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攬儲不再,有銀行定存利率不升反降 銀行如何應戰?

2020-12-25 新華網客戶端

花式攬儲不再 有銀行定存利率不升反降

資本市場或分流存款,銀行如何應戰?

12月24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走訪北京部分銀行。新京報記者 胡萌 攝

餘額寶收益率跌破2%、多銀行下調大額存單利率、靠檔計息產品陸續「下架」……在今年各類存款產品直接或變相降息後,年末銀行攬儲大戰也幾近「熄火」。

臨近年末,貝殼財經記者走訪諮詢了工行、農行、中行、建行、招行、民生、浦發、華夏、廣發、光大、興業、北京銀行、杭州銀行等13家銀行,發現從大額存單到銀行理財,收益率都沒有明顯「翹尾」。

對於「翹尾效應」降溫的原因,業內人士認為,主要是監管規範高息攬儲、年內貸款端利率多次下調等因素影響。預計我國的平均利率水平還處於下行趨勢,未來銀行應更好地去統籌資產負債,根據資產的運用情況來選擇增加存款的方式和規模。

值得一提的是,資本市場對存款的分流或也會提速。近日,證監會部署明年工作重點時,提出「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業內人士表示,如果這種分流成立,會對銀行儲蓄形成一定挑戰,不過穩定的儲蓄存款仍是銀行「壓艙石」,銀行可以通過多元化融資渠道的制度化發展來彌補存款的減少,同時加快轉型參與到市場中。

高息產品難覓:

理財收益率未明顯「翹尾」,有銀行定期存款利率不升反降

「現在不像原來那樣,您閉著眼買一個理財都是5%以上收益率,現在三年的大額存單,可以申請到3.95%,而且僅限新開卡的客戶,這是目前最高的了。」浦發銀行一位理財經理告訴記者。

在記者近日走訪中,不少銀行理財經理都如此表示。不僅國有大行延續了前期的「佛系」,中小銀行「踩點」攬儲的熱情也明顯減弱。

受訪銀行普通定期存款多比基準利率上浮30%左右,如民生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為2.13%。三年期定期存款可達到3.75%;招商銀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3.48%,「半年前還有3.57%,現在反而下跌了0.09%。」該行一位理財經理稱。且值得注意的是,此類定期存款產品有認購門檻,普遍在5萬以上。

同樣保本保息的大額存單方面,多家銀行三年期大額存單利率在3.85%-3.95%,但五年期大額存單幾乎「匿跡」。

理財產品收益率相對更高,期限在3個月到1年甚至更長不等,利率整體在4%上下。如杭州銀行一款117天的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為4.15%;華夏銀行一款三個月期理財,業績比較基準為3.9%-4%。

「但理財都是不保本不保息,給客戶說的利率也不再叫預期收益率,而是業績比較基準,意思是往期產品大概率能達到的區間,不意味著最終利率一定會在這個區間。」受訪理財經理稱。

比理財收益率更高的是基金、保險。據受訪經理們推薦,有的儲蓄型保險利率可達到4.4%以上,但封閉期更長,為五年。還有一位國有大行的員工向記者推薦一款債券型基金,歷史收益率為7%左右。

「前幾年會衝時點,去年底也較高,但今年整個趨勢是降息,衝高的可能性比較低。」建行一位理財經理稱。

「翹尾效應」減弱主因:

監管規範高息攬儲、年內貸款端利率多次下調

來自第三方監測機構的數據也顯示銀行攬儲「翹尾效應」的減弱。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從12月12日至12月18日的一周內,247家銀行共發行了1532款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銀行增加5家,產品發行量減少21款。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79%,較上期減少0.03個百分點。

除了前期的存貸比考核紅線刪除、理財淨值化管理轉型等因素外,對於今年銀行攬儲大戰進一步「熄火」,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金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直接原因是在網際網路存款產品、靠檔計息產品等領域的監管加強,相當數量的銀行主動攬儲競爭行為受限。

「其次,在銀行讓利實體經濟、降低貸款端成本的政策背景下,信貸的總體利率水平有所下調,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提高利率吸收存款的做法受到來自負債端和監管導向兩個方面的壓力。」陶金稱。

他所提到的靠檔計息產品,是指提前支取定期存款產品時,收益可根據存款時間分段計算利率。不過包括工農中建等在內的多家銀行已陸續「下架」了此類產品。

更進一步來看,監管對高息攬儲行為的規範一直在加碼。去年12月,央行組織利率自律機制發出倡議,約定各銀行立即停止新辦並逐步壓降存量不規範的存款創新產品;今年3月,央行又下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等不規範存款創新產品。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還對貝殼財經記者提到,更深層的原因是銀行經營理念的日趨成熟,以及受今年貨幣政策環境影響,流動性相對寬裕,貸款端利率在持續下行,所以銀行存款的價值,尤其是利率較高的定期存款的價值對銀行的吸引力在下降。

曾剛表示,絕大多數銀行,尤其是儲蓄資金來源廣泛穩定的銀行,面臨的並不是拉存款的問題,而是資金端的使用問題。

「好資產的規模、數量是有限的,在收益率下降的情況下,如果還在不計成本地擴大存款規模,實際上不利於銀行價值的創造,有可能還會降低銀行的收益。」曾剛表示,從長遠看,中國的平均利率水平還處於下行趨勢,未來銀行應更好地去統籌資產負債,根據資產的運用情況來選擇增加存款的方式和規模。

曾剛強調,在利率變動的大趨勢下,銀行經營理念日漸精細化是一個必然結果。在遠洋資本高級研究員蓋新哲看來,監管部門規範高息攬儲可以避免攬儲競爭過度導致負債成本抬升,為降低企業貸款融資成本營造良好條件。

追問 1

資本市場分流存款將提速?

近日,證監會提出要著力加強資本市場投資端建設,增強財富管理功能,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助力擴大內需。對此,陶金認為,目前競爭居民儲蓄資源的除了商業銀行,還有資本市場。隨著家庭資產配置中的房產偏好逐漸弱化,房貸和存款也都會減少,居民手裡的資金越來越與銀行脫鉤,而向理財和投資市場靠攏,投資權益類資產的需求也在持續增加。

股市對存款的分流現象此前已有顯露。如今年7月股市大漲時,當月人民幣存款同比少增5617億元,其中住戶存款減少7195億元。曾剛稱,每當資本市場繁榮時,必會形成較強的儲蓄分流,但該趨勢能否持續,變成長期現象,與資本市場整體發展密切相關。他認為,如果這種分流成立的話,會對銀行儲蓄形成一定挑戰,但不見得造成非常大的打擊,因為銀行也在轉型,一方面可以通過多元化融資渠道的制度化發展來彌補存款的減少;另一方面,可以加快轉型參與到市場中,其中銀行理財可能發揮重要作用。

「我國儲蓄率處於下降過程中,有必要更有效地利用儲蓄資源,來支持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發展,提高金融和融資效率,同時也會在長期增加居民收入來源,提高居民的收入增長速度。」陶金稱。蓋新哲認為,證監會提出促進儲蓄向投資轉換的背景主要是為了推動我國從間接融資體系向直接融資體系轉型,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追問 2

攬儲將成歷史還是會加劇分化?

在陶金看來,從當前的監管趨勢看,未來銀行業的儲蓄業務將會繼續分化,當價格被監管,銀行之間的攬儲競爭重新回歸到原有模式中,大型銀行仍然能夠憑藉多網點和多渠道獲得更多的儲蓄資源,中小銀行則可能將面臨更大壓力。

他同時稱,但在同一區域內,中小銀行可以通過線下的存款營銷手段積極拓客,並通過信貸等其他服務增加客戶黏性,走出不同於傳統攬儲的新路子。

曾剛則表示,不同的銀行有不同的需求,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穩定的儲蓄存款還是銀行作為間接融資機構、穩定發展業務重要的壓艙石。所以銀行對存款尤其是核心存款的需求長期存在。

「隨著直接融資市場的發展,以及其他類型金融工具的發展,對儲蓄形成分流是一個必然趨勢。」曾剛說,所以不同類型的銀行要根據自己的稟賦特徵差異化發展,提高資產負債管理效率,優化負債結構,有條件的銀行應該把握直接融資市場發展的契機,尋找新的業務增長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中國有4000多家銀行,曾剛也進一步強調,銀行的內部差異太大,很難用統一的儲蓄變化行為模式去刻畫整個行業。 (記者 胡萌 程維妙)

相關焦點

  • 花式攬儲不再 有銀行定存利率不升反降 銀行如何應戰
    高息產品難覓:  理財收益率未明顯「翹尾」,有銀行定期存款利率不升反降  「現在不像原來那樣,您閉著眼買一個理財都是5%以上收益率,現在三年的大額存單,可以申請到3.95%,而且僅限新開卡的客戶,這是目前最高的了。」浦發銀行一位理財經理告訴記者。  在記者近日走訪中,不少銀行理財經理都如此表示。
  • 花式攬儲不再 有銀行定存利率不升反降
    高息產品難覓:理財收益率未明顯「翹尾」,有銀行定期存款利率不升反降「現在不像原來那樣,您閉著眼買一個理財都是5%以上收益率,現在三年的大額存單,可以申請到3.95%,而且僅限新開卡的客戶,這是目前最高的了。」浦發銀行(600000,股吧)一位理財經理告訴記者。在記者近日走訪中,不少銀行理財經理都如此表示。
  • 高息存款「熄火」:多家銀行定存利率不升反降!
    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3月是各大銀行的「攬儲旺季」,俗稱「開門紅」,因為這一時間段各大銀行都會使出「看家本領」來搶奪存款和客戶資源,據某國有大行東部分行工作人員介紹:每年的旺季個人存款增量都能達到全年的80%左右。可見一斑。
  • 利率上浮 年底攬儲如約而至!閒錢存銀行正當時
    每到年底,隨著年終獎、分紅的到帳,很多人的錢包鼓起來,同時各家銀行開始備戰年終考核,攬儲大戰如約而至。由於今年流動性較為充裕,銀行普遍「不缺錢」,因此各家的攬儲情況不一。實力雄厚的國有行和股份行「開門紅」比較冷清,城商行、農商行和民營銀行動作更多,比如與網際網路平臺合作引流,設置了禮品和較高的存款利率,為攬儲增加含金量。一般來說,銀行的「開門紅」活動會從12月一直延續到明年一季度末,如果手裡有閒錢需要存銀行,可以趁著這個節點挑選一些高利率的產品。
  • 去銀行想定存三年,而銀行卻鼓勵定存一年是怎麼回事?哪種更好?
    客戶去銀行辦理存款,本身去辦理定存三年期的,但銀行卻鼓勵定存一年期,遇到這種事非常普遍的,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原因一:銀行攬儲同樣的錢,可以少支付利息,多一些利潤其實大家都知道,銀行定期存款利率一般都是跟存期掛鈎的,存期越長存款利率越高。
  • 年利率5.2%的定存沒人存?銀行行長:現在的儲戶要求實在太高了
    收入高了,有的人開支也變大了,基本上是賺多少花多少,而有的人依然勤儉節約,儘可能的存下來一筆錢,以免遇到突發事件急需用錢的時候才找人四處借錢,信奉的是「手裡有糧,心裡不慌」!當然了,錢存下來了,自然不可能一直放在家裡,銀行成為了很多人的選擇,畢竟把錢存在銀行,安全性上有保障,而且還能獲得一筆利息,何樂而不為呢?
  • 積極高息攬儲 民營銀行「花式」發力自營渠道
    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了解到,網際網路存款「剎車」後,多家民營銀行正大力通過自營渠道進行攬儲,不僅起存金額低、期限靈活,且利率遠高於同業,甚至超過部分大額存單利率。具體來看,起存金額低至50元,期限則30天、90天、6個月均有,年化利率一般在4%以上,部分可達5%以上。
  • 有20萬現金,國有銀行利率3.35%,小銀行利率3.85%,該怎麼選?
    如標題中所述,有20萬的現金,存國有銀行的話利率3.35%,存小銀行的話利率3.85%,這該怎麼選擇? 可能很多人一直以來都在國有銀行存錢,所以理所應當的覺得選擇國有銀行不會有錯,畢竟規模大、知名度高,但這樣真的好嗎?作為一名儲戶,如果沒有了「逐利性」,那理財還有什麼意義呢?難道只是單純的為了安全嗎?
  • 智能存款「退燒」:張家口銀行已清盤 更多銀行限額或下調利率
    近日,有儲戶向中新經緯客戶端反映,收到張家口銀行的簡訊通知稱,5月15日之前,張家口銀行將清盤智能存款產品。上個月,媒體報導稱,央行下發了加強存款利率管理通知,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等不規範存款「創新」產品。
  • 一千萬存銀行定期一年和三年利息各是多少?銀行可調節利率最高是7%
    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國家降息了2次,現在一年期定存國有5大行是1.45%,三年期的是2.75%,樓主的1000萬屬於大額存款,一年期能給到3%不會再多了,也就是說1000萬的年化收益率只有30萬,但有1000萬的人是可以去中小銀行談利率的,最起碼你的定存要比普通的大額存款要高。
  • 年底多家銀行利率上浮幅度不及往年 線上渠道成各銀行發力點
    高息產品變少  記者走訪北京多家銀行網點後發現,利率在4%以上的存款產品難見蹤影。  「3年5萬元起,定存利率3.85%,這是最高的利息了。」農行北京分行某網點大客戶經理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當記者詢問是否有收益率在4%以上的產品時,該經理說,預期收益率在4%以上的只有銀保合作產品,需存滿5年。
  • 銀行利息上調,利率4.8%卻「無人存」?銀行經理:儲戶太精明!
    2019年,監管部門要求各大銀行暫停智能存款。2020年央行降準降息,又發出《通知》,要求各大銀行整頓「靠檔計息」和「結構性存款」,隨之而來的是各大銀行紛紛下調存款利率,可以說這些對於儲戶而言,都不是什麼好消息!銀行利息上調,利率4.8%卻「無人存」?銀行經理:儲戶太精明!
  • 六大國有銀行取消定存靠檔計息,與目前許多銀行的攬儲矛盾嗎?
    6大行齊發公告,取消定期存款的靠檔計息條款,確實與銀行的攬儲發生著矛盾,也不有利於銀行吸收社會閒散資金進入存款。但是這符合著監管部門的管理利益,所以也是必須執行,沒有辦法改變。因為設置了這一條款之後,存款客戶一定會選擇最長期限,最高利率的定期存款。因為如果萬一急需用款時,可以提前支取,有著這一條款,利息也不會損失太多。如果不發聲提前取款,那麼滿期之後利息也是最高的。另外監管部門認為這一條款實質是變相提高定期存款利率。例如三年期的定期存款,如果年化利率為4%,在存滿一年發生提前支取,給付利率為3%。
  • 100萬存銀行三年利率是多少,如何存款利率是最高的?
    現在很多人隨著腰包越來越鼓了,就想著給自己的現金找一個可以增值的渠道,現在市面上的理財渠道有很多,比如銀行理財、存款、基金、股票等等。那麼,手裡有100萬元錢,100萬存銀行三年利率是多少,如何存款利率是最高的?
  • 攬儲「招數」在變少 銀行年末攬儲怪象迭出個別農商行竟主動「縮表」
    攬儲「招數」在變少一位大行華東某支行人士表示,年底主要攬存方式還是依靠大額存單和結構性存款,由於理財利率降得比較多,客戶更偏好利率較往年持平的前兩種產品。目前該行的大額存單起存點較高,一般到了之後的春節期間門檻會有所降低。
  • 6大國有銀行取消定存靠檔計息,這不是跟目前攬儲大戰相矛盾嗎?
    前幾天六大國有商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同時宣布從2021年1月1日起,個人大額存單以及定期存款將取消提前支取掛檔計息,這意味著從明年1月1日起,大家購買大額存單提前支取將只能按照活期利率計算,而目前的六大行的活期利率基本上都是在0.3%左右。
  • 定存有「貓膩」?都2020年了,還有人存定存?銀行員工給出答案
    在銀行的眾多產品中,定存一直是受眾人群最多的一個產品,即使是在2014年餘額寶七日年化收益率達到頂峰,也就是6%的時候,雖然有很多人選擇把錢存在餘額寶,但依舊有非常多的人選擇定存,那到底定存有何「貓膩」,讓這些人一直不為所動呢?即使是到了2020年,依然是如此呢?對此,銀行員工也給出了答案!
  • 銀行又開始年末攬儲衝刺了?怎麼存錢才能更划算?
    雖然現在理財方式已經多種多樣了,可相信還是有很多朋友會把相對安全可靠的銀行存款作為理財的首選。與此同時呢,各家銀行正咬緊牙關備戰年終考核,銀行的員工們又開始上演拉存款的繁忙景象,「年終攬儲大戰」再次如約而至。那麼各大銀行為什麼都在做年末的攬儲衝刺呢?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解答一下這些問題。
  • 手中有20萬,別再存定期了!銀行員工透露:這樣存一年躺賺8000元
    俗話說得好,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手中有存款,面對任何情況都比較有底氣。尤其是在年初的特殊事件發生之後,人們越發重視存款的重要性。存款存哪兒?當然是銀行,或者直接自己放在家裡。每到年關,便是各大銀行攬儲的高峰期,因為年底放假,很多人都回家了,銀行攬儲壓力變大,所以會推出各式各樣的攬儲「花招」。有的銀行送糧油米麵,也有銀行送代金券,但不論是送什麼,都比不上提高存款利率來的實際。銀行深知這一點,所以,一些體量相對較小的中小型銀行經常會推出高利率銀行產品。
  • 銀行年末攬儲怪象迭出 個別農商行竟主動「縮表」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銀行年末攬儲怪象迭出 個別農商行竟主動「縮表」對於備戰年終考核的銀行業來說,12月是攬儲意願最強的月份之一,今年年末也不例外。攬儲「招數」在變少一位大行華東某支行人士對記者表示,年底主要攬存方式還是依靠大額存單和結構性存款,由於理財利率降得比較多,客戶更偏好利率較往年持平的前兩種產品。目前該行的大額存單起存點較高,一般到了之後的春節期間門檻會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