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啟動「名家傳藝」工程 多位非遺傳承人收徒

2021-01-17 中國新聞網

北京啟動「名家傳藝」工程 多位非遺傳承人收徒

  中新網北京6月8日電 (記者 尹力)8日,一場特別的「收徒儀式」在國家大劇院內舉行。8位在京劇、北京評書、彩塑等領域卓有建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輪番走上舞臺,接受27名徒弟行拜師大禮。

  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的「文化遺產日」。在今天第8個「文化遺產日」上,北京市文化局啟動了「名家傳藝」工程,旨在通過拜師學藝,逐漸完成北京非遺產人才隊伍建設上的薪火相傳,逐步建立起一支技藝精湛、結構合理、水準較高的非遺傳承保護隊伍。

  94歲高齡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武生泰鬥王金璐一身灰白色西服,身材清瘦、表情莊重。他在眾人攙扶下走上舞臺時,場內一片寂靜。看著徒弟王雪清跪拜在自己面前,叩頭三次,王金璐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並彎下腰示意徒弟起身。看到這一幕,臺下有些熟識這位老藝術家的戲迷票友不禁溼了眼眶。

  當日,知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評書藝術家連麗如、雕漆技藝傳承人文乾剛、花絲鑲嵌製作技藝傳承人白靜宜、象牙雕刻傳承人李春珂、中醫正骨療法傳承人劉鋼、「泥人張」(北京支)彩塑傳承人張錩等名家也收下了多名「高徒」。

  在收徒儀式上,北京評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連麗如表示,到場名家們雖然從事不同的藝術門類,但都擔負著將前輩的藝術精華傳承下去的責任。她希望大家在收徒後能「全身心投入,手把手的教」,徒弟們則要「做藝先做人」,學習專業要領的同時也要有一顆熱愛傳統文化的心。

  北京市文化局局長陳冬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續方式不僅是保護實體文物,更需要非遺傳承人的「活態傳承」。為此展開的「名家傳藝」工程,致力為非遺的搶救保護和創新發展搭建一個更好的平臺,聘請最好的名家教出最好的學生,讓青年學生在技藝手法和心得感悟等方面得到名家真傳。

  據悉,第八個「文化遺產日」期間,北京市還舉辦「恢復經典、再現傳統」非遺展演、非遺師徒作品展等多項活動,演出包括傳統皮影戲《樊梨花》復排首演,評劇《良宵》、崑曲《續琵琶》在內的經典劇目。(完)

相關焦點

  • 千位非遺傳承人收徒傳藝
    □記者 王紅軍 報導  本報濟南7月23日訊 為落實省委宣傳部「文化惠民、服務群眾」12件實事的工作部署,全省「扶持1000位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收徒傳藝」活動今天在濟南啟動,濟南形意拳代表性傳承人楊遵利等10名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新招收了徒弟。
  •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錫雕傳承人公開招聘學員啦
    中國山東網訊 為積極推動濟南市非遺活態傳承,有效緩解部分非遺項目後繼無人的困境,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不斷加強非遺傳承人收徒傳藝的支持力度,連續三年開展了知名非遺傳承人公開招聘學員工程,階段性成果頗為顯著。
  • 完全免費,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錫雕傳承人公開招聘學員啦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於悅記者從濟南市文化館了解到,為積極推動濟南市非遺活態傳承,有效緩解部分非遺項目後繼無人的困境,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不斷加強非遺傳承人收徒傳藝的支持力度,連續三年開展了知名非遺傳承人公開招聘學員工程,階段性成果頗為顯著。
  •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錫雕傳承人公開招聘學員
    為積極推動我市非遺活態傳承,有效緩解部分非遺項目後繼無人的困境,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不斷加強非遺傳承人收徒傳藝的支持力度,連續三年開展了知名非遺傳承人公開招聘學員工程,階段性成果頗為顯著。目前,2020年濟南市知名非遺傳承人公開招聘學員工程已經正式啟動。
  • 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李梅面向社會收徒傳藝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夏明勤)為自覺承擔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戲曲繁榮發展,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將於2021年開始舉辦「薪火相傳·名家傳藝」系列活動,眾多戲曲名家將通過收徒傳藝的方式,培養更多戲曲人才,進一步推動秦腔等陝西地方戲曲的保護和傳承發展。
  • 【演後談】名家傳戲——當代戲曲名家收徒傳藝工程專場演出熱演周空間
    作為名家傳戲——當代戲曲名家收徒傳藝工程專場演出,此次由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夏慧華、老生名家李軍擔任指導老師,煉雯晴、李昊桐、田慧領銜主演。該系列演出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主辦,上海京劇院參與實施,通過名家親自授課的形式,培養提攜傑出的青年人才,積極推動戲曲藝術傳承發展,也為青年演員創造了寶貴的歷練與實踐機會。
  • 古琴藝術省級非遺傳承人王笑天收徒儀式圓滿舉行
    111年前,古琴名家王心葵在風景秀麗的大明湖畔成立德音琴社,111年後,第六代傳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王笑天在古樸典雅的明湖居舉行收徒儀式
  • 演好《櫃中緣》傳藝《宇宙鋒》
    演好《櫃中緣》 傳藝《宇宙鋒》景雪變「名家傳戲——當代戲曲名家收徒傳藝」工程結項7月12日,從市蒲劇青年實驗團獲悉,經過一年多的緊張排練、錄製,該團承接的「名家傳戲——當代戲曲名家收徒傳藝」工程順利結項,並通過文化和旅遊部的驗收。
  • 深耕非遺傳承 煥發古韻新生
    ■陳曉建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視察時點讚潮劇,強調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這是對廣東戲曲界的莫大鼓舞和巨大鞭策。作為「廣東漢劇之鄉」的梅州,如何更好推動廣東漢劇這項國家級非遺創新傳承、走向世界?
  • 數百名非遺傳承人等齊聚福州 讓傳統工藝跨海傳承
    他們中,既有脫胎漆器、建盞和藥香製作等福建非遺傳承人,也有臺灣文物修復、手繪燈籠、刺繡等工藝行業的佼佼者。匠人大會為大家提供了一座開館收徒、讓技藝跨海傳承的橋梁。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強科普工作,營造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工匠精神」「非遺」「創新」等熱詞,組成了閩臺匠人大會的高頻話題。  「工藝傳承,重在一個『傳』字。
  • 越訊 奇怪,越劇新秀為何拜師崑曲名家?
    8月22日下午,南京市演藝集團越劇團「石小梅收徒•李曉旭拜師儀式」在老門東金陵戲坊舉行。「越劇新秀」跨界拜師「崑曲名家」,探索中國傳統戲曲藝術多元化發展之路。  「跨界拜師乃是情理之中。」
  • 評劇名家劉淑琴在收徒周春榮
    評劇新派再添傳人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劉淑琴在香河收徒周春榮2017年11月19日上午,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劉淑琴收徒周春榮拜師儀式在河北香河文化藝術中心戲樓隆重舉行香河歷來重視評劇藝術的發展,尤其是近年來國家出臺一系列振興傳統文化的好政策,文廣新局大力支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文廣新局局長李朝民生病在北京住院,為了參加本次活動,特意從北京趕過來,活動結束,又匆匆趕回北京治療。由此可見,文化部門對評劇藝術的支持非同一般。
  • 探訪莆田非遺傳承人黃進泉的「蒸籠」歲月
    近日,記者走進莆田北岸,探訪市級非遺傳承人黃進泉的「蒸籠」歲月。  初心 四代傳承 專注細節  莆田北岸經開區位於忠門半島,這裡素有手工製作蒸籠的傳統。2018年,忠門蒸籠製作技藝被列入莆田市級非遺項目。  今年63歲的黃進泉,家裡從太爺爺開始就精通蒸籠製作技藝。他從小耳濡目染,對製作蒸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助力非遺產業化,湖南13位非遺傳承人獲幫扶
    如何讓非遺走進生活,進而得到更持久的傳承?「非遺產業化」是一條值得推廣的路徑。 9月11日,湖南省首屆非遺傳承人公益幫扶大會暨張新發非遺產業化發布會在長沙舉行,湖南省文旅廳非遺處處長顏喜等嘉賓共同出席,見證湖南非遺產業化成果。
  • 非遺傳承人做主播,一點資訊上線「非凡的非遺」全球直播活動
    近年來,越來越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新型內容承載和傳播形式煥發新春,受到廣大受眾的喜愛和追捧,獲得了更多展示機會。日前,一點資訊攜手數十位非遺傳承人正式推出「非凡的非遺」全球大型直播計劃,計劃自3月27日開始每周五選擇一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作為主播,通過一點資訊客戶端和Facebook、YouTube等內容、社交傳播平臺進行全球直播和視頻傳播,讓用戶在特殊時期足不出戶在線「雲賞」非遺的魅力。
  • 華人著名非遺文化口技傳承人 畫家 「鵝肉伯」美食創始人吳永勝
    〖本網訊〗(亞洲日報記者黃桂章 亞洲合聯網 報導) 記者專訪華人著名非遺文化口技傳承人、美食家、畫家、演員、「鵝肉伯」美食創始人吳永勝,他令書畫、口技音樂、美食文化完美結合,融為一體!向世界人們展示古東方文化的美!2019年11月18日,CCTⅤ《星光達人秀》廣東賽區正式啟動新聞發布會在深圳前岸國際酒店舉行,匯聚時代正能量!「舞臺不分大小 ,有你就是亮點」!
  • 名家藝術聯盟北京百瑞谷景區鐫刻啟動儀式精彩舉行!
    名家藝術聯盟北京百瑞谷景區鐫刻啟動儀式精彩舉行!名家藝術聯盟北京百瑞谷景區鐫刻啟動儀式9月25日在北京房山史家營百瑞谷景區聖蓮山景區聖輝度假山莊名家藝術聯盟房山創作基地舉行和方方一起去詳細了解下吧~
  • 20位傳承人當選2020年北京老字號工匠 平均年齡降3歲
    原標題:20位傳承人當選2020年北京老字號工匠 平均年齡降3歲  北京商報訊(記者 王維禕)12月25日,北京市將20位傳承人認定為2020年北京老字號工匠。  從所屬行業看,本次評選出的20名工匠分布在七個行業,餐飲業6人,工藝美術5人,食品加工、中醫藥、商業零售、工業各2人,文化類1人。
  • 技藝超群,寶安新增3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賀虹(賀氏剪紙)、陳群妹(喜嫁禮餅「合成號」製作技藝),目前,寶安區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已達到14名。懷德醒獅隊現在有80多人,隊長曾潤堂獲批成為市級非遺醒獅技藝項目傳承人。曾潤堂是懷德原居民,7歲開始練習舞獅,至今已有50多年的舞獅經驗,技藝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