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木雕亮相國博,160餘件精美文物講述百年傳奇

2020-12-27 北京日報客戶端

中國四大木雕之一的潮州木雕組團到國博亮相。《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揭面紗,160餘件精美文物展出,將明清及近現代的潮州木雕精品、當代著名潮州木雕大師的作品以及部分反映潮汕文化的文物「一網打盡」。觀眾移步間,可以飽覽數百年木雕故事。

進入展廳,格調清新、旋律優美的《寒鴉戲水》樂曲,一下子把觀眾帶入了潮汕文化中。一件明代的「猴子」作為迎賓文物亮出來。這件府樓猴高44.5釐米,底寬18.5釐米,是潮州市博物館藏品。

專家介紹,潮州府鎮海樓建於明成化元年,是明代潮州府衙署譙樓,俗稱府樓。府樓建築結構堅固,用石砌成圍牆,欄杆以108隻木雕猴子作為裝飾。猴子雕刻比例準確,線條簡練,造型各異,神態生動。因裝飾於府樓建築,民間稱之為「府樓猴」。之所以用猴子作為裝飾,原因是州府在古代為百裡方圓的侯郡,「猴」諧音「侯」,故用猴子裝飾。

府樓猴原有108隻,辛亥革命期間革命軍圍攻潮州府署,逼迫清兵投降,潮州知府以府樓為據點頑固抵抗,革命軍火燒府樓,木雕猴子也隨著化為灰燼,所存兩隻因此前被民間盜走當作神像在家供奉而倖存,後收藏於潮州市博物館。

沿著展廳走一圈,一件件展品按「歷史源流」「藝術菁華」「人神共賞」「生活意趣」「木雕與潮汕文化」五個部分娓娓講述曾經的歲月。專家說,潮州木雕是中國著名的民間木雕體系之一,流行於粵東的潮州、潮安、饒平、普寧、汕頭、澄海、潮陽、揭陽、揭西、惠來等舊潮州府屬地區(今統稱潮汕地區),與東陽木雕、黃楊木雕及龍眼木雕並譽為「中國四大木雕」,其歷史源遠流長,造型豐富優美,地域特色鮮明,於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此次展出的文物技藝高、題材全、品類豐,集中呈現了潮州木雕集雕刻、漆藝、貼金等技法於一體的藝術特色,代表了潮州木雕的精緻工藝、藝術價值,從中也反映出潮汕獨特的文化景觀。清代金漆木雕《郭子儀拜壽》三牲供臺、當代金漆通雕龍蝦蟹簍等一批精美木雕也在展廳展出。

不起眼的「小物件」背後也有故事。展櫃中並排展出四件展品,最靠右的一件鏤空木架子看上去平淡無奇,其實這是清代的聖旨架,文物名稱為「金漆通雕『丹鳳朝陽』聖旨架」。古時潮州接到了聖旨的官宦人家,就會特製這樣的器具,安放聖旨,以示皇恩浩蕩,同時藉此炫耀自己地位特殊。展出的這件文物,兩足為如意雲頭形,頂部中央是一輪光芒四射的紅日。

「這個展覽不是藝術展,也不是歷史文化展,我們希望觀眾通過展品,了解潮汕文化。」策展人江琳說,所以觀眾在這裡還可以看到鐵枝木偶、金漆木雕茶擔等文物,欣賞到潮州風韻的音樂。

另外,展覽還特意設置了「木雕製作顯身手」「中式木建築斷面簡圖」「布置宗祠」等融知識性和趣味性於一體的遊戲互動項目,讓觀眾有機會一試身手。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劉冕 甘南

編輯 王海萍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樂器展周六亮相國博,200餘件古樂器「天地同和」
    河南舞陽賈湖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的骨笛、唐代九霄環佩琴、清代十二律管……8月8日,200餘件中國古代樂器珍品將亮相國家博物館展廳,奏一曲「天地同和」。「天地同和——中國古代樂器展」上,200餘件(套)文物分為「鶴鳴九皋 聲聞於天」「鐘鼓喤喤 大音至樂」「絲竹相合 妙音飛花」「雲間鑼鼓 日月同輝」四個部分,為觀眾梳理中國古代音樂的發展脈絡。一件件樂器,其實也是一部別樣的文明史。
  • 千餘件精品亮相國博 縱覽華夏文明
    展覽從數以千計館藏銅鏡及相關文物中精選出260餘件(套)展品,完整地串聯起中國古代銅鏡的發展脈絡,系統展示銅鏡的歷史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和文化價值。銅鏡是中國古代常見的日用器具,傳世和出土數量極多,構成了一個規模龐大、分布廣泛的收藏門類。目前考古發現中國古代最早的銅鏡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齊家文化,延續使用至明清時期,幾乎貫穿整個中國古代歷史。
  • 一周觀展指南|羅浮宮重見「肉體與靈魂」,國博將展明清肖像
    上海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地點:上海博物館展期:2020年5月26日—8月23日展覽在呈現江南藝術、講述江南歷史的基礎上,從文物出發,提煉出江南文化深層的五種特徵,精選代表性藝術品近二百件浙江魏風堂堂:雲岡石窟的百年記憶和再現地點: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展期:2020年6月12日—11月30日展覽分四個單元展出112件(套)文物,回顧並整理了一個多世紀以來,研究和記錄雲岡石窟的中外學術文獻
  • 重慶潼南發現的百年老屋,斷垣殘壁間石雕木雕精美,有沒有價值?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往城裡遷徙,鄉村的留守人員越來越少,一些老屋漸漸被人們所拋棄,這組照片是渝帆日前在重慶市潼南區太安鎮鄉間所拍,主體是一個古老的百年老院子。渝帆在現場看到,老屋雖破,但一些木雕卻依然精美,雖然寓意看不太懂,但無論是雕工還是木料本身都屬上乘,比很多仿古建築上的雕塑顯然更有年代感。據當地朋友介紹,這些老屋的主人大多受益於新農村的政策,在統一規劃的區域修建了新房,有的則在城裡安家落戶,所以這片老房子便被人們拋棄了。
  • 724件珍貴文物亮相國博 金縷玉衣竟腹部隆起?
    記者了解到,這次展覽為期3個月,展品總數共計151套724件,其中149套722件文物來自河北博物院。整個展覽裡一級品數量多達62套(件),佔比41%,觀眾耳熟能詳的滿城漢墓精品文物幾乎悉數亮相。「中山內府」銅鑊。河北博物院供圖滿城漢墓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之墓。
  • 出土文物帶你穿越三國,「三國志」文化展在蘇州吳中博物館開展
    昨天起,「三國志」文化展在蘇州吳中博物館開幕,以創新的展陳形式,展示獨具特色的三國文化,配合來自各省、市、自治區的四十多家文物收藏單位選送的近200餘件/組文物,為觀者描繪出一個真實的英雄時代。銅像整體鑄造與細節精美,面部表情栩栩如生,自然流暢的動作刻畫凸顯出關羽的忠義,反映了明代築銅工藝的成就。這座造像原立於河南省濮陽市範縣舊城西峰寺內。從文物角度來說,這件展品並非重點文物,但關羽與三國的故事有很強的關聯,放在展廳起始處開門見山。
  • 專訪 | 潮州木雕傳承人辜柳希
    為了潮州木雕傳統工藝的傳承和發展,2007年,他投入巨資建設潮州市傳統工藝研究會,創建潮州傳統工藝服務平臺,為藝人大師提供創作基地。目前實用是讓更多人接受的辦法,讓木雕更接近生活。木雕有多種體現手法技法,但潮州木雕原木基礎鏤空,層次雕刻,所以實用性較少。「龍蝦蟹簍」一直以來都是潮州市最叫得響的木雕品牌。該作品在繼承傳統的鏤空雕技藝基礎上,融匯浮雕、圓雕、鏤通雕多種雕刻技藝精心雕刻而成。採用樟木雕刻後貼上古板金薄,獨具潮州金漆木雕特色的藝術魅力。
  • 湖北4件文物亮相《如果國寶會說話》告訴你曾侯乙尊盤為何難複製
    由央視、國家文物局聯合攝製的百集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以新視角、微表達、引人入勝的故事,讓國寶「活起來」,其中,我省4件文物亮相,稀世珍寶曾侯乙尊盤複製之謎,備受關注。  8月2日,湖北省博物館館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介紹,早年的考古報告這樣描述曾侯乙尊盤:「玲瓏剔透的鏤空附飾猶如行雲流水、龍蛇蠕動。其造型藝術和鑄造技術都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
  • 北京一周看展快訊 | 鐮田光司個展限時早鳥,達利展推遲開幕,國博多個大展近期開放
    2020.07.25-2020.10.18(延期開展,可以加入文章底部北京看展群,及時收到開展消息通知)今年夏天,傳奇文化巨人鮑勃·迪倫(Bob Dylan)的首個視覺藝術作品回顧展——「光/譜 鮑勃·迪倫藝術大展」在圓滿告別了上海首站之後,將於6月25日登陸它的第二站——北京,在今日美術館精彩亮相!為今夏的北京帶來一劑文化藝術的強心劑!
  • 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 300餘件捐贈文物亮相中國美術館
    該展覽由中國美術館聯合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廣州藝術博物院、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等十二家博物館、美術館,聚集300餘件容庚先生及其家屬歷年捐贈國家的文物,是一次高規格、大規模的個人捐贈作品大展。
  • 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6日起閉館升級 百餘件精美文物將回京修整
    精美的外國文物。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供圖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葉子申)位於鼓浪嶼上的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是不少遊客市民的「打卡點」,館裡展出的多件珍惜文物,更吸引了許多人前去觀看。不過,從後天起,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將閉館升級,館內的百餘件精品文物也將離開廈門,返回北京故宮。  記者昨日從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獲悉,該館將於12月6日(本周日)起閉館升級,正在展出的「海國微瀾:故宮博物院藏精品外國文物展」「時光再造——非遺技藝珠繡臻品展」,展出時間截至12月5日17:00,感興趣的市民請抓緊時間前去觀賞。
  • 45件(套)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將亮相!到「嶺南之窗」來一趟非遺之旅
    45件(套)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將亮相!屆時,在廣州塔一樓舉行的精品展將有28個展櫃、45件(套)廣州、潮州兩地的非遺精品展出。此外,展覽期間還將開展豐富的展演、展銷活動,一批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將在「嶺南之窗」現場與觀眾見面互動。
  • 450餘件文物講述600年紫禁城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10日在故宮博物院午門開幕,展出文物及史料照片共計450餘件。  展品以體現建築  儘管不是一個以展品等級取勝的展覽,但該展還是呈現了不少亮眼的文物。例如首次展出的養心殿符板和五供,銅質符板上刻鎮宅靈符來守護宮室,前置香爐、蠟臺、靈芝五供。
  • 首都博物館將推出三大特展 百餘件國寶今起亮相
    展覽按照浙江歷史發展脈絡,從「文明序曲」「古越春秋」「空山新雨」「東南樂土」「南渡臨安」「面向大海」六方面,講述浙江歷史文化的燦爛輝煌、文化演進的源遠流長。  此次展出的376組件文物包括:浙江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伎樂銅屋、距今5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豬紋陶缽等,僅一級文物數量已達百餘件。展品時間跨度從史前直至明清時期。其中,部分展品出自最新的考古發現尚未定級。
  • 「中國大寧」銅鏡出山,國博展出兩百餘件套古代銅鏡
    本次展覽從數以千計的館藏銅鏡及相關文物中,精選出260餘件(套)展品,串聯起中國古代銅鏡的完整發展脈絡。 中國考古發現最早的銅鏡——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齊家文化重輪星芒紋銅鏡在此次展覽中亮相。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清時期,銅鏡文物幾乎覆蓋整個中國古代歷史,傳世和出土數量極多,構成了一個規模龐大、分布廣泛的收藏門類。
  • 這才是國風:「以木為紙,化木成金」的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與東陽木雕、黃楊木雕、龍眼木雕並譽為我國民間木雕四大流派,於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因潮州木雕多髹漆飾金,亦稱「金漆木雕」,獨特之處尤在於出神入化的鏤通雕技藝,常常可以將複雜的故事情節,透過前後左右,上下重疊,在有限的空間裡,排列出山巒曲徑、亭臺樓閣遠近的合理布局。 它以木為紙,化木成金,其上人物如生,密而不亂。
  • 一周觀展指南| 杭州讀錢瘦鐵與橋本關雪,國博觀抗疫大展
    展覽分四個單元展出112件(套)文物,回顧並整理了一個多世紀以來,研究和記錄雲岡石窟的中外學術文獻、珍貴歷史影像。許多展品是首次亮相,其中不少直接來自研究院文物庫房。豐富的雲岡雕刻之美,讓觀眾走入了「雲岡時間」。
  • 「天地同和——中國古代樂器展」即將亮相國博
    特別是國家博物館,近期陸續有新展亮相。馬上跟隨我們記者鏡頭先睹為快。如果你是中國古代樂器的粉絲,那可要抓緊預約,明天也就是8月8日,「天地同和——中國古代樂器展」將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第一件展品就是這件貌似不起眼骨笛,你可不要小看它,它絕對稱得上是古代樂器的鼻祖,出土於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7800年到9000年,賈湖骨笛是迄今為止中國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
  • 140件小邾國文物亮相山東博物館 揭千年古國神秘面紗
    140件小邾國文物亮相山東博物館 揭千年古國神秘面紗 2018-10-12 17:03:1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200餘件古樂器明天國博「齊奏」
    河南舞陽賈湖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的骨笛、唐代九霄環佩琴、清代十二律管……明天,200餘件中國古代樂器珍品將亮相國家博物館展廳,奏一曲「天地同和」。  「天地同和——中國古代樂器展」上,200餘件(套)文物分為「鶴鳴九皋 聲聞於天」「鐘鼓喤喤 大音至樂」「絲竹相合 妙音飛花」「雲間鑼鼓 日月同輝」四個部分,為觀眾梳理中國古代音樂的發展脈絡。  一件件樂器,其實也是一部別樣的文明史。專家介紹,早期中華文明遺址中,就有以笛、哨為代表的吹樂器和以鍾、鼓為代表的擊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