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朋友圈的一則消息,刷新了很多人對於一塊曲奇餅乾的認知。曾經風靡朋友圈,號稱「吃一口就完全迷戀上」的曲奇餅乾CHIKO居然出自下沙的一家黑作坊,屬於典型的「三無食品」。這與他們在廣告裡所樹立的高檔、健康、驚豔等美好形象反差巨大。
按照自稱名為「許菁菁」的CHIKO創始人的說法,CHIKO的靈感來源於珍妮曲奇,後者是香港有名的一家特色餅店,深受廣大女性喜愛,經常一盒難求。不過,許菁菁顯然沒有參照珍妮曲奇線下開店的做法,而是藉助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的力量隱秘地紅了。
激發少女心的包裝,外加朋友圈鋪天蓋地的廣告,CHIKO很快俘獲了一眾年輕女性的芳心。即使吃起來並沒有傳說中那麼好,仍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為這款網紅曲奇買單。
在一段時間裡,CHIKO的代理們熱衷於告訴客戶,一盒售價165元的曲奇被炒高到了300元。
直到下沙黑作坊的事件曝出後,縈繞在CHIKO頭上的光環突然黯淡了。僅僅因為這一件事,它通過社交媒體搭建的信用和傳播體系開始搖晃。一些代理為了避免問責,偷偷刪掉了朋友圈裡的廣告,完全沒了之前的信誓旦旦和雄心壯志。
從出現到瘋狂,CHIKO只用了短短一兩個月時間,這股財富集聚的爆發力正成為微商群體的「致命誘惑」。
無食品生產許可證!冒用QS食品認證!
風靡朋友圈的網紅曲奇被扒皮
去年10月,一款名為CHIKO的曲奇餅乾「空降」在朋友圈迅速躥紅,讓微商們趨之若鶩。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這款曲奇的創始人李某和許某在下沙一住宅樓租用了一間19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租期2年,免租期1個半月,用於生產加工餅乾。
今年1月4日,一位消費者向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舉報,稱位於下沙頭格月雅城三樓黑豆網吧內有個生產「三無」曲奇的黑作坊。接到舉報的第二天,稽查大隊的執法人員連同公安幹警趕到現場。
這家黑作坊緊鄰一家名叫「黑豆」的網吧,兩者只隔著一個消防通道,推開網吧裡偽裝成「安全出口」的門,會看到一扇大鐵門,背後就是藏匿著的曲奇生產作坊。
網吧的消防通道後是一扇大鐵門,裡面就是網紅曲奇的黑作坊。圖片由執法部門提供
查獲現場。圖片由執法部門提供
執法人員在現場查獲的半成品。圖片由執法部門提供
執法人員在現場查獲的黃油、抹茶粉等原材料。圖片由執法部門提供
執法人員對部分原材料進行現場銷毀。圖片由執法部門提供
執法人員在現場查獲的包裝材料。記者 王瀟瀟 攝
宣稱最多一天賣了3000盒
這款三無曲奇到底是怎麼紅起來的?
從一二三線城市的都市白領,到小鄉鎮的小鎮青年,僅僅四個多月,CHIKO這款沒有任何品牌基礎的曲奇餅乾,橫掃朋友圈,創始人宣稱最高一天賣了3000盒!而且如果你想吃這款曲奇餅乾,有時候還要拼運氣和速度,以至於還出現了代購黃牛……
那麼,這款網紅餅乾到底是怎麼紅起來的?
某代理商說,CHIKO走的是代理制度。根據拿貨量的不同,代理門檻主要分成了合伙人、總代理、一級代理、二級代理、特約五個等級。
代理商在拿到所在城市的代理權之後,就開始在當地的新媒體上進行大量廣告投放。
在當地的微信號上「刷」過存在感之後,代理商們開始發展自己的下線。「常用的手段是在朋友圈裡發客戶打款的截屏,並製造斷貨等飢餓營銷。」該代理商說,「和實體美食店僱人排隊一樣的道理」。
除了發展代理商、大量投放本地微信公眾號、在網絡發展黃牛和代銷,像CHIKO這樣本身沒有實體店的曲奇,也會選擇一些實體店裡進行寄售。比如在去年10月底某知名主持人在杭州的甜品店開業之後,CHIKO曲奇進店寄售。這位主持人的知名度自然也為這款曲奇餅乾做了推廣。
「網紅曲奇爆紅的路徑與曾經短暫流行的掉渣燒餅等實體店的模式如出一轍,只不過把那些營銷手段搬到了網上而已。」在杭州從事餐飲十多年的張先生一眼看穿了其中的套路。
推廣靠拼命發展代理
這種微商模式搞不好就變傳銷
僅用了短短數月,CHIKO從一個初創品牌到風靡朋友圈,除了不惜成本投放廣告,分布在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代理在背後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前天下午,「CHIKO創始人」仍在微博推銷曲奇並發展代理。
在CHIKO的商業模式中,以創始人許某為核心的團隊負責生產和發貨,代理負責下單、推廣以及推薦新代理。
從去年10月底開始,小欣在朋友圈開始發CHIKO的信息,幾乎每天都有七八條。從她發來的資料看,CHIKO曲奇分銷體系一共有四級,最高的是總代理,然後依次是一級代理、二級代理和特約代理,每個代理都有首次拿貨的門檻。
網紅曲奇業務模式 製圖 高薇
具體為,總代理需要一次性購買500盒,每盒105元,共計52500元;一級代理需要購買200盒,每盒110元,共計22000元;二級代理和特約的壓力比較輕,只要購買50盒與10盒。CHIKO規定,各級代理的終端銷售價不得低於每盒165元。
為了儘快發展代理,和多數微商一樣,CHIKO有自己的推薦獎勵機制。比如,總代理及總代理以下級別推薦總代理給公司,給推薦人一次性返利5000元。一級代理及一級代理以下級別推薦一級代理給公司,給推薦人一次性返利2500元。
在杭州市市場監管局稽查大隊相關人員看來,這個所謂的一次性返利有可能打了傳銷的擦邊球,「如果上下層級內部有再分配,就涉及到傳銷了,具體還得看帳目。」
在家躺著發發名人名言,曬曬大把的現鈔
我朋友圈的微商們
我身邊有很多微商都發了財,至少看起來是這樣子。
他們的朋友圈裡隨便一打開,關鍵詞肯定有:「敞篷車」、「遊艇」、「潛水」、「紅酒」、「美食」、「一個悠閒的下午」……
昨天坐個小飛機去旅遊,今天又在32樓的無邊遊泳池……一個月至少出門旅遊兩次,全世界快要玩膩的感覺。
他們經營的朋友圈,除了優越的生活,還有大把的現鈔,有時收錢都來不及,滿屏的交易記錄。
微商們在朋友圈經常曬大把的錢(截圖)
誰不想輕鬆發財,過上好生活?她的朋友圈就像一個黑洞,可以把無數人都吸進去。
然後她時不時招代理,發一句:抓住了是黃金,抓不住是流水,別讓機會付諸東流!
此外,微商的朋友圈裡常常有許多名人名言,借大腕的口說自己的話,比如:董明珠說、撒貝寧說……哪怕他們壓根沒講過也不要緊,沒人會追究。
微商們在朋友圈發的銷售目標(截圖)
如果你覺得賺錢也沒意思,那麼微商會和你說,幹了這行還可以實現人生價值!是不是層次又提升了?
我們或許都會被這個黑洞吸入,但不管怎麼樣,請先保證你賣的產品合規合法。
面膜、瑪咖片、酵素、隨便果……
你是否也被微商「坑」過?
「我老婆的小姐妹在微信朋友圈裡做微商,才做了1年就已經是區域總代理了。」「我小姨子從去年開始學做微商賣酵素,聽說一年能賺好幾十萬。」現在,在我們的身邊,總有一群在微信朋友圈裡自己創業的人。
他們以每天狂發十多條信息,刷爆朋友圈的速度,叫賣著自己代理的產品。從2014年微商剛剛興起的時候,朋友圈裡最常見的要數面膜了,之後種類變得五花八門,大到化妝品、護膚品、保健品,小到衣襪、精油、減肥排毒產品。對於產品功效的描述,微商們常常神乎其神,以至於在論壇和貼吧裡,常常能看到各種神吐槽,感覺自己被「坑」了。
買家小王就曾網購過假的玻尿酸,用後臉部出現了明顯的肌肉僵硬等症狀。小王說,玻尿酸打到臉上後,一開始沒什麼感覺,沒過多久半邊臉變得僵硬,再仔細一看,發現自己手上的玻尿酸跟網上訂的不一樣,想找店主評理時,發現店主已經把自己給拉黑了。「現在真的太后悔了,想要理賠也找不到人,只能自己吃啞巴虧了。」
網上有一個帖子,說是買家小劉在朋友的推薦下,認識了一個做內褲生意的微商,買了一條號稱能治療痛經的內褲,結果「穿了該品牌3個月後,困擾我多年的痛經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我被騙了。」
還有很多,如宣傳很減肥效果的酵素;能治療高血壓、腰痛、腎結石、頸椎不好、不孕不育、睡眠不好、溼氣重、關節痛、胸部發育不對稱等功能的瑪咖;可以淨化血液、排解人體內的毒性,調節人體的酸鹼度,有減肥、祛痘、護肝、祛斑、減輕痛經、排毒、提高免疫力、防感冒、除體味等功效的大麥青汁……等等,你是否也被微商「坑」過?
看看過去一年這些被查處的案例
帶你重新認識朋友圈裡的微商
「雲在指尖」微信商城
從2014年10月開始,廣州「雲在指尖」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通過微信公眾服務號「雲在指尖」,開發了一個在線購物、支付、返傭功能的微信商城。參與人員在購買一定金額的商品後成為會員,這些會員再繼續發展下線。非法獲利,即來自於下線繳納的費用,部分人員由此獲得的返利金額達200多萬元。截至案發,「雲在指尖」關注人數達2400多萬人,繳費人數260多萬人,涉案金額超6.2億元。
網絡上有不少「雲在指尖」各種團隊的合影
存在問題:打著微商分銷名義從事傳銷
查處結果:沒收違法所得3950萬元,罰款150萬元。
中藥減肥丸
2014年3月-8月,浙江安吉一對夫妻以0.19元/粒的價格,購入「三無」散裝減肥膠囊60萬粒,自行按照30粒/包進行包裝,並貼上「中藥減肥丸」標籤等字樣,通過微信、微博進行宣傳。
他們還以2包1個療程,每包140-320元的價格,向下家銷售,且招收下級代理商,共計銷售約55萬粒,非法獲利約100萬元。後經浙江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的抽樣檢測,這種所謂的中藥減肥丸,含有國家規定的違禁成分西布曲明,會損害人的心腦血管。
存在問題:生產、銷售假藥
查處結果:判處有期徒刑6年半至拘役4個月不等,罰款200萬至1萬元不等。
假耐克、假阿迪達斯
2013年4月起,安徽合肥的微商吳某,在微信、QQ上售賣假冒New Balance、Nike、Adidas等品牌鞋,不到2年便賣出價值30多萬的假貨。案發時,他正囤積著價值36萬元的假貨。
存在問題:銷售假冒註冊商標商品
查處結果:判處有期徒刑4年,罰款30萬元。
國家正在制訂管理辦法
規範「朋友圈的生意」
在今年的河北「兩會」上,政協委員鄭軍英提交提案,建議加強微商監管。提案建議微商提高準入門檻,進行實名認證,防止不良商家行騙之後迅速抽身,換個帳號捲土重來,這也是網上售假和傳銷商家難以根除的癥結所在。
事實上,國家正在計劃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加強對線上銷售的管理和規範。2015年5月,商務部起草《無店鋪零售業經營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下簡稱《辦法》)並向社會廣泛徵求意見。
《辦法》對於網店等無店鋪經營者的行為,提出了更為細緻的管理辦法,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將會同電信、新聞出版廣電等主管部門,將無店鋪零售經營者和相關服務者違反《辦法》的行為及行政處罰結果進行匯總,建立不良信用記錄和信用評級制度,並實現信息共享。
另外,針對微商群體的全國網絡交易平臺監管服務系統,也在去年7月1日全面上線運行。
買不買房都要看!近期關於樓市的幾個問題一定要清楚
世上最痛苦的事:自己結婚借的彩禮錢剛還完 兒子又要結婚了...
寒門學子進得了名校,抹不去貧困烙印?
(摘自微信公眾號「都市快報」 ID:dskbdskb,記者:梁應傑 王瀟瀟 沈積慧 韓宇挺 馬杉 童蔚 程超)
主 編丨楊鴻光 編 輯丨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