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手拉壺非遺傳承人開班傳藝,與雕塑「聯姻」創新品

2021-02-08 廣州日報

今年春節期間,央視特別節目《唱響新時代》走進潮州。作為潮州手拉壺界唯一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謝華親自示範並講解,通過鏡頭讓全國觀眾認識了潮州手拉壺這項傳統技藝。

潮州手拉壺,因其純手工打造而極具藝術價值。可由於造型較為單一,近年來發展遭遇瓶頸。如何突圍?作為潮州手拉壺的非遺傳承人,謝華遊走於國內多所制壺名城,回到潮州開設為期三個月的培訓班,並帶領學員製作出一批顛覆傳統手拉壺造型的新作品——他創造性地將雕塑藝術與手拉壺工藝巧妙結合,為潮州壺的困境破局。

學員正在學藝。

瓶頸:傳統手拉壺造型單一待創新

器為茶之父。熱衷飲功夫茶的潮汕人對茶壺的選擇自然也頗有講究。謝華告訴記者,潮州手拉壺精巧的壺身固然深受許多潮州人的喜愛,卻一直難以真正走出潮州,開拓更廣的市場。

原來,自明朝末期開始,數百年來手拉壺都是採用軲轆制陶技法,用一塊完整的泥料,在每分鐘大概400轉的高速轉盤上手拉成型,這就使手拉壺的整體形狀便只能在「圓」的基礎上變化,壺身在造型變換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此外,一把手掌大小的手拉壺要經過拉、修、批、上水、上漿、燒等近六十道工序,難度可見一斑,這也令不少學習者望而卻步。

要想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和欣賞,吸引更多的手工藝人加入制壺行列,創新潮州手拉壺的造型就顯得尤為重要。

為此,謝華多年來走訪了國內多所制壺名城,江西景德鎮、雲南建水、廣西欽州、江蘇宜興、河南洛陽、四川榮昌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在大小作坊裡,他認真學習和借鑑其他地方制壺的特點,博採眾長。

破局:手拉壺與雕塑「聯姻」創新品

走訪中謝華發現,與其他地區造型多變的壺器相比,潮州壺的造型較為單一。如何在手拉壺的造型上做文章?謝華苦思冥想。

有一天,他與潮州當地一名雕塑從業者交流時發現,近幾年隨著3D列印等新興技術的興起,傳統的陶瓷雕塑行業進入寒冬,市場萎縮。謝華靈機一動:把手拉壺和雕塑結合起來,既能豐富手拉壺的造型,又能解決雕塑從業者的出路,何樂而不為?

這一「雙贏」的創意令謝華興奮不已。他馬上開設了為期三個月的培訓班,召集二三十位潮州手拉壺愛好者免費「學藝」。

在潮州牌坊街附近的明德園裡,二三十名學員正潛心學習被稱為手拍壺的拼接技藝。在這三個月裡,謝華與學員們在一次次的思維碰撞中終於創作出200多件成型優良的手拍壺作品,謝華稱之為「明德園手拍壺」。

謝華告訴記者,這些手拍壺採用了拼接技藝,而不再是傳統的手拉技法,對於初學者來說更易上手。學員只需要將泥塊在桌上拍打成片狀後,再放上轉速較為緩慢的轉盤,藉助工具拍打,逐步塑造成型。

成果:學員朋友圈曬作品被「預訂」

記者觀察到,這批壺的形狀各異,或如花瓣綻放,或似南瓜凹凸相間之外形,或如四方寶盒般稜角分明……與之前圓潤的傳統手拉壺相比,明德園手拍壺完全顛覆了以往的單一造型,壺身和壺蓋上增添了比原先手拉壺更為豐富的雕刻形狀,這些創意天馬行空,令觀者讚嘆連連。

在這些作品中,一把方壺吸引了許多參觀者的注意。作者吳為新有著十多年的陶瓷製作行業的從業經驗,他告訴記者,近幾年陶瓷行業市場萎縮,潮州從事陶瓷雕塑行業的人從上千人已經減少為僅有二三百人,他也開始尋求轉型和出路。吳為新在將作品拍照上傳到微信朋友圈後,也獲得了許多行業內外人士的「點讚」,甚至有人已經留言要「預訂」他的作品。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有著20年雕塑從業經驗的佘慕君也來參加培訓班,她將自己的雕塑天賦運用到手拍壺中,創作出一把上合桃提梁壺,「現在一把能賣到1萬元,以後還會一直制壺。」 佘慕君笑稱。

上合桃提梁壺

「看到他們的作品我都驚呆了!」謝華對學員們的作品讚不絕口。他表示,希望通過這一創新嘗試,使潮州手拉壺突破原有造型單一的瓶頸,更加適應市場需求;也讓更多人有興趣學習潮州手拉壺,加入到傳承這項傳統技藝的隊伍中。

文、圖、視頻/廣州日報記者 陳家源 通訊員 許鈺敏編/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宋可嘉

相關焦點

  • 北京啟動「名家傳藝」工程 多位非遺傳承人收徒
    北京啟動「名家傳藝」工程 多位非遺傳承人收徒 8位在京劇、北京評書、彩塑等領域卓有建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輪番走上舞臺,接受27名徒弟行拜師大禮。  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的「文化遺產日」。在今天第8個「文化遺產日」上,北京市文化局啟動了「名家傳藝」工程,旨在通過拜師學藝,逐漸完成北京非遺產人才隊伍建設上的薪火相傳,逐步建立起一支技藝精湛、結構合理、水準較高的非遺傳承保護隊伍。
  • 千位非遺傳承人收徒傳藝
    □記者 王紅軍 報導  本報濟南7月23日訊 為落實省委宣傳部「文化惠民、服務群眾」12件實事的工作部署,全省「扶持1000位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收徒傳藝」活動今天在濟南啟動,濟南形意拳代表性傳承人楊遵利等10名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新招收了徒弟。
  • 潮州城市宣傳標語「點亮」廣州塔
    11月7日晚上7時20分許,潮州城市宣傳標語「潮人故裡天下名州」在廣州市地標建築廣州塔滾動播放,引起不少路人駐足觀看,並拿起手機進行拍攝······   據悉,潮州市在舉辦「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展」活動期間,大力創新宣傳形式,突破潮州城市形象對外宣傳載體,通過廣州地標建築、戶外大屏、地鐵顯示屏等,大力推介潮州文化。
  •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錫雕傳承人公開招聘學員啦
    中國山東網訊 為積極推動濟南市非遺活態傳承,有效緩解部分非遺項目後繼無人的困境,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不斷加強非遺傳承人收徒傳藝的支持力度,連續三年開展了知名非遺傳承人公開招聘學員工程,階段性成果頗為顯著。
  • 潮州:一座千年古城如何讓文化「潮」起來?
    走廣濟橋、上廣濟樓、逛牌坊街、品工夫茶、嘗潮州菜……熬過了疫情的衝擊,潮州旅遊市場熱度重燃,古文化正是最吸引遊客的「熱源」。潮州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區內至今保留著大量獨具風格的明清古建築,潮繡、潮州木雕、潮劇以及工夫茶、潮州菜等都是中華文化瑰寶,飲譽海內外。
  • 平谷區文化館「傳承非遺 共圓中國夢」非遺課堂 刺繡培訓班開班
    為貫徹落實中國殘聯辦公廳、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積極引導殘疾人參與非遺保護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為積極引導和支持平谷區殘障人士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非遺技藝傳承培訓,促進殘障人士「非遺+創業+就業」的文件精神。
  • 45件(套)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將亮相!到「嶺南之窗」來一趟非遺之旅
    45件(套)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將亮相!屆時,在廣州塔一樓舉行的精品展將有28個展櫃、45件(套)廣州、潮州兩地的非遺精品展出。此外,展覽期間還將開展豐富的展演、展銷活動,一批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將在「嶺南之窗」現場與觀眾見面互動。
  • 完全免費,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錫雕傳承人公開招聘學員啦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於悅記者從濟南市文化館了解到,為積極推動濟南市非遺活態傳承,有效緩解部分非遺項目後繼無人的困境,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不斷加強非遺傳承人收徒傳藝的支持力度,連續三年開展了知名非遺傳承人公開招聘學員工程,階段性成果頗為顯著。
  • 潮州:看千年潮府古城的非遺特色
    南方網訊(記者/柯丹潔)潮州,一座具有獨特「潮文化」的城市。其以潮繡、潮瓷、潮雕、潮塑、潮劇和工夫茶、潮州菜等為代表的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聞名遐邇。11月12日-14日,南方網記者跟隨「文化建設」主題採訪團來到潮州,體驗這座千年潮府古城的非遺特色。
  •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錫雕傳承人公開招聘學員
    為積極推動我市非遺活態傳承,有效緩解部分非遺項目後繼無人的困境,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不斷加強非遺傳承人收徒傳藝的支持力度,連續三年開展了知名非遺傳承人公開招聘學員工程,階段性成果頗為顯著。目前,2020年濟南市知名非遺傳承人公開招聘學員工程已經正式啟動。
  • 湛江非遺傳承人再添殊榮
    醒獅非遺傳承人李榮仔在製作醒獅。出生於「中國醒獅之鄉」「能作為湛江非遺傳承人的代表,入圍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100名候選人名單,我感到十分榮幸!」李榮仔出生於1965年,遂溪縣黃略鎮龍灣村人。
  • ...刺繡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技能培訓開班儀式在克州阿克陶縣文化館舉行
    為貫徹落實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工程,充分發揮新疆傳統工藝在促進居家就業、增加群眾收入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和帶動作用,持續推進非遺保護與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就業增收相結合。在文旅部非遺司的支持下,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新疆一行文化藝術學術中心承辦、阿克陶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協辦的「柯爾克孜族刺繡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技能培訓」於2020年10月23日在克州阿克陶縣文化館開班。
  • 非遺傳承人校園「開班」,學生上課學習刺繡蠟染
    這是一段來自貴陽六中高一(9)班的同學和非遺傳承人的一段對話。原來,學校為了培養中學生對貴州特色文化的自信,增強職業技能與特長,本學期,貴陽六中新增了蠟染、刺繡等10門特色課程,旨在提高學生對民族技藝的興趣,增加傳承民族文化的責任感。
  • 探訪莆田非遺傳承人黃進泉的「蒸籠」歲月
    近日,記者走進莆田北岸,探訪市級非遺傳承人黃進泉的「蒸籠」歲月。  初心 四代傳承 專注細節  莆田北岸經開區位於忠門半島,這裡素有手工製作蒸籠的傳統。2018年,忠門蒸籠製作技藝被列入莆田市級非遺項目。  今年63歲的黃進泉,家裡從太爺爺開始就精通蒸籠製作技藝。他從小耳濡目染,對製作蒸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阿鋼講壇】潮州電視臺《親歷潮州》欄目訪談實錄
    陳耿之:「求創新守正,與市場結盟,憑品牌取勝,靠人才傳承!"潮州電視臺2020年5月30日《親歷潮州》節目,有我的訪談,播出後,不少觀眾詢問是否有文字說明,現整理如下:主持人問:潮州的非遺文化應該如何傳承和發展?
  • 助力非遺產業化,湖南13位非遺傳承人獲幫扶
    如何讓非遺走進生活,進而得到更持久的傳承?「非遺產業化」是一條值得推廣的路徑。 9月11日,湖南省首屆非遺傳承人公益幫扶大會暨張新發非遺產業化發布會在長沙舉行,湖南省文旅廳非遺處處長顏喜等嘉賓共同出席,見證湖南非遺產業化成果。
  • 大千世界躍然「葉」上 重慶非遺傳承人巧手雕樹葉
    【解說】山水美景、花鳥蟲魚、人物場景、福祿壽字體……憑藉一雙巧手,重慶樹葉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李明貴讓一片片樹葉變成一件件藝術品。在他手中,世間萬物都可以在葉脈之間呈現出來。近日,記者走進重慶樹葉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李明貴的工作室,就被琳琅滿目的葉雕、樹葉畫作品吸引住了眼球。李明貴師從三峽樹葉製作技藝傳承人楊鳴。經過10多年的潛心研究,李明貴在傳統技藝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 雕木成金,流光四溢——記非遺傳承人木雕大師賴沛鈿
    賴沛鈿,1964年出生於廣東省潮州市金石鎮的木雕世家,「源順坊」第五代直系傳承人。中國非遺保護協會木雕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木雕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木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廣東省潮州市工藝美術協會會員,高級工藝美術師。
  • 鎮江省市兩級非遺項目與傳承人又添新成員!
    ,12月18日,鎮江市對部分省級非遺傳承人與市級非遺傳承人進行專門培訓。培訓立足非遺傳承人面臨的實際問題,重點圍繞新時期非遺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傳承活動的開展等方面展開。   非遺如何守正創新,在實際應用中怎樣才能達到傳播效應最大化,怎樣與時尚相結合,讓非遺走進尋常百姓家,這些話題都讓傳承人們覺得大有收穫。
  • 華人著名非遺文化口技傳承人 畫家 「鵝肉伯」美食創始人吳永勝
    記者專訪參加CCTⅤ《星光達人秀》廣東賽區正式啟動新聞發布會活動華人著名藝術家、美食家、非遺文化口技傳承人、演員、榮獲2019年「德藝雙馨藝術家」二等獎的畫家吳永勝,書畫音樂人吳永勝開創「有聲書畫」先河!華人著名非遺文化口技傳承人、畫家、「鵝肉伯」美食創始人吳永勝生於1961年,來自中國汕頭澄海,汕頭人文薈萃,代有賢哲,素稱「海濱鄒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