雪地中還在堅守著陣地。
或者如志願軍將士們那雪夜奇襲,雪夜戰沙場。只有這些將士們出現在這冰天雪地中,刀雖寒,但是血卻熱。
任何時代那些守疆戍邊的將士永遠是值得尊敬的。他們保護了我們百姓的安寧。這是沒有任何可質疑的。
02雪後之景最為美,楊萬裡最喜歡家鄉的雪,家從古至今都是遊子最為思念的。
楊萬裡看到家終東山寫下飽含熱情的:《雪後晚晴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賦最愛東山晴後雪二絕句》
只知逐勝忽忘寒,小立春風夕照間。最愛東山晴後雪,軟紅光裡湧銀山。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最愛東山晴後雪,卻愁宜看不宜登。
只是雪景雖美,卻日出就要消融,再美也會逝去。真可謂韶華易逝。美景不常有的愁滋味會湧上心頭。
03雪景中不只是只有雪引人注目,還有:
柳宗元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雖是詩情畫意,裡面卻又埋藏其內心的孤寂,孤寞之情感,時柳宗元寫下此詩正值被貶謫的漫長歲月的一個冬天的雪景,於是寫下此詩。落寞之情可見一斑。透過作者所處境況才算真正讀懂一首詩。
那寫下「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的馬致遠,他也寫了一首類似於柳宗元的《江雪》意境的詩,只是表達的情感又有些許區別:《壽陽曲·江天暮雪》
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江上晚來堪畫處,釣魚人一蓑歸去。
柳宗元是寫雪後獨釣寒江雪,馬致遠則是寫雪之大,蓑翁卻不再停留匆匆離去,一個是雪後之江山之景,一個是雪飛之江山之景,相得益彰,可稱絕配。
傍晚那突然下起了雪,那飄飛的雪花像盛開梅花又像飄飛的柳絮。江上的晚景美的就像畫般,江面上一位披著蓑衣的漁翁正劃著小船歸去。
04那歌曲一剪梅唱到:真情 像梅花開遍,冷冷冰雪 不能掩沒。
雪中的梅花自然是引了無數詩人畫家競相揮墨題詩畫梅,梅中有雪,雪中有梅。
宋代盧鉞的《雪梅》就寫絕了雪和梅花鬥豔:「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後兩句遂成梅花絕佳描寫之一。
05那春節之日遇雪更令人心情大好:
正如陸遊在《除夜雪》所寫的心情一樣: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對聯家家有,大紅燈籠高高掛,卻又有那雪花來添景。瑞雪兆豐年,在那綠色還未現的冬季,雪就是那冬天最美麗的風景線。
李白早起突聞雪花墜,也不免要寫下:《清平樂·畫堂晨起》
畫堂晨起,來報雪花墜。高捲簾櫳看佳瑞,皓色遠迷庭砌。盛氣光引爐煙,素草寒生玉佩。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
06那雪原之中雪山之中,那自然就如: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劉長卿 〔唐代〕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好一個風雪夜歸人。家中留燈等那夜歸人。有家真好。即使在那風雪之中,那家中有一盞燈在等你歸去,屋中正爐火正旺。
或者如白居易 《問劉十九》 ,風雪之夜,邀知己好友,爐前燙酒,也是情意濃濃: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07一人獨望雪也是一種別具韻味:
雪晴晚望賈島 倚杖望晴雪,溪雲幾萬重。樵人歸白屋,寒日下危峰。野火燒岡草,斷煙生石松。卻回山寺路,聞打暮天鍾。
雪之美,雪之魅,無論雪起,雪落,雪停,那都是一種大自然的恩賜,更是大自然對食為天人們的一種豐收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