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 斯宇西
2019年2月,在NCAA杜克對北卡的焦點大戰賽場上,NBA選秀狀元選手錫安·威廉森(Zion Williamson)在開場的第一次進攻中,持球轉身時不慎滑倒受傷,而他腳下的Nike PG 2.5球鞋卻直接開裂,由此引發了全網關於耐克球鞋產品的質量和性能的討論。
當耐克還在為火燒眉毛的爆鞋事件焦頭爛額時,他的對手斯凱奇就已經在計劃如何才能在這把火上澆點油了。
近日,斯凱奇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及包括《今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及《紐約時報》等在內的多家全國性報紙發布了一則最新廣告,公開諷刺耐克爆鞋事件,並為自己的品牌做廣告營銷。
廣告以一雙鞋底開裂的球鞋為圖,而該球鞋的開裂方式與錫安腳下那雙Nike PG 2.5幾乎是一模一樣。圖片上方的文字寫著:"這回可搞砸了",將矛頭直接指向了耐克公司,而斯凱奇自家商標下的文字卻表示:"我們可不會讓你的球鞋裂開",以此宣傳自身球鞋的質量。
此次爆鞋事件後,斯凱奇也並非第一家以此來做文章的公司。此前,彪馬(PUMA)也曾在球鞋開裂事件發生後的第一時間在官方推特上發文說到:"彪馬可不會發生這樣的事兒。"不過隨後,彪馬就因招來的大量負面評價而刪除了該條推文。
斯凱奇在中國廈門門店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但斯凱奇顯然不想"息事寧人",畢竟這則廣告已經刊登在了紐約時報3月3日體育版第三版,現已全國發行。
耐克和斯凱奇的「互懟」不是近期的新鮮事。2016年1月,耐克就起訴過斯凱奇,稱斯凱奇的數款運動鞋,包括Skechers』 Burst, 女款Flex Appeal、男款Flex Advantage、女童Skech Appeal和男童Flex Advantage,都含有侵犯耐克智慧財產權的設計元素。
作為回應,斯凱奇向美國專利審判和上訴委員會(Patent Trial and Appeal Board,簡寫PTAB)提議,要求對耐克申請的智慧財產權的合法性進行審議,不過最終提議被PTAB駁回。
近年來,斯凱奇也沒少打商標權的官司。阿迪達斯、匡威和Crocs都曾起訴斯凱奇商標侵權或者設計抄襲。2018年,斯凱奇還作為原告起訴阿迪達斯,稱阿迪達斯剝奪了其他公司與高中及大學籃球項目籤訂合約的機會。
頻頻和大品牌叫板的斯凱奇也具有一定的實力。2018年,斯凱奇年收入達到了46.4億美元,運營利潤達到8370萬美元,同比增長50.4%。雖然營收總額還遠不能和營收數百億美元的耐克、阿迪達斯抗衡,但是斯凱奇的增長速度令人側目,在北美乃至海外市場都是兩大巨頭公司不可小覷的競爭對手。
不過,雖然斯凱奇在整體業務正在迎頭趕上,但公司一直主打的是運動休閒類產品,在籃球方面的營收相對較低。因此,想提升在籃球賽場的影響力,斯凱奇急需加強籃球業務。此前,它曾對籃球鞋品牌Brandblack進行大筆投資,但是最終並未激起太大的水花,雙方的合作關係在去年7月宣布終止。
斯凱奇和其他品牌的「互撕」也體現出其對大學生體育賽事的重視,畢竟NCAA的賽事近年來商業價值攀升迅速。本次NCCA杜克對北卡的賽事不僅吸引大了前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前來觀賽,球票均價甚至超過了2000美金,比大多數NBA季後賽搶七大戰的球票價格還要高。
斯凱奇或許對大學體育賽事非常重視,並且希望分一杯羹。但是,它真的能做到它在廣告中所說的那樣嗎?
2013年,聯邦貿易委員會就因其"毫無根據地宣傳塑身鞋可以幫助人們減肥、增強並鍛鍊臀部、腿部及腹部肌肉"而對斯凱奇罰款4000萬美元。斯凱奇為此向消費者提供了50多萬張退款支票,以彌補此次「欺騙性宣傳」。
在耐克遭受質疑時,競爭對手調侃甚至吐槽,情理上並非說不過去。但是,最終贏得市場的,還是品牌自己過硬的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