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眼下,由吳秀波、姚晨主演的《離婚律師》正在各大衛視熱播,兩位主演在劇中的演技獲得了觀眾的一致認可,但略顯「離譜」的劇情卻引來不少專業律師的質疑。「不專業」、「不嚴謹」成為了不少法律人吐槽的焦點。
相反的是,年輕的法科學子似乎對《離婚律師》中這種都市律師生活津津樂道,充滿嚮往。仿佛他們所期待也願意進入的律師行業就是這般的光鮮亮麗。但現實就是殘酷的,律師行業裡的大部分人早就與風光、高薪這些詞語無關,很多從業者甚至已成為城市中的低收入和無保障階層。
●初入行的艱辛:實習期低工資,連房租都是壓力
內地其實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律政劇,但描述情法衝突的法律片卻不少。《秋菊打官司》、《馬背上的法庭》都曾轟動一時。但在這兩部電影中,幾乎都看不到律師的身影,這比起《離婚律師》中律師們的錦衣玉食,似乎更符合內地多數地區的法律生態。
就算是在律師行業發達的一線城市,像姚晨扮演的羅鸝這種初出茅廬的小律師,哪有資格為律所打贏了官司被眾多同事羨豔?且不說只有極少數的律所才有細緻的分工合作,多數律師都是手握獨立案源單幹。就說那些個從大學剛畢業出來的年輕律師,前兩年基本還都在體會師父的諄諄教導吧。
通過司法考試是成為一名律師的基礎,在這之後是歷時一年的律師事務所實習期,期滿合格後,才可以拿到律師職業資格證。在這一年的實習期中,剛剛通過司法考試的年輕人們,馬上要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因為在實習期間,實習律師們的收入是由律師事務所「看著給」的。
一位網名是「新小律師」的網友公布了自己實習期間的真實經歷:「司法考試後,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律師事務所的前臺接待,每月工資250元。」而幾年前,即使是在江浙等發達地區,實習律師們的月收入也只有900元左右,近幾年有所提高也不過是千餘塊錢。
王宏斌是西安的一位律師,2001年跨入律師業大門,實習期所有收入加起來一個月也就賺1000多元。家在本地的還好說,吃和住還可以靠父母。有的家在外地的,租個五六平米的「鴿子樓」,每月就要花費七八百,剩下的錢也就夠填飽肚子了。
熬過艱難的實習期後,就成為一名新律師,更大的困難也隨之而來——去哪兒找案源。
據新華社的一篇報導,小林是北京一家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工作3年的時間裡,他接到的案子只有十幾件。美國有句話叫「法官老的好,律師少的俏」,但在中國,普通人卻只相信「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當事人都願意找老律師辦案子,因為他們社會經歷豐富,關係廣泛。而新律師因為沒有實戰經驗,所以很難取得當事人的信任。
幾年前,內地首次針對律師生存狀態的問卷調查顯示,42%的律師一年辦理訴訟案件的數量不足10件,62%的律師一年辦理的非訴訟案件的數量不足5件;從業3年左右的律師平均年工資在三四萬元左右,除去辦案成本後,收入只夠「餬口」。而且,還有一些「新律師」由於找不到案源,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沒有任何收入的。
其實就算是入行已久,有些律師也無法擺脫經濟壓力。2007年底,陝西寶雞一家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小白自殺,轟動一時。小白就屬於那種典型的不成功律師,從業六、七年了,沒混出個頭三腦四,卻漸漸陷入了惡性循環:難於接到案子——接到也打不贏——沒人再願委託——案子更難接,他自己也慢慢對這個職業沒有了信心。小白的朋友說:「小白似乎也沒有和別人說過他的這些無奈,但性格卻慢慢變了很多,以至於後來生活窘迫,到處借錢,再後來又參賭,才一步一步滑進了人生的陷阱。」
●律師生活並不光鮮亮麗,還需要「臉厚心黑」
這種長期生存在「溫飽線」上的現實,也就導致了大多數律師的生活根本不可能像《離婚律師》電視劇中展現的那樣光鮮亮麗。只不過很多法科學生選擇性的看不到,觀眾總愛將自己替換成劇中的成功者,而不是去劇中尋找負能量。
有一個「三五八」定律在律師圈子中廣為流傳:「三年餓死,五年餓不死也撐不著,八年撐死。」
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在現在的司法環境和社會環境下,一個青年律師,至少需要五年才可以勉強「養活自己」,而在這五年內,基本上是在「挨餓」,在「挨餓」的過程中,有很多年輕人堅守不住了,紛紛放棄或者轉行。
即使堅持下來,不同人的境遇也會大不相同。同時起步的律師,幾年後收入差十幾倍,太正常了。專業知識、社交能力、辦案水平和性格,都決定了一個年輕律師能否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行業立足。
而且,與其他法律片一樣,《離婚律師》也沒法將律師們真實而複雜的「公共關係學」帶入劇場。因為律師這一行是靠自身的資源掙錢,法律知識、個人能力以及人脈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律師和律所之間的關係較為鬆散。很多律師和律所之間甚至沒有籤訂合同,本質上就是個體戶。
這種現實就決定了,律師生存環境的惡劣,除了在公檢法人員面前「低人一等」,還需要「經營」與當事人的關係,需要「臉厚心黑」。
所謂「經營」當事人的關係,是指因當事人一般不懂法律,想接到案子,律師就得把案子從「法律角度」分析得複雜無比,還要強調自己多次代理過這樣的案子,有經驗有能力。
接下案子後,還要會控制案子的進度,要讓當事人覺得律師的確在辛苦辦案,勉強換得當事人信任,才可以順利拿到案子判結之後的代理費,才有希望這個當事人成為自己下一個案件的「介紹人」,引來回頭客。
有時候,處理不好和當事人的關係,當事人一旦到司法局或者律協投訴一下,在圈內就傳開了,那律師的生意就更不好做了。
這些生存艱難的小律師如此,那麼那些成功律師就足夠風光了麼?恐怕也並非如此。作家慕容雪村就在他的小說《原諒我紅塵顛倒》刻畫了這樣的「成功」律師。男主角律師所在的事務所的合伙人們個個都是「蒙、乖、裝」的一流高手,「蒙」是指矇騙當事人;「乖」是指在法官面前裝孫子扮乖,拿金錢和美色來討好孝敬爺爺;「裝」是指在社會大眾面前裝扮成維護公平正義的法律鬥士。
在整部小說中,隱現著這樣一個食物鏈:法官——檢察官——公安——律師——當事人,在前三者面前,律師和當事人是獵物,而在律師面前,當事人則是獵物。獵人與獵物之間便儼然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社會叢林,誰要想在這叢林中生存,誰就必須練就一身堅硬的鱗甲。在這裡沒有溫情脈脈的道德情感,只有嚴峻冷酷適者生存叢林法則。而其中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還體現在,這些年一旦倒掉一個法官,往往還會牽出不少的涉案律師。
「磨平自身個性,放棄做人原則,玷汙內心的冰清玉潔,泯滅良心和道德」,這似乎就是慕容雪村要說的在現實司法環境下很多律師成長的定義。殘酷的社會和異化的規則使得人不能成為人或者難以成為人,這就是每一個步入律師行業的人最殘酷的成長。
●精彩激烈的庭審,這個真沒有
中國觀眾期待律政劇,這是個赤裸裸的現實。《離婚律師》被不少觀眾吐槽的一點就是缺少「庭審戲」,不過要是真拍了內地法庭的庭審,估計很多觀眾更要抓狂了。
法律學者王琳每年都會對自己法學院的新生做同一個調查:要求法學院的新生介紹自己為何選擇法律。最常態化的答案有兩個:一個父母之命不得不從;二是受律政劇影響懷抱法律理想。後一個答案裡的律政劇,早些年間都來自TVB,比如《法網柔情》,《壹號皇庭》。後來就有了美劇《艾米律師》、《以法之名》以及《波士頓法律》等。
這些因TVB和CBS而進入法科學堂的孩子,太過輕信與理想化。TVB或CBS的律政劇好看,首先是因為他們所處的法律環境,給了律師們一個充分展現辯論技巧的舞臺。在英美法系國家或地區,多奉行當事人主義的訴訟模式,律師是法庭的絕對主角。
中國現行的法律體系更接近於大陸法系。相比較要刻板得多,大陸法系的庭審被認為是「糾問式」的,法官需要通過聽取雙方意見從而尋找真相、確定法律的適用,當法官有不解之處,可以隨時打斷雙方的陳述進行詢問。在大陸法系裡,法官才是庭審中唯一的主角,掌控著整個的庭審流程,讓律師說什麼,律師才能說。
中國沒有陪審團制度,等於律師無處辯駁,激烈的交鋒就不存在了。中國的法庭上,就是律師照著念一堆文書,法官也念一些東西,不會有大篇幅的法律條文背誦,都會說現在請翻到第幾頁第幾條,這一條是這麼寫的。
中國也有電視臺曾雄心勃勃開設過庭審直播欄目,其結果都是夭折。《全民目擊》據說要實現中國內地律政劇的突破,導演挺無畏地讓檢察官郭富城和辯方律師餘男在法庭上走來走去,不斷地向觀眾耍帥,向證人施壓,向法官煽情。這在真實的庭審中,不管是律師還是檢察官,恐怕早就被法警帶出去了。
而其他大陸法系國家也多是如此。王琳說:「我曾給學生們放過德國法庭的真實庭審紀錄片,起初學生們興趣盎然,放映不到十分鐘課堂上就睡倒了一大片。」韓國也屬於大陸法系,儘管韓劇產業如此發達,律師題材卻少之又少。即便將範圍擴展到電影領域,能拿得出手律師戲的也僅有成為今年口碑之作、由宋康昊主演、改編自真實事件的《辯護人》。
●《離婚律師》遠非律政劇,充其量還是情感片
《離婚律師》的導演楊文軍認為,中國沒有律政劇的土壤,在拍攝《離婚律師》之前,對這部劇的定位就已經非常清晰:「這肯定不是一部律政戲,因為碰法律的東西是很危險的事情,這個尺度太窄了。律師只是作個引子,我們是做社會話題、做情感、做故事,所以叫離婚律師,不叫律師離婚,點還是在律師上,拿這倆人的身份談幾個案子。」
所以,那些對對律師行業懷有憧憬和期待的年輕人總是要認清行業的現實。中國律師生存狀況目前是兩極分化,做得好的律師每年收入可達上百萬甚至上千萬,而做得差的律師可能一分錢都拿不到。有些律師因為沒有接到案件而又要向律所交納保險和管理費等,工資竟為負數。律師行業甚至已經形成了「倒丁字形」結構,高收入者處於頂端,為極少數,有70%以上的律師生活艱難。
而現實也給出了最有力的證明,越來越少的法科學生最終選擇去做律師。中山大學法學院對本科生做的一項調查表明,有35%的人志願成為律師,而到畢業時,真正去律所工作的學生卻是少之又少。中大法學院的2006屆本科畢業生有200人,只有一人與律所正式籤約。而那些步入律師行業的人中,很多人不久便轉考公務員或從事其他職業,堅持下來的少之又少。
前些年,人們還覺得律師挺神秘挺體面的,到現在,人們看到律師,已經司空見慣,混得不好的,比民工強不到哪裡去,小律師,何談社會地位,又何談職業理想。
喜歡本文,就分享吧:)----
點擊頁底「閱讀原文」↓↓↓,移步鳳凰新聞客戶端,樂享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