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大陸遊客到臺灣旅遊的時候,中正紀念堂是一定要去打卡的景點之一。中正紀念堂所處的這處廣場,原本就叫做中正紀念堂廣場。2007年被臭名遠揚的阿扁倡導的所謂「正名運動」,硬生生地將中正紀念堂廣場大牌坊上的的「大中至正」牌匾拆下,掛上了「自由廣場」的名字。
中正紀念堂這座建築宏偉大氣,四方底、寶塔頂彰顯著中國古建築的富麗堂皇之美。自1980年建成以來,歷經了40年的風雨歷程。它是為了紀念蔣公所建,我們能有幸去參觀悼念都表達著對歷史的尊重和對偉人的敬意。
中正紀念堂是白色和藍色為基調,白色的牆面和藍色的屋瓦令整座建築莊嚴肅穆、明淨素雅,漢白玉的圍欄及浮雕更彰顯著中國古典建築之博大精深。它是臺北最壯觀的紀念性建築之一,對於第一次來臺北旅行的人們,是一定會來遊覽參觀一番的。
中正紀念堂寶頂為八角形,它的寓意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德。寶頂造型呈數個人字型,聚於寶頂之上,上與天接,寓意為「天人合一」。整個建築氣度不凡、宏偉壯觀。
中正紀念堂的列兵換崗儀式是遊客們參觀中正紀念堂的一大看點。我們大可不必糾結於列兵換崗儀式的動作之花哨,以及花槍表演的「花拳繡腿」,無論怎樣,都要對列兵嚴謹的作風、整齊劃一的動作給予讚美,他們營造出安靜肅穆的氛圍令人動容。
在中正紀念堂一層,陳列著蔣公生平事跡及各種文物。有許許多多的史實資料是值得我們慢慢參觀瀏覽一番的。這其中也有極為珍貴的蔣中正日記手稿真跡數頁,這些都是中國現代史的重要的史實資料,據說蔣中正日記現在暫存於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中。
這臺豪華的卡迪拉克古董車看起來亮麗如新,它是蔣公和宋美齡生前的座駕,均為華僑所饋贈。中正紀念堂中的史實資料以及一些遺存遺物還是非常耐看的。它們是那段歷史真實的記錄和再現,後人能一睹為快實乃人生之幸事。
中正紀念堂並不大,仔仔細細、認認真真地參觀遊覽,半天的時間就足夠了。我看到有很多的年輕人會來中正紀念堂參觀,這對於他們了解那段歷史會有很大的幫助,關於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在這裡的很多史料裡都可以找到答案。
在中正紀念堂二層紀念館內,是蔣公面帶慈祥笑容的坐姿銅像,身後是蔣公根據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提出的思想綱領「倫理、民主、科學」。每天白天整點時分,列兵會在這裡舉行換崗儀式,這也是參觀者不容錯過的參觀內容。
自由廣場兩側是劇院和音樂廳,都是中國宮殿式建築,它們與中正紀念堂的八角頂,成為三山並立的格局。風光旖旎的寶島臺灣,中式建築與大陸一脈相承。
中正紀念堂廣場是處於喧鬧的臺北市中心的一處安靜愜意之地,無論從哪裡來,都可以在這裡尋到一個悠閒自在、安靜肅穆的午後,或是清幽涼爽的上午。總而言之,既然來了臺北,總要與它來一場邂逅。
圖文原創:文藝蜀黍看世界,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