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王慶雲:從木匠到洞庭木雕非遺傳承人

2020-12-24 益陽那些事

2016年木雕師傅王慶雲,決定將在資陽區張家塞鄉裡的家庭木雕作坊搬到益陽市裡去,以便尋求更大的發展機會。為此他騎著摩託車轉遍了益陽的大街小巷,最終選址在沅益公路邊上的一家民房,面積足夠大,距離市中心還有一定的距離,主要是因為房租便宜。這是他第二次創業。

1973年,王慶雲出生於湖南益陽,因為家庭貧困,初中畢業後以四處打工為謀生手段。90年代是個體經濟迎來快速發展的時期,即使是普通人沒有學歷,但只要充滿冒險精深、對市場敏銳、勤勞、有一技之長、善於交際,往往都會成為一名創業者。顯然老實、本分、不善言辭的王慶雲不在此列。

改變命運的機會出現在1995年。那一年王慶雲跟一個師傅學習木匠。可能性格使然,他對木匠這門手藝有著天生的親近。與他一道學習的是師傅的兩個兒子,客戶往往更青睞於王慶雲的手藝,說他的活做的更漂亮更具審美性。這門手藝除了讓他掙錢養家餬口之外,似乎又讓嘗到了另一番不曾有過的味道。

此後數年,他輾轉廣東、浙江、福建、江蘇等地。多是在家具廠或者裝修工地從事木工工作,一直沒有離開過這個行當。工友們都喜歡這個勤快、寡言的小夥,一個工友還把自己的妹妹介紹給他,最終他們修成正果,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2010年,王慶雲觀察到,很多人開始喜歡中式家裝,而自己的手藝並不比別人差,於是就內心澎湃起來,一衝動就自己辦了個仿古家具廠。然而,憑藉出色的手藝並沒給他帶來任何財富,相反一年後投資的幾十萬就打了水漂。原因無外乎就是自己不懂市場,也沒有市場。如今他的門店裡還零星的擺放著當年的仿古家具。

第一次創業失敗後王慶雲不得不繼續出去打工。轉機出現在2016年。鄉裡人家都有供奉佛像的習俗,16年春節過後不久,有鄉裡的親戚想請王慶雲給雕一尊佛像。半個月後,一尊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佛像就交付給了親戚。過年期間鄉裡人家迎來送往比較多,很多客人都注意到這尊佛像,紛紛打聽在哪裡買的。就這樣王慶雲在親戚、朋友圈出了名,一時間訂單應接不暇。就這樣,王慶雲的第二次創業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就緩緩的拉開了帷幕。看似猝不及防,又顯得順理成章。他給自己的木雕作坊取了一個很韻味的名字——洞庭木雕。在沅益公路邊上與旁邊的便利店、汽修店相比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如果沒有接觸益陽的藝術圈,隨著時間的積累,王慶雲的木雕作坊可能會不斷擴大,把佛像的商機演繹出更廣大的市場,也可能隨著親戚、朋友需求的飽和,作坊關門,最終憑藉手藝繼續給別人打工餬口度日。

16年下半年,王慶雲從一個朋友那聽說,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要舉辦一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計劃木雕方向的培訓班」,國家出錢,全免費。這次培訓讓他受益匪淺。培訓班作為紐帶,讓他結實到了益陽市裡眾多的藝術大咖和各類非遺大師。同時,他開始思考「藝」與「術」的關係。他說作為木雕匠人,非科班出身,只講究雕刻的手藝,對於作品本身的價值並無過多的思考。這是民間藝人與科班出身的藝術大師思維的差距。邁不過去這一個門檻,就無法成為大師。與人交談藝術的時候總是提及袁慶典、危祿綿、向亮晶、石印文等益陽相關藝術領域的大咖們。

在妻子眼中,他變的有些不務正業起來。為了節省開支,獲得更多的利潤,以往的訂單都是自己親手完成,現在一些要求不高的訂單,往往都是僱傭師傅去做。他更多的時間是去跟自己認識的設計大師、藝術大師、非遺大師請教學習。

他的作品《蓑笠翁》獲第十七屆「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銅獎,作品《益陽明清古巷》在第54屆全國工藝品交易會上獲2019「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賽銀獎。

2019年王慶雲入選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洞庭雕藝傳承人,成為洞庭雕藝第四代傳承人代表。

王慶雲的妻子說,當年學藝時,不如自己丈夫的師兄弟們,都成立了自己的裝修施工隊,十幾年積累下來,今後也生活無憂。自己家裡尚有兩個讀書的孩子,而自己丈夫的選擇,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也難以想像。

今年,王慶雲計劃將自己的門店作坊搬到市中心去。那裡便於市民們到店觀賞、體驗、購買,以便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19年下半年,因為國家有政策,王慶雲還報考了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的大專,畢業後可以拿到全日制的專科文憑。現在,每周都要空出時間去聽課學習。一邊學習一邊創作。疫情期間他創作的抗疫作品《天使的手印》還獲得了第十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銅獎。

4年前,王慶雲騎著摩託車串遍了大街小巷,要選一個店址,自己做木雕佛像養家餬口。4年後的今天,他穿梭於校園、大師工作室、各類藝術論壇……

命運的軌跡已悄然發生了變化,可是,無疑他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

相關焦點

  • 雕木成金,流光四溢——記非遺傳承人木雕大師賴沛鈿
    賴沛鈿,1964年出生於廣東省潮州市金石鎮的木雕世家,「源順坊」第五代直系傳承人。中國非遺保護協會木雕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木雕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木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廣東省潮州市工藝美術協會會員,高級工藝美術師。
  • 非遺紀錄片《木雕熊》:通山木雕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故事
    紀錄片《木雕熊》近日,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通山木雕國家級傳承人熊寶杏、鹹寧市檔案館館長李城外受湖北省廣播電視臺邀請參加《匠心的煉成》欄目錄製。2019年鹹寧市檔案館聯手著名導演葛馳飛精心錄製非遺紀錄片《木雕熊》,該片紀錄了鹹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通山木雕國家級傳承人熊應華大師潛心鑽研、堅守匠人精神,使通山木雕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故事。
  • 近百組非遺傳承人進駐優酷 直播公開課推廣非遺文化
    用雕刻復活傳統年節中諸神的木版年畫、從最鮮美食材中尋找上古美味的荊州魚糕、從大自然中取材巧奪天工的傳統木雕……12日起,全國近百組非遺傳承人將進駐優酷,通過直播方式展示傳統工藝和非遺故事,讓「藏在深閨」中的老手藝,通過網際網路呈現在更多人面前。
  • 【隴人相】白塔木匠胥元明:傳承非遺文化 精雕細琢鐫刻人生華彩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木雕是中國傳統手工技藝,永靖白塔木匠的木工建築和雕刻手藝聞名遐邇。在他們的匠心獨運斧劈刀鑿下,一棵棵原木變成了精美的建築和藝術作品,賦予了新的生命。
  • 赫山記憶·非遺|紙影傳承人朱龍:方寸之間塑造光影傳奇
    日前,紅網時刻記者將鏡頭對準赫山區非遺傳承人,深入了解非遺的過去、現在,關注非遺的未來,並推出《赫山記憶·非遺》系列報導,感受匠人不變的初心。紅網時刻記者 王新鳳 通訊員 皮尉人 益陽報導摸進街頭的小門臉,轉身拐過一條巷子,踩著狹小逼仄的樓梯登上二樓,迎面看見牆上掛著「龍居滄水紙影坊」的牌子。
  • 非遺木雕貓闖進直播間,讓治癒人心的力量延續
    源於非遺卻很萌趣的「喵有型」木雕,因其可愛的造型,實用的功能受到手工木作愛好者的喜歡。但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創作者石旦旦的步伐,不過直播的興起,讓她找了新的賽道。
  • 湛江雷州灰塑省級非遺傳承人莫承遠:「屋頂匠人」的刀筆神功
    雷州灰塑省級非遺傳承人莫承遠:「屋頂匠人」的刀筆神功曹龍彬 蔣生 李忠文/記者曹龍彬 通訊員蔣生 圖/記者李忠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雷祖祠的「鰲魚拱脊」、「翹角瑞獸」,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雷州夏江天后宮脊頂的「雙龍戲珠」、醫靈堂的「墀頭仙女圖」,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麻章通明村宣封廟的「108位神仙祝壽圖」……提及湛江的知名灰塑
  • 45件(套)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將亮相!到「嶺南之窗」來一趟非遺之旅
    屆時,在廣州塔一樓舉行的精品展將有28個展櫃、45件(套)廣州、潮州兩地的非遺精品展出。此外,展覽期間還將開展豐富的展演、展銷活動,一批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將在「嶺南之窗」現場與觀眾見面互動。潮州木雕《滿載而歸》(通雕蝦蟹簍)(主辦方供圖)廣州潮州首次聯合辦非遺展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副局長陳永亮介紹
  • 數百名非遺傳承人等齊聚福州 讓傳統工藝跨海傳承
    他們中,既有脫胎漆器、建盞和藥香製作等福建非遺傳承人,也有臺灣文物修復、手繪燈籠、刺繡等工藝行業的佼佼者。匠人大會為大家提供了一座開館收徒、讓技藝跨海傳承的橋梁。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強科普工作,營造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工匠精神」「非遺」「創新」等熱詞,組成了閩臺匠人大會的高頻話題。  「工藝傳承,重在一個『傳』字。
  • 「霸蠻湖南人」明清木雕展正式啟動
    紅網時刻長沙10月26日訊(通訊員 胡晴 姜河)10月24日,湖湘明清木雕館暨「霸蠻湖南人」主題展啟動儀式在長沙市天心區太平老街舉行。湖南省文旅廳非遺處處長顏喜,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非遺處主任陳沙琳,天心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肖雄偉,省非遺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歐陽金保出席。
  • 國家級非遺項目-茶葉傳統技藝有多少?傳承人有哪些?
    註:現有多家單位在開展非遺傳承項目和傳承人推薦工作。本文僅記錄國家級非遺項目和傳承人—茶葉傳統技藝,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確定。 國家級非遺名錄建設已到第五批,茶葉傳統技藝累計有多少項?
  • 非遺「面人郎」傳承人: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
    「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講述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 郎佳子彧【實踐者說】  我的豐富經歷帶給我許多「角色」,所以媒體總愛用「95後非遺傳承人」「《最強大腦》選手」「北大學霸」「網紅」等名號來指代我。
  • 千位非遺傳承人收徒傳藝
    □記者 王紅軍 報導  本報濟南7月23日訊 為落實省委宣傳部「文化惠民、服務群眾」12件實事的工作部署,全省「扶持1000位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收徒傳藝」活動今天在濟南啟動,濟南形意拳代表性傳承人楊遵利等10名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新招收了徒弟。
  • 互聯共享非遺新生活
    【深圳商報訊】(記者 蘇兵)12月22日,創意十二月重點項目、第二屆「非遺與創新」主題論壇暨非遺創新精品展系列活動在鹽田區舉辦。 國內各民族手工藝匠、非遺傳承者、民族文創設計師、非遺產品相關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 助力非遺產業化,湖南13位非遺傳承人獲幫扶
    如何讓非遺走進生活,進而得到更持久的傳承?「非遺產業化」是一條值得推廣的路徑。 9月11日,湖南省首屆非遺傳承人公益幫扶大會暨張新發非遺產業化發布會在長沙舉行,湖南省文旅廳非遺處處長顏喜等嘉賓共同出席,見證湖南非遺產業化成果。
  • 非遺傳承人張美蘭舉辦二人臺講座
    河曲視窗網訊(苗香9月24日下午,河曲縣二人臺藝術研究中心舉辦非遺傳承人張美蘭二人臺講座。
  • 赫山記憶·非遺③|益陽繡花鞋:飛針走線 繡出錦繡歲月
    日前,紅網時刻記者將鏡頭對準赫山區非遺傳承人,深入了解非遺的過去、現在,關注非遺的未來,並推出《赫山記憶·非遺》系列報導,感受匠人不變的初心。赫山記憶·非遺① | 朱氏紙影:方寸之間塑造光影傳奇赫山記憶·非遺② | 熊氏皮鼓:匠心守望 鼓音傳百年紅網時刻記者 王新鳳 益陽報導繡花鞋的刺繡修飾手法沿襲了東方裝飾的審美風尚,注重鞋面的章法和鞋幫的鋪陳,並配以鞋口
  • 非遺傳承人陳金成:塑得了三國人物 也捏得好動漫形象
    時值今日,老手藝也煥發了新光彩,尋找到了新傳人,陳金成就是其中一位。近日,他就入選了「長沙優秀青年非遺傳承人」。&nbsp&nbsp&nbsp&nbsp陳金成家中叔伯親戚精通木雕,他受其印象很深,大學裡學的也是雕塑。畢業後,他四處求學,學過城市雕塑、泡沫雕塑、果蔬雕塑,為觸類旁通打下了基礎。
  • 非遺傳承人做主播,一點資訊上線「非凡的非遺」全球直播活動
    日前,一點資訊攜手數十位非遺傳承人正式推出「非凡的非遺」全球大型直播計劃,計劃自3月27日開始每周五選擇一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作為主播,通過一點資訊客戶端和Facebook、YouTube等內容、社交傳播平臺進行全球直播和視頻傳播,讓用戶在特殊時期足不出戶在線「雲賞」非遺的魅力。
  • 湛江非遺傳承人再添殊榮
    12月18日,記者從湛江市文化館、市非遺保護中心了解到:由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指導,光明日報社、光明網主辦的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已確定100名候選人名單。醒獅非遺傳承人李榮仔在製作醒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