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頭壺為什麼哭了?」「虎符一旦合上,能召喚出神獸嗎?」「跪射俑,別人都站著,他為什麼要跪著?」百集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將於13日亮相。六一兒童節之際,節目組舉辦在線「開課」, 「聽課答題」直播互動,乾貨滿滿又新穎有趣。其中,那三道有關江蘇寶物的題,你答對了嗎?
「高昌百事通」、「胖妹的春天」……
還是大愛的反萌差
從《鑑寶》《我在故宮修文物》,到《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文博類節目正悄然變得接地氣,吸引了眾多年輕人的關注。豆瓣9.5高分的《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節目就將國有館藏文物的內涵和故事,通過活潑生動的電視語言呈現給觀眾,讓國寶和節目一起成為「網紅」。
「你有一條來自國寶的留言,請注意查收」,備受歡迎的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已經播出兩季共50集,在每集5分鐘的時長內,片中一件文物作為一個時代的坐標,標記出了中華文明在歷史時空中走過的痕跡。該片採取與觀眾平視交流的姿態,讓國寶活了起來,觀眾對文物所代表的那個時代坐標進行無限超連結。
跪射俑的「放低自己」、長信宮燈的「照著你」、熹平石經的「比修刻」、錯金銅博山爐「雲的計算」、曾侯乙編鐘的「Duang」……被反差萌到、被文物故事觸動,國寶一改不可接近、束之高閣的威嚴感,用最親切時尚的語言與觀眾對話,因而打破了固有的年齡層,令年輕人也愛上文物。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將於13日登陸央視,從魏晉南北朝到唐的25件國寶將依次亮相,向觀眾生動展現「開放」、「包容」、「盛大」的時代氣象。先導片中,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的彩繪泥塑文官坐俑和西安博物院彩繪捧手仕女俑首先開啟與觀眾的對話模式。
依舊是熟悉的反萌差路線——摺疊時空中,文官俑活了,開口自報家門,「某叫郭文智,在大唐西州高昌縣當個錄事,平日掌管公文往來,勾檢法律文書,嘿嘿,不做妄語地說,人稱『高昌百事通』,什麼絲綢之路,玄奘取經,火焰山、西遊記、吐魯番,和高昌有關的詞,拿出來都能上熱搜。」
再來看看古代美女。說到洛神,你會想到洛神賦圖;說到仕女,你會想到唐代仕女俑。一起進入 「胖妹的春天」。「一千年後的胖妹如我,看到那時的你,真是羨慕、嫉妒、愛。到了十四歲,渴望的年紀,你學會了欣賞姐姐們的妝容。墮馬髻,慵懶又高貴;倭墮髻配合圓潤的臉龐,仿佛正被人寵溺;這種雙螺髻活潑俏皮,是那群愛玩的瘋丫頭的最愛。」
人頭壺為什麼會哭?孔子和老子見面聊什麼?
國寶在線開課,好玩又有用
六一兒童節之際,百集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舉辦在線「開課」, 60分鐘的「國寶課堂」直播中,央視主持人冀星化身「國寶老師」在線提問。諸如「鷹頂金冠飾——能戴它的是什麼人?」「 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犀牛的造型漸漸為什麼不再被工匠使用」 「陶鷹鼎為什麼成了有胖胖腿和肌肉萌的鷹?」「人頭壺為什麼會哭?」「孔子見老子畫像石——孔子和老子見面在聊什麼?」 等趣味國寶問題,吸引廣大青少年腦洞大開,刷屏「作答」。
「小同學」和「大同學」與主持人積極互動,拼手速,開動腦筋踴躍搶答,互動評論不斷刷屏。比如素紗單衣——為什麼現代人無法復原素紗單衣的重量?三個答案可供選擇:A手藝失傳 B原材料停產 C蠶寶寶變胖了。很多同學都被這道題難倒,知曉正確答案後大呼「漲姿勢」。
通過央視頻「交作業」的眾多國寶「回復」中,也是妙趣橫生,讓人耳目一新。奶聲奶氣的童音版國寶開場提示,神還原的「人頭壺」真人演繹,羞澀可愛、惟妙惟肖的漢代小女俑,一曲兒童高音「歡樂頌」獻國寶,多國語言說「如果國寶會說話」,二次創作、帥氣十足的二次元「跪射俑」,更有小朋友親自上陣充當講解員,繪聲繪色地介紹「曾侯乙編鐘」、「素紗單衣」等國寶。而描繪人頭壺的那句「六千年,仿佛剎那間。村落成了國,符號成了詩,呼喚成了歌」更是被奉為金句,爭相背誦。
其中,有關江蘇文物的三道題你答對了嗎?一起來看下——
1、犀牛的造型漸漸不再被工匠使用,原因是?
A、人們不喜歡犀牛了
B、犀牛變成了河馬
C、犀牛遷徙了
2、現代人無法復原素紗單衣的重量,原因是?
A、手藝失傳
B、原材料停產
C、蠶寶寶變胖了
3、長毋相忘銘合符銀帶鉤,是做什麼用的?
A、調派軍隊
B、愛情信物
C、掛衣鉤
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答:三千多年前,它的足跡遍及華夏。兩千多年前,漢代人在外邦朝貢的珍奇中偶爾能夠看到它的真容。它就是犀牛。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多次發現犀牛骨,殷商甲骨文中也有關於焚林獵犀的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的犀皮甲則是當時戰場上頂尖的防護裝備。西漢以後,中原地區的犀牛基本絕跡。
南京博物院這件出土於江蘇盱眙大雲山劉非墓的鎏金銅犀牛,曾在「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雲山漢墓」特展中亮相。這種犀牛為亞洲犀牛蘇門答臘種。現產於東南亞的它,通過某種途徑進入漢王朝,成為漢代工匠精細製作的工藝品對象。在國內其他諸侯王級別的墓葬中,也發現過類似的銅犀牛,在當時是等級和權利的象徵。此器物出土於劉非墓,或許與其追逐域外珍禽的奢華生活相關。
2、答案C
解答:素紗單衣,被譽為「世界上最輕薄的衣服」,這麼多年來「一直被模仿卻從未被超越」。2019年,南京雲錦研究所受湖南省博物館委託,歷時兩年成功複製出一件重量約49克的素紗單衣。這也是素紗單衣出土四十多年來,首次得到官方授權,並經博物館相關專家鑑定後得到官方認可的複製品。
複製工作看似簡單,著手卻極難:選料、裝機、紋樣、織造、脫膠、染色、剪裁、縫製,每一步都要求極高,將簡單做到極致,才能最終實現完美「復原」。為更真實地還原素紗單衣的面料,製作團隊歷經千辛萬苦並不惜重金找到一批瘦弱的三眠蠶寶寶,它們蠶絲的纖度僅為11旦,比較適合作為原材料來進行面料的織造。
為了完美復原素紗單衣的形制和款式,製作團隊分別嘗試製作了大、小樣衣共10件,也是在製作過程中,發現由於原物的部分裁邊達到56釐米,而素紗的幅寬只有48釐米,通過反覆試驗,製作團決定採用斜向移位縫製,最終完成與文物形制、尺寸一致,重量控制在49克的素紗單衣複製品。
3、答案:B
解答:「公元後的兩千零九年,我們發現了他們曾互道過的誓言,長毋相忘。動人的情話,安全地隱在鉤身之間,看來這誓言不想昭告天下,也不會時常被提起。這是只屬於它主人的情深意切。」這枚銀帶鉤出土自江蘇盱眙大雲山漢墓,是劉非送給自己的嬪妃淳于嬰兒的定情信物。在南京博物院文創商店,這枚穿越兩千多年的愛情信物通過另一種方式,實現了「未央」和「毋忘」。
南博圍繞銀帶鉤開發了長毋相忘系列天長地久耳墜、玉帶鉤吊墜、永恆吊墜;DIY長毋相忘銀帶鉤;「長毋相忘」文具禮盒;天然水晶帶鉤;「南博首禮」系列長毋相忘手鍊等文創產品。「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堪稱送禮表白的上上之選。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