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萬中國茶企,為什麼不如一個外國的立頓?

2020-12-25 網際網路新鮮事webtech

想不到,我們可能這麼快就要見到立頓成為「時淚」的這天了。

對,就是那個用小小的袋泡茶打天下,「中國7萬茶企不如一個立頓」的立頓。

在宣布對立頓所在的茶業務戰略評估半年後,近日,聯合利華宣布將在2021年底完成對旗下茶業務的剝離,僅「保留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茶業務,以及在即飲茶合資企業中的合作權益」。

這個舉動也會影響到中國市場,因為聯合利華在華的茶業務同樣在此次的剝離範圍內,不過與百事合作的立頓即飲茶不會受到影響。

立頓會被賣掉嗎?

關於聯合利華這項決定,多數分析將主要原因歸結於紅茶消費在發達國家市場中的需求下降,而在中國市場,立頓還面臨著品牌老化、難以向高端化轉型的問題。

1991年,聯合利華和百事設立了運營立頓即飲茶的合資企業,隨後兩家公司又將合作範圍擴大至多個市場,包括中國。1992年,立頓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最開始,立頓茶包只是出現在上海、廣東等地一些經常接待外賓的賓館內,立頓也沒有在有悠久茶歷史和厚重茶文化的中國市場拼專業,而是用袋泡茶的新形式直接打入年輕消費者,尤其白領人群市場,讓茶成為快消品。

立頓用5年時間走進了中國商超的貨架,走到了白領人群的辦公桌上,在中國市場做到了銷售額和市佔率雙料第一的成績,並且和競品拉開了較大差距,甚至在2012年,立頓在中國市場的同類產品份額超過了80%。

不過從2015年後,立頓在華就開始經歷增速放緩的挑戰,換句話說,就是整個行業都開始不景氣了,行業老大也沒辦法獨善其身。

一方面,袋泡茶、「碎茶」給人的低端印象根深蒂固,雖然不講究茶文化的年輕消費者們並不在意,但卻實實在在讓品牌困於高端化轉型的路上;另一方面,雖說立頓在打開茶品類年輕消費者市場上功不可沒,但這幾年在新茶飲的衝擊下,各種奶茶、果茶「召之即來」,襯得立頓也不那麼年輕了。

尷尬就在這裡,立頓年輕不過新茶飲,除非在一些自製飲料中作為製作茶飲出現;年輕人養生時講究的保溫杯泡茶泡枸杞,立頓的資質也夠不著,只得卡在中間不上不下。

立頓也去籤了流量做代言,做聯名,做快閃店,冠名網絡綜藝《拜託了冰箱》,推出「午後解困」等場景需求,可都收效甚微。

因此,一些不太樂觀的聲音認為,雖然聯合利華依然看重「品牌的可持續發展」,但被剝離後的立頓可能會進一步陷入轉型和發展困境。

剝離是為了單獨上市?

但是,「家底豐厚」的立頓依然有著亮眼的銷售額。

去年,茶業務去年為聯合利華創造了20億歐元的收入。立頓紅茶2019年的銷售額達28億美元,合近200億人民幣,在中國市場依然是難以撼動的龍頭品牌,去年公開財報的國產茶企中,只有7家營收過億。

聯合利華全球茶業務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何況駱駝還沒餓著,只是原本的水源地瀕臨枯竭。金融時報就有報導稱,被剝離的聯合利華茶業務或將在明年年底前被拆分為一個新的集團,為出售或上市打基礎。彭博社則曾指,聯合利華茶業務估值超過50億英鎊。

如果按這個走向,那行業內將會迎來一個令競爭對手絕望的巨無霸。

而立頓依然霸道的市場份額和頻頻建設新生產基地的動作似乎也能印證這一點。

雖然紅茶式微,但根據歐睿信息諮詢的調研,疫情之後水果茶和草本茶迎來了新的發展機會,增長已明顯超過了其它茶品類,因為消費者希望「增強免疫系統」;同時,健康飲食的概念進一步深入人心,燃茶的成功給行業帶來了0糖0熱量的啟示。

茶飲行業一直都有新機遇,立頓根基頗深,追起風來也比其他人更快些。

「中國立頓」在哪兒?

在中國茶行業,有一句很糟糕的話,「中國7萬茶企不如一個立頓」。

據了解,這個說法來自於2016年的數據:當年,中國近7萬家茶企的出口總額不到15億美元,不足立頓全球銷售額的一半。

立頓佔據市場份額第一許久,甚至直到今天,還沒有幾家國產茶企品牌的知名度能打過立頓這個外國牌子——目前,國內最大的茶企是爭議較大的小罐茶,還有天福茗茶、謝裕大這些地方品牌。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生產國和消費國,據青山資本數據,去年中國茶葉市場規模達到了2800億元,但沒有足夠優秀的頭部品牌出現,「大市場小企業」的困境依然無解,行業仍處於集中度低、資本化程度低的初級發展形態。

其實,立頓的成功已經給了茶飲提供了關鍵詞:標準化和品牌化。在立頓用標準化的生產和完整的工業化模式把茶做成快消品的時候,就打破了茶葉的季節性、地域性桎梏。

而國產茶企想要發展,還會承擔消費者和市場更高的期待和要求:檔次不能太低,品類覆蓋要全面,幾種名茶種類都要有,要打破地域的限制,同時要有精準的定位——規模化生產和高端定位似乎天然存在著矛盾,如何權衡、是否下沉是很多茶企都面臨的問題。

一邊,是厚重的傳統文化,讓茶企們放不下身段,囿於地域特性,做小而美的品類單一的高端茶產品;一邊,是立頓這種已經用工業化生產的加工茶打開的更年輕的市場,沒那麼多講究,但充滿機遇,直接面對相對下沉且廣大的消費群體。

昨天的文章裡也提到,在A股門外排隊拿著號碼牌的老字號裡有中國茶葉的身影,目前,上市的茶飲品牌並不多,多集中在港股和新三板,A股一個都沒有。

中茶如果能上市,勢必會將資本進一步引入行業,作為第一家國有茶葉公司,中茶確實是行業內難得的有能力整合全產業鏈的企業。

近3000億的茶市場裡還沒有真正的巨頭,立頓這個外資巨頭無論是走是留,都還有相當的空間容納國產茶企的成長,這個行業的顛覆已經在緩慢發生了。

相關焦點

  • 立頓打敗中國7萬茶企?如今的它舉步維艱,中國茶卻蒸蒸日上
    2008年,新華社記者發了一篇《七萬家中國茶企不敵立頓一年》的文章,當即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中國作為茶葉的故鄉,茶葉的消費大國,此篇一出,如萬裡晴空炸了一個響雷,讓國內無數原本自覺不孬的茶葉從業人員驚慌失措,集體汗顏,大喊「狼來了」,茶葉可是中國特產啊。
  • 為什麼中國7萬家茶企,打不贏英國1家立頓?
    根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茶企大概有7萬多家,然而9成以上的茶企,其產值不足500萬元,沒能出現一個品牌「獨角獸」。像「天福茗茶」這樣國內知名茶企,經過了二十多年的發展,在2017年的銷售額也才16億,不到整個市場的1%。
  • 一個英國立頓茶,幹趴7個中國茶廠,憑什麼
    中國有數以千計的茶山,不計其數的茶園和各式各樣的茶葉,據說中國人一年要喝掉200萬噸茶葉。茶葉作為中國傳統的優勢產業,產量可以說佔世界的40%以上,安溪鐵觀音、武夷大紅袍、西湖龍井、雲南普洱、信陽毛尖等等更是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青睞。
  • 立頓被棄,但中國袋泡茶的好時候才剛剛開始
    截止9月29日晚,在天貓渠道上,立頓前三銷量的產品是哆啦A夢聯名奶茶、茉莉花茶包和黃牌紅茶,月銷分別是1.4萬、8615和6881件,其中單價最貴的是奶茶,不到50元。而2013年創立的中國品牌CHALI茶裡的銷量前三分別是月銷1.7萬的中秋茶包禮盒、1.2萬的組合裝和1萬人付款的蜜桃烏龍,其中最高單價88元,最低25元。
  • 中國茶企衝刺A股!誰能成為茶中茅臺、力戰英國立頓
    2008年,中國7萬家茶企共實現茶業總產值300億元人民幣,而同年聯合利華立頓一家茶業年產值就達到230億元人民幣,「七萬茶廠不敵一個立頓」的說法一時惹得滿城風雨。十幾年過去了,這句話依然時常在議論起中國茶企的場合被提及。不過,這句話的另一個主角「中國茶企」,也即將迎來發展的關鍵點。
  • 中國為什麼出不了立頓
    前幾天看了一篇相關的文章—《中國為什麼出不了立頓》,真是醍醐灌頂。中國是茶葉大國,古代的茶馬古道,絲綢之路,都是輝煌的一頁。到了近現代,為什麼很難出現以茶葉為主的主題文化呢?究其原因無外乎幾點。立頓有全世界完美的生產線,可以生產出符合大眾口味的茶飲。而國內在這方面有很大的欠缺。五、缺少龍頭企業。這涉及到茶葉、生產、運輸、流通等各個環節的有力配合。但值得欣慰的是:小罐茶的商業化。我曾不止一次的預言,小罐茶能開啟茶飲德新篇章。
  • 立頓和中國茶的故事
    而今中國茶行業,很多人喜歡談立頓。並且一談到立頓,就馬上翻出那則「中國五萬家茶企幹不過一家立頓」的謠言。並且鼓吹立頓的「標準化和『創新』」,是做大做強中國茶的不二法門。但等他喝過幾年的茶以後才知道,立頓的茶,和中國茶,不是一個概念。我認為,中國茶是基於農產品特色基礎之上的加工銷售和消費體系。
  • 喜茶們搶了立頓的飯,秒殺7萬中國茶企的它,要被聯合利華賣了!
    既然如此,為何立頓要被剝離呢?【1】立頓由英國人湯姆斯·立頓創立於1890年,被譽為「世界紅茶之王」,現在已是一個130歲的「老字號」。其中,立頓是聯合利華手中的一大茶「王牌」,因其深遠影響和獨特風味,在全世界內受到消費者的追捧。1992年,立頓正式進入中國。
  • 萬家茶企出不了一個立頓?中國兩千億茶葉大市場到底缺了什麼?
    相信對於大多數喜歡喝茶的朋友來說,茶葉大家都不陌生,中國是全世界有名的茶葉大國,更是茶葉的主產地,在中國喝茶几乎已經成為了一個國民愛好,堪比歐洲人喝咖啡一樣,不過有一個現象大家不知道發現沒有?這就是中國雖然茶葉產量很大,市場企業眾多,卻缺乏一個足夠的分量的茶葉品牌,這其中根源到底是什麼?中國茶葉到底缺了什麼?
  • 喜茶、茶裡、立頓……因為它們中的誰,年輕人愛上喝茶?
    「你的心臟每跳動一次,全世界就有1252杯立頓熱紅茶被飲用,119罐立頓冰紅茶被消費;而立頓每年銷售的茶葉淨重量相當於約1.4萬頭成年非洲象的體重。」2005年,立頓紅茶的銷售額突破28億美元。很長一段時間,中國茶飲行業流傳著一句話:「中國七萬茶企不如一個立頓。」
  • 茶包老大哥立頓要「涼」
    袋泡茶包的出現,讓喝茶脫離了老幹部+保溫杯的固有印象;靠著袋泡茶這種形式,立頓這款「洋」產品成功打入了年輕消費者市場。 進入中國市場第5年,立頓就創造銷售和市佔率雙料第一的成績;第7年,銷量突破28億美元。到2016年,中國近7萬家茶企的出口總額不到15億美元,不足立頓全球銷售額的一半。
  • 立頓在中國每年賣出20億杯茶!還在高速增長
    文:何丹琳 在中國,立頓的茶生意版圖正變得越來越龐大。 一個最新的例子是,小食代留意到,以茶包知名的立頓近日推出了罐裝散茶系列新品,這是對立頓現有茶品類的最新補充。
  • 立頓已老,中國需要怎樣的茶文化自信與茶葉消費文化?
    相對於其他增速強勁的業務,茶葉部門對於聯合利華來說,是需要改革的一個業務。將視角拓寬到世界市場,咖啡市場的強勢擠壓也成為紅茶銷量逐年走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儘管立頓早年間憑藉「速食文化」迅速打開中國市場,但由於缺乏對中國市場的充分理解,在近30年的時間裡,立頓逐漸因過度標準化與更新緩慢的產品而被消費者所拋棄。
  • 立頓「獨立」局勢已定,或將重塑國內茶飲行業新格局
    袋泡茶包的出現,讓喝茶脫離了老幹部+保溫杯的固有印象;靠著袋泡茶這種形式,立頓這款"洋"產品成功打入了年輕消費者市場。進入中國市場第5年,立頓就創造銷售和市佔率雙料第一的成績;第7年,銷量突破28億美元。到2016年,中國近7萬家茶企的出口總額不到15億美元,不足立頓全球銷售額的一半。
  • 聯合利華剝離立頓茶業務:新消費賽道下茶行業迎來變局
    袋泡茶包的出現,讓喝茶脫離了老幹部+保溫杯的固有印象;靠著袋泡茶這種形式,立頓這款「洋」產品成功打入了年輕消費者市場。進入中國市場第5年,立頓就創造銷售和市佔率雙料第一的成績;第7年,銷量突破28億美元。到2016年,中國近7萬家茶企的出口總額不到15億美元,不足立頓全球銷售額的一半。
  • 袋泡茶巨頭立頓揮淚告別!中國袋泡茶市場,終於揚眉吐氣了
    中國袋泡茶,要揚眉吐氣了。一邊是 袋泡茶巨頭立頓,因為業務沒有增長,被母公司聯合利華踢了;一邊是 中國袋泡茶市場蓬勃發展,從2015年開始,5年增長了56倍。,2019年50.3億(2019年,我國線上茶葉總規模為235億元,袋泡茶規模為50.3億元,佔比20.4%),預計2020年達到128.7億。
  • 利潤暴跌,曾經的寵兒立頓為什麼不受老東家待見?
    說起中國的知名紅茶,大多數人幾乎都能如數家珍,譬如大紅袍、滇紅、祁紅等,但在全球市場佔有率最大的茶葉,卻不是這些,而是著名世界日化巨頭聯合利華旗下的茶葉品牌立頓。而近年在中國一直有著「七萬茶企比不過一個立頓」的說法,這足以證明立頓這個茶品牌的成功。然而,就是這麼個成功的立頓,卻是快要被聯合利華拋棄了,曾經的寵兒為何如今不受待見?
  • 利潤暴跌,傳統紅茶失守,聯合利華要拋棄世界第一茶品牌立頓了?
    7萬茶企比不過一個立頓」的說法,可見立頓的成功,然而最近就是這麼成功的立頓就要被老東家聯合利華拋棄了,曾經的賺錢寵兒是怎麼不受待見的?實際上,2019年11月,曾有傳言稱聯合利華正考慮出售傳統茶業務,但當時聯合利華對於出售自己的茶葉業務表示否定,不過現在來看,幾個月前著急否定真不是一個好主意。
  • 世界第一茶帝國要被老東家拋棄,立頓為啥從寵兒變得不受待見?
    7萬茶企比不過一個立頓」的說法,可見立頓的成功,然而最近就是這麼成功的立頓就要被老東家聯合利華拋棄了,曾經的賺錢寵兒是怎麼不受待見的?實際上,2019年11月,曾有傳言稱聯合利華正考慮出售傳統茶業務,但當時聯合利華對於出售自己的茶葉業務表示否定,不過現在來看,幾個月前著急否定真不是一個好主意。
  • 立頓已「鈍」?為什麼「快餐式飲茶」現在走進不了中國人心裡
    立頓憑藉紅茶聞名於世,但根據聯合利華調研顯示,只有10%的中國消費者對紅茶情有獨鍾,而作為後起之秀的花果茶則成為了中國市場的"新寵"。根據歐睿數據顯示,立頓的茶葉銷量維持在30億美元上下,沒有明顯的增幅或降幅,營收相對穩定,但是缺少了持續增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