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沛鈿,1964年出生於廣東省潮州市金石鎮的木雕世家,「源順坊」第五代直系傳承人。中國非遺保護協會木雕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木雕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木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廣東省潮州市工藝美術協會會員,高級工藝美術師。
賴沛鈿大師工作照
潮州木雕藝術起源據考最晚可追朔至唐代。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藝術表現體系的雕刻藝術形式。與浙江的東陽木雕、福建的莆田木雕和江西的婺源木雕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雕。由於潮州木雕主要用途是用於建築、家具、禮儀性器物的裝飾,通常都是髹漆貼金,所以也稱為「金漆木雕」。
賴沛鈿大師作品欣賞
潮州木雕產地主要分布於粵東地區,梅州的五華、大埔、興寧以及閩南一帶的木雕也與潮州木雕的技法、藝術特點同出一源,通稱為潮州木雕。其特點是以多層鏤空的形式,把發生於不同時空的事物都同時表現出來,使各種事物的種種關係、發展情節和場境都一目了然。這種虛擬場景的構圖方式,誇張變形與寫實相結合的表現藝術以及在刻劃、刀法上的運用,都是別的木雕流派難以做到的。
賴沛鈿大師作品欣賞
潮州木雕在清康乾年間得到了全面發展,完全擺脫了明代簡練粗獷的手法。特別至清未民初,隨著潮商的崛起,尤其是旅居海外的華僑,紛紛攜財還鄉,興建祠堂廟宇,建豪宅大屋,競相比闊。這個時期的木雕工藝水平、表現風格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景界。賴厝木雕正是在這個時期由十七世裔孫德意公創立並繁衍至今廿一世裔孫——賴沛鈿,前後一共歷經五代,100多年。其時德意公憑藉高超的技藝在高手林立的環境中搏得個「蓋三陽」( 即海陽、潮陽、揭陽) 之稱,可見其技藝之精堪(存世之作現在福建東山島帝君廟中),賴厝木雕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工藝。但隨著社會動蕩,戰亂頻絨,經濟蕭條。賴厝木雕也險遭滅頂失傳之災,有賴十九世源順公苦苦支撐,才得以一脈傳承。
賴沛鈿大師作品欣賞
今逢盛世,黨和政府重視地方傳統文化,潮州木雕業已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木雕這個傳統工藝也有了更廣泛的發展空間,賴厝木雕事業也隨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作為第五代傳承人——木雕大師賴沛鈿在繼承前輩的傳統技法的基礎上,博採眾長,刻苦鑽研,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在傳統的潮州木雕技法的基礎上,吸取和揉和了閩、浙木雕的技巧,使賴厝木雕工藝技術得到了質的飛躍。戲曲、神話人物,花草蟲魚,江海水族,珍禽瑞獸等題材廣泛應用於作品中。作品不再簡單用於古建築裝飾,還廣泛用於現在家居的裝飾,有些作品更被名家所收藏。
賴沛鈿大師作品欣賞
賴沛鈿大師從事木雕行業四十年來,潛心鑽研,精心製作了一大批古建築木雕裝飾工程。作品遍布潮汕三市及東南亞各地。其中,不乏國級、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有很多名勝古蹟。特別是設計、施工、製作的揭東縣雲路鎮隴上村「泰華祠「,歷時八年,將其打造成一座名符其實的粵東古建築的博物館,工藝之精湛受到各界學者、專家的一致好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現代家居裝飾的需求,在保持潮州金漆木雕工藝特點的基礎上,汲取其他流派的精華,大膽創新。創作了一批優秀的極具欣賞和收藏價值的木雕工藝品,多件作品分別榮獲中國輕工業部、國家級、省級的金獎、銀獎。
賴沛鈿大師作品欣賞
賴沛鈿作為賴厝祖傳木雕的傳人,為弘揚發展潮州金漆木雕的傳統文化和工藝,不論地域,積極收徒授藝,弟子遍布全國南北,培養出一批優秀的木雕後起之秀。賴厝木雕已經發展成為本鄉的一個特色產業,現有三家初具規模的生產廠家,有的已把業務發展到外地,產品已大量銷往東南亞各地,為享譽中外的「潮州金漆木雕」藝術做出了特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