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循夢 「文創」知新 葉柱探尋傳統黃楊木雕新的「打開方式」

2020-12-19 浙江在線

2020-12-14 14:17 |浙江新聞客戶端-樂清日報 |記者 鄭劍佩 文/攝 視頻拍攝 南岸汶 製作 汪洋

黃楊木雕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它是時間的藝術,經過歲月的淘洗,綻放智慧的魅力。而讓民間傳統工藝不斷發展壯大的動力,不僅源於對傳統的繼承和堅守,更在於把創新元素源源不斷地注入其中。

葉柱從傳統黃楊木雕中解讀塵封的故事,循究民間生活美學,將傳統的手工藝與創意融合,推出一系列的木雕文創產品,讓非遺傳統文化更接地氣,開闢出一條自己的發展道路。

以刀為筆書寫精彩

自17歲拿起刻刀入門黃楊木雕工藝,葉柱用了20年的專注詮釋了一個民間藝人的匠心。

葉柱創作中

1983年出生的葉柱,從小受家父薰陶步入學藝,他潛心鑽研,虛心求學,慢慢開闢了屬於自己的木雕事業。2006年葉柱在永嘉烏牛創立了永嘉木主木雕廠,並在2015年成立了溫州木主木雕公司,2017年獲得海南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其間深得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公博先生的欣賞與大力栽培,收以為徒,技藝大進。

在不久前舉行的2020年溫州文博會中國百名工藝美術大師聯展上,葉柱的黃楊木雕作品《劉海戲金蟾》入選聯展。這件樹抱石的《劉海戲金蟾》根雕作品,構思巧妙,刀工嫻熟,準確地抓住了劉海與蟾蜍剎那間的表情,形神兼備,惟妙惟肖,整個作品動靜結合,傳達著生動的藝術效果。

黃楊木雕作品《劉海戲金蟾》

多年來,葉柱創作的木雕作品很多且收穫頗豐。2016年創作的黃楊木雕作品《八仙》榮獲第六屆中國木(竹)雕優秀作品金獎,2017年創作黃楊木雕作品《童趣》榮獲第七屆中囯木(竹)雕展優秀作品金獎。2019年創作黃楊木雕作品《和氣生財》榮獲第12屆義烏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木(竹)雕優秀作品展金獎,並授予製作2019年度金雕手榮譽稱號,其作品在同年中外木文化交流活動中被溫州特殊教育學校永久收藏。此外,葉柱還被聘請為青年教師企業指導師、海口經濟學院客座副教授。

「做自己喜歡的事,潛下心來,做到極致。」20餘載的時間裡,葉柱以匠人之心,做好黃楊木雕這件事。

打造木雕加工示範基地 

上世紀末,葉柱發現本土的黃楊木不足以滿足市場的需求,他開始在全國範圍乃至東南亞國家採購黃楊木。隨著名聲在外,溫州地區來選材的手工藝大師也越來越多。

在這過程中,葉柱發現,傳統的黃楊木雕是純手工藝的,需要一個人從頭雕到尾。葉柱從中捕捉到了商機,2001年他大膽引入了「機器作業」,嫁接現代技術,利用機器將打胚技術從傳統手工中釋放出來。

葉柱採購了一臺木雕打胚機器,機器的引入提高了打胚效率,還極大地節省了成本。推陳出新的商業思維,很快讓葉柱嘗到了甜頭,生意越來越好,每天門庭若市。到2005年,這樣的打胚機器已有5臺。

客源穩定增長,但葉柱心裡清楚,沒有口碑和信用,就無法在市場立足。「有次一個客戶要求打胚一件大型黃楊木雕,第一件樣品出來,人物臉部有瑕疵,只能報廢。第二次樣品出來,身體主要部位又存有瑕疵,又報廢了。直到第三件樣品出來,才是完美的。」這筆生意讓葉柱虧了3000多元,但答應客戶打胚出完美的樣品的承諾葉柱一直信守著。

這件事,在同行中口口相傳,為葉柱贏得了好口碑,更為他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006年,隨著工藝熱的不斷升溫,市場一片紅火。葉柱採購了一批上乘的黃楊木材,業內的工藝師得知後,紛紛上門採購。「這批原材料非常符合各種題材作品的創作,前來採購的工藝人很多。」葉柱介紹,客戶採購木材後,訂單翻了好幾倍,為了不失信於人,葉柱又招聘了5人,5臺機器每天要24小時兩班倒。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個在永嘉烏牛山溝溝裡的工廠,吸引了福建、東陽等地的藝友不遠千裡上門採購。

憑藉葉柱熱情周到的服務、誠實守信的態度,贏得了藝友們的信賴。2015年6月,溫州木主木雕有限公司被授予「溫州市工藝美術行業木雕生產加工示範基地」。

「機雕+傳統手藝」助力批量生產

走進溫州木主木雕有限公司展廳,琳琅滿目的黃楊木雕作品讓人目不暇接。展廳裡,葉柱正和夫人一起,將這批剛機雕生產出來的黃楊木掛件和手玩分類打包,運往全國各地。

「這原來是一臺數控立體雕刻設備,與3D印表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要做好繪圖編程的工作,就可以雕刻出各種形象的立體或平面工藝品。」葉柱介紹,數控立體雕刻機不僅可以同時製作數個佛像等,還可以支持製作各種掛件、印章等,並對其進行批量化生產。

從業多年,如何實現批量生產一直困擾著葉柱。2007年,葉柱在生產鞋模的朋友那裡看到,機器取代手工後的流水線作業,不僅實現了批量生產,而且成本更低。這種模式能否複製到木雕上?葉柱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第一代的機雕設備投產。

「一臺機器可以代替16個人,生產出來的木雕小掛件、小擺件,物美價廉,很受市場青睞。」葉柱介紹,機雕生產至今共有200多款掛飾,以車內的花生、紅棗、葫蘆等掛飾,最是吸引眼球,其中花生和紅棗掛飾共賣了5萬件。

葉柱說,利用雕刻設備做一個整體框架,再進行批量化生產,不僅可以節省時間,還能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提高樂清黃楊木雕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關注木雕,進而促進木雕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文創讓非遺文化「活」起來

近年來,葉柱除了堅持傳統木雕工藝,還緊跟市場腳步,想方設法給產品融入新的元素,打造別樣的文創產品。

「如果說傳統元素是基礎,那麼文化創意就是這門技藝發展的動力。」葉柱深切地體會到這一點,加強傳統工藝與現代工藝的結合與創新,樹立告別大眾化、提高差異化的設計理念,結合現代元素,從市場需求中尋找產品研發的動力,打造高品位、私人化的文創產品,進而佔領市場份額,引領市場潮流。

在溫州木主木雕有限公司展廳數百件的作品中,不僅有文房雅玩等觀賞性的文創產品,還有辦公文品、香文化及茶文化系列等實用性文創產品。其中,擺放在大廳的懸浮在空中不斷旋轉的飛天茅臺,讓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當新潮的文創與傳統的木雕相遇,很快就受到遊客們的歡迎。今年的溫州文博會上,這件會飛的「茅臺」很是吸睛,成為市民的新寵。

「設計原理採用動車懸浮技術,通過磁鐵的正反吸引力,讓一面懸浮在空中,產生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葉柱介紹,溫州茅臺體驗館找到葉柱,要求設計一款別具一格的文創產品。經過反覆策劃,最終採用懸浮的設計理念,讓飛天茅臺「飛」在空中。

「看到這款產品很受歡迎,我們利用懸浮原理,進行產品延伸設計。」葉柱介紹,接下來,還會開發一系列懸浮文創作品,如懸浮觀音,懸浮高塔等。

面對日益同質化的文創產品,葉柱常常在思考,如何讓自己的文創產品脫穎而出,甚至成為爆款?除了在功能和美觀上下功夫外,更重要的是將地域文化與文創產品相結合。

葉柱說,溫州有5000年文化底蘊,文創產品就是要深入挖掘本土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結合現代設計,成為年輕人追捧的「潮品」還能拉近了文物和公眾的距離,讓傳承千百年的文化遺產逐漸「活起來」。

基於這樣的理念,樂清雁蕩山夫妻峰、永嘉石桅巖、泰順廊橋、鹿城江心嶼,這些溫州人耳熟能詳的景區,都成了他的文創的元素,也為原來的旅遊紀念品增加收藏價值。

葉柱表示,文創產品是人們與歷史零距離接觸的一座橋梁。近年來,從故宮日曆等文創產品的火爆,到博物館、展覽館等文化遊的流行,無不折射出文化消費市場的新氣象,文創產品市場潛力巨大,有望成為未來旅遊市場的新增長點。接下來,還會大力推廣文創品牌戰略,用創意講好溫州故事,保留本土歷史文化和黃楊木雕文化精髓的同時,結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生活元素進行創新,做成新的文化產業,成為新的增長點。


1607926631000

相關焦點

  • 互聯共享非遺新生活
    【深圳商報訊】(記者 蘇兵)12月22日,創意十二月重點項目、第二屆「非遺與創新」主題論壇暨非遺創新精品展系列活動在鹽田區舉辦。 國內各民族手工藝匠、非遺傳承者、民族文創設計師、非遺產品相關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 數百名非遺傳承人等齊聚福州 讓傳統工藝跨海傳承
    福州市傳統文化促進會會長鄭煒說,兩岸工藝本就是「一枝兩葉」,同根同源、血脈相連,此次臺灣青年拜福建名匠為師、福建青年拜臺灣名匠為師,探索兩岸非遺人才培養的「師徒制」模式,既是一種追本溯源,也彰顯了兩岸傳統技藝的融合與創新。  經常往來兩岸的臺青陳琪樺,拜師藥香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韓燕。她希望,通過拜師「韓家門」,從選料、研磨、和香、擀香等工序流程開始,認真研習大陸傳統香製作技藝。
  • 傳承非遺文化 助力脫貧攻堅——拉薩非遺文化在保護傳承創新中煥發...
    「木雕」「藏香」「藏戲」等這些承載著厚重文化和智慧的非遺傳統項目,如今正以年輕人易於接受、樂於參與的方式,藉助日益完善的保護發展政策,逐夢前行,助力脫貧攻堅。  借產業發展 藏香製作技藝傳承發揚  走進拉薩市尼木縣吞達村,家家戶戶都有香氣溢出,藏香製作手工技藝在這裡傳承了1300多年。
  • 非遺木雕貓闖進直播間,讓治癒人心的力量延續
    「每一件木器都是手工雕刻的,將可愛的貓咪元素融入到非遺木雕技藝中。」2020年6月13日,我國第15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首屆湖北非遺購物節也在線上線下舉行。源於非遺卻很萌趣的「喵有型」木雕主理人石旦旦在直播間裡,向網友介紹著雕刻技藝和手法。
  • 海南州卓瑪「新文創」:為文創插上騰飛的翅膀
    近年來,隨著我國文化產業走向成熟,產業集群化發展的趨勢逐漸顯現,各地打造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及文創品牌,推動了上下遊產業鏈的完善。置身新時代浪潮中,海南州卓瑪文化研究有限公司以「非遺」文化為依託,依託文創產品為載體,通過深入挖掘非遺文化資源,讓非遺在傳承創新中煥發活力的同時,開創了「非遺文創」的嶄新篇章。
  • 如何打造優秀傳統文化IP之「新文創篇」
    文化學者侯印國認為,當下很多年輕人願意為傳統文化貢獻購買力,在文創產品購買上,他們更注重產品的文化內涵、創意設計和實用性。在了解傳統文化的方式選擇上,80.5%的年輕人通過網絡媒介了解傳統文化。數字時代具有新思維的青年人,擁有更強的話語權,他們藉助社交平臺迅速形成小圈子,創造花樣繁多的小眾文化。
  • 混搭非遺網紅美食元素 文創「破圈」拉動新消費
    2020-10-16 09:22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混搭非遺、網紅、美食等元素文創跨界「破圈」拉動新消費   秦淮燈彩攜手高淳螃蟹玩「跨界」,玄武湖網紅並蒂蓮成為設計新寵,靈谷桂花節有了「舌尖上的味道」……金秋時節,我市不少景區把非遺、網紅、節慶、美食等元素「混搭」,開發出一批讓人眼前一亮的文創商品。
  • 非遺+文創 秀洲這場文化之旅正式啟幕
    請輸入圖片描述另外,在當天上午舉行的「秀文創 潮非遺」主題論壇中,秀洲區邀請到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李傑教授分享了「非遺活化助力文創產業發展」的專題講座。記者了解到,「秀文創 潮非遺」2020秀洲區文化遺產之旅系列活動將從今年6月持續至12月,分為遊八景、走大運、玩文創、賞非遺、品美食五個板塊,安排了主題論壇、非遺體驗、購物節、抖音大賽等一批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文化體驗活動。
  • 哈尼族非遺文創產品亮相文博會受追捧
    哈尼族非遺文創產品亮相文博會受追捧 2020-12-15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遺紀錄片《木雕熊》:通山木雕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故事
    紀錄片《木雕熊》近日,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通山木雕國家級傳承人熊寶杏、鹹寧市檔案館館長李城外受湖北省廣播電視臺邀請參加《匠心的煉成》欄目錄製。2019年鹹寧市檔案館聯手著名導演葛馳飛精心錄製非遺紀錄片《木雕熊》,該片紀錄了鹹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通山木雕國家級傳承人熊應華大師潛心鑽研、堅守匠人精神,使通山木雕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故事。
  • 2020中國非遺傳承與國際文創論壇在京開幕
    文創應該關心社會,關注人民群眾。為全面客觀地了解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情況、傳承方式、面臨的困境等,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聯合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文同軒、瑪雅宮匠、北京民生智庫開展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現狀調研」,共計收集千餘份調查問卷,開展了詳實的調查研究。
  • 鮮花、文創、非遺展演……長三角文博會後,在家門也能「遇見·雲南...
    又作為長三角文博會分會場在上海環球港啟動,鮮花、文創、非遺展演薈萃於一處。野生菌、昆陽滷鴨、黑皮花生、生態糯米、瓜子等農特產;永生花、古滇仿真青銅工藝品、鄭和卡通系列文創產品;少數民族刺繡服飾、飾品,配合花藝DIY、多肉植物DIY、插花體驗等浪漫體驗活動以及當地特有的烏銅走銀、竹雕鳥籠、晉寧剪紙、民族刺繡、寶峰調子等非遺現場展演,讓上海市民在家門口「遇見·雲南」。
  • 為非遺插上創意之翼 一份文創禮物講述一座城的故事
    為非遺插上創意之翼一份文創禮物講述一座城的故事一件件非遺文創禮物,娓娓道來一座城承載的故事。「喝一盞下午茶,吃兩顆靖遠炕棗……勤勞淳樸的白銀人正在以新的姿態歡迎四方賓朋,坐在黃河人家,共敘家話。」這是甘肅隴原巧手設計的「黃河人家」系列非遺文創的全新表達。非遺文創化,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文化創意產業「碰撞」出的新興文化態勢。
  • 全國首家5G非遺文創直播基地落戶紅橋市場
    2月21日,全國首家5G非遺文創直播基地在北京紅橋市場落戶啟動,中關村數字媒體產業聯盟非遺文創直播基地授牌,北京紅橋市場與暢玩天下舉行了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同時,新媒網紅學院在直播基地掛牌。現場活動直播展示了紅橋市場與天壇公園共同研發的近百件天壇文創系列作品,直播中還邀請了非遺大師和設計師講述天壇文創作品。
  • 東陽木雕小鎮:從「新」出發塑未來
    目前,小鎮擁有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3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6人,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17人,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5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3人,入駐企業233家。  加強文化傳承,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作為中國「四大木雕」之首,東陽木雕工藝不僅是一種生產方式,也是一種歷史經典文化,以文化為引領,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展現新時代的中國文化自信,是木雕小鎮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  以大師資源助力文化走出去。
  • 走進臺灣,探尋臺灣文創商業孵化之道
    知學學院結合臺灣最新的商業發展,精心研發了這一趟臺灣商業遊學行程,一次臺灣行12位大咖聚集,任何一位老師已經足以震撼,我們再出發。8月20日-26日,一起赴臺灣商業饕餮盛宴,探尋臺灣商業活力背後的邏輯...
  • 大運河文創火了!南京這群大學生設計非遺文創,備受年輕人喜愛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施衛娟 記者 舒越)木版年畫人物書籤、四時物語美甲貼、牡丹萬壽紋手機支架、萬壽如意紋絲巾、大運河神獸 T 恤 …… 近日,一件件融合大運河文化的精美文創讓網友們直呼:"超想買!"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是南京財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社會實踐團隊為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大運河文化及沿線非遺文化,而設計的系列文創產品。
  • 北京紅橋市場漢服秀活動、5G非遺文創直播基地籤約儀式圓滿落幕
    、珍珠文化為主題的5G非遺文創直播基地,引入優質的網絡技術資源、網絡直播營銷隊伍,藉助網紅帶貨、視頻營銷等新手段,助力紅橋市場從傳統知名的京城第一珍珠市場轉向數位化網際網路直播文創市場。在報告中,暢玩天下總經理劉秉林詳細介紹了非遺文創直播基地的特色優勢和發展規劃,各界領導聽取報告的同時,對新技術在零售市場發揮的巨大經濟效應感到驚訝和對非遺文創的改革措施產生了濃厚興趣!
  • 用藝術創意助力脫貧:劍川木雕的發展新路
    劍川木雕匠人工作場景自黨和國家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當地政府結合全縣產業布局,發揮地區特色,探索非遺與文化、文旅、文創結合的模式,積極促進了少數民族及深度貧困地區的傳統工藝振興,傳承千年的手工藝與文化遺產為脫貧致富帶來了新的生機。2014年至2019年,劍川縣實現4個貧困鄉鎮和46個貧困村脫貧出列,7334戶30089人退出,貧困發生率由20.18%降至0.86%。
  • 白馬時光非遺文創榮獲2020中國版權最佳創意產品獎
    得此殊榮的「萬物生」非遺苗繡時尚配飾系列將傳承千年的苗族刺繡與歐洲幾何形狀的金屬配件相結合,既體現了中華民族非遺傳統手工技藝的神奇與精湛,又符合了當代年輕人對時尚潮流的審美追求,讓更多的人領略到非遺文創重煥新生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