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曾侯乙尊盤。(湖北省博物館供圖)
「您有一條來自國寶的留言,請注意查收。」由央視、國家文物局聯合攝製的百集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以新視角、微表達、引人入勝的故事,讓國寶「活起來」,其中,我省4件文物亮相,稀世珍寶曾侯乙尊盤複製之謎,備受關注。
8月2日,湖北省博物館館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介紹,早年的考古報告這樣描述曾侯乙尊盤:「玲瓏剔透的鏤空附飾猶如行雲流水、龍蛇蠕動。其造型藝術和鑄造技術都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在所有傳世和出土的商周青銅器精品中,是一件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精品。」
湖北工匠黃金洲耗時20年,在電、烙鐵等幫助下,運用失蠟法仿製出1:1的曾侯乙尊盤。儘管如此,在業界仍有爭議,有青銅修復專家稱,參照文字、圖片資料等進行重新塑型的仿製品,不同於在實物上制模的複製品,其精湛程度、神韻上與原件尚有一定差距。
方勤解釋,尊盤多層透雕,表面彼此獨立,互不相連,靠內層銅梗支撐;銅梗分層聯結,參差錯落,且有數不清的蟠虺裝飾,製作成本和技術難度都相當大;加之出於保護國寶考慮,官方至今未對曾侯乙尊盤進行複製。
尊盤出土於曾侯乙墓中室,這裡存放曾侯乙編鐘、九鼎八簋等重要器物。尊與盤內都有「曾侯乙作持用終」七字銘文,意思是曾侯乙永久享用。但盤內銘文「乙」字是打磨後補刻上去的,打磨痕跡清晰可辨。「曾侯乙墓出土器物有『曾侯乙』銘文的有208處,僅此處是打磨補刻而來。之前的銘文是曾侯與。」方勤說,近年,隨著曾國考古的持續深入,曾國的歷史序列基本釐清。經研究得知,這位曾侯與應是曾侯乙的爺爺。青銅器上改字的情況,大多出現在改朝換代、滅族之災的情況下,把爺爺的名字改掉很罕見,研究人員推測這件尊盤太過精美,在當時就是稀世珍寶,曾侯乙才不惜據為己有。
此外,省博物館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也亮相《如果國寶會說話》。荊州博物館館藏木雕雙頭鎮墓獸,也出現在節目中,它出土於我省江陵天星觀1號墓。記者 海冰
來源: 湖北日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