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14:17 |浙江新聞客戶端-樂清日報 |記者 鄭劍佩 文/攝 視頻拍攝 南岸汶 製作 汪洋
黃楊木雕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它是時間的藝術,經過歲月的淘洗,綻放智慧的魅力。而讓民間傳統工藝不斷發展壯大的動力,不僅源於對傳統的繼承和堅守,更在於把創新元素源源不斷地注入其中。
葉柱從傳統黃楊木雕中解讀塵封的故事,循究民間生活美學,將傳統的手工藝與創意融合,推出一系列的木雕文創產品,讓非遺傳統文化更接地氣,開闢出一條自己的發展道路。
以刀為筆書寫精彩
自17歲拿起刻刀入門黃楊木雕工藝,葉柱用了20年的專注詮釋了一個民間藝人的匠心。
葉柱創作中
1983年出生的葉柱,從小受家父薰陶步入學藝,他潛心鑽研,虛心求學,慢慢開闢了屬於自己的木雕事業。2006年葉柱在永嘉烏牛創立了永嘉木主木雕廠,並在2015年成立了溫州木主木雕公司,2017年獲得海南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其間深得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公博先生的欣賞與大力栽培,收以為徒,技藝大進。
在不久前舉行的2020年溫州文博會中國百名工藝美術大師聯展上,葉柱的黃楊木雕作品《劉海戲金蟾》入選聯展。這件樹抱石的《劉海戲金蟾》根雕作品,構思巧妙,刀工嫻熟,準確地抓住了劉海與蟾蜍剎那間的表情,形神兼備,惟妙惟肖,整個作品動靜結合,傳達著生動的藝術效果。
黃楊木雕作品《劉海戲金蟾》
多年來,葉柱創作的木雕作品很多且收穫頗豐。2016年創作的黃楊木雕作品《八仙》榮獲第六屆中國木(竹)雕優秀作品金獎,2017年創作黃楊木雕作品《童趣》榮獲第七屆中囯木(竹)雕展優秀作品金獎。2019年創作黃楊木雕作品《和氣生財》榮獲第12屆義烏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木(竹)雕優秀作品展金獎,並授予製作2019年度金雕手榮譽稱號,其作品在同年中外木文化交流活動中被溫州特殊教育學校永久收藏。此外,葉柱還被聘請為青年教師企業指導師、海口經濟學院客座副教授。
「做自己喜歡的事,潛下心來,做到極致。」20餘載的時間裡,葉柱以匠人之心,做好黃楊木雕這件事。
打造木雕加工示範基地
上世紀末,葉柱發現本土的黃楊木不足以滿足市場的需求,他開始在全國範圍乃至東南亞國家採購黃楊木。隨著名聲在外,溫州地區來選材的手工藝大師也越來越多。
在這過程中,葉柱發現,傳統的黃楊木雕是純手工藝的,需要一個人從頭雕到尾。葉柱從中捕捉到了商機,2001年他大膽引入了「機器作業」,嫁接現代技術,利用機器將打胚技術從傳統手工中釋放出來。
葉柱採購了一臺木雕打胚機器,機器的引入提高了打胚效率,還極大地節省了成本。推陳出新的商業思維,很快讓葉柱嘗到了甜頭,生意越來越好,每天門庭若市。到2005年,這樣的打胚機器已有5臺。
客源穩定增長,但葉柱心裡清楚,沒有口碑和信用,就無法在市場立足。「有次一個客戶要求打胚一件大型黃楊木雕,第一件樣品出來,人物臉部有瑕疵,只能報廢。第二次樣品出來,身體主要部位又存有瑕疵,又報廢了。直到第三件樣品出來,才是完美的。」這筆生意讓葉柱虧了3000多元,但答應客戶打胚出完美的樣品的承諾葉柱一直信守著。
這件事,在同行中口口相傳,為葉柱贏得了好口碑,更為他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006年,隨著工藝熱的不斷升溫,市場一片紅火。葉柱採購了一批上乘的黃楊木材,業內的工藝師得知後,紛紛上門採購。「這批原材料非常符合各種題材作品的創作,前來採購的工藝人很多。」葉柱介紹,客戶採購木材後,訂單翻了好幾倍,為了不失信於人,葉柱又招聘了5人,5臺機器每天要24小時兩班倒。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個在永嘉烏牛山溝溝裡的工廠,吸引了福建、東陽等地的藝友不遠千裡上門採購。
憑藉葉柱熱情周到的服務、誠實守信的態度,贏得了藝友們的信賴。2015年6月,溫州木主木雕有限公司被授予「溫州市工藝美術行業木雕生產加工示範基地」。
「機雕+傳統手藝」助力批量生產
走進溫州木主木雕有限公司展廳,琳琅滿目的黃楊木雕作品讓人目不暇接。展廳裡,葉柱正和夫人一起,將這批剛機雕生產出來的黃楊木掛件和手玩分類打包,運往全國各地。
「這原來是一臺數控立體雕刻設備,與3D印表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要做好繪圖編程的工作,就可以雕刻出各種形象的立體或平面工藝品。」葉柱介紹,數控立體雕刻機不僅可以同時製作數個佛像等,還可以支持製作各種掛件、印章等,並對其進行批量化生產。
從業多年,如何實現批量生產一直困擾著葉柱。2007年,葉柱在生產鞋模的朋友那裡看到,機器取代手工後的流水線作業,不僅實現了批量生產,而且成本更低。這種模式能否複製到木雕上?葉柱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第一代的機雕設備投產。
「一臺機器可以代替16個人,生產出來的木雕小掛件、小擺件,物美價廉,很受市場青睞。」葉柱介紹,機雕生產至今共有200多款掛飾,以車內的花生、紅棗、葫蘆等掛飾,最是吸引眼球,其中花生和紅棗掛飾共賣了5萬件。
葉柱說,利用雕刻設備做一個整體框架,再進行批量化生產,不僅可以節省時間,還能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提高樂清黃楊木雕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關注木雕,進而促進木雕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文創讓非遺文化「活」起來
近年來,葉柱除了堅持傳統木雕工藝,還緊跟市場腳步,想方設法給產品融入新的元素,打造別樣的文創產品。
「如果說傳統元素是基礎,那麼文化創意就是這門技藝發展的動力。」葉柱深切地體會到這一點,加強傳統工藝與現代工藝的結合與創新,樹立告別大眾化、提高差異化的設計理念,結合現代元素,從市場需求中尋找產品研發的動力,打造高品位、私人化的文創產品,進而佔領市場份額,引領市場潮流。
在溫州木主木雕有限公司展廳數百件的作品中,不僅有文房雅玩等觀賞性的文創產品,還有辦公文品、香文化及茶文化系列等實用性文創產品。其中,擺放在大廳的懸浮在空中不斷旋轉的飛天茅臺,讓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當新潮的文創與傳統的木雕相遇,很快就受到遊客們的歡迎。今年的溫州文博會上,這件會飛的「茅臺」很是吸睛,成為市民的新寵。
「設計原理採用動車懸浮技術,通過磁鐵的正反吸引力,讓一面懸浮在空中,產生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葉柱介紹,溫州茅臺體驗館找到葉柱,要求設計一款別具一格的文創產品。經過反覆策劃,最終採用懸浮的設計理念,讓飛天茅臺「飛」在空中。
「看到這款產品很受歡迎,我們利用懸浮原理,進行產品延伸設計。」葉柱介紹,接下來,還會開發一系列懸浮文創作品,如懸浮觀音,懸浮高塔等。
面對日益同質化的文創產品,葉柱常常在思考,如何讓自己的文創產品脫穎而出,甚至成為爆款?除了在功能和美觀上下功夫外,更重要的是將地域文化與文創產品相結合。
葉柱說,溫州有5000年文化底蘊,文創產品就是要深入挖掘本土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結合現代設計,成為年輕人追捧的「潮品」還能拉近了文物和公眾的距離,讓傳承千百年的文化遺產逐漸「活起來」。
基於這樣的理念,樂清雁蕩山夫妻峰、永嘉石桅巖、泰順廊橋、鹿城江心嶼,這些溫州人耳熟能詳的景區,都成了他的文創的元素,也為原來的旅遊紀念品增加收藏價值。
葉柱表示,文創產品是人們與歷史零距離接觸的一座橋梁。近年來,從故宮日曆等文創產品的火爆,到博物館、展覽館等文化遊的流行,無不折射出文化消費市場的新氣象,文創產品市場潛力巨大,有望成為未來旅遊市場的新增長點。接下來,還會大力推廣文創品牌戰略,用創意講好溫州故事,保留本土歷史文化和黃楊木雕文化精髓的同時,結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生活元素進行創新,做成新的文化產業,成為新的增長點。
160792663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