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鐵路交通擠塞 民建聯倡隧橋錯峰收費

2022-01-10 香港文匯報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文森)香港特區現有750萬人口,民建聯昨日指本港九成人口均使用公共運輸出入,惟道路交通近乎飽和,經常出現交通擠塞情況,新界更是重災區,現時每日大量新界居民早上南下九龍上班上學,令九龍主幹道早上繁忙時段汽車時速減慢至20.6公裡,比約十年前下降13%,港鐵多條綫路亦告飽和。隨著新界即將成為重點發展重鎮,逾百萬新居民搬入,加上毗鄰內地,跨境產業對接也使新界交通負荷瀕臨「爆煲」邊緣。民建聯建議特區政府未雨綢繆,透過泊車轉乘站多元化發展、推行「智慧出行」及調整隧道收費模式,重塑香港交通運輸承載力。有學者亦認為,特區政府可在各隧道和幹線大橋等收費點實施「按時收費」模式,以減少繁忙時段出行的車流,紓緩交通擠塞情況。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恆鑌昨日發表「重塑本港交通運輸承載力」倡議書,指每日新界居民南下返工返學,使九龍區主幹道上午繁忙時段的塞車問題加劇,該區汽車時速已由2010年每小時23.7公裡,減至2019年的20.6公裡,反映新界人口大幅增加,對九龍道路已出現超負荷情況。

新界居民早上南下九龍上班上學,獅隧早上繁忙時段汽車時速比十年前下降13%。資料圖片

他又指,新界是增加土地供應的一大來源,現時新界北已有洪水橋、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等四大重點發展區域,若計及新界北不斷新建的屋苑,新增人口隨時逾百萬人,將對本港交通運輸構成極大壓力。

他提出重塑「泊車轉乘」概念,即駕駛者駕車到港鐵站後,將車停泊並轉乘鐵路,以減少市區的路面交通負荷。但陳恆鑌指出,現時「泊車轉乘」站存在車位不足、環境欠佳等問題,候車居民反映「車位又唔夠,有時又要日曬雨淋」,難吸引駕車人士使用,建議擴展泊車轉乘站至各區,多增設泊車位和增加轉乘優惠,且轉乘站多元化發展,一地多用加設銀行和食肆等社區設施,吸引駕駛者使用。

陳恆鑌就本港運輸系統的現存問題提出建議。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倡引入城市交通管理系統

陳恆鑌表示,本港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發展智能運輸系統,為東南亞首個電腦化區域交通控制系統,惟數十年過去仍停留在研究、試驗等階段,相反內地不少城市已引入智慧交通系統並取得成效,如浙江省杭州市引入城市大腦系統,兩年內由全國擁堵城市排行榜第五位跌至第五十七位,大幅改善擠塞情況。故建議特區政府引入城市交通管理系統,結合車輛、道路及交通燈,利用大數據調度車流,解決「路路皆塞」、「一路多燈」等問題。

他並提出改變隧道收費結構,指出現時紅隧、東隧及西隧未能成功分流,與隧道全日劃一收費、三隧價格有別有關,建議政府引入「時變收費系統」,即在繁忙時段按不同時區逐步調升收費,其他時段逐步調低收費,以鼓勵市民錯峰出行,緩解時段性交通擠塞情況。

大欖隧道收費貴逼車繞道

香港運輸研究學會資深會員熊永達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民建聯的相關建議值得考慮。他指出,隨著新界西北發展令人口激增,未來有需要加強交通運輸配套,而即將興建連接古洞至錦上路的「北環綫」,以及接駁屯門藍地至大嶼山的11號幹線,有助應付交通的增長,但要改善交通,則必須調整隧道等收費,「其實與錢有關,好似大欖隧道收費貴,不少車輛改用免費的屯門公路、青山公路出巿區,繁忙時段自然擠塞。」他認為,該隧道經營權將於2025年屆滿,特區政府收回後若免費讓駕駛者使用,自然可分流屯門公路等車流。

熊永達亦認同「按時收費」概念,更認為不止隧道,其他所有政府的收費幹線和橋梁都可實施按時收費,按實時車流情況調整收費,「繁忙時段車流多便較貴,車流較少則便宜些,甚至不收費,就會令一些沒有必要在繁忙時間出行的駕車人士,選擇非繁忙時段出行。」

至於增加泊車轉乘的車位,熊永達認為成效要視乎泊車站收費,「如果收費便宜會一早爆滿,如果太貴,又不會吸引駕車人士使用以改乘公共運輸工具,所以要研究一個合理的收費,才能達至良好的成效。」

大數據助司機繞道暢行

道路交通擠塞一直是不少大城市面對的難題,香港亦不例外,但科技發達下,塞車難題並非「死症」,陳恆鑌昨日引用內地杭州透過智慧交通系統管理,令擠塞情況大幅改善的實例指出,大數據配合實時道路監控,有效助駕駛者避開塞車路段,有關系統已引進到20多個內地城市,成功例子比比皆是,惟香港社會近年以無謂的隱私疑慮,作繭自縛,耽誤「智慧出行」措施推行,使經濟活動承受沉重的時間成本。

陳恆鑌表示,內地多個城市推動使用智慧交通系統,利用大數據分析道路情況,實時監控以調度指揮,保障道路使用效率和安全。杭州便率先引入城市大腦系統,利用傳感器和人工智慧收集車輛訊息,以實時分析協調交通燈號,成功減少市內交通堵塞問題,城市大腦系統現已在內地20多個城市中成功營運,可見大數據處理交通問題已成為大趨勢。

香港特區政府曾制訂《香港智慧城市藍圖》,當中包括研究如何引用創新科技提升交通效率。然而,本港由於在大數據收集、以及相關應用在涉及個人隱私的問題上,尚未與社會達成一致共識,難以推進「智慧出行」相關措施實施。

專家:感應器應用更廣

香港運輸研究學會資深會員熊永達對香港文匯報表示,發展有關「智慧出行」系統並不困難,現時Google地圖便有「即時路況」功能,以不同顏色顯示道路的順暢或擠塞程度,Google也擁有這些駕車人士的出行大數據,特區政府可向其購買數據,以實時了解各區幹道的路況。

另外,現時車輛裝有感應器便可使用隧道的電子收費系統,這些裝置亦可在各區的幹道和隧道等應用,這與電子道路收費的模式相若,只是並非作收費用途,而是收集各幹道車流的實時數據,調控交通燈以疏通交通。不過,他指由於收集車輛出行數據涉及隱私問題,特區政府或要立例才能規定所有車輛安裝感應器。他又指,特區政府亦可立法要求所有私營的停車場提供泊車情況的實時數據,讓政府可發放各區泊位情況,使車主毋須在路面四處尋找泊車位,然而也逃不過隱私的困局。

社評:放眼灣區善用技術 完善交通促進發展

本港道路交通運輸繁忙,尤其新界北未來人口預期將大幅增長,而且位處港深合作的結合部,必須及早籌劃新界北乃至全港交通建設。政府要跳出地域限制,放眼粵港澳大灣區尤其是前海合作區的發展,以港深產業對接的大局觀,促進新界北區域和跨境交通的發展;另一方面需善用大數據、新技術發展智能交通,最大限度地發揮交通效益,為本港經濟打好基礎。

紅隧九龍往港島大部分時間都塞車。資料圖片

現時香港公共運輸系統的每日平均載客量超過1,200萬人次,約佔全港總出行人次的九成,而道路交通擠塞情況亦時常出現。有政黨因此提出三方面建議,包括泊車轉乘站多元化發展、推行「智慧出行」及調整隧道收費模式,以重塑香港交通運輸承載力。

香港正邁上發展的新裡程,在大刀闊斧覓地建屋的重要工作中,新界北是重點,已有四大重點發展區域包括洪水橋、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等,估計長遠新增人口隨時超過百萬人。新界北本身是一個就業窪地,沒有什麼就業機會,如果這些新增居住人口將來主要去九龍、港島區上班,按照現行交通承載能力必定難以承受;而如果部分新界北居住人口跨境上班,跨境交通也需要未雨綢繆。

其實,政府在進行長遠發展規劃時,首先要將目光拉闊至深圳和整個大灣區。國務院日前公布了前海深港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為香港經濟發展提供更大舞臺,港深產業合作潛力巨大,新界北的口岸經濟帶甚至跨境交通基建,應該是新界北交通規劃的一大重點。政府的《鐵路發展策略2014》中,擬議的北環線除了連接錦上路站至古洞站的主線外,還可因應跨境運輸需求的增長,增設支線由錦上路站直接連接至現有的落馬洲站;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更透露,正爭取興建新鐵路連接新界西北及前海。這些都是重要的研究、落實方向。

另一方面,本港有很大必要加速推進智能交通,提升整體交通運輸的效益。事實上,香港由1970年代已經發展智能運輸系統,在東南亞首個使用電腦化區域交通控制系統,但數十年過去,政府在進一步善用大數據和智能技術管控交通上,仍然停留在研究、試驗的階段;相反內地很多大城市已經引入智能交通系統進行管理,成效卓著,例如杭州引入城市大腦系統後,兩年內由全國擁堵城市排行中的第五位跌至第五十七位,交通擠塞情況得到大幅改善。

運輸署在前年7月發表《香港智慧出行路線圖》,提出制訂適合香港的整體策略,有序落實各項「智慧出行」的措施,利用大數據去調度車流,將香港建成世界級智慧城市。但過去在攬炒派的政治操弄下,無限放大所謂隱私問題,阻礙政府施政。就連政府提出建設一些「多功能智慧燈柱」,三番四次解釋監察實時交通情況的設備不會進行錄影,不涉個人隱私,依然被攬炒派惡意攻擊,發動激進示威者惡意破壞。本港現時已撥亂反正,政府是時候加速智慧交通的規劃發展。

香港人口密集,道路空間十分有限,必須透過完善運輸網絡,配合公共運輸為優先的運輸政策,以應付龐大的出行需求。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為創科中心,當局應該充分利用物聯網、感應偵測、人工智慧、自動控制、大數據等日趨成熟的技術手段,整體上解決交通運輸難題,以促進本港與大灣區的融合,為經濟發展注入動力。

相關焦點

  • 香港新界將迎來巨變!
    綜合以上規劃發展,新界西北未來發展將更清晰,洪水橋疑不再是工商業發展區,香園圍口岸一帶則將成為新興科創產業園,新界北的古洞及落馬洲一帶則將成為集居住與深港往來的重要據點。議員柯創盛指出,早年本港內耗大量時間作政治鬥爭,使多項發展規劃落後,現時理應急起直追。
  • 紅隧啊紅隧,你幾時返工?
    原經紅隧的公共運輸路線也已轉至東隧或西隧,運輸署亦安排免費渡輪來往灣仔、紅磡及九龍城,在港小夥伴們近期可通過運輸署網頁了解紅隧附近巴士路線的運行情況。東區海底隧道,是香港第二條貫穿維多利亞海峽的過海隧道,也是香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道路及鐵路的隧道。東隧於1989年通車,全長2.2公裡,是三條過海隧道最長的一條,連接著港島鰂魚湧與九龍東部的茶果嶺。
  • 新界北變天!香港將建5條新鐵路打造北部都會區
    《施政報告》中有關「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規劃提到,將新增兩條全新鐵路項目,共在香港增設10個新車站。新鐵路建成後,現時被視為山旯旮地方的打鼓嶺和流浮山,將來只需在西鐵錦上路站及新建的洪水橋站轉車,便可穿梭兩地。
  • 祖國大陸距臺灣最近鐵路通車運營
    12月26日拍攝的福平鐵路平潭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據新華社福州12月26日電 (記者邰曉安)26日上午,隨著G5322次列車從平潭站緩緩駛出,祖國大陸離臺灣島最近的鐵路——福平鐵路正式開通運營。   全長88公裡的福平鐵路連接福建省會福州與全國第五大島平潭,為國鐵I級雙線客貨共線鐵路,共設福州、福州南、長樂、平潭等6座客運車站,最高運營時速200公裡。
  • 聚焦施政報告② | 北部都會區描繪新界北發展新藍圖
    施政報告提出在新界北構建佔地300平方公裡的「北部都會區」,受到了香港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期《聚焦施政報告》,聽港君為大家詳解在北部都會區的規劃之下,香港的新界北將呈現什麼樣的新藍圖。歷來佔地最大的規劃藍圖 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用了一整個篇章介紹歷來佔地最大的規劃藍圖——「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
  • 【立法會選舉】投票日全港市民免費乘搭公共運輸工具!
    港府早前宣布,立法會換屆選舉日(12月19日)當天,多個公共運輸營辦商,包括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專營巴士營辦商及電車公司,會為市民提供免費乘車優惠。不過,立法會選舉九龍東地區直選5名候選人都認為這對於提高投票率於事無補,鄧家彪反建議免費乘車不要與投票掛勾,應該每個月都選一天免費乘車。
  • 新疆鐵路優化格庫鐵路列車開行 旅客中轉烏魯木齊更方便
    12月16日,記者從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為滿足旅客出行需求,新疆鐵路將對格爾木—庫爾勒鐵路(以下簡稱「格庫鐵路」)現行旅客列車開行進行優化調整。開行庫爾勒至若羌特快旅客列車1對,庫爾勒至米蘭快速旅客列車1對。
  • 新界北茶餐廳靈異事件
    所以媒體對這些事情的報導也是有一定的度,但是做為香港政府卻沒有對任何靈異事件給予官方的說法和首肯,只有一件靈異事件也是第一次政府公開的事件,那就是關於新界北的茶餐廳靈異事件,因為這件事是在東方判斷標淮和西方科技驗證下共同得到的結果,所以沒有被政府隱瞞。新界北區分為四部份,既上水、粉嶺、沙頭角、打鼓嶺,而北區早年亦被稱為「上粉沙打」地區。
  • 詭事 I 1989年香港新界北鬼叫餐事件
    在當時,香港新界北被分為四部份,分別是上水、粉嶺、沙頭角、打鼓嶺,而北區早年亦被稱為「上粉沙打」地域。這件事就發作在大埔地步區,新界北也靠近深圳,山清水秀,農田蔥蘢,有多個屋村群落,在當時來說相對來說,還算是繁華和交通便利之地。
  • 香港新界北茶餐廳靈異事件
    所以媒體對這些事情的報導也是有一定的度,但是做為香港政府卻沒有對任何靈異事情給予官方的說法和首肯,只要一件靈異事情也是第一次政府公開的事情,那就是關於新界北的茶餐廳靈異事情,由於這件事是在東方判別標準和西方科技考證下共同得到的結果,所以沒有被政府坦白。新界北辨別為四部份,既上水、粉嶺、沙頭角、打鼓嶺,而北區早年亦被稱為「上粉沙打」地域。
  • 詭異的香港新界北潮湧記茶餐廳靈異事件
    做為一個複雜歷史緣由構成的地域文化,中國南方的習俗習氣以及粵文化的和西方文化的扭曲分離體,香港鬼神文化構成了一個無獨有偶的特性,既無封建迷信這種說法,崇尚祖先的理念和處置方式;又沒有對一切西方科學的服臣,崇尚對一切未知有拿來主義的判讀標淮和思想淮繩。
  • 香港唯一默認靈異事件:新界北餐廳案
    但是做為香港政府卻沒有對任何靈異事件給予官方的說法和首肯,只有一件靈異事件也是第一次政府公開的事件,那就是關於新界北的茶餐廳靈異事件,因為這件事是在東方判斷標淮和西方科技驗證下共同得到的結果,所以沒有被政府隱瞞。
  • 揭秘香港新界北之茶餐廳靈異事件背後真相.
    香港新界北茶餐廳事情發生在1989年12月,這間茶餐廳叫潮湧記,平日裡就賣些蛋粉腸粉飯和多士麵包蛋撻之類的家常便飯,當然外賣也是經常送了,附近也有不少小的別墅區,稀稀落落的,不象如今的新界,到處是地產開發樓盤,屋村消失,別墅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