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冰島工作,已是第二個月。我是獨自來這裡上班的, 沒有認識的人,倒很享受「人離鄉賤」的自由。對於寫作者, 也許最好的去處該是當地漁船,和北極圈漁民們居住在冷清小鎮;或是去到雷克雅未克港口,在熱鬧非凡的酒吧當調酒師,每天與有故事的人傾談。
做夢歸做夢,事實上,我選擇的生活完全相反,甚至說來可能無趣。我在一家冰島公司的國際部門工作,是一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哪裡賺錢多,我就去哪裡。住在雷克雅未克, 每天乘坐同一班公交車,前往看起來有些蕭條的CBD,辦公室窗外是雪山與大西洋。
從中國搬來冰島,在公司協助下,申請技術人才工作籤證,每年續籤,一直到第四年,可以換取冰島永久居民的身份。關於未來,我尚無確切的打算。
2016 年冬天,結束長達四年的採訪項目,全職作家的生活終於使我疲憊。我休息的方式是去投遞簡歷、面試工作。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我沒有猶豫,反倒是真的坐上飛機後, 起飛的一瞬間,淚如雨下。
看著窗外自己出生長大的家鄉越來越小,越來越遠,我怕了——不知道等待我的會是什麼。雖然曾經在歐洲生活過, 但也僅是短暫來此留學,那時的我十九歲,無知者無畏,我的內心相信很多事情。而為了生存獨自去一個陌生地方,前路茫茫,此刻的我二十八歲,因為知道世界很大,才感到害怕, 我的內心不相信的事情有太多。
揮別過往,從零起步,在全新的地方開始生活,根本沒有那麼容易。身邊有的朋友曾在歐洲拼搏多年,最終選擇回國, 原因是認為在中國的發展更好,物質條件和服務也更好,另外, 父母所擁有的資源能夠為事業及生活帶來便利。我能夠理解。那麼,為什麼我理解後,仍然決定來到冰島?
現在是我來到冰島全職工作的第二個月,沒有了剛投遞簡歷收到面試機會時的激動,沒有了等待籤證下放關於未來的信誓旦旦,也沒有了剛到冰島第一天去移民局報到的不知所措。在漫長冒險開始前,我想寫一寫我決定來到冰島工作的原因。
也許聽起來有些奇怪:為了喘息。辭職後的整整四年, 做喜歡的事情,並且成為事業,當個人生活和社會角色成為一體,壓力巨大,收穫也是巨大——一本一本書出版,擁有作品,從內心產生滿足感。回頭看走過的路,見過的人,青春沒有虛度。在完成作品之後,我發現夢想無力支撐我的生活,於是我轉身,去上班。目前我想要的,不過是好好工作, 做一個好同事、好下屬;開心下班,擁有三五個交心好友; 衣食無憂,每個月有穩定的收入,充足的睡眠,告別這些年的焦慮和黑眼圈。
冰島,是一個隱喻大過自身的存在,位於世界的角落, 很少被提及。人類在這裡留下蹤跡的歷史短暫,更多的是大自然的痕跡,純粹的、天真的。在心理作用下,我也的確有那麼一些渴望,渴望生活在純粹天真的環境中。從小到大, 我不是一個合群的人,常常因為敏感而受到傷害。來到冰島, 我可以放肆生活在自己構建的精神理想國之中。沒有人認識我,我不認識任何人;所有人是我眼裡的遠方陌生人,我同時也是所有人眼中的遠方陌生人,我們成全彼此的距離。作為一個自由的人,存在著。
我不再被自己社會的文化傳統所保護和綁架,我也不會被異鄉的文化所管轄。這個年紀,作為女性,即使我沒有任何排斥結婚和生養孩子的意願,甚至非常嚮往,但沒遇到終究是沒遇到,事業可以拼搏,愛情卻需要運氣。我不過是個運氣差的倒黴蛋。在這樣的狀況下,我不要只是為了合群而相親再婚,將人生很看重的事情草率解決,我接受我的狀態, 無所牽掛,不需要為任何人負責,或者說,選擇逃走。去一個社會環境更寬容,去一個無人關心我的地方,去過一種能夠控制節奏的生活。即使是個倒黴蛋,也要做一個永遠對明天充滿希望的倒黴蛋。
中學的時候,我喜歡抬頭看飛機,幻想自己去很遠、遠到不能想像的地方生活。那時的我很孤獨,渴望有一個地方接納我,渴望有一個地方沒有傷害,沒有被迫接受的改變。後來,我去了一個又一個的地方生活,一次又一次清零,看到了具有不同可能的自己,在不同的可能之中找到了最像自己的自己。選擇來到冰島長期生活,我想這個夢想算是成真了, 到達了從來沒有想到的那麼遠的地方。我好奇,想知道我和冰島之間會擁有怎樣的交集和故事。我也想看看未來在這裡的我,又是什麼模樣。我知道我必須付出同等的代價,我願意為這些代價買單。
二十歲出頭的時候,我喊叫夢想。在二十歲的尾巴,我誠實地擁抱物質的微弱溫度,我要獲得更多物質帶來的切實的安全感。我的二十八歲生日在冰島度過了,我沒有感到年齡帶來的沉重,而是仿佛回到了十八歲,並且是更豐富、更堅定的十八歲。在經歷了那麼多事情以後,回到原點,像是有了重新活一遍十八歲的機會。人生又有多少這樣的可能, 去將過往一切刪除,活在一個全新的環境裡呢?我很珍惜。
我租了一間不錯的公寓,下班後沒有壓力地寫作,做自己喜歡的飯菜,常常能接父母來一起冒險。我擁有最大程度的自由,選擇我要的朋友,嘗試新的愛好。對於寫作,對於閱讀, 因為冰島冷清,我可以安靜地朝著作家的路一步步走下去。在這裡,我可以享受最大程度的自由,一種遠離我自己文化的舒服,一種遠離冰島文化的管轄,我擁有我自己的節奏。
二十八歲,我曾經懼怕的年紀,我以為我會在傳統與合群的痛苦中失去自我。在聽不見聲音的時間的咀嚼中,被吞噬。
每一天醒來,睜開眼,我放心了。我在我選擇的冰島, 我在我選擇的公寓,聽著教堂鐘聲,做我想吃的飯,把房間布置成我喜歡的模樣,結交和我有共同語言的朋友,去我選擇的公司做一個普普通通、簡簡單單的上班族。照鏡子時, 可以感受到,我長得越來越像自己。
我擁有了十八歲那年嚮往的財務自由,並且也給予了父母一份安心。我知道這一路我所付出的,以及接下去我仍然需要付出的,但是我心甘情願。
寫於2018年回頭看在冰島的一年生活,我的改變何止以下這些。平凡的我,幸運地來到冰島定居,像愛麗絲進入了奇幻世界, 姑且寫下這些能強烈感受到的個人改變,有生活習慣上的, 也有觀念上的,作為記錄。
1
倒時差反了過來。現在長期在冰島,回國成了匆忙的停留。走在飛機廊橋,第一口家鄉的空氣特別甜,第二天醒來, 意識到回國了,特別激動,早早起床,掛念的油條豆漿千層餅皮蛋瘦肉粥在等著我,時差很快調過來。反而是回了冰島, 想到要恢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沒精打採,夜晚睡不著, 白天暈乎乎。
2
失去對夏天的想像力。經過了一整年穿羽絨服的四季, 我對夏天感到陌生,幸好冰島室內時時刻刻有暖氣,天冷連蟲子也不怎麼見。期間去過西班牙南部的格拉納達旅行,穿上久違的小花裙,光著腿,沒了秋褲,非常缺乏安全感。
或許因為在冰島時長期待在暖氣房裡,一出門旅遊吹了冷氣總會病倒,身邊人去熱帶也有類似症狀。興許是中了「暖氣的詛咒」,大太陽下竟有些心煩,街道邊散發著食物腐壞的氣味,蒼蠅、蚊子和不知名的昆蟲到處爬來爬去,這時想趕快回冰島,過冷冷清清的苦日子。
3
以前不喜歡的食物在冰島也變得特別好吃。冰島沒有中國超市,只有東南亞人開的亞洲超市,能買到的中國食物少, 價格貴。人在異鄉,每當五臟廟鬧饑荒,腦子裡會突然冒出些小時候吃過的食物名稱,久久無法離去,有一陣特別想吃四喜烤麩,也有一陣特別想吃鹹菜肉絲。哪怕以前不怎麼愛吃的食物,瓜子花生辣條八寶粥,紅棗綠豆泡麵鹹鴨蛋,在冰島見了都會如獲至寶。
回國一趟,臨走打包了整整一個行李箱的食物。機場工作人員說超重一千克罰款,只好當著她的面掏出了一個又一個真空包裝的肉粽,再掏出薩其馬,戀戀不捨。
4
變胖是舉手之勞。有一天吃午飯時討論,發現大部分外國同事原本清瘦,生活在冰島一個個都胖了,當然我也不例外,體重達到了有生以來的新高度。本以為在冰島這樣匱乏的國度,吃不到吃不好又吃不起,估計會瘦如火柴,沒想到事實上胖成了火柴盒。這裡的餐廳以漢堡、薯條、比薩為主, 一年四季天氣糟糕,不得不在家待著,完全不鍛鍊。至於上班,一旦坐在電腦前,除了吃午飯和上廁所,便永遠坐在那兒。這裡又冷,常常容易感到飢餓,每次肚子餓會恐慌,擔心獨自在外,把自己給養死了,一有餓感趕快吃。綜合以上, 不胖才是奇蹟。
我本來也以為,離開冰島去熱的地方旅遊,會變得沒有胃口,然而每每回想起冰島的蕭條,擔心回去了再也吃不到, 便頓頓吃撐,簡直吃到喪心病狂。關鍵是在冰島還總穿厚外套和防水褲,看不到身材的走樣,便不放在心上,長此以往, 一發不可收拾。
5
凡是天黑都要抬頭看看有沒有極光。夏天冰島不會天黑, 只有極晝結束,太陽終於落下,天黑黑的,才看得到星星, 也才有機會看得到極光。8 月初,德國好友馬賽坐半夜的航班, 他說飛機上已經能看到極光了。
我這個人閒,凡是天黑時,走在冰島街頭都要抬頭看看天空,找找極光。這習慣養成以後,哪怕不在冰島,去了各個地方,夜晚也會盯著夜空看很久,意識到壓根兒不會有極光, 覺得這習慣還挺浪漫的。
6
口渴了喝自來水。在冰島,打開自來水,冷水可以直接喝。有一天冰島新聞的頭條曝光了一家無良酒店,酒店騙住客,聲稱自來水不能喝,把瓶裝水賣給住客,事實上這些瓶裝水就是自來水。這事引起了冰島人的抱不平,對當地人來說, 冰島的自來水令他們驕傲,因為這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純淨的飲用水,純天然無汙染,冰島人都是喝自來水長大的。
我剛搬來時不習慣,也去超市買大瓶的水,房東見了, 勸告我不用買,買來的也是自來水,白白浪費錢。後來看冰島電影,其中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女主大哭後去了閨蜜家, 閨蜜打開自來水,接了一杯遞給了女主。
7
看別的國家都覺得繁華。坐飛機去各個城市,到達城市上空的第一眼看到的都是密密麻麻的房子,唯獨冰島一片荒涼,什麼都沒有,真有種到了世界盡頭的感覺。如果是在夜晚抵達,黑漆漆的,直到著陸才見到機場跑道的燈。每次旅行都會感慨別的地方太熱鬧,太繁華,交通太發達。
我記得去倫敦時,下了飛機,朋友因為錯過了地鐵抱怨, 得知下一班兩分鐘後到達,我感到不可思議。我清楚記得在冰島北部小鎮,我曾經錯過了一天唯一的一班車,不得不臨時買機票回雷克雅未克。以前的我也有大城市的快節奏下的那種急性子,錯過了公交車便伸手打車,但在雷克雅未克上下班,每隔半小時一班的公交車已經把我磨得沒脾氣了。
8
看別的國家都覺得物價低。適應冰島的高物價以後,到世界其他地方都不怕貴了,內心特別堅強。同事去度假購物, 說出來的都是洋氣地方,兩小時直飛巴黎,五個半小時直飛紐約。舉個例子增加大家對冰島物價的概念,下館子吃飯人均人民幣五百塊錢,租的車如果撞壞了維修費一萬塊錢起。
因為貴,所以在冰島活得特別知足,特別基本,回國如同置身天堂,叫外賣點雙份,拆快遞拆到手酸,會在一瞬間懷疑自己怎麼在冰島活下來的。
9
活得和村裡人一樣。回到老家,穿防水褲和棉衣,扎一個粗糙的馬尾辮走在街頭,會感到無形的壓力,過了兩天很快回歸城市人,換上當季連衣裙、修身的牛仔外套。我突然意識到,即使雷克雅未克是冰島唯一的城市,也始終有股揮散不去的鄉村味,在這裡生活久了,和村裡人一樣,大家都艱苦樸素,店鋪稀少,怎麼實用怎麼打扮。
冰島常年颳風下雨,精心打理的頭髮,一出門全毀了。高跟鞋、緊身裙、細肩帶,這些時尚的東西在冰島像個笑話, 充滿自虐。睡衣睡褲在冰島是最實用的穿著,晨興上班去, 戴月家裡待,特別是冬天,天氣糟糕,沒法出門。別人問雷克雅未克玩一天夠不夠,我總斬釘截鐵地回答,絕對夠。這裡小小的,市中心只是一條街,簡直是個村莊,出門總能遇到認識的人。
10
不會輕易說自己生活在冰島。我的微信地點沒有改為冰島,一直都是老家。雖然接地氣地活在冰島,賺錢吃飯,但說自己生活在冰島這件事,開了口總感到飄乎乎的。回國時去以前常去的理髮店,驚喜地發現它居然沒倒閉,還開了分店, 漲價了,洗頭、按摩加理髮四十塊錢,也不過剛夠在冰島吃一個熱狗。遇到熟悉的洗頭小妹,她問我這段時間怎麼不來, 我感覺說去了冰島像在撒謊,只好說是「北漂」去了。
因為冰島太小眾,身邊的亞洲同事想註冊淘寶帳號,但註冊時找不到「冰島」的國家選項,填不了手機號碼。去找客服投訴,投訴要選擇手機號碼歸屬地,還是沒有「冰島」 選項。他至今沒有淘寶帳號,至今沒能成功投訴。
11
遇到名人卻不當一回事。在冰島遇到名人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個冰島人都可以說出一段和名人偶遇的故事。最近的一次是和朋友去遊泳池鍛鍊,碰巧遇到了學校上課,不得不和別人用同一條泳道。當我們打算離開,和我們分享泳道的人摘下遊泳眼鏡,抹了一把臉上的水,和我們說可以再等等, 學校訓練還有五分鐘結束。後來我們泡露天溫泉的時候,朋友告訴我,這個好心人其實是冰島的遊泳冠軍,代表冰島參加奧運會。我激動地說,既然認出來怎麼不去握個手,或者問點兒遊泳心得?朋友說,這樣不太好,這是她的個人時間, 她也有權利過不被打擾的生活。
在市政廳遇到市長很多次,常常在電視上見到他,覺得很帥,現實中看到,真人也是帥帥的大叔。市長和大家一樣, 排隊自助取食物,坐在市政廳食堂的前排,吃完以後把盤裡的垃圾倒掉,歸還餐盤。大家都是自顧自地吃飯,沒有人去打擾市長,更沒有人上前索要籤名或合照。也有同事在遊泳池遇到冰島總統。根據冰島遊泳池的規定,大家都要洗澡後才能穿泳衣去水池,因此同事見到的應該還是光屁股的總統。
難怪許多歐美的大明星都喜歡來冰島度假,在這裡可以享受普通人的自由。大概是太容易在生活中遇到名人,從而發現名人也是人,漸漸的,我也對遇到名人不那麼在意了。在冰島可以明顯感覺到,大家不喜歡太把自己當作名人的人。對於自以為是的人,冰島人會覺得就算有名氣,就算很厲害, 都沒什麼大不了的,始終會有更有名、更厲害的人。
除了這些,這一年我也學會了直言直語,拒絕時毫不客氣;注重健康,生活作息穩定,睡眠增多;與人交往不麻煩他人, 不佔便宜,算得清清楚楚,寧可吃虧也會認為是買到了心安理得;不容易受傷,接受沒人有義務提供幫助這個大前提, 因此常常獲得額外的溫情;對於誤解不再辯駁,但凡表達總有誤解;越來越喜歡具體的生活,用眼去看,用心感受。
12
二十八歲這一年,現在看來,沒有太多回憶。靜悄悄的, 什麼都沒發生。打開日記,只有具體的生活。雖然自由,卻常常不安:這一切都是架空的。總有一天,會後悔吧:我還年輕,卻過上了死氣沉沉的日子。
獨居,那然後呢?
獨居一年,如同按下暫停鍵,進行一次大清理。自私地活著,害怕受傷害而冷眼旁觀,不願冒險,不再分享時間, 最後得到的,不過是一份具體的生活。這一年,和世界的聯結變淡了,淡到互相遺忘,以至於有了和世界失聯的錯覺。生活平靜,夢裡卻心跳起落,混亂了白天和做夢的夜晚,不知哪個才是真的。一個人隔離久了,對世界也喪失了參與感。身為人,怎能無牽無掛,總有一天父母老去,總有一天要去承擔,總有一天會結婚生子。但人又總要為自己活那麼幾年, 或者能有這樣的一年,自由自在,像羽毛一樣孤單飄零,內心卻是安定平靜,足夠了。
獨居,那然後呢?現在我的回答是,回歸人群。
在冰島的第二年,雖然故事不多,卻翻天覆地,是完全不同的經歷。要說最大的感受,便是時間。獨居的時候,時間都是自己的。當我回到人群,便不再擁有所有的時間,其中一部分交給了他人。傷害在所難免,但相對而言,擁抱這個世界的收穫卻多得多。
獨居不是終點,而是中轉站。誠如開篇所說:「獨居的一年,我才知道,原來一個人在最絕望的時候,不是死掉,而是重新開始。」我成長了,變得更堅強, 更透徹。回歸人群後,那種再次掌握自己人生的愉悅,實在無與倫比。
這次的主題是獨居,第二年的那些故事,等未來分享吧。
所謂故事,正是彼此願意交付時間,全心投入一段感情, 親情如是,愛情如是,友情亦如是。掏心掏肺,分享情緒, 由此產生的每一次交集,便是故事,便是活著,便組成了人生。這正是時間的禮物。▎
本文選自《獨居冰島的一年》/ 天津人民出版社 / 2019-11
內容簡介
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冰島寒冷、凜冽,擁有極致的自然風光,如冰川、極光,可是真正的冰島生活究竟如何?在這本書中,嘉倩記錄了自己到冰島第一年的生活,第一次體驗極晝和極夜,第一次看極光,第一次冰川徒步,第一次跳滑翔傘,第一次抱剛出生的小羊羔……來到冰島這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新鮮感和好奇心退去,剩下的就是具體的生活日常,以及充足的與自己相處的時間。靜靜流淌的暖氣熱水,鍋裡咕嘟咕嘟煮著的紅豆粥,窗外嗚咽的寒風,馬卡龍顏色的天空和大海……經過一年靜靜的生活,嘉倩將之前積累的困惑一個個解答,將壓抑在內心的焦慮一點點排解,然後再次勇敢地擁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