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原創潮州音樂作品展播(01)潮州大鑼鼓《歡慶勝利》

2021-03-01 潮州市音樂家協會

配鼓:陳鎮錫

司鼓:陳鎮錫

大吹領奏:黃壯茂

小吹領奏:李先列

錄音時間:1978年

林任平(1942.08~2017.02),潮州市潮安縣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廣東省音樂家協會理事、潮州市音樂家協會主席、潮州市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潮州市民間音樂研究會副會長、潮州市民間音樂團團長、潮州市政協委員。1959年2月進潮州實驗歌舞團任樂隊副隊長;1973年到汕頭地區文工團任樂手、作曲、指揮;後回潮州市工人文化宮任文體組組長;1988年調潮州市民間音樂團,後轉入潮州市群眾藝術館工作至退休。

自1965年創作潮州大鑼鼓《南海英雄贊》赴省參加演出;1975年與人合作創作潮曲交響樂《智取威虎山》之後,又先後創作了潮州大鑼鼓《歡慶勝利》(配鼓:陳鎮錫)、《春江放筏》(配鼓:黃義孝)、《韓文公凍雪》(配鼓:黃義孝)、《潮州情》(即《潮汕情》)、潮州弦樂曲《繡花姑娘》等樂曲;作曲的潮州大鑼鼓《歡慶勝利》於1978年入選由中國音樂家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潮州音樂名家版》(第二輯),同年由中國唱片社錄製成密紋唱片出版發行;1984年入選由廣東花城出版社出版、廣東省新華書店發行的《潮州音樂曲集》。潮州大鑼鼓《歡慶勝利》、《春江放筏》和潮州弦樂曲《繡花姑娘》入選《潮州音樂優秀作品選》;潮州大鑼鼓《歡慶勝利》和《春江放筏》被載入《潮州市民間音樂志》。林任平創作的音樂作品在潮汕地區均有較大影響,其作品力圖在潮州民間旋律的基礎上予以發展,賦予時代氣息,雅俗共賞。

陳鎮錫(1943.03~),男,漢族,潮州市人。潮州大鑼鼓著名鼓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廣東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潮州市音樂家協會理事,現潮州市音樂家協會顧問、潮州市音樂家協會潮州音樂研究會名譽會長、潮州市民間音樂團副團長、團長。國級非遺項目潮州音樂省級傳承人。師承潮州大鑼鼓名鼓師邱猴尚和陳松先生。

1977年由本人配鼓、司鼓的潮州大鑼鼓《歡慶勝利》(作曲:林任平)參加廣東省業餘文藝作品評選榮獲一等獎;1984年由本人配鼓、司鼓的潮州大鑼鼓《鳳谷鎖長龍》(作曲:周天河)參加鮀島音樂會並獲創作二等獎;聯合創作的潮樂作品還有《山鄉戰鼓》、《山村喜迎新社員》、《萬眾歡騰》等。1997年春節,由本人司鼓的《歡慶》參加萬寶路賀歲鑼鼓大賽獲「最佳表演獎」,2000年在無錫三國城參加中華鼓王大賽獲「優秀表演獎」,節目《拋網捕魚》獲「中華鼓王」稱號;由本人司鼓的《雙咬鵝》、《拋網捕魚》、《歡慶勝利》、《十仙慶壽》、《封相》等先後由中唱廣州分社灌錄唱片出版發行。與陳天國、蘇巧箏聯合編著的《潮州大鑼鼓》一書於1987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編寫伴樂的潮州民間舞蹈《鯉魚舞》於1994年編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廣東卷》。

連年來,致力整理、傳承並由潮州市文廣旅體局、市文化館錄製出版潮州大鑼鼓傳統十八大套曲目有《十仙慶壽》、《關公過三關》、《六國封相》、《拋魚》、《告官》、《洪邁追舟》、《薛剛祭墳》、《嶽飛會戰牛頭山》、《擲釵》、《復中興》、《十八寡婦徵西番》等;現被美國加州同鄉會聘為潮樂教練;多年來致力培養青少年潮樂演奏人員及輔導鄉鎮民間潮樂愛好者,深受好評。

李先列,廣東汕頭市人。潮樂著名樂師。廣東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汕頭市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協會會員,汕頭市祥音絲竹社副社長,汕頭市政協嶺海絲竹社名譽社長,馬來西亞吉中潮州會館藝術總監,新加坡陶融儒樂社音樂指導等。

李先列師承音樂名家王安明,擅長潮州二弦、嗩吶,其二弦的運弓和揉弦技藝,給人以多姿多彩,韻味無窮的感受。他吹奏的嗩吶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音色柔潤,換氣自然。上世紀60年代任職於汕頭專區正字劇團,汕頭軍區、廣東省軍區文宣隊。70至80年代在汕頭地區音樂曲藝團(現汕頭市潮樂傳承保護中心)、汕頭市潮劇團、廣東潮劇院等專業團隊工作,擔任音樂領奏、作曲、指揮等職。經他本人整編、演奏的樂曲近百首,榮獲多項獎勵,部分由中央、省、市及海外電臺、音像公司錄製成音帶影碟發行於海內外。90年代旅居泰國,仍從事音樂教學和潮州文化的傳播及交流活動。創辦了泰中潮劇藝術培訓中心,佛教廟堂音樂培訓班,學者數百,授教學生遍及東南亞等地,培養出一批優秀的音樂人才,可說是桃李滿天下。

創作潮州大鑼鼓《湄南之春》,弦詩樂《柳林春光》、《晨操劍舞》、《歡樂的樂園》等。1999年率泰國潮劇團參加汕頭國際潮劇節榮獲佳績。2002年出任汕頭民間音樂花會大賽評委。由他帶領的泰國潮樂代表隊,在本次大賽中獲得金獎,他本人榮獲廣東省頒發的最高榮譽「薪傳獎」。2008年應歐洲音樂研究基金會「磬」和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的邀請,帶領汕頭潮州音樂演奏隊赴荷蘭演出,載譽榮歸。在泰國擔任多家社團樂社要職,為傳揚潮州文化,弘揚潮州音樂作出貢獻,受到泰國國王、總理、駐泰中國大使的接見並授予皇家金章。

這是一首為打倒「四人幫」而譜寫的頌歌。「四人幫」打倒了!萬民歡呼,舉國歡騰!樂曲以高昂的旋律,奔放的熱情歌頌這一歷史篇章。全曲旋律融匯了傳統牌子曲《鑑州歌》和民間小調《拉不斷》的旋律,運用模進、移位等旋律發展手法創作而成。

該作品創作於1976年,自1977年以來多次參加省、地區音樂會演並獲獎;1978年入選由中國音樂家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潮州音樂名家版》(第二輯),同年由中國唱片社錄製成密紋唱片出版發行;1984年入選由廣東花城出版社出版、廣東省新華書店發行的《潮州音樂曲集》。

請點擊播放下面音頻▼

溫馨提示:請戴上耳機效果會更好!

相關焦點

  • 潮州大鑼鼓欣賞《昇平樂》《濱海龍騰》《春滿漁港》
    潮州大鑼鼓《昇平樂》潮州大鑼鼓 《濱海龍騰》潮州大鑼鼓《春滿漁港》簡  介   潮州大鑼鼓以打擊樂為主,是以大鼓為中心,以嗩吶為領奏的大型合奏形式。鼓手既是樂隊主奏,又是樂隊指揮。  潮州大鑼鼓作為古老的漢族民俗文化,廣泛流行於粵東、閩南以及東南亞一帶,凡是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潮州大鑼鼓的風採。每逢年節或地區風俗佳節,大鑼鼓便聲震百裡。淵  源與古中原文化  潮州大鑼鼓源於古中原文化。
  • 潮州大鑼鼓《春滿漁港》
    潮州大鑼鼓是由潮州的小鑼鼓,蘇鑼鼓的銅樂器加在一起,加上吹管、彈撥、弦樂隊組合而成。
  • 弦詩樂《月兒高》、《月明思親》領奏:黃壯茂、潮州音樂介紹(三)
    潮州音樂介紹(三)代表作品鑼鼓樂包括大鑼鼓、小鑼鼓、笛套鑼鼓、蘇鑼鼓、八音、花燈鑼鼓等。據專家介紹,"潮州大鑼鼓"植根於潮州,其形成可以追溯至唐宋年代,後廣泛流傳於粵東、閩南和東南亞各地,有著"中華民族民間音樂瑰寶"的美譽。大鑼鼓是以打擊樂為主並配以管弦樂的一種合奏形式,以嗩吶為旋律主奏樂器的也稱"嗩吶大鑼鼓"。大鑼鼓在潮州音樂中最為普及,流傳面最廣。大鑼鼓除大鼓外,鑼器較有特色的有欽仔、深波、鬥鑼;其次有蘇鑼(形制比馬鑼大)、亢鑼、月鑼、大鈸、小鈸等。
  • 潮州大鑼鼓《社慶》作曲:陳佐輝、司鼓:閻學敏、演奏:廣東民族樂團
    陳氏曾獲「首屆廣東音樂全國邀請賽」演奏一等獎和「首屆山西國際鑼鼓節」鑼鼓藝術項目比賽金獎。其作品潮州大鑼鼓《社慶》在港澳臺及新加坡、加拿大等地上演均獲好評,並於九四年參加「北京——首都國慶大型文藝晚會」的演出時被選為優秀節目,陳氏因此而獲突出貢獻獎。在「第五屆羊城音樂花會」閉幕式音樂會上首演獨奏打擊樂協奏曲《鳳凰涅盤》而獲極高評價。
  • 【最新專輯】潮州大鑼鼓《雙咬鵝》司鼓:黃玉鵬、演奏: 汕頭市潮樂傳承保護中心
    汕頭潮樂團副團長,汕頭市藝術專業中級技術資格評審委員,市級潮州音樂傳承人。少年時師承潮州大鑼鼓著名演奏家黃義孝先生(國家級潮州音樂傳承人)學習演奏傳統大鑼鼓《秦瓊倒銅旗》《六國封相》《追舟》等近十首傳統經典曲目。1977年考進廣東省汕頭地區戲曲學校音樂班,專修潮劇司鼓專業,得到丁增欽老師等潮樂名師的悉心教導。
  • 潮州決心: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疫情發生以來,潮州市委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工作部署,通過因勢而動,精準施策,努力做好「鞏固、恢復、完善、深化」四篇文章,聚焦「六大工程」,進一步堅定開創潮州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信心和決心,努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加快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特色精品城市。
  • 一場攝影與潮州文化對話的藝術展,今日翩然開啟 ——「大雅潮州...
    12月19日上午,「大雅潮州——藝術攝影主題展」在潮州美術館隆重開幕!展覽由潮州市公共外交協會、潮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市攝影家協會、潮州美術館承辦,潮州王伉傳統文化研究會協辦。潮州市政協原主席、潮州市公共外交協會會長楊志明,潮州市政協副主席、市公共外交協會常務副會長陳炫秋,潮州市直各有關部門、市公共外交協會的有關領導和會員單位代表,潮州市文聯、潮州美術館、潮州市攝影家協會負責同志,潮州王伉傳統文化研究會的代表,以及本次展覽的攝影作者等參加了開幕式。
  • 《潮州》MV來了,大美潮州,太美了
    潮州詞曲:許名燦演唱:許名燦潮之州 大海在其南韓江水 孕育這座城東門樓 守望廣濟橋大鑼鼓 敲響牌坊街爺爺講 十八梭船廿四州奶奶說 兩隻鉎牛一隻溜鹹菜果 還有媽媽的味道工夫茶 喝出爸爸的驕傲潮州潮州潮山潮水潮州人 夢裡永遠的家園
  • 潮州大鑼鼓《春滿漁港》司鼓:陳佐輝、演奏:臺灣新竹青年國樂團
    精彩導讀:                      新竹青年國樂團簡介「新竹青年國樂團」成立於2011年1月1日,團員主要以成軍十九年的(新竹市立青少年國樂團)大學以上團員,再網羅臺灣各著名音樂學院大學生精英組成
  • 潮州旅遊景點介紹,潮州必去五個景點推薦,潮州好玩景點地方
    廣東潮州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瓷都,潮汕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潮州旅遊必去的五個景點介紹,一起來看一下潮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二:綠島山莊(潮州市饒平縣錢東鎮),仰首望上去,湛藍的天空下,陽光燦爛地做著背景,勾勒出高山那懸崖峭壁奇石怪壘的身架,天然氧吧,體驗農家樂趣,風情萬種,放慢生活節奏處處皆是景,山青水秀,空氣清新,景色宜人。
  • 潮州,終於火出圈了
    >一蠻荒初曙 潮州自先秦時屬閩越之地自秦始皇后改隸屬南海郡至西漢,潮州屬南海郡揭陽縣在交州與揚州的交界地域 現潮州市最早的建置是海陽縣始建於331其中的海陽縣也就是現潮州市的前身其名字一直到1914年(民國3年)因與山東省的海陽縣同名而改為潮安縣 新中國成立後潮安縣經過了多次的規劃調整終演變成今天的潮州市
  • 潮州大鑼鼓《雙咬鵝》司鼓:吳順喜、嗩吶領奏:吳順意、黃燦松、演奏:汕頭市濠江潮樂團
    濠江兩岸自古人文薈萃,一千多年的發展史創造了璀燦奪目的民間藝術,音樂之風一直長盛不衰,歷史上湧現了不少在潮汕地區乃至全省全國有影響的音樂人,音樂社團組織遍布四鄉八裡。在這種環境中生長的吳氏兄弟,自幼就受到潮樂的薰陶並對學習潮樂有濃厚的興趣。
  • 中共潮州市委潮州市人民政府接待辦公室2020年公開遴選擬轉任對象...
    根據中共潮州市委組織部《關於印發的通知》(潮組通〔2020〕107號)的工作要求,經筆試、資格覆審、面試、體檢、考察合格,確定陳瑞喬同志為中共潮州市委潮州市人民政府接待辦公室一級科員職位(職位代碼LX21)擬轉任對象,現予以公示。
  • 專訪 | 潮州木雕傳承人辜柳希
    辜柳希以其銳意進取的精神,精湛的雕刻技藝,突破前人傳統模式,極大提升了潮州木雕的藝術品味,他擅長於傳統特色的龍蝦蟹簍立體簍空雕,各種大小龍蝦蟹籠,別出心裁,造型多變,層疊豐富,也精通於各大人物。1971年初中畢業後開始學習木雕工藝,經名師口授手傳,技藝猛進。1973年以優異成績考進潮州市二輕金漆木雕廠,從事木雕工藝設計、雕刻。1989年至今在潮州市藝葩木雕廠任總監製、總設計師。
  • 潮州:看千年潮府古城的非遺特色
    市非遺展覽館:627件非遺作品供觀賞在潮州,潮劇、潮繡、潮州木雕、潮州功夫茶可謂家喻戶曉。位於潮州市人民廣場文化藝術中心的潮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以下簡稱「展覽館」),集中了潮州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成為廣大人民群眾了解和學習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的首選之地。
  • 央視《2018春節戲曲晚會》潮州分會場活動29日晚舉行,精彩節目搶先看!
    潮州大鑼鼓、布馬舞、舞龍、潮劇等節目在中央電視臺導演的指導下,輪番配合彩排。「來,布馬舞的演員到城門的位置開始變換隊形,舞龍隊往兩側跑。」「大鑼鼓結束後,大家保持秩序帶上樂器迅速撤離。」」2018中央電視臺春節戲曲晚會潮州分會場導演於雲鴻告訴日報君,十九大召開以後,更加重視對傳統藝術的普及和宣傳,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戲曲的發展速度,此次活動的舉辦有利於潮劇等地方戲種的傳播,對潮州戲曲文化未來的普及和發展有重大意義。
  • 【南粵潮湧·古韻新聲】汕頭潮州音樂演奏會在北京奏響 傳遞潮汕文化魅力
    ,「南粵潮湧·古韻新聲」潮州音樂演奏會在這裡舉行,來自廣東汕頭的演奏家們為北京觀眾帶來了一場經典的潮州音樂盛宴,古典清雅的南韻古音令人聽來如痴如醉。汕頭的潮州音樂於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7月,由文化部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民族器樂民間樂種組合展演中,汕頭潮樂團從全國報送的175支組合中脫穎而出,成為12支優秀組合之一,讓全國各地的藝術家和廣大觀眾領略到汕頭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風格和藝術魅力。  演奏會由潮州大鑼鼓《拋網捕魚》拉開帷幕。
  • 李雅林殷昭舉與「新潮州人」共進團年飯
    1月18日小年夜,潮州市舉辦2020年關愛外來務工人員喜迎新春共進團年飯活動。潮州市委書記李雅林、市長殷昭舉、市政協主席楊志明和林壯森、張傳勝、賴建華、姚繼新、王文森、黃洪、餘鴻純等市領導,與來自全市各條戰線、各個領域的近200名外來務工人員代表歡聚一堂,喜迎新春過大年,並向全市人民及廣大「新潮州人」致以誠摯的問候和新春的美好祝福。
  • 潮州音樂,樂在「奇」中
    潮州音樂大量保存著我國隋唐絕響的古音樂文化,其中包括樂譜、樂曲、樂調、結構、特性等。這些條件,足以給後人提供「以古為鏡」的方便,它可以使人們在了解歷史的基礎上,助人更聰明地奔向前方。有些東西,儘管尚未能運用得上或認識到,也可以起到作為歷史見證和博物研究的作用。正因此,我們說潮州音樂是「活化石」是有根據的。然而,這「活化石」卻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它在歷史的進程中不斷地積累,不斷地發展,不斷地創新。
  • 中國潮箏:《潮州古箏(細樂)名家鄭祝三》——吳兆明撰寫
    每於夜間店務餘暇之時,一起合奏本國樂,貽然相得,一時傳為佳話,於管弦樂,打擊樂(潮州大鑼鼓)等以至古書琴無不通曉,但特擅秦箏,其法師事潮州國樂名宿洪沛臣先生,得南派指法親傳。」鄭祝三出身于澄海,成年以後長期佔籍潮州府城,居住在潮州城牌坊街猷巷。他經商往來於潮州、澄海、新加坡及南洋各地。他在家鄉學習潮州音樂及古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