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浪》火了很長一段時間了,
但關於「後浪」的嘲諷仍在繼續。
在不到4分鐘的視頻裡,
一群有活力的青年,
體驗著各種新鮮事物:
跳傘、跳舞、極限運動......
有人抨擊說:
不過是一群有錢有閒的年輕人,
拿著前浪給的資本肆意享受。
作為在《後浪》鏡頭裡出現了兩次的嘉倩,
對這種描述,
有明顯的疏離感。
「如果後浪的定義是隨心所欲,
到處旅行,到處過好日子,
那至少這種好事沒有發生在我的現實中。」
嘉倩出生在普通家庭,
經歷過辭職、失業、離婚......
人生曾經一團糟。
後來,她去了冰島。
從租房到買房,
將過去一切歸零,
生活重新出發。
01
辭去好工作,跑遍中國採訪普通人
嘉倩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從小跟著外公外婆長大。父母都是工薪階層,成長道路上給不了太多指引,但傾盡所有,給她創造了出去看世界的條件。
高考後,她跑到澳門旅遊學院讀了酒店管理,之後又轉學到歐洲讀國際傳播學。畢業後,進了英國領事館,成了一名新聞官。
這是名副其實的「別人家孩子」,但這些並非嘉倩所要。
一年後她辭職了,理由是:想做自己理想中的新聞報導,去關注主流媒體不會報導的普通人,傾聽他們的平凡夢想。
父母雖然不理解,但還是選擇尊重:
「如果覺得有意義,你就去做。失敗了,爸媽也不會讓你餓著。」
就這樣結束了體面的新聞工作,帶著七八萬的存款,開始了未知的採訪之旅。
三年時間,她跑遍了全中國,跟陌生人一起同吃同住,最大程度還原生活的模樣,客觀記錄,沒有評判。
這個項目讓她火了一把,上了很多電視節目,還接了廣告代言。
發現別人夢想的同時,也讓自己的夢想被照亮。
02
被攻擊、暴瘦、離婚,人生徹底失控
但有句話叫人紅是非多。網上的質疑聲也陸續出現,有人說她炒作,嘲笑她四處見網友。
對自己的攻擊,她沒有多害怕,而是有了另一種擔憂:關注的人越多,就意味著被採訪者的生活越透明,而自己卻沒有能力保護他們。
但真正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在項目進行三年後。
在哈爾濱採訪時,她認識了一個家鄉男孩,沒多久,兩個人就戀愛結婚,並一起到廣州生活。
原以為收穫了愛情,沒想到卻栽了跟頭。
在去新疆採訪的途中,她發現自己懷孕了。也就是在這段時間,她意識到自己做錯了決定。
丈夫很少給她關懷,反而是變著法的打擊:
「女生到了26歲就應該要結婚,我一個男的,玩到40歲都可以,跟你結婚,是幫了你。」
「那麼多懷孕的女生,怎麼就你愛作?」
「我們男的要的就是一個漂亮又能生兒子的老婆,你有什麼夢想,一點都不重要。」
……
人被反覆打擊後,真的會出現一種「我是錯誤的」的錯覺。
而且那段時間,她沒有穩定工作,採訪更是入不敷出。
一時間,不知道未來該怎麼走。負能量爆棚,再加上孕吐反應,她整個人瘦到只有41公斤。
掙扎了很久,也痛苦了很久,最終她決定放棄孩子,離婚。
這是她第一次感受人間疾苦。做完手術後,媽媽幫她擦身體,她望著天花板發呆:我離婚了,是不是真的就掉價了,生活是不是也毀掉了?
後來身體恢復了些,她跑步路過高中校園,看到那些學弟學妹們,腦子裡突然冒出一個問題:
「如果看見10年前的自己,你會有什麼愧疚嗎?」
那一瞬間,她想去冰島。
結婚時,她本來就打算去冰島度蜜月的,結果前夫各種阻攔,告訴她女孩子不要去那裡。
「你覺得我去了會死,但世上要都是你這樣的人得多無趣啊。」
03
去往世界上幸福的國家之一,重新來過
剛好那段時間,她得到了一筆版稅,於是立馬買了機票,出發。上海到冰島差不多有15000公裡,轉機兩次,飛1天1夜才能到。
當時也沒有任何打算,僅僅是想去看看。就當她打算花完最後一筆錢就回國找工作時,房東太太的一句話改變了她的決定。
「你那麼喜歡寫作,有沒有想過留在冰島工作?」
剛好那時候,冰島一家商業公司在招人,她想著反正也不知道以後要幹嘛,便試著遞交了一份工作材料。
最後決定留在冰島,還是徵求了爸媽的意見。趁著假期接他們來玩了兩個星期,沒想到他們非常喜歡這裡,而且一家人考慮到,如果回去,未來必然要面臨一些世俗的眼光。
但在冰島,會少很多這方面的壓力。因為這裡,有太多可能性。
帶著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告訴她,在冰島結婚不是必選項,生孩子是女生自己的權利,而且大家都很樂意提供各種幫助。
一個騎車自行車在冰島晃蕩的老伯伯,活得非常挑剔,沒有初戀、初吻還在。
年紀很大的女性,依舊會去學一門手藝。
開大巴車的,很可能是年輕女孩。
這裡的生活不是壓抑的狀態,也沒有那麼多刻板印象,很多人正用你希望的方式活著。
就這樣,28歲那年,嘉倩正式開始了冰島獨居生活。
冰島人口密度不大,而且嘉倩是「空降」到這裡,所以常常都是孤身一人。這樣也好,有大把的時間留給自己,用來享受孤獨的饋贈。
宅家沒事幹的時候,可以看書、學冰島語,效率極高。
也能好好照顧自己的胃,一日三餐都在家裡做,她的新書《獨居冰島的一年》裡詳細記錄了食譜。
去浮潛、到東部小鎮露營、看極光,很多沒體驗過的事物,都真實的經歷著。
當生活開始具體,日子也就沒那麼難過。
雖然獨居生活,很多時候只能靠自己。換燈泡、修暖氣、疏通馬桶,生病了沒人管,難過時沒人可聊。
但她還是感覺自己活過來了。哪怕只是買個舒服的枕頭、買瓶喜歡的沐浴露,都能讓她感受到,自己寵愛自己的幸福感。
嘉倩越發清醒的認識到:
一個人最絕望的時候,不是立馬死掉,而是重新開始。
04
在不理想的老房裡,過著當下最理想的生活
三年後,嘉倩在冰島買了房。
不是什麼大豪宅,也沒有時下流行的北歐風,是一套建於1920年的不到50㎡的老房,格局簡單,在冰島,這種房子相對便宜。
雖然窗框是木的,馬桶也有年頭了,房子隔音也不行,甚至連抽油煙機都沒有,但她依舊滿心歡喜。
付完首付,她已經沒有多餘的錢裝修了,只能自己動手改造,再買些好看的小物件來裝飾,儘量用低成本營造舒適感。
比如進門處這個可愛的松鼠鑰匙掛,再也不用擔心翻箱倒櫃的找了,可愛的造型也給生活增添了一絲小樂趣。
隨處可見的植物牆貼,解決了嘉倩想要綠色又不會照顧綠植的難題,對植物殺手來說,這未嘗不是個好選擇。
入戶區,安了一面洞洞板,平時用到的小物件都能掛在這裡。
置物架搭配收納盒,每個收納盒都有自己的專屬用處,上面還貼了標籤,一目了然,而且分層分區收納拿取更方便。
客廳的設計也是簡單為主,奶白色的主色調,視覺上很顯乾淨。背景牆沒有過多裝飾,一張冰島地圖,搭配一些小貼紙,簡單清爽又不失溫度。
沙發是淘來的,跟整屋也比較搭配,窩進去很舒適。拉開是一張1.4米的雙人床,父母或朋友偶爾來也不用擔心住的問題。
家裡有兩隻貓,貓爬架緊鄰沙發旁,下午的時候,它們經常在這裡睡覺。
沙發斜對面,有一面白色書架,上面放的大部分都是嘉倩從國內帶回來的中文書籍。拿本書,順勢往沙發上一癱,是嘉倩最喜歡的日常。
客廳角落靠窗戶是工作區,喜歡桌子乾乾淨淨的樣子,周圍牆面利用兩個洞洞板將常用的文具收拾的「服服帖帖」,需要什麼,也能觸手可及。
一抬頭就能看到遠處的風景。尤其是冬天,粉藍色天空、蜜桃色雪山都能盡收眼底。
原木餐桌椅來自宜家,最多可容納8人同時用餐,「最喜歡冬天下著雪,大家圍坐在一起吃火鍋的樣子了。」
門帘代替廚房門,既能有效杜絕油煙,又可以節省成本和空間,而且樣式還可隨心情變化。
因為大部分時間都在家吃飯,所以廚房區也格外注重。白色櫥櫃加上牆面置物架,完全滿足日常收納需求。
臥室不大,再加上買沙發的時候出了bug,多出了一截,關不上門。而臥室又剛好對著入戶大門,這不,門帘又能派上用場了,1.2米的門帘既能遮住視線,保護隱私,簡單的圖案又自成一景。
裡面的布局也很簡單,原木色五鬥櫃用來收納小件和疊放衣物,開放式衣架可以放經常穿的衣服,掛整齊了,也能成為一種裝飾。
床旁邊是一款長沙發,嘉倩平時喜歡在這裡擼擼貓看看書喝喝茶,舒適又愜意,簡簡單單的小幸福。
衛生間完全獨立開。如廁區在進門處,洗漱區和淋浴間則在臥室裡面。
都說廁所是當代人的避難所,如廁區自然花費了很多心思,重新刷了天藍色油漆,馬桶蓋貼了笑臉,有軟軟的腳墊。
洗漱區收納有些偏日式,很好的利用了牆面收納架,安裝方便,也不用打孔,節省空間的同時,還別有一番趣味。
淋浴區則貼了紅色的防水牆貼,低成本也能營造溫馨感。
嘉倩的家,不是那種一眼看上去,就忍不住拍手叫好的設計,也沒什麼昂貴、精緻的物件,但卻足夠溫馨柔軟。
她也很少去暢想,以後有錢了,要給家裡添置什麼,在她看來,儘自己的能力,物盡其用,就是當下最理想的狀態。
這很像她一直以來的生活態度。每一次選擇都不曾預設未來,僅僅是因為眼下的這份熱愛,便去做了。尤其是到了冰島,往事清零,讓她更多的活在了當下。
「總在打算未來,會有一種沒有好好過現在的感覺。」
如今,她繼續嘗試著各種可能性,寫書、拍視頻、開淘寶店,偶爾會幫朋友打理民宿、做翻譯。也同樣面臨著房貸、父母養老等現實問題。
不知道哪一種嘗試會成功,也不知道哪一種壓力會讓自己崩潰,但對眼下這段具體的生活,她積極且熱愛。
圖片及素材來源於:嘉倩
文字由好房君原創編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