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分野》

2021-02-07 wzcc

       昨天的經文,講到保羅站在臺階上,用希伯來話對百姓講,將自己人生的分野講給百姓聽。在遇見主之前,保羅與臺階下站著的眾百姓是很像的。他說自己是猶太人,生長在大數這個大城市裡,並且在伽瑪列門下按著律法受教,熱心事奉神,這些情況和眾人當時的情形一樣。接著他回憶起自己也曾逼迫奉這道的人直到死地,當司提反受害時,他也在場,並且是喜悅其被害的。

       在我們的人生中,會遭遇許多事,也有一些事情的發生成為人生的分野事件,從而改變了人生的軌跡,其中有些分野之際是一個人全新的開始。在舊約中,摩西的人生也經歷了兩次分野之際,第一次是四十歲時,因著幫助自己的同胞害怕法老,逃離了埃及,在曠野成為牧羊人,又過了四十年,他的第二次人生分野之際,神的使者從荊棘裡火焰中向他顯現,隨後神親自呼召摩西回去埃及,帶領他的百姓出來,前往應許之地,其後摩西領受使命,經歷諸多困難,將以色列人從埃及地帶出來。保羅人生的分野之際是在去往大馬士革的路上,當時他正奉命要去逼迫和捉拿基督徒,約在晌午,忽然從天上發大光,四面照著他,將他照著撲倒在地,將他降服,讓他的人生開始了徹底的轉變。摩西遇見神的時候,領受了領百姓出埃及的使命,在這之前,神裝備摩西,從埃及王宮學習了一切的學問,又讓他歷經四十年的牧羊生涯,鍛鍊其心性,終使其能為人謙和,勝過世上眾人。保羅遇見主的時候,領受了領外邦人歸主的使命,在這之前,他也受到神學知識的裝備和嚴格的邏輯訓練,其後雖歷經諸多困苦,但生命的境界也是大多數人達不到的,當他打好美好的仗以後,確信有公義的冠冕為他存留。

       保羅遇見主之前的狀態和臺階下的百姓是一樣的,遇見主之後,與他們卻有極大的分別。弟兄姊妹們,我們的人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會被教育改變,會被環境改變,會被朋友改變。今天我們要問,福音有沒有改變你?我們不管是初信還是信了很多年的,我們有沒有經歷福音大能的改變,接受神在福音中的託付?而接受福音那一刻有沒有成為我們人生的分野之際?

      願神賜福你,阿們!

      明日靈修經文:徒:22:11-21

相關焦點

  •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②分野:古時的天文學名詞。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個星宿的位置來區分中國境內的地域,這被稱為分野。地上的每一個區域都會對應星空的某一處分野。名家點評結語亦以形其闊大,妙在脫卸,勿但作詩中畫觀也。此正是「畫中有詩」。(王夫之)「近天都」,言其高,「到海隅」,言其遠,「分野」二句,言其大。四十字中,無所不包,手筆不在杜陵之下。
  • 從上古時代的分野說起
    這是古代分野學說的基本理論:天上的星宿,總是對應著地上的分野。就如參宿的分野,就是古代的唐國,堯帝的故都。心宿商星的分野,就是商人的後裔之國——宋國。天上的大角星伏羲,自然也在地面上有其分野。二、東宮青龍,數起角亢陳國,是天上太皞星的分野。那麼,天上的這顆太皞星在哪裡呢?就在東宮青龍頭上。大角星伏羲,是東宮青龍七宿的第一宿,角。
  • B站跨年啟示:媒體融合的分野?(下)
    摘要:此次B站跨年晚會引發各方強烈關注,它不僅是一場成功針對「年輕人」的現象級晚會與成功的商業運作,也註定是中國媒體融合的重要分野。系列文章(上)回顧了B站晚會的整體風格,突出其針對年輕垂直人群的定位。本文繼續深度探討這一主題,並揭示其內在的媒體融合含義。
  • 分野理論溯源的幕埠山為上古天文觀測中心考
    十二分野相當古老,以至於屈原都弄不清什麼時候就有了,其《天問》雲:「天何所,十二分焉。」從很早的黃帝時代,就有了對星宿的認識,就有了佔星。佔星,就務必確立星與地域及官制、人物等的對應關係,否則,星的變異就無法確定其與人事的聯繫。
  • 回溯2020年穩定幣進程:交易飆漲183%,使用場景分野
    (黃色:DAI 節點之間的距離大致取決於它們之間的相關性)原標題:《回溯2020年穩定幣進程:交易飆漲183%,使用場景分野》閱讀原文
  • 《人生七年》導演麥可·艾普特去世,享年79歲
    《人生七年》海報作為導演的助手,初選兒童的這項工作便落到了艾普特的頭上。按照要求,這些孩子的出身背景必須要上流社會和工薪階層家庭各佔一半,以期能起到窺斑見豹的作用,由天真爛漫的兒童視角來反映當時英國社會的階層分野。1964年5月,時長40分鐘的《人生七年》正式播出,取得不錯的觀眾反響。
  • 樹洞|「你我是地上的分野」
  • 文人風骨:精神世界的隱者,現實卻是「人生無根蒂,如飄陌上塵」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隨風轉,此乃非常身。這是陶淵明《雜詩》中的兩句,形容人生在世恰如無根之木、無蒂之花,飄飄然若塵土一般;命運的變幻莫測,人生漂泊不定,種種遭遇和變故,讓人不斷改變,時間累積後自己早已不再是原來的自己。
  • 鬼神究竟是什麼——生命科學與宗教的分野
  • 分野何在?一碗麵,兩個故事,兩種結局
  • 豆瓣8.8|影片《大魚》告訴我們:每個人生,都以故事的方式存在
    美國教授哥德夏(《故事如何改變你的大腦》作者)說過,人是講故事的動物(the storytelling animal),人與動物的分野即在於此。每個人從個體意識覺醒開始,一直在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生命追尋的意義。而故事為這層意義塗上眩目的光芒,人的行為獲得了動機,汲取了動力。
  • 毛丹讀韓松「軌道三部曲」︱盛世危言與中西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