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七日談 7-6 第六日中正紀念堂 總統府

2021-01-14 胖胖知世界

臺北七日談 7-6

臺灣七日的趴趴走美食自由行 小夥伴們參考一下吧



第六日中正紀念堂 總統府

中正紀念堂

捷運到中正紀念堂站,出捷運的地下通道定期展出小朋友的油畫作品,中正紀念堂位在臺北市中,分別以杭州南路、中山南路、愛國東路、信義路的周界,佔地為24.79頃,



中正紀念堂面對中山南路上的大中至正牌樓,高30米、寬80米,距紀念堂中心線470米,由此遠望紀念堂,氣勢雄偉,該牌坊規制是「五間六柱十一樓」規格,與古代帝王陵寢前「神路」建築的牌樓相同,「大中至正」四字為歐陽詢體,由秦孝儀指定,出處是王陽明的傳習錄:「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由於未落款,官方也從未說明出處,二十多年來民眾皆不知為何人所題,甚至謠傳為蔣中正親筆。直至2007年牌樓存廢爭議時,書法家楊家麟出面表示原字系由棍棒、鐵絲縛以麻繩沾紅土水而寫成。而當時召募書法家時即規定需以歐陽體書寫、不得落款,且需配合八卦時辰當場揮毫。



「大忠門」、「大孝門」等亦出其手;紀念堂建築格式採天壇之頂、金字塔之體,主體部分為白色大理石牆,藍瓦金黃琉璃寶頂,整座建築氣象萬千。堂內上層有蔣介石銅像,下層則設文物展示室、電影室、懷恩藝廊、中正藝廊、中正紀念圖書館、視聽中心、蔣介石紀念室及兒童教室,提供市民文化育樂及社教活動。


國立中正紀念堂南北兩側各有一個側門,北側面臨信義路為大忠門;南側面臨愛國東路為大孝門,庭園建築結合自然環境與人文空間,寶頂為八角形代表著「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等八德,採天壇寶藍琉璃瓦頂,造成多數之「人」字形, 聚於寶頂,上與天接,以寓「天人合一」之思想。




正堂下層陳列了蔣公的衣冠、文獻、照片、座車等。文物展示室:陳列了蔣公的生活物品、文獻、照片等。其中有蔣公與麥克阿瑟的合影,麥克阿瑟的這張照片很有硬漢的風格,猛一看好像布魯斯威利斯。臺灣這樣的場館,很多都是免費的,有趣的是很多場館的公仔,造型可愛,很Q,也喜歡和政治人物開玩笑。此外,每天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整點的也會有像國父紀念館那樣的儀隊交接。

紀念品商店的雪糕棒,50臺幣,也是紀念堂的紀念品,吃完洗淨,可以當書籤。


總統府

出中正紀念堂,沿信義路,至凱達格蘭大道,便可以看到總統府,建築是原日本總督府,有著明顯的日式風格。一層一層緊密相連,結構嚴謹,造型對稱,設計精細。總統府內隨處可見高聳的圓柱,雅致的雕飾,深邃的迴廊,精巧的拱門,充分表現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式之建築特色。旁邊就是有名的北一女。





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時至11時30分,個人可以攜帶個人身分證(或護照),於開放參觀排隊入口區登記參觀。


騎樓

相比之下,更喜歡老街老巷,是因為臺灣多雨還是華南的建築風格,臺北建築物無論大小一樓臨近街道的部分建成行人走廊,走廊上方則為二樓的樓層,猶如二樓「騎」在一樓之上,故稱為「騎樓」,閩南語稱亭仔腳,現時的騎樓一般地下(一樓)用於經商,二樓以上住人。騎樓既可防雨防曬,又便於展示櫥窗,招徠生意,也是當地文化的映照。老街小巷裡隱藏著各色的小店和不經意的驚喜,覺得很老很舊很親切,雖然很小很舊,但是乾淨整潔,小巷一個連著一個,到處的便利店、小吃攤,來來往往各色的行人,都是行色匆匆,只是這裡感覺多了一些溫和,隨便吃個臭豆腐,蚵仔煎,蚵仔面線,依然還能找到很多舊時的味道。




這裡的人們比較安靜,行為有秩序,過馬路少有人闖紅燈,交通管理也較人性化,機車騎得很快,但是都會讓行人先行,臺灣街頭的紅燈亮起,是不可以右拐的,還是要等綠燈。


臺北也有像北京可以租用公共自行車-腳踏車,只要悠遊卡實名確認後,就可以直接在機器上租用,而且是變速自行車。


幾多好山河

歲月似蹉跎

萬縷愁絲隨風起

今朝奈何望鄉泊

相關焦點

  • 參觀臺北中正紀念堂
    中正紀念堂是臺灣紀念蔣介石的大型建築群,該建築群是由戲劇院、音樂廳、自由廣場共同組成,這裡是臺北最大的文化演藝中心和民眾集會的場所
  • 【旅行印記】臺灣臺北篇——中正紀念堂
    看到小編給臺北自由廣場的圖說,想必很多人會產生疑問。這句話其實源於小編喜歡的一部臺劇《我的自由年代》。
  • 臺北市地標——中正紀念堂 攝影:Theerasak Saksritawee
    攝影:Theerasak Saksritawee中國臺灣臺北市的中正紀念堂是一個紀念碑、地標和觀光景點,紀念蔣中正。curid=12128713中正紀念堂位在臺北市中,為紀念蔣介石於1976年籌建,全區包括中正紀念堂、中正紀念公園、牌樓、圍捕、瞻仰大道、兩側為劇院及音樂廳,造型仿北平天壇之頂、埃及金字塔之體,高聳威嚴,全是中國宮殿式之建築富麗堂皇之美,更顯示濃烈的藝文氣息。
  • 臺北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賀歲,抗議小英的都在這裡集合
    接著說我的「傷自尊」的臺北一日遊,感興趣的朋友請翻閱前文。從國父紀念館出來上大巴,幾分鐘後就到了中正紀念堂的側門大忠門,正門是不可以停車下客的。顯然,這裡也是臺北旅遊必到的景點之一。我們的下車地點中正紀念堂位於臺北市中心,分別以杭州南路、中山南路、愛國東路、信義路的周界,佔地為24.79頃。
  • 中正紀念堂前的自由廣場,是臺北民眾假日休閒的最佳去處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自由廣場原名「中正廣場」,是臺灣地區的大型活動廣場、藝文表演中心,也是著名的旅遊勝地。自由廣場四周為杭州南路、中山南路、愛國東路和信義路,以中正紀念堂為主體,分布中正公園、自由廣場牌樓、瞻仰大道、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等公共建築。
  • 古雅宏偉的臺北中正紀念堂建築群——大有玄機!
    中正紀念堂建築群位於臺北市中,為紀念蔣介石於1976年去世而建,佔地一萬五千六百平方公尺,由中山南路、愛國東路和信義路交圍而成,採用中國庭園造景為主要設計形制,包括中正紀念堂、中正紀念公園、牌樓、瞻仰大道及兩側的「國家戲劇院
  • 臺北「中正紀念堂」突發砍人案:60歲婦人持刀行兇砍傷路人
    臺北「中正紀念堂」突發砍人案:60歲婦人持刀行兇砍傷路人 海外網6月16日消息,據臺灣東森新聞報導,當日,臺灣知名景點——位於臺北市的「中正紀念堂」發生一起隨機砍人案。
  • 中國臺灣中正紀念堂,值得好好看一看
    過去,大陸遊客到臺灣旅遊的時候,中正紀念堂是一定要去打卡的景點之一。中正紀念堂所處的這處廣場,原本就叫做中正紀念堂廣場。2007年被臭名遠揚的阿扁倡導的所謂「正名運動」,硬生生地將中正紀念堂廣場大牌坊上的的「大中至正」牌匾拆下,掛上了「自由廣場」的名字。
  • 「原創」「航拍臺灣」中正紀念堂
    中正紀念堂(Chiang Kai-shek Memorial Hall),位於臺北市中心,分別以杭州南路、中山南路、愛國東路、信義路的周界,佔地75000平方米。中正紀念堂為紀念蔣介石於1976年籌建,工程於1976年10月31日動土,1977年11月動工,1980年3月31日完工,並於是年4月4日舉行落成典禮,4月5日起對外開放參觀。 中正紀念堂包括紀念樓、中正紀念公園、牌樓、圍捕、瞻仰大道、兩側為劇院及音樂廳。紀念樓造型仿北京天壇之頂、埃及金字塔之體,是中國宮殿式建築,整體建築則以藍、白二色搭配相和,有著自由、平等的寓意。
  • 臺北中正紀念堂遭"獨派"潑漆 工人淚訴:1年辛勞2分鐘被毀
    臺北「中正紀念堂」遭潑紅漆。
  • 小販被打的蝴蝶翅膀70年吹倒中正紀念堂
    也許再過半年,您再來臺灣會發現,臺北著名的中正紀念堂消失了。
  • 「臺獨」又到中正紀念堂潑墨水 被逮後裝傻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媒報導,「臺獨」分子陳峻涵26日到位於臺北的中正紀念堂,朝蔣介石銅像潑紅墨水,隨後當場被制服並被帶到派出所。在此期間,中正紀念堂衛兵一度上前幫助管理人員制服陳峻涵。然而陳被帶走後不老實,在社交網站上說蠢話,稱自己以前認為衛兵是假人扮的,這次被逮「證實了我以前是想錯了!」
  • 臺灣:國父紀念館VS中正紀念堂
    將國父紀念館和中正紀念堂放在一篇文章裡,不僅僅是因為參觀遊覽的順序,更是因為放在一起寫比較容易對比。 中正紀念堂需要爬上一段臺階,內部相對比較簡單就是蔣介石塑像和銘文,倒是頭頂天花板的裝飾挺有意思的。
  • 臺獨分子在中正紀念堂潑墨「蔣介石」:以為衛兵是假人扮的
    「臺獨」分子陳峻涵還說:這次被逮證實了他以前是想錯了……據臺媒報導,「臺獨」分子陳峻涵26日到位於臺北的中正紀念堂,朝蔣介石銅像潑紅墨水,隨後當場被制服並被帶到派出所。在此期間,中正紀念堂衛兵一度上前幫助管理人員制服陳峻涵。
  • 冬季到臺北來看雨——臺北自由行(三)
    好不容易,今晚打開電腦,決定繼續寫一篇~現在坐在電腦前敲著鍵盤,才發現大腦似乎一片空白了,都記不清楚那一天具體行程了,需要看拍攝的照片,查看微博,才能一點點回憶起~But,看著以前寫的微博,拍的照片,感覺也蠻好的。回憶是滿滿的幸福。2014年12月6日,是到達臺北的第三天。依然睡到自然醒。喜來登的早餐很豐盛!
  • 臺灣"獨派"青年在中正紀念堂潑紅漆 僅被罰不足500元
    圖為中正紀念堂蔣介石銅像被潑漆。(來源:聯合新聞網)海外網7月21日電臺灣「獨派」青年一再向蔣介石銅像潑漆,行為愈發囂張。他們先是今年2月28日到慈湖陵寢向蔣介石靈柩潑漆,隨後又在該案開庭當天,於7月20日到中正紀念堂向蔣介石銅像再次潑漆。而臺灣警方僅對潑漆的兩人罰款2000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442元),臺當局對此竟解讀為「因社會各界對轉型正義有急迫感」。
  • 臺北的中正紀念堂,臺北的紀念館,你真的沒有興趣嗎?
    導語:今天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臺北吧。我們從九份回到臺北,去了國父紀念館和中山紀念堂,這兩個地方就不多說了,臺北旅行必打卡的地方,都是坐地鐵出門就到,國父紀念館每到整點有帥帥的軍哥哥交接儀式,大概持續十分鐘,帥的我和羽毛球大眼瞪小眼,大家可以接近整點的時候去,還是值得一看的。
  • 中正紀念堂儀隊「對陣」民俗陣頭 場面混搭(圖)
    原標題:中正紀念堂儀隊「對陣」民俗陣頭 場面混搭(圖) 圖自Youtube   中新網5月13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12日網絡流傳一段視頻:臺北中正紀念堂衛兵交接時,遭一群「官將」們「對陣」,吸引許多人圍觀。
  • 前綠議員提議將「中正紀念堂」改為性專區 網友怒轟:神經病!
    鄭惠中事後表示「因不滿鄭麗君推動廢除『中正紀念堂』」,強調「去蔣化」是不對的。前民進黨籍臺北市議員童仲彥昨(23日)語出驚人提議,可將「中正廟改為性專區」。網友對此怒罵「神經病、打野砲?」童仲彥昨在臉譜網(Facebook)發文,以28字押韻口號稱「義警豔星鄭惠中,青春永駐懷蔣公,中正廟高掛紅燈,性專區就靠阿童」,還特別強調「請將『中正紀念堂』改為性專區」「民主再深化」。
  • 中正紀念堂——為紀念蔣介石而建,中國宮殿式建築,文藝氣息濃烈
    為紀念蔣介石而建,園區分布著自然景觀和文化建築,是臺北市最重要的大型活動廣場、文藝表演中心。 造型仿北京天壇之頂、埃及金字塔之體,全是中國宮殿式之建築,有濃烈的文藝氣息。中正紀念堂應該算作是一個旅行團必到景點,免費參觀,不要門票,上午十點多,旅遊大巴已經一輛接一輛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來到。其中最多的,當然還是中日韓三國。紀念樓一層以展覽室和放映室為主,展示蔣介石生平事跡,頂樓則為銅像,兩旁駐守著衛兵每小時換班儀式也成為遊覽重點之一 。紀念堂座南望北,中正先生雖身在臺灣卻心念大陸啊。功過是非自待後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