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廣東|「鑼鼓合奏」——十番音樂(番禺十番)

2020-12-28 廣東省非遺促進會

十番音樂又稱「十班」、「五對」等,因用絲、竹、革、木、金製作的10件樂器演奏而得名。這種音樂輕鬆活潑,節奏感強,音律和諧,悅耳動聽,在我國福建、廣東、江蘇、浙江等地廣為流傳。

十番曲調大多來源於民間小調和譁牌(嗩吶曲),同時也從戲曲、曲藝及歌曲曲調中吸取了不少養分,其演奏形式有坐奏、行奏、舞奏之分,演奏時一般由掌板者充當指揮。

佛山十番

佛山十番是一種頗具地方特色的民間器樂演奏形式,分布在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佛山鎮方圓五六公裡的範圍內,距今已有六七百年的歷史。

據老藝人口傳,大約二百年前佛山十番由安徽、江浙一帶傳入當地。原有鑼鼓合奏的「素十番」和絲竹鑼鼓合奏的「混十番」兩種形式,現僅存「素十番」一種,與蘇南十番鑼鼓關係密切。

佛山十番中保留有元代南北曲曲牌,在流傳過程中與民俗活動緊密結合,吸收了飛鈸演奏和本地八音鑼鼓的常用樂器,形成具有濃鬱地方色彩的民間器樂形式。

特色樂器

佛山十番最大的特色是輕薄小鈸不按常規碰擊,演奏者一手執鈸冠,一手甩動穿上繩子的另一鈸擦擊,10人8人同時表演各種花式,呈現出很強的可舞性和可觀性,故有「飛鈸」之稱。這種飛鈸表演目前在國內獨一無二。

二鑼
大鈸

翹心鑼

高邊鑼

飛鈸

十番鼓和群鼓

佛山十番作為喜慶鑼鼓樂,多在端午、七夕、中秋等民間節日及神誕、「出秋色」(又叫「秋景」)活動中演奏。目前有完整錄音和樂譜記錄的佛山十番曲牌共有兩套,一套是「明星影映」的《掛牌》、《長鑼》、《碎錦》,一套是茶基村的《耍金錢》、《合鼓引》、《套鼓起》、《長鑼》。

佛山十番自成一格,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民俗學研究價值,同時還可以為蘇南十番鑼鼓的流變研究提供重要材料。

佛山十番已於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焦點

  • 麻布十番 兩家喜歡的洋食店
    整理照片的時候想起來兩家一直想推薦的麻布十番的店,一家基本上不需要預約,另外一家很好約,寫出來給大家,如果路過的話可以去試試看。Tips 📍東京都港區麻布十番2-12-8-周二和每個月第三個周三休息。-基本上不用預約,不過座位少比較適合2,3個人去吃。
  • 江都又一項目入選市級非遺名錄,快來看看是什麼
    武堅蓮湘花鼓,丁夥花朝節,仙女廟傳說,陸(張)氏中醫眼科術之後江都又一項非遺保護項目入選第四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6月13日,在2020年揚州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活動中,我區非遺保護項目「金氏古《易筋經》養生術」入選第四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 潮州大鑼鼓《社慶》作曲:陳佐輝、司鼓:閻學敏、演奏:廣東民族樂團
    陳氏曾獲「首屆廣東音樂全國邀請賽」演奏一等獎和「首屆山西國際鑼鼓節」鑼鼓藝術項目比賽金獎。其作品潮州大鑼鼓《社慶》在港澳臺及新加坡、加拿大等地上演均獲好評,並於九四年參加「北京——首都國慶大型文藝晚會」的演出時被選為優秀節目,陳氏因此而獲突出貢獻獎。在「第五屆羊城音樂花會」閉幕式音樂會上首演獨奏打擊樂協奏曲《鳳凰涅盤》而獲極高評價。
  • 潮州市原創潮州音樂作品展播(01)潮州大鑼鼓《歡慶勝利》
    自1965年創作潮州大鑼鼓《南海英雄贊》赴省參加演出;1975年與人合作創作潮曲交響樂《智取威虎山》之後,又先後創作了潮州大鑼鼓《歡慶勝利》(配鼓:陳鎮錫)、《春江放筏》(配鼓:黃義孝)、《韓文公凍雪》(配鼓:黃義孝)、《潮州情》(即《潮汕情》)、潮州弦樂曲《繡花姑娘》等樂曲;作曲的潮州大鑼鼓《歡慶勝利》於1978年入選由中國音樂家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潮州音樂名家版》(第二輯
  • 你最喜歡的音樂類型是什麼
    那麼今天,讓我們來聊聊自己最喜歡的音樂類型吧!什麼是搖滾樂呢?流行音樂,是指那些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形式活潑、情感真摯,並被廣大群眾所喜愛,廣泛傳唱或欣賞,流行一時的甚至流傳後世的器樂曲和歌曲。這些樂曲和歌曲,植根於大眾生活的豐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眾音樂」之稱。爵士樂成形時間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眾多流行音樂中,爵士樂是出現最早並且是在世界上影響較廣的一個樂種,爵士樂實際就是美國的民間音樂。
  • 龍華文化藝術中心奏響民族音樂 吹拉彈唱餘音繞梁風中飛舞真美
    民樂排練2019年9月8日,深圳市龍華區及其周邊的民族音樂藝術家、退休教師和退伍老兵等民族音樂愛好者,齊聚龍華文化藝術中心報告廳,參與龍華心濟源黨支部民樂團節目排練。在龍華文化藝術中心報告廳的舞臺上,動聽的音樂就像是飛舞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也像是叮咚的泉水在山間流淌,有時候,也像是璀璨的星辰,在夜空中閃爍,美極了。在龍華文化藝術中心報告廳的舞臺上,大家不僅僅是自行演奏,還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育下一代,讓更多的中華兒女,了解民族音樂、欣賞民族音樂、熱愛民族音樂。
  • 十番顯見之五:顯見無還
    「顯見無還」,是「十番顯見」中的第五科。「顯見無還」的「還」是復還;例如我們向人家借東西,就要還給人家,這就是還的意思。也就是說,從什麼地方來,就歸還到什麼地方去,有來有去叫做「還」。這一科「顯見無還」,是在顯示見性沒有來沒有去的道理。
  • 嶺南古邑·粵韻番禺——「番發杯」2021年廣東音樂、粵曲大賽啟動了
    嶺南古邑·粵韻番禺——「番發杯」2021年廣東音樂、粵曲大賽啟動了!本次活動緊扣時代主旋律,旨在繁榮廣東音樂、粵曲的傳承與發展,為我區廣大廣東音樂、粵曲愛好者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平臺,進一步促進全區基層文化的蓬勃開展。
  • 【最新專輯】潮州大鑼鼓《雙咬鵝》司鼓:黃玉鵬、演奏: 汕頭市潮樂傳承保護中心
    黃玉鵬:廣東潮安人,國家二級演奏員,中國管弦樂學會民族打擊樂協會會員,廣東省音樂家協會打擊樂藝術委員會常務理事。汕頭潮樂團副團長,汕頭市藝術專業中級技術資格評審委員,市級潮州音樂傳承人。少年時師承潮州大鑼鼓著名演奏家黃義孝先生(國家級潮州音樂傳承人)學習演奏傳統大鑼鼓《秦瓊倒銅旗》《六國封相》《追舟》等近十首傳統經典曲目。1977年考進廣東省汕頭地區戲曲學校音樂班,專修潮劇司鼓專業,得到丁增欽老師等潮樂名師的悉心教導。1979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分配到汕頭市潮州音樂曲藝團(該團於2004年更名為「汕頭潮樂團」)。
  • 廣東音樂:好曲不厭百回聽
    廣東人的強壯、硬朗和樂觀性格,在傳統粵樂(廣東音樂)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粵樂起源於明代萬曆年間,成形於清代光緒年間,最初是作為粵劇的「過場音樂」「過牆譜」或「小曲」,一些活躍於鄉間的「八音會」,也在婚喪喜慶等場合上演奏,後來漸漸自立門戶。1920年代,無聲電影興起,常用廣東音樂在現場伴奏,因此影響甚巨,被稱為「國樂」。粵樂最具特色之處,在於樂器。
  • 《楞嚴經義貫》25.十番顯示見性之【⒈顯示見性是心非眼】
    卷一第十二節 十番顯示見性—顯真(令見真性)⒈顯示見性是心非眼【詮論】從這裡開始是「十番顯現」的第一番:「顯見是心非眼」。佛要建大法幢,開發真心之道眼之前,必須先把一切虛妄之見,作最後的釐清,故有此三問,並以此三問為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