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木雕之一的潮州木雕組團到國博亮相。《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揭面紗,160餘件精美文物展出,將明清及近現代的潮州木雕精品、當代著名潮州木雕大師的作品以及部分反映潮汕文化的文物「一網打盡」。觀眾移步間,可以飽覽數百年木雕故事。
進入展廳,格調清新、旋律優美的《寒鴉戲水》樂曲,一下子把觀眾帶入了潮汕文化中。一件明代的「猴子」作為迎賓文物亮出來。這件府樓猴高44.5釐米,底寬18.5釐米,是潮州市博物館藏品。
專家介紹,潮州府鎮海樓建於明成化元年,是明代潮州府衙署譙樓,俗稱府樓。府樓建築結構堅固,用石砌成圍牆,欄杆以108隻木雕猴子作為裝飾。猴子雕刻比例準確,線條簡練,造型各異,神態生動。因裝飾於府樓建築,民間稱之為「府樓猴」。之所以用猴子作為裝飾,原因是州府在古代為百裡方圓的侯郡,「猴」諧音「侯」,故用猴子裝飾。
府樓猴原有108隻,辛亥革命期間革命軍圍攻潮州府署,逼迫清兵投降,潮州知府以府樓為據點頑固抵抗,革命軍火燒府樓,木雕猴子也隨著化為灰燼,所存兩隻因此前被民間盜走當作神像在家供奉而倖存,後收藏於潮州市博物館。
沿著展廳走一圈,一件件展品按「歷史源流」「藝術菁華」「人神共賞」「生活意趣」「木雕與潮汕文化」五個部分娓娓講述曾經的歲月。專家說,潮州木雕是中國著名的民間木雕體系之一,流行於粵東的潮州、潮安、饒平、普寧、汕頭、澄海、潮陽、揭陽、揭西、惠來等舊潮州府屬地區(今統稱潮汕地區),與東陽木雕、黃楊木雕及龍眼木雕並譽為「中國四大木雕」,其歷史源遠流長,造型豐富優美,地域特色鮮明,於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此次展出的文物技藝高、題材全、品類豐,集中呈現了潮州木雕集雕刻、漆藝、貼金等技法於一體的藝術特色,代表了潮州木雕的精緻工藝、藝術價值,從中也反映出潮汕獨特的文化景觀。清代金漆木雕《郭子儀拜壽》三牲供臺、當代金漆通雕龍蝦蟹簍等一批精美木雕也在展廳展出。
不起眼的「小物件」背後也有故事。展櫃中並排展出四件展品,最靠右的一件鏤空木架子看上去平淡無奇,其實這是清代的聖旨架,文物名稱為「金漆通雕『丹鳳朝陽』聖旨架」。古時潮州接到了聖旨的官宦人家,就會特製這樣的器具,安放聖旨,以示皇恩浩蕩,同時藉此炫耀自己地位特殊。展出的這件文物,兩足為如意雲頭形,頂部中央是一輪光芒四射的紅日。
「這個展覽不是藝術展,也不是歷史文化展,我們希望觀眾通過展品,了解潮汕文化。」策展人江琳說,所以觀眾在這裡還可以看到鐵枝木偶、金漆木雕茶擔等文物,欣賞到潮州風韻的音樂。
另外,展覽還特意設置了「木雕製作顯身手」「中式木建築斷面簡圖」「布置宗祠」等融知識性和趣味性於一體的遊戲互動項目,讓觀眾有機會一試身手。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劉冕 甘南
編輯 王海萍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