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國風:「以木為紙,化木成金」的潮州木雕

2020-12-22 騰訊網

潮州木雕,與東陽木雕、黃楊木雕、龍眼木雕並譽為我國民間木雕四大流派,於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因潮州木雕多髹漆飾金,亦稱「金漆木雕」,獨特之處尤在於出神入化的鏤通雕技藝,常常可以將複雜的故事情節,透過前後左右,上下重疊,在有限的空間裡,排列出山巒曲徑、亭臺樓閣遠近的合理布局。

它以木為紙,化木成金,其上人物如生,密而不亂。

一刀一划聚巧思

潮汕兒女下南洋掙了錢回來,第一件事情就是修宗祠,再加上潮汕人非常重視祭祀活動,常說「過日子,勿忘時年八節」,這裡的「八節」即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這個傳統節日,而這八個節日是必定要拜神和祭祖的。此外,還有許多其他祭祀活動,都包含了潮汕人對宗族先賢的膜拜懷念和祈福庇佑。

所以,潮州金漆木雕以宗祠家廟建築裝飾和祭祀用的禮器裝飾最為大宗,也最為精緻。金碧輝煌的木雕器具既可顯示財富地位,又可渲染活動氣氛。因而神龕、神亭、神轎、神椅、香幾、燻爐罩、糖枋架、果碟、饌盒、燈芯筒等禮祭器具無不精雕細刻,裝潢華麗,成為潮州木雕的重要門類。而這些神器上的裝飾雕刻,百分之八九十是以戲曲故事為題材。

神龕

神龕是潮汕民間供奉祖先神位的特製祭祀用具,大者可高達三米以上。神龕內部常作廳堂格式,靠壁置一圍屏,有的圍屏上描金敘寫祖先的姓名、生卒年月及生平功德;有的內設梯級,以供奉更多神位牌。

祭祀時將龕門打開,前方置几案擺放香爐、燈燭及供品,焚香燃燭,拜祭如儀。

大神龕又稱「祖宗龕」「老爺龕」「家神龕」,放置在祠堂、公廳、大的住宅正廳中心,是供放祖宗靈牌,為時年八節祭祖儀式之用。小神龕通常會擺放於潮汕家居大廳的案几上。

1927年 金漆木雕《郭子儀拜壽》小神龕

兩門正背面均有裝飾。正面上下橫肚分別為通雕花鳥圖及淺浮雕卷草紋,門肚通雕潮劇《郭子儀拜壽》戲出。

龕內飾纏枝老鼠葡萄紋落地罩,體現潮汕人祈求子孫豐隆的美好意願。龕內圍磨金漆畫「馬上相逢」圖。「馬上相逢」出自唐詩「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清代金漆木雕《楊家將》小神龕

正面門肚通雕《楊家將》戲出,背面門肚則通雕牡丹花鳥圖,其餘裝飾部位兼有喜鵲登梅、老鼠葡萄和靈芝花草等傳統吉祥圖案。兩面《楊家將》門肚的上方疑各有一名洋人,清代末年,中國國力積弱,木雕藝人將洋人融入其中,可能是希望當時能有像楊家將一樣的英雄人物出現,把敵人擊退。(你找到那個洋人了嗎?)

龕前瓶花

龕前瓶花飾潮汕地區的祭祀器具,擺放在神龕前的兩側。

清代 金漆木雕龕前瓶花

此瓶底作為六稜形,瓶身髹黑漆,邊稜描金。運用圓雕、鏤通雕、線刻和髹漆貼金等工藝,各以整塊木料雕刻花卉一束,安插在瓶座上,細膩逼真。

饌盒有長方形和菱形兩種,平日陳設於廳堂的几案上,祭祀時放置於神案上或神龕前,擺上果脯或糖枋等供品。

清代 金漆木雕鐵線描漆畫《鴻門宴》長方形饌盒

以鏤通雕髹漆貼金作裝飾,「山」字形盒架前後兩面作書卷式布局,一面飾通雕人物故事,另一面飾鶴鹿及博古圖。

盒蓋飾鐵線描金漆畫山水圖和《鴻門宴》故事。《鴻門宴》發生在秦末時期,漆畫中可見項羽堂弟項莊在宴會上舞劍娛賓,伺機刺殺劉邦的情景。

糖果架

糖果架是潮汕地區的傳統祭祀器具之一,形制比饌盒大,造型多種多樣,雕刻精緻,大多作髹漆貼金裝飾,豪華而莊重。祭祀時置於神龕前的香几上,上面擺放大塊的米方糖(潮汕民間常見的一種食品)。

清末 金漆木雕江海水族糖果架

架呈階梯狀,以黑漆隔條作框架,構成多個裝飾帶,鑲嵌人物江海水族、博古圖、瓜瓞葡萄及吉祥動物等多種題材的通雕花板。風格莊重而又富於變化,顯得靈巧通透。

供臺

供臺為祠堂內的祭祀器具,造型多樣。

清代 金漆木雕江海水族供臺

此供臺有四個獅子形座足支撐圓座,器座束腰部位嵌飾魚藻和蝦蟹等與潮人生活密切相關的江海水族圖案。座面上為紅漆描金圓形託盆,整體紅、黑、金色交相輝映。

三牲供臺

三牲供臺為祠堂內的祭祀器具,造型多樣,以六角形最為常見。祭祀時將供臺置於大神龕前,擺上豬牛羊三牲祭品。

清代 金漆木雕《郭子儀拜壽》三牲供臺

此供臺底板上飾有六個壓腳獅子的足座,足間裙板飾玲瓏花卉紋。器座束腰部位立面通雕潮劇《郭子儀拜壽》戲出花板,座面上為敞式託盆。黑漆框架與貼金飾件互相襯託,莊重華麗。

供碟

供碟多以圓雕手法利用整塊木料製成,是潮汕地區特製的祭祀器具。有時也成對使用,形制較小,器身多以獅、羊、麒麟等象徵吉祥的動物為題材。供碟用於放置四時水果。

清代 金漆木雕荷花鷺鷥供碟

此碟以荷花為造型,以整塊木料立體雕刻而成,中間是一朵盛開的荷花,兩側各雕一片荷葉,自然形成三個可作盛放果物的平面。花葉下水波蕩漾,鷺鳥從容覓食。髹漆貼金後還特意髹塗一道罩光漆。

果盒

果盒是潮汕地區祭祀和宗教活動中使用的器具,一般內置果碟,用於盛放祭品。

清代 描金漆畫「福祿壽」三星果盒

果盒內髹紅漆,外髹黑漆,黑漆之上描金繪「福祿壽」三星三組人物。可惜的是果盒內的果碟已經不在了。

燻爐罩

燻爐罩由底座和罩蓋兩部分組成,以六角形和方形最常見。平時陳設於家中廳堂和書房的几案上,喜慶之日或祭神祀祖時則置宣德爐或小香爐於罩內,爐中燃燒香料,香氣從罩頂和四周的孔洞繚繞而出,滿室生香。

清代 金漆木雕《蘇六娘》及《井邊會》方形燻爐罩

燻爐罩蓋四周分別鑲嵌鏤通雕著名潮劇《蘇六娘》和《井邊會》戲出。(關於《井邊會》後面和結合另一件木雕作品再介紹)

潮汕有句俗語:「欲食好魚金針鯧,欲娶雅牡蘇六娘。」這句俗語源於潮劇《蘇六娘》。明代潮州荔浦有一戶蘇姓人家,家道殷實。蘇員外單生一女,取名六娘,生得美貌無比。自小寄讀於西臚舅父家,與表兄郭繼春青梅竹馬,私定終身。 後蘇員外與饒平一戶人家發生訴訟糾紛,得饒平縣秀才楊子良文筆相助,打贏了官司。蘇員外為報答揚子良,將女兒許配於他。這樣,六娘與繼春的愛情遂經受了波折。六娘是個賢惠女子,對待愛情也十分忠貞。當繼春相思病重時,她毅然割股醫治、安慰繼春,使繼春病危而得愈。後來在楊家逼婚甚急的關頭竟以身殉情。

紙媒筒

紙媒是用草紙搓成的細紙卷,用於引火。紙媒筒則是插放紙媒的器具,狀如筷子筒,深腹,雕刻題材多樣,多掛於書齋內的中堂兩側,兩側各一個。

清代 金漆木雕苦瓜形紙媒筒

此紙媒筒以苦瓜為造型,但作者只精雕細刻瓜的尾部,以局部體現整體。背板雕刻纏枝茂葉、小瓜和老鼠等,「瓜瓞綿綿」,寓意子孫世代相傳。

燈芯筒

過去點燃油燈必備燈芯。燈芯筒用於存放燈芯,腹部較淺,一般掛於離油燈較近的牆壁上。造型多種多樣,造工亦有精粗之別。

清末民初 金漆木雕夔龍魚藻紋燈芯筒

此燈芯筒的上方背板以對稱手法飾有夔龍通雕紋飾,筒身弧面以描金漆畫繪魚藻紋,與貼金部分形成強烈對比。夔龍及魚藻紋常見於潮州木雕,兩者皆有吉祥之意。

燭臺

祭祀器具,潮汕地區俗稱「一品紅」,由底座、瓶身、燭插三部分組成。放置於大香案兩側,祭祀時明燭高擎,滿堂紅豔,故又稱為「滿堂紅」。

清代 金漆圓雕燭臺

整木雕成,底座飾淺浮雕回紋。座上圓雕身穿寬袖長裙的仕女,雙手執瓶騎在獅背上,神態祥和。髹漆貼金後髹塗一道罩光漆。

蠟燭

清代 金漆木雕「雙鳳朝陽」蠟燭插連盒

盒蓋浮雕「雙鳳朝陽」,四周浮雕鷺鷥和蓮花,寓意「一路連科」,蠟燭則插浮雕攀纏的龍,所有浮雕紋飾描繪金漆,紅色底漆與金漆交相輝映,熱鬧喜慶。

茶櫥

潮州人不但喝茶講究,存放茶具的茶櫥也同樣考究。茶櫥設有門兩扇,內設層板和小抽屜,可放置茶杯、衝罐、茶盤、茶船、茶葉罐、泥爐、火炭等物。茶櫥門及櫥兩側是裝飾的重點部位,通常鑲嵌多件透雕花板作裝飾,題材以人物故事、社會生活、花鳥水族等最為常見。茶櫥多陳設於民居廳堂,既實用又美觀。

清代 金漆木雕《楊家將》茶櫥

茶櫥的上下橫肚分別鑲嵌通雕大獅和小獅,門肚鑲嵌潮劇《楊家將》戲出,描畫了宋遼兩國金戈鐵馬沙場徵戰的場景,其中左門肚的左上方疑為洋人,反映了木雕藝人希望借楊家將擊退西方侵略者的願望。

遊神賽會,人神共賞

「遊神賽會」是潮汕一項隆重的中國傳統民俗活動,是由遊神和賽會兩種民俗活動組成。遊神,又叫營神,就是將神像從廟裡請出來在社區裡巡視。一般在農曆正月、二月進行。期間又夾有元宵節,有些地方把遊神與遊花燈融為一體,更為熱鬧壯觀。

遊神活動組織者會認真挑選村裡符合要求的男女老少組成遊神隊伍,參與人員要負責抬神像、執鏢旗、鑼鼓演奏等,各司其職,形成一支專業有序的遊神隊伍。

如此重要的遊神會,各種祭祀酬神的禮器自然是馬虎不得的。

神轎

神轎是潮汕民間必備的祭祀器物,平時放置於祠堂或寺廟中,舉行迎神祈福活動時,將神像(俗稱「老爺像」)安放於交圍椅上,將轎槓從中盤的方孔中穿過抬起。

清代 金漆木雕神轎

這座神轎綜合運用了浮雕、通雕以及圓雕等多種技法,轎圍呈馬蹄形,由七塊構件組合而成,鑲嵌鏤空雕潮劇《郭子儀拜壽》、「比武定帥」戲出及江海水族等題材。

清末 金漆木雕人物故事神轎圍

李白醉寫番書

轎圍是神轎裝飾的重點部位,由七個構件榫接成馬蹄形,安裝在神轎圈椅周邊。其頂部呈階梯狀,內繪飾描金漆畫,外面嵌飾的通雕花板有「李白醉寫番書」「轅門射戟」「加官晉爵」「喜鵲登梅」及鯉魚水澡圖等題材,並環以連枝草紋枋欄。整體設計巧妙,人物生動逼真。

炮鬥

潮汕民間遊神賽會時,隊伍的最前方通常有兩個男孩,肩挑著鞭炮,邊走邊放,引入注目。

清代 金漆木雕《井邊會》炮鬥

此炮鬥用來盛裝鞭炮,前後兩面作書卷式,嵌飾浮雕潮劇《井邊會》戲出及花鳥圖。口沿的四角各設小銅環,穿上繩子便可把炮鬥挑起。這種器物如今已非常少見。

《井邊會》是元代南戲《白兔記》中的一折,為潮劇中的傳統劇目。故事講述五代時期,劉智遠落魄無依,幸得沙陀村李員外收留,並將女兒三娘許配給他。李員外死後,劉智遠離家投軍,三娘在家中被兄嫂欺壓,在磨房裡產下一子劉承佑,險些被兄嫂溺死,幸得老僕人救起後交給了劉智遠撫養。十多年後,劉智遠任九州安撫使,並至徐州界內,一日劉承佑外出射獵,為尋白兔,得以在井邊偶遇衣衫襤褸的三娘,細問之下方知其便為生母,並將母親咬指寫下的血書交給了父親,一家人終於相認而得以團圓。

鼓架

鼓是潮汕民間的重要樂器,每逢節日喜慶活動,鏗鏘雄渾的鑼鼓聲動人心魄,吸引著四鄰八鄉的民眾。

清代 金漆木雕鼓架

根據尖腳大鼓的形狀而設計的鼓架,用來承鼓便於擊打和巡遊。此鼓架的弧形圍板呈對稱布局,頂部為火珠紋,中部飾蝙蝠花籃紋,兩側以夔龍紋相拱,下部兩端分別雕刻潮劇裡的老生和小生形象,額首背後則書「大樓社康樂園」,應為某村鑼鼓隊的名稱。

茶擔

茶擔是潮汕一種用木雕製作裝飾的禮儀用具,閒時存放於祠堂、善堂,每逢民間舉行遊神賽會活動時用來挑擔茶水、茶具,挑者隨遊神隊伍巡遊,起到向遊行隊伍人員提供茶水解渴的作用。

清代 金漆木雕茶擔

茶擔為方櫥形提梁式,提梁上裝銅環以便肩挑出行。茶擔之一為方櫥形,有若干抽屜,三面裝飾浮雕梅花、葡萄、行書詩文花板。另一隻為三面通雕圍欄,上下嵌金漆通雕花卉圍欄、金漆浮雕花卉花板。提梁落款陰刻「崔福德善堂」。

文中圖片拍攝於@國家博物館「潮州木雕」展

相關焦點

  • 專訪 | 潮州木雕傳承人辜柳希
    為了潮州木雕傳統工藝的傳承和發展,2007年,他投入巨資建設潮州市傳統工藝研究會,創建潮州傳統工藝服務平臺,為藝人大師提供創作基地。目前實用是讓更多人接受的辦法,讓木雕更接近生活。木雕有多種體現手法技法,但潮州木雕原木基礎鏤空,層次雕刻,所以實用性較少。「龍蝦蟹簍」一直以來都是潮州市最叫得響的木雕品牌。該作品在繼承傳統的鏤空雕技藝基礎上,融匯浮雕、圓雕、鏤通雕多種雕刻技藝精心雕刻而成。採用樟木雕刻後貼上古板金薄,獨具潮州金漆木雕特色的藝術魅力。
  • 金子松:帶徒授藝 傳承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是中國民間傳統木雕流派之一,尤以鏤通雕技藝凸顯出獨特的地方藝術特色。潮州木雕於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潮州木雕的傳承人,已在木雕行業深耕47年的金子松表示,一定要盡己所能將木雕技藝傳授給有資質、願意學、能吃苦的年輕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一代又一代傳承下去。
  • 潮州木雕亮相國博,160餘件精美文物講述百年傳奇
    中國四大木雕之一的潮州木雕組團到國博亮相。《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揭面紗,160餘件精美文物展出,將明清及近現代的潮州木雕精品、當代著名潮州木雕大師的作品以及部分反映潮汕文化的文物「一網打盡」。觀眾移步間,可以飽覽數百年木雕故事。
  • 探訪曺氏木雕傳人曺憲中、蘇琴夫婦(下)
    主攻東陽木雕藝術。當時來到粵北這片陌生的地方,沒有任何關係可以依賴,如果求職被當場拒絕,身上又無盤纏,就要打道回府。"曺老師對當年自己年輕時那股"闖關東"的豪情記憶猶新。1992年,曺憲中夫婦離開佛岡來到清遠,開設自己的"憲中藝術工作室"及曺氏木雕文化藝術館,繼續在木雕技藝上前行,夫妻合作的木雕大作頻頻在省內外的各種博覽會、工藝展上獲得大獎,逐漸成為清遠工藝行業的明星人物。
  • 【阿鋼講壇】潮州電視臺《親歷潮州》欄目訪談實錄
    潮州電視臺2020年5月30日《親歷潮州》節目,有我的訪談,播出後,不少觀眾詢問是否有文字說明,現整理如下:主持人問:潮州的非遺文化應該如何傳承和發展?潮州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潮州工藝美術和非遺文化的靈魂。      潮州工藝美術是顯形性文化,是潮州人文精神的載體,包括玉雕木雕、瓷器彩繪、潮繡抽紗、金銀飾品、花燈紗燈、泥塑粉塑、潮劇潮樂等眾多門類。      潮州非遺文化的發展方向是:求創新守正,與市場結盟,憑品牌取勝,靠人才傳承。
  • 雕木成金,流光四溢——記非遺傳承人木雕大師賴沛鈿
    賴沛鈿大師工作照潮州木雕藝術起源據考最晚可追朔至唐代。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藝術表現體系的雕刻藝術形式。與浙江的東陽木雕、福建的莆田木雕和江西的婺源木雕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雕。由於潮州木雕主要用途是用於建築、家具、禮儀性器物的裝飾,通常都是髹漆貼金,所以也稱為「金漆木雕」。
  • 潮州:看千年潮府古城的非遺特色
    南方網訊(記者/柯丹潔)潮州,一座具有獨特「潮文化」的城市。其以潮繡、潮瓷、潮雕、潮塑、潮劇和工夫茶、潮州菜等為代表的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聞名遐邇。11月12日-14日,南方網記者跟隨「文化建設」主題採訪團來到潮州,體驗這座千年潮府古城的非遺特色。
  • 潮州阿舍
    潮州人地處粵東窮鄉僻壤,在歷經清末民初的困頓窮途路口,好多人漂洋過海自尋生路,大多輾轉於東南亞小國,歷經滄桑艱苦得以小安小富,然不忘桑梓親情,寄來款物資助父老,這就是我們代代相傳的
  • 潮州旅遊,這15個景點值得過來打卡
    潮州是歷史文化名城,素來有「文化櫥窗」、「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的美稱。這裡自然環境得天獨厚,人文氣息濃鬱,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旅遊資源。景區內的甘露寺,是潮州最大的天然石窟寺,人文景觀和宗教氣息在這原生態的環境中,顯得更加的獨特。廣濟橋廣濟橋建於1171年,是中國四大古橋之一。橋上的建築精美獨特,雕刻精良。橋身是由24個不同形態的亭子和十八艘船組成,別具一格。到了晚上,廣濟橋還有超級震撼的燈光秀,流光溢彩,變化多端,夢幻且美好。
  • 潮州:一座千年古城如何讓文化「潮」起來?
    走廣濟橋、上廣濟樓、逛牌坊街、品工夫茶、嘗潮州菜……熬過了疫情的衝擊,潮州旅遊市場熱度重燃,古文化正是最吸引遊客的「熱源」。潮州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區內至今保留著大量獨具風格的明清古建築,潮繡、潮州木雕、潮劇以及工夫茶、潮州菜等都是中華文化瑰寶,飲譽海內外。
  • 煙雨朦朦的千年古城,紅色革命發源地,美食名城,這就是潮州
    潮州的民居,古來就講究一種小巧的格局和布置,進門是一道木雕的門屏風,轉過去是六扇木雕的客廳門,天井是種著蓮花的大陶缸,客廳裡的木柱上,是掛著烏漆沐金的木楹聯 ;一把半開半合的黑綢傘,一條仄仄窄窄的後花巷,又把你引到一戶人家的大門前。從城南,到城北,一聲聲簷花的嘀嗒中,一聲聲工夫茶的「請、請」裡,就這樣一家家穿過了潮州,認識了潮州。潮州是雨的天下。
  • 潮州,終於火出圈了
    按《中國與中國人影像》描述推測,該圖為有史第一張點擊放大:塔頂有人,臨江有墳,右下角應為吉祥寺一角低調了一千年的粵東古城潮州因為一位重要人物的「打卡」終於火出圈了很難用一個詞語來描繪潮州這座山水古城匯聚了太多細小的悲歡
  • 潮州首個立體剪紙作品:一剪八個月,剪出九龍鼎
    潮州民間剪紙藝人張湘明將傳統剪紙藝術推陳出新,創作出國內第一個立體紙刻藝術品,今年國慶節日期間,剪紙寶鼎吸引了眾多市民慕名前來觀賞。記者一踏進張湘明的創作間,立即被桌子上一座「寶鼎」吸引住了。「寶鼎」重3公斤,高70釐米,寬65釐米,厚32釐米。
  • 「尋師訪匠」看揭陽⑥木雕匠人林少黨:刀為筆,木為縑,寸刀之下山海盡現
    白娘子無奈只好與法海鬥法,於是水淹金山,白娘子搬來四海龍王與蝦兵蟹將幫忙,法海搬來天兵天將來對付白娘子……眼前的這件立體圓雕《水淹金山》正是林少黨精心雕琢四個月的作品。只見其刀法生動細膩,人物形神兼備、栩栩如生,背景豐富,縱深感濃烈,其鐫刻入木三分,似乎可以感受到木雕人物也會散發出體溫。立體圓雕《水淹金山》 。
  • 打響潮州特色民宿品牌 打造世界級文旅目的地
    12月23日,潮州召開民宿發展專題會議。潮州市委副書記、市長何曉軍與省旅遊協會民宿分會會長羅健強帶領的考察團一行進行深入探討,共同研究潮州民宿發展路徑。會議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視察潮州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圍繞「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美麗」這一最大任務,加快建設特色化、個性化、高端化潮州民宿品牌,將潮州古城打造成為世界級文化旅遊體驗目的地。
  • 45件(套)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將亮相!到「嶺南之窗」來一趟非遺之旅
    潮州木雕《滿載而歸》(通雕蝦蟹簍)(主辦方供圖)廣州潮州首次聯合辦非遺展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副局長陳永亮介紹本次展覽涵蓋了廣州和潮州兩地多個非遺項目,展示了兩地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作品,包括廣州牙雕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張民輝、廣彩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譚廣輝、廣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陳少芳、潮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康惠芳、潮州木雕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金子松等。
  • 潮州手信:如何「弄潮起浪」
    2019年5月,潮州時隔8年再次啟動「十大手信」的評選活動,來自全市申報的工藝品、食品、日用品三大類各有10個產品被確認為「潮州十大手信」。重啟十大手信認證,既是近年來潮州致力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精品城市的一條脈絡,也體現了潮州發展文化旅遊創意產業,推動提高文旅產業綜合效應和附加值的決心。
  • 木雕大師陳志忠說香樟:黃蠟樟是江西香樟代表,還有白樟、紅心樟
    上饒木雕行業領軍品牌——上饒廣信藝雕廠,企業負責人陳志忠既是老闆,更是木雕大師。他自2008年創立藝雕工作室,11年如一日,苦心鑽研和探索木雕技藝,逐漸把「上饒香樟木雕」打造成為上饒市乃至江西省木雕行業的工藝美術標誌。
  • 潮茶擺在哪裡「最潮州」?我們幫你找到了6處!
    潮州是座魅力之城,潮州話、潮劇、潮州工夫茶、潮州菜、潮繡等無不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還有潮州腸粉、牛肉丸、粿條、春餅......額,不好意思跑題了,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潮州工夫茶。剛開始我有些訝異他們對茶的痴迷程度,當我得知潮汕的同學會備一套茶具在宿舍,而「有空來喝茶」則是他們談話中說得的一句話的時候,這我才意識到,茶在潮州,像是米一樣不可或缺的存在。而整個潮州就是個大茶館,處處都是特色,那麼在哪兒最能代表潮州呢?
  • 玩物得志-國風文化電商
    玩物得志(國風文化電商app)玩物得志是一款國風文化電商APP,通過一口價、直播和拍賣三大核心服務,連通文玩藝術品商家與消費者。目前玩物得志APP所售商品已覆蓋玉翠珠寶、紫砂陶瓷、木雕盤玩、茶酒滋補、書畫篆刻和文玩雜項等八大品類,並與眾多國家級玉雕大師、國禮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行深度合作,為用戶提供高性價比的優質文玩藝術產品和高品質的購物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