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潮州木雕傳承人辜柳希

2021-02-22 華農珠江三下鄉行涉隊

夏天沒有憂抱琵琶半遮面的嬌羞,空中也沒有雲和風。今天我們頭頂著一輪烈日,帶著向大師學習的精神來到了辜柳希木雕精品展覽館對辜柳希大師進行了簡短的採訪。

辜柳希,男,廣東潮州人,1954年2月出生。辜柳希以其銳意進取的精神,精湛的雕刻技藝,突破前人傳統模式,極大提升了潮州木雕的藝術品味,他擅長於傳統特色的龍蝦蟹簍立體簍空雕,各種大小龍蝦蟹籠,別出心裁,造型多變,層疊豐富,也精通於各大人物。1971年初中畢業後開始學習木雕工藝,經名師口授手傳,技藝猛進。1973年以優異成績考進潮州市二輕金漆木雕廠,從事木雕工藝設計、雕刻。1989年至今在潮州市藝葩木雕廠任總監製、總設計師。為了潮州木雕傳統工藝的傳承和發展,2007年,他投入巨資建設潮州市傳統工藝研究會,創建潮州傳統工藝服務平臺,為藝人大師提供創作基地。
明清時期的木雕與現在的木雕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總體來說,早期明代或者之前,他雖然有線條,線條畫比較粗獷,不是那麼注重這些細節的雕刻,早期線條不完整、無層次、不注重細節、後期細化,多運用在家具上。金箔紙為4釐米4釐米貼,精細的慢慢貼,需要打磨、上漆後才能開始。爐罩在裡面擺香爐,可以焚香。古代多用於富貴人家,也曾經送給李嘉誠的東西用來擺香的。目前實用是讓更多人接受的辦法,讓木雕更接近生活。木雕有多種體現手法技法,但潮州木雕原木基礎鏤空,層次雕刻,所以實用性較少。「龍蝦蟹簍」一直以來都是潮州市最叫得響的木雕品牌。該作品在繼承傳統的鏤空雕技藝基礎上,融匯浮雕、圓雕、鏤通雕多種雕刻技藝精心雕刻而成。採用樟木雕刻後貼上古板金薄,獨具潮州金漆木雕特色的藝術魅力。作品無論在採取整根原木創作上、還是在構圖和立意上都沿襲了辜大師個人的藝術風格,整體布局得當,極具立體感,盡顯潮州木雕雕刻藝術之極致。採用「龍蝦蟹簍」獨特的鏤空雕技藝,工藝性精緻細膩,給人感覺精美絕倫。而眾多海生物象生動逼真又氣勢磅礴,剔透玲瓏,渾然-體,確為潮州金漆木雕的傑出代表。作品採用整根原木僅保留部分樹皮的做法,以潮州木雕「龍蝦蟹簍」獨特的鏤空雕技藝創作而成。在繼承傳統鏤空雕技藝的基礎上,融匯浮雕、圓雕、通雕等多種技藝加以精心雕刻。無論在創作方法上,還是在構圖立意上都沿襲了辜柳希的藝術風格。整件作品氣勢恢宏、玲瓏剔透、渾然一體,各個竹簍被海浪一衝而上, 呈「步步高」之勢。各海生動物和竹簍大小不一、布局隨意卻又不失整體性,正符合了潮州木雕「勻勻、雜雜、通通」的創作精髓。其中保留樹皮部分的創新立意為該作品的點睛之筆:依靠樹皮加以鏤空創作便是潮州木雕前所未有的大膽之舉;而利用該樹洞內外夾皮的獨特造型加以精心雕刻,更以綻放的浪花來體現其藝術特色。這些都體現著作者對善用太材、對創作靈感、對木雕雕刻藝術的驚人表現力。同時該作品也以「綻放」的巧思,隱喻了和國外各個文化行業百家爭鳴、爭相綻放的美好盛世。該作品是大師歷經近十個月的時間親自操刀雕刻,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創作的大禮。《浴血黃花》共50個人物,層次分明、布局巧妙,再現了起義軍「臂纏白巾,手執槍械大刀,直撲總督府」的壯烈場面,中間突出的人物形象便是黃花崗起義的總指揮黃興。《浴血黃花》採用最具潮州木雕工藝特色的多層次鏤空雕手法,雕刻難度較大。作品系樟木雕刻後貼上古板金薄,賦予了該作品的生命力、立體感和空間感表現了起義軍為挽救民族危亡勇於為國捐軀的崇高精神。人物與建築、花鳥的搭配錯落有致,突顯嶺南風格特色,展示出潮州木雕多層次雕刻技藝在表現人物故事題材方面的藝術魅力。從大師的身上看到了專業和專注,我們學習木雕更深層次的藝術價值,

相關焦點

  • 【阿鋼講壇】潮州電視臺《親歷潮州》欄目訪談實錄
    潮州電視臺2020年5月30日《親歷潮州》節目,有我的訪談,播出後,不少觀眾詢問是否有文字說明,現整理如下:主持人問:潮州的非遺文化應該如何傳承和發展?潮州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潮州工藝美術和非遺文化的靈魂。      潮州工藝美術是顯形性文化,是潮州人文精神的載體,包括玉雕木雕、瓷器彩繪、潮繡抽紗、金銀飾品、花燈紗燈、泥塑粉塑、潮劇潮樂等眾多門類。      潮州非遺文化的發展方向是:求創新守正,與市場結盟,憑品牌取勝,靠人才傳承。
  • 金子松:帶徒授藝 傳承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是中國民間傳統木雕流派之一,尤以鏤通雕技藝凸顯出獨特的地方藝術特色。潮州木雕於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潮州木雕的傳承人,已在木雕行業深耕47年的金子松表示,一定要盡己所能將木雕技藝傳授給有資質、願意學、能吃苦的年輕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一代又一代傳承下去。
  • 雕木成金,流光四溢——記非遺傳承人木雕大師賴沛鈿
    賴沛鈿,1964年出生於廣東省潮州市金石鎮的木雕世家,「源順坊」第五代直系傳承人。中國非遺保護協會木雕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木雕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木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廣東省潮州市工藝美術協會會員,高級工藝美術師。
  • 這才是國風:「以木為紙,化木成金」的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與東陽木雕、黃楊木雕、龍眼木雕並譽為我國民間木雕四大流派,於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因潮州木雕多髹漆飾金,亦稱「金漆木雕」,獨特之處尤在於出神入化的鏤通雕技藝,常常可以將複雜的故事情節,透過前後左右,上下重疊,在有限的空間裡,排列出山巒曲徑、亭臺樓閣遠近的合理布局。 它以木為紙,化木成金,其上人物如生,密而不亂。
  • 潮州:看千年潮府古城的非遺特色
    15項國家級代表性項目在內的51個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80多位市級以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作品。潮州木雕潮州木雕,又稱潮州金漆木雕。始於唐代,盛於明清。潮州木雕多以歷史、神話、戲曲故事和瑞獸、花卉為題材,以樟木為雕刻主材料,雕刻手法有深淺浮雕、圓雕、通雕等,大量應用於建築、家居、神器裝飾和公共場所陳設。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潮州木雕亮相國博,160餘件精美文物講述百年傳奇
    中國四大木雕之一的潮州木雕組團到國博亮相。《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揭面紗,160餘件精美文物展出,將明清及近現代的潮州木雕精品、當代著名潮州木雕大師的作品以及部分反映潮汕文化的文物「一網打盡」。觀眾移步間,可以飽覽數百年木雕故事。
  • 潮州:一座千年古城如何讓文化「潮」起來?
    這是10月13日拍攝的廣東潮州牌坊街。 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新華社廣州10月14日電(記者詹奕嘉、毛鑫)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雙節」長假,千年古城潮州迎來了近200萬名遊客。走廣濟橋、上廣濟樓、逛牌坊街、品工夫茶、嘗潮州菜……熬過了疫情的衝擊,潮州旅遊市場熱度重燃,古文化正是最吸引遊客的「熱源」。潮州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區內至今保留著大量獨具風格的明清古建築,潮繡、潮州木雕、潮劇以及工夫茶、潮州菜等都是中華文化瑰寶,飲譽海內外。
  • 45件(套)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將亮相!到「嶺南之窗」來一趟非遺之旅
    屆時,在廣州塔一樓舉行的精品展將有28個展櫃、45件(套)廣州、潮州兩地的非遺精品展出。此外,展覽期間還將開展豐富的展演、展銷活動,一批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將在「嶺南之窗」現場與觀眾見面互動。潮州木雕《滿載而歸》(通雕蝦蟹簍)(主辦方供圖)廣州潮州首次聯合辦非遺展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副局長陳永亮介紹
  • 益陽王慶雲:從木匠到洞庭木雕非遺傳承人
    2016年木雕師傅王慶雲,決定將在資陽區張家塞鄉裡的家庭木雕作坊搬到益陽市裡去,以便尋求更大的發展機會。為此他騎著摩託車轉遍了益陽的大街小巷,最終選址在沅益公路邊上的一家民房,面積足夠大,距離市中心還有一定的距離,主要是因為房租便宜。這是他第二次創業。
  • 陳春輝木雕技藝巧奪天工,中國國藝巨匠黃榕國大師傳承人橫空出世
    值得一提的是,黃榕國大師在堅守根藝創作的同時不忘帶徒傳藝,經他帶出的徒弟有幾十個,其中有三個是省級工藝美術大師,七個是省級工藝名人,正因為有這樣一批工藝傳承人的不斷努力,福州的根雕工藝也在不斷發展。陳春輝大師就是黃榕國大師的得意門生之一。
  • 「尋師訪匠」看揭陽⑥木雕匠人林少黨:刀為筆,木為縑,寸刀之下山海盡現
    只見其刀法生動細膩,人物形神兼備、栩栩如生,背景豐富,縱深感濃烈,其鐫刻入木三分,似乎可以感受到木雕人物也會散發出體溫。立體圓雕《水淹金山》 。木雕流行於古潮州府所屬地區,如揭陽、普寧、潮州、潮安、汕頭等地,因這幾個縣舊屬潮州府,人們也習慣稱之為「潮州木雕」。
  • 潮州手拉壺非遺傳承人開班傳藝,與雕塑「聯姻」創新品
    今年春節期間,央視特別節目《唱響新時代》走進潮州。作為潮州手拉壺界唯一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謝華親自示範並講解,通過鏡頭讓全國觀眾認識了潮州手拉壺這項傳統技藝。潮州手拉壺,因其純手工打造而極具藝術價值。可由於造型較為單一,近年來發展遭遇瓶頸。如何突圍?
  • 專訪潮州市委書記李雅林、市長何曉軍:乘勢而上 起而行之 把潮州...
    」全媒體專訪組專訪時表示,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美麗。02乘勢而上,加快推進潮州高質量發展在發展新徵程中,潮州如何抓住機遇,乘勢而上,起而行之,推動潮州實現高質量發展?何曉軍對潮州與深圳的合作前景寄予厚望。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原標題:《專訪潮州市委書記李雅林、市長何曉軍:乘勢而上 起而行之 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美麗》閱讀原文
  • 非遺紀錄片《木雕熊》:通山木雕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故事
    紀錄片《木雕熊》近日,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通山木雕國家級傳承人熊寶杏、鹹寧市檔案館館長李城外受湖北省廣播電視臺邀請參加《匠心的煉成》欄目錄製。2019年鹹寧市檔案館聯手著名導演葛馳飛精心錄製非遺紀錄片《木雕熊》,該片紀錄了鹹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通山木雕國家級傳承人熊應華大師潛心鑽研、堅守匠人精神,使通山木雕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故事。
  • 金湖苑,潮州嵌瓷博物館
    潮州的祠堂廟宇屋脊上總是龍飛鳳舞、虎嘯蒼穹,壁照上則麒麟踏雲、魚躍龍門,更引人入勝的是那些金戈鐵馬、青衣銀甲,宛若一出大戲唱屋頂,這就是潮州嵌瓷。嵌瓷是潮汕地區特有的工藝品種,是潮州傳統建築藝術瑰寶​!潮州宗族祠堂屋頂「嵌瓷」傳承人盧芝高為了使嵌瓷這一藝術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在潮安區金石鎮湖美村的私家庭院「金湖苑」,創建了潮州嵌瓷博物館!
  • 潮州阿舍
    這些故事中有配角,就是在潮州本土滋生一批「富洋代」,簡稱〖阿舍〗。    身在潮州的寄生蟲阿舍們,沒有韓國電影寄生蟲的精彩,但他們無意之間為潮州發揚創造了光輝文化,諸如功夫茶、木雕、潮繡等。風雨兼程,經過幾代人的薰陶和認可,老百姓在意人間煙火,而阿舍們在意人間風月,那是茶酒香花詩書畫的幸福世界。
  • 創作潮州歌冊,鼓舞抗疫鬥志
    連日來,湖北武漢的疫情阻擊戰,牽動著每個國人的心,我市的潮州歌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鄞鎮凱就創作歌冊,用特別的方式,歌頌抗疫中的感人故事,向抗疫英雄人物致敬。最近,看到全國上下都投入到沒有硝煙的抗疫阻擊戰之中,市潮州歌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鄞鎮凱與市首屆潮州歌冊創作培訓班的學員都坐不住了,他們日夜兼程,創作了《大愛精神滿潮汕》等歌冊作品,將抗疫中的感人故事記錄下來。
  • 粵東寶藏,潮州手拉朱泥壺
    坐下來要寫潮州手拉朱泥壺的時候,不知怎的卻先想到古龍大師上面那一段。不過,再想想,倒也覺得不足為奇。因為一提到潮州朱泥壺,十有八九會拿宜興紫砂壺來作比較。雖說當下潮州朱泥壺的名氣價位仍遠不及宜興紫砂壺,但論氣質工藝內涵,潮州朱泥壺可謂是玉郎江楓,而宜興紫砂壺則好比劍神燕南天。兩年前,《羊城晚報》上有一篇題為《同級別大師壺為何差價10倍?》
  • 遊香港,賞木雕——黃小明大師東陽木雕力作亮相香港嘉年華
    其中的工藝美術展區展出了30多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陽木雕」作品。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陽木雕」傳承人黃小明將《金龍聚寶》、《收穫》、《神通圖》三件各具特色的東陽木雕作品帶到了此次嘉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