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藝術省級非遺傳承人王笑天收徒儀式圓滿舉行

2020-12-24 濟南時報
  

  111年前,古琴名家王心葵在風景秀麗的大明湖畔成立德音琴社,111年後,第六代傳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王笑天在古樸典雅的明湖居舉行收徒儀式。
  儀式現場,王笑天宣讀師門堂規,新弟子郭旭峰宣讀《拜師帖》敬呈師父,接受訓教。隨後郭旭峰向師父行叩首禮和敬茶儀式,並向師父呈遞拜師信物,王笑天向新弟子頒發《門生帖》,回贈禮品,謹作紀念。
  德音琴社名譽社長王全平表示,古琴藝術源遠流長,4000年歷史傳承至今,諸城派以宗師王心葵生為著,以詹澄秋琴為琴脈傳承百年,王笑天作為諸城派第六代傳人,至今已培養古琴弟子千餘人。希望郭旭峰牢記宗訓,刻苦鑽研琴藝,發揚光大。
  「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濃縮了中國文化內涵,是傳統高雅藝術的典型代表。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司馬相如的《鳳求凰》、嵇康的《廣陵散》絕響……古人將琴視為最親密的夥伴,並通過它修身養性,甚至齊家治國。而今天,它不僅是民族樂器,是傾吐心聲的知音良友,更應該是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載體。」濟南外國語學校校長劉新利對學生郭旭峰提出殷切希望,希望他拜師門下,要懷敬畏之心撥動琴弦,感受藝術之美,觸摸千年歷史,奏響傳承之聲,將千年古音傳承下去,也衷心祝願師徒二人以智慧之心,悟美物妙音,優師良才有同心,讓古琴的靈魂,藝術的美妙和中華的氣質在空靈、深邃的琴音裡活化,讓承載著剛柔並濟、收放自如的華夏之音,在世界上空響起。
  山東省藝術研究院院長林凡軍說,中華文明在發展過程中強調儀式感,這是非常高雅的活動,感觸很深,希望以後能讓更多非遺技藝走出去,走進校園,傳承好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
  隨後,王笑天攜弟子分別進行了琴曲演奏,郭旭峰演奏了《平沙落雁》《流水》,付林演奏了《歸去來辭》,王笑天以一首繾綣曼繞的《長門怨》圓滿結束整個儀式。 (本報記者)

相關焦點

  • 千位非遺傳承人收徒傳藝
    □記者 王紅軍 報導  本報濟南7月23日訊 為落實省委宣傳部「文化惠民、服務群眾」12件實事的工作部署,全省「扶持1000位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收徒傳藝」活動今天在濟南啟動,濟南形意拳代表性傳承人楊遵利等10名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新招收了徒弟。
  • 北京啟動「名家傳藝」工程 多位非遺傳承人收徒
    北京啟動「名家傳藝」工程 多位非遺傳承人收徒   中新網北京6月8日電 (記者 尹力)8日,一場特別的「收徒儀式」在國家大劇院內舉行。
  • 【時訊】國家藝術基金《中州派古琴製作技藝傳承人培養》項目開班儀式在我校舉行
    4月4日下午,由鄭州正合古琴研究所主辦,鄭州工程技術學院文化遺產學院承辦的2019年國家藝術基金《中州派古琴製作技藝傳承人才培養》項目開班儀式在金河校區篤行樓演播廳舉行。鄭州工程技術學院副校長甘勇,國家藝術基金河南辦公室副主任明巧玲、河南省文聯副主席李仲黨、河南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王慶斌、鄭州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陳豔、中國琴會會長楊青、鄭州市非遺保護中心主任李桂玲、鄭州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管理服務中心主任郜炳軍、河南省工藝美術學會會長劉志鈞、我校文化遺產學院院長崔勇及管城區宣傳部領導出席儀式。
  • 古琴教育家張子盛先生收徒——徐小穎拜師儀式在京舉行
    古琴教育家張子盛先生收徒——徐小穎拜師儀式在京舉行2020年10月24日,古琴教育家張子盛先生收徒——徐小穎拜師儀式在北京京瑞大廈舉行。同時,他也是國內職業琴館----張子盛古琴藝術中心創始人,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等地開設分館。
  • 青藍同心 師道傳承——吳道子傳承人吳娜收徒儀式圓滿成功
    6月12日,蔚藍的天空飄著祥雲,在位於禹州市鴻暢鎮山底吳村的畫聖祠,吳道子第52代傳承人吳娜先生,舉行了莊重的收徒典禮儀式。中國美協會員、中國書協會員、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常平安,中國美協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劉德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星航鈞窯董事長任星航,中國美協會員、原河南美術出版社美術編審毛君周,世界至德總會第十九屆董事局常務副主席吳義財,原禹州文聯主席楊永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良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楊國旗,吳道子藝術研究會常務理事、許昌美協副主席康振東等8位嘉賓身著唐裝相互施禮入座
  • 語言藝術節預告 | 非遺傳承人將為您帶來一場「皮影戲」視聽盛宴
    非遺傳承人朱國強朱國強,靖港古鎮人
  • 湛江雷州灰塑省級非遺傳承人莫承遠:「屋頂匠人」的刀筆神功
    雷州灰塑省級非遺傳承人莫承遠:「屋頂匠人」的刀筆神功曹龍彬 蔣生 李忠文/記者曹龍彬 通訊員蔣生 圖/記者李忠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雷祖祠的「鰲魚拱脊」、「翹角瑞獸」,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雷州夏江天后宮脊頂的「雙龍戲珠」、醫靈堂的「墀頭仙女圖」,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麻章通明村宣封廟的「108位神仙祝壽圖」……提及湛江的知名灰塑
  •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錫雕傳承人公開招聘學員啦
    中國山東網訊 為積極推動濟南市非遺活態傳承,有效緩解部分非遺項目後繼無人的困境,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不斷加強非遺傳承人收徒傳藝的支持力度,連續三年開展了知名非遺傳承人公開招聘學員工程,階段性成果頗為顯著。
  • 技藝超群,寶安新增3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賀虹(賀氏剪紙)、陳群妹(喜嫁禮餅「合成號」製作技藝),目前,寶安區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已達到14名。據悉,此次入選的代表性傳承人都能熟練掌握該項目的全套內容及技藝,並以身作則積極傳承,在項目流傳的區域內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有利於該區非遺項目的保護和傳承。作為「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福永街道,自清代嘉慶年間,就有舞獅活動,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
  • 嶺南古琴非遺傳承人重拾失傳800年的中國宮廷樂器
    古琴傳承人痴迷奏尺八  嶺南古琴非遺傳承人重拾失傳八百年的中國傳統宮廷樂器  「重新找回失落八百年的尺八,我要用它重新演奏中國音樂」,近日,中國琴會理事、廣州市嶺南古琴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呂宏望拿起新近收藏江戶時代的管身雕龍的尺八,演奏著悠揚的中國古樂曲,蒼涼、空靈、遼闊的樂聲仿佛讓大家重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大唐盛世。
  • 完全免費,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錫雕傳承人公開招聘學員啦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於悅記者從濟南市文化館了解到,為積極推動濟南市非遺活態傳承,有效緩解部分非遺項目後繼無人的困境,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不斷加強非遺傳承人收徒傳藝的支持力度,連續三年開展了知名非遺傳承人公開招聘學員工程,階段性成果頗為顯著。
  • 聊城東昌府木版年畫省級非遺傳承人郭春奎:用匠心守護非遺傳承
    省級非遺傳承人「全家總動員」合力繪製10米長軸畫卷《古今京杭攬勝》現場,省級非遺傳承人一絲不苟的製作態度吸引了眾多觀眾圍觀。在眾多作品中,一副總長10米的《古今京杭攬勝》長軸畫卷格外引人注目。「這幅作品光是手稿就畫了三年,還是我們全家老少一起出動的,刻版刻了一年半。」
  •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錫雕傳承人公開招聘學員
    為積極推動我市非遺活態傳承,有效緩解部分非遺項目後繼無人的困境,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不斷加強非遺傳承人收徒傳藝的支持力度,連續三年開展了知名非遺傳承人公開招聘學員工程,階段性成果頗為顯著。目前,2020年濟南市知名非遺傳承人公開招聘學員工程已經正式啟動。
  • 湛江非遺傳承人再添殊榮
    出生於「中國醒獅之鄉」「能作為湛江非遺傳承人的代表,入圍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100名候選人名單,我感到十分榮幸!」李榮仔出生於1965年,遂溪縣黃略鎮龍灣村人。他是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獅舞(廣東醒獅)代表性傳承人,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遂溪醒獅代表性傳承人,國際級龍獅運動教練員和裁判員。遂溪縣是海內外聞名的「中國醒獅之鄉」,其集武術、舞蹈、鑼鼓於一體的南獅表演始於明清。
  • 教育部首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東南大學古琴基地正式揭牌!
    昨天東南大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揭牌儀式暨「古琴藝術的當代傳承」專題研討會在九龍湖校區舉行下面就請和小編一起去現場看看了解一下東大與古琴的故事和淵源吧!簫韶遺韻,東南風雅,出席儀式的古琴名家精彩呈現「『齊梁流韻』古琴名家專場音樂會」,吳釗、龔一、劉善教、王永昌、朱晞、馬維衡、王建欣、李鳳雲、戴微、朱默涵、徐君躍、郭平、成紅雨、趙燁精湛演繹《神人暢》《憶故人》《平沙落雁》《長江天際流》等十三首作品,帶大家領略古琴藝術的魅力。
  • 大師收徒上媒體熱搜 第十四屆昆明民博會精彩不斷
    同時,每年一屆的「工美杯」評選將繼續在展會期間舉行,將同時組織第四屆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雲南省石雕工藝大師、雲南省刺繡工藝大師及小種類工藝大師評審工作。本屆昆明民博會,將有80多位工藝大師、40多位非遺傳承人帶著絕活亮相,展會期間還有十餘場展現雲南民間文化的活動精彩呈現,為大家開啟一場別開生面的滇韻非遺之旅。
  • 非遺傳承人可以評職稱了《甘肅省藝術系列職稱評價條件標準(試行...
    非遺傳承人可以評職稱了《甘肅省藝術系列職稱評價條件標準(試行)》出臺 蘭州鼓子 李超 攝捏泥人 李超 攝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李超12日記者獲悉,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近日正式印發了《甘肅省藝術系列職稱評價條件標準(試行)》的通知。
  • 憑手藝留住城市記憶 非遺傳承人再迎「春天」
    秦淮燈彩省級非遺傳承人陸有文。 南報融媒體記者 董家訓攝「扎花燈雖不能大富大貴,但一家人日子過得還算紅火,不僅能掙錢,還獲得不少榮譽。兒子現在停薪留職專門創作花燈。」78歲的陸有文說。除了掙錢養家,他們還獲得了不少榮譽,陸有文是秦淮燈彩省級非遺傳承人,陸敏獲得南京工匠、南京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這讓他特別自豪。據介紹,秦淮燈會和秦淮燈彩已實現生產開發市場化,並與企業、高校共建設計營銷平臺,實現研究傳承與生產性保護一體化發展,燈彩傳承人年收入大幅提升,高達幾十萬元甚至突破百萬元。
  • 李雅軒太極派系傳承人李敏弟獲中國非遺傳承功勳模範人物獎
    四川在線記者 薛劍第二屆中國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高峰論壇12月11日在北京舉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李雅軒太極派系傳承人、李敏弟大師被授予此次大會中國非遺傳承最高獎項「中國非遺傳承功勳模範人物」獎。本屆論壇以「人類非遺傳承、創享美好生活」為主題,圍繞崑曲、京劇、中國書法、古琴藝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開討論,並頒發了三類獎項:「非遺傳承新銳人物獎」、「非遺傳承先鋒模範人物獎」、「非遺傳承功勳模範人物獎」。據了解,功勳獎是大會最高獎項,此次功勳獎獲獎者均為國家級非遺權威性傳承人和業界權威專家。
  • 數百名非遺傳承人等齊聚福州 讓傳統工藝跨海傳承
    2020閩臺匠人大會近日在福州舉行,數百名來自閩臺各地的手工藝者、非遺傳承人及文創業者齊聚一堂,共話兩岸傳統工藝融合之道,把脈非遺傳承與發展   讓傳統工藝跨海傳承  本報記者 劉深魁 文/圖  跨海拜師,一脈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