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工作之前,很多人都以為一個人高情商的表現,就是會說話,會做事。
工作幾年之後,又會認為高情商就是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控制情緒確實是高情商的一種表現,但是,很多時刻,在一件事情中,雖然能把握住情緒,但是急於去評論,去判斷,往往會適得其反。
有時,保持沉默不語,是一種修養。
閉嘴傾聽,是最高級的情商。
01
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和老石交流溝通是很困難的,往往說不到幾句話就會有爭執或者都閉嘴不說話。
這裡的不說話是指為了不升級吵架而閉嘴。
記得有次我和家人鬧矛盾,他在外,晚上視頻的時候和他提了一下,因為這個心情不好。他也是出於關心吧,讓我說一下原委。
本想著說出來也好,發洩一下情緒,誰知在我表述的時候,他時不時的打斷我,一會說我脾氣不好,一會說我當時應該怎麼做,最後,他說了一句:你這樣的脾氣,誰都入不了你的眼,但凡一個不如你心意,你就會發脾氣。
我聽了這句話自然是很不高興的,本就在過程中他一次次的打斷教育我,就有些不開心,最後不但沒有實質性的建議,還詆毀我一般,我肯定是要反駁的。
就這樣,我兩一來一回,各有各的道理,爭執了起來,意識到快要升級吵架的時候,就很默契的找了第二天要忙,需要早些睡的理由掛了視頻。
我心裡很是難受委屈,事情是他非要我說的,既然是這樣,我也沒想著讓他能安慰我或者站在我這邊,就很單純的是想著說出來,發洩一下我的情緒。
他需要做的就是聽就好,沒必要去譴責誰。
很多時候,人就是這樣,別人找你聊天,並不是想聽你的建議或者為ta打抱不平,只是僅僅說出來而已,他們更多的是需要一個傾聽者。
這個時候,你只需要做好那個傾聽者就可以了,不發表意見和看法,除非對方有要求。
因為事情是發生在他人身上,你感受不到他們心裡最真實的想法,就無法給到他們最合適的建議,與其這樣,不如聽他們說。
當從別人那裡聽經歷時,不要過早給建議,因為你沒有經歷過,聽和見是兩種不同的感官,這樣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傾聽。
02
幾年之前,公司內有位同事,經常曬朋友圈秀恩愛,老公給買了禮物,節日裡轉了紅包等,甚至老公道歉的截圖都要拿出來曬一曬。
因為她是行政的工作,公司裡好多小夥伴都有她微信,對於她這個秀恩愛的方式我們都會在私底下私語:有什麼好曬的,炫耀嗎?秀恩愛,死得快。
然後都很默契的慢慢的屏蔽了她。
在今年接觸了心理學後,了解到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投射效應。
指人常常出現一種錯覺,習慣以自己內心的所想、所見為標準,以此來分析和判斷他人。
就拿這個秀恩愛的同事,我們對她的評價和議論就是典型的心裡投射。
她去發朋友圈,初衷只不過是記錄下當時美好的生活和分享一下自己愉快的心情,並不想得到別人的任何反饋,這些事對她來說是有特殊意義的。
況且朋友圈的存在不就是為了讓人多多的展示自己嗎。多年以後,再去翻看盆友圈的內容,就是一本美好的記憶錄。
沒經歷過別人的生活,也就沒資格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的人生。
03
海明威說過:「我們用兩年的時間學會說話,卻要用六十年的時間學會閉嘴。」
有時,不參與別人的人生和經歷,是一種尊重,因為你不知道別人內心的感受。
少說多做,是一個人最高級情商的表現。
守住了口,也就守住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