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SpaceX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最近一次採訪中談到自己對人類很快抵達火星非常有信心。他表示,自己對人類可以在未來6年內登陸火星「相當有信心」。
馬斯克所領導的SpaceX公司正在努力實現將人類送往火星並殖民火星的目標。與此同時,SpaceX還在開發能夠為全球提供網際網路服務的衛星網絡。馬斯克表示,自己計劃在火星上也這樣做,並在其他星球實現網際網路覆蓋。
科學家們從未放棄過對外太空生命存在的探索,尤其對於火星上是否有生命,他們也 一直在通過各種方法來尋找證據。到底火星上有生命痕跡嗎?據科學家表示,火星上是存在水 的,而水是生命之源,那麼,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嗎?我們一起來了解。
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沒有任何其它行星比火星和地球更為相像了。
按照八大 行星距太陽由近至遠的排列次序,地球排在第三,而火星排在第四
因此,它們可以 說是名副其實的姊妹星。
火星的體積只有地球的一半,平均直徑為6787公裡,而它的地心引力也僅是地球 的38%。
和地球一樣,火星也是自轉和公轉。
它自轉一周僅比地球多 37分鐘,即需要 24小時 37分;
但其公轉的時間卻比地球長得多,需要687天
這是由於它的近日點比 地球還要遠5600萬公裡的緣故。
火星有兩個衛星,一個名叫佛伯斯,另一個叫戴摩斯, 這兩個名字都取自古希臘神話中戰神兒子的名字,意為畏懼和恐怖。
因此,可以肯定, 火星衛星的名字也一定是由地球人給取的。
火星是一個呈紅色的星球。
人們從地球上遙望星空,除了地球的衛星月球和金星 以外,可以看到第三個亮的物體就是火星。
根據人類對火星的探測,已知火星上有遼 闊的平原和高聳的死火山,還有古代河流侵蝕留下的乾涸河床。
但火星上的大氣密度 只有地球的10%,其中95.3%為碳氣,2.7%為氮氣,1.6%為氬氣
另外還有少量的氧氣、 氧化碳和水蒸氣,因此不適合人類居住。
火星上的日溫差很大,白天一般為22攝氏度, 但到了晚上就降到零下73攝氏度,在遇有低層大氣天氣時經常會颳起時速 200公裡的 大風,很難為一般生物所適應。火星的大氣層中沒有熱力,因此地面有如冰窖;火星 的外面也沒有臭氧層,因此它無法擋住太陽紫外線的強烈照射。
人類並沒有因為這段漫長的航程而減少對火星的興趣,從本世紀6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一直尋求著探索火星之謎的途徑。
1962年,前蘇聯發射的「火星 1號」探測器首先對火星進行了探測。它在飛離地 球 1億公裡時與地面失去了聯繫,從此下落不明。但作為人類發射的第一個火星探測 器,它被公認為人類火星之旅的開端。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這是人類一直要探究的一個重要謎團。
美國科學家:40年前就曾發現火星上有生命痕跡 2019年10月10日,曾參與火星生命探測的科學家在《科學人》雜誌撰文稱:人類在1970年 代已經找到火星上有生命的證據。1976年,在一項生命探測實驗中,根據兩個維京登陸器傳回 的數據,研究人員驚喜發現4項肯定結果,他們檢測到「微生物呼吸」。
這位科學家說,這項研究是在1976年進行的,作為維京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涉及在火星 土壤樣品中尋找生命的痕跡。 他說,檢測"微生物呼吸",證明採集的樣本中氧氣含量極高。 在測試過程中,從兩個相距4000英裡的太空飛行器中,獲得了四項喜人的結果。 萊文說,然而,美國航空航天局得出的結論是,樣本只能說明類似生命的物質是存在的。 科學家補充說,之後43年,美國航空航天局從來沒有在發送到火星的設備上,裝備進行反覆 試驗的設備。 早前,科學家發現了火星上有水流的痕跡,預測火星在很早之前一定存在液態水,而存在液 態水就說明在很早之前,火星上很有可能有生命的存在。而最近的一個發現,似乎讓我們離火星 生命更進一步。
從1964年到1967年,美國對火星發射了「水手號」和「海盜號」兩個系列共8個探測器。
1971年 11月,「水手」9號對火星全部表面進行了高解析度的照相,發現了火星上有寬闊而彎曲的河床。 不過,這些河床與轟動一時的運河完全是兩回事。這些乾涸的河床,最長的約1,500公裡,寬 達60公裡或更多。主要的大河床分布在赤道地區,大河床和它的支流系統結合,形成脈絡分明的 水道系統,還可以觀測到呈淚滴狀的島、沙洲和辮形花紋,支流幾乎全部朝著下坡方向流去。科 學家們分析,只有像水那樣的少粘滯性流體才能造成這種河床,這是天然河床,絕不是「火星 人」的運河。
那麼,火星上的河水流到哪裡去了呢?這便成了當代「火星河之謎」。 今天的火星表面溫度很低,大部分水作為地下冰存在於極冠之中。極稀薄的大氣,使得冰在 溫度足夠高時只能直接升華為水蒸氣,自由流動的河水是無法存在的。 火星河床說明,過去的火星肯定與今日的火星大不相同。
有一種假說認為,在火星歷史的早 期,頻繁的火山活動噴出了大量氣體,這些濃厚的原始大氣曾經使火星表面溫暖如春,造成了冰雪融化、河水滔滔的景色。後來火山活動減少,火山氣體逐漸分解,火星大氣變得稀薄、乾燥、 寒冷,從此,河水乾涸,火星成為一個荒涼的世界。 另一種假說認為,在火星的早期歷史,自轉軸的傾斜度比現在更大,因而兩極的極冠融化, 大量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大量的水蒸發並凝成雨滴在赤道地區落下,形成河流。
還有很多關於火星河流消失的假說,但這並不是最終的目的,科學家們最關心的是:水到底 哪裡去了?是什麼使火星有這麼大的變化?
但是對於一家私有公司來說,想這麼快到達載人到火星還是一項無比艱巨的任務,沒有NASA的技術支持與幫助,這個期限看來還要無限延長吧。
未來,我想馬斯克應該能在火星上弄點動靜,至於是多大的動靜只能拭目以待了。但至少美國先得在2024年讓全世界看到他們重返月球的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