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上映6天,票房接近12億,斬獲2020年全球周末票房冠軍,並一舉奪得本年度全球首部連續6天單日票房過億的影片。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成為熱門打卡地,每天的參觀者絡繹不絕,人們留下鮮花、水果,以表悼念。眼下,沒有什麼話題可以超越電影《八佰》所帶來的人氣和熱度(或者新詞語「熱搜」)。
電影《八佰》劇照
縱觀這幾天的主流媒體,普遍正面評價電影,無論是愛國主義教育層面,還是影業復工復產領域。但是,網絡上也存在一些奇奇怪怪的聲音,仿佛《八佰》就是一頭洪水猛獸,甚至把歷史上的「八百壯士」當成「階級敵人」。前幾天,筆者已經發過兩篇文章,專門介紹「八百壯士」與四行倉庫之戰,相信見仁見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桿秤,在此我想再次強調,無論世事如何變遷,「八百壯士」作為民政部頒布的著名抗日英烈群體,永遠值得後人緬懷。
今天就來解讀電影《八佰》的一句臺詞,意思沒有別的,只想說明劇本確實下過功夫,不經意的一兩句話,普通觀眾或許不會留下什麼印象,但對於長期研究民國政治軍事史的學者而言,心生共鳴,這些臺詞的背後都是活生生的歷史,完全經得起時間考驗。
電影《八佰》,蘇州河南岸
何香凝,廣東南海人,她和夫君廖仲愷均為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早期成員。她提倡男女平等,組織了中國第一次慶祝國際婦女節的活動。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
何香凝生於1878年,也就是說,全面抗戰開始的1937年,她已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姚晨飾演何香凝,戲份不多,合起來不過一兩分鐘,扮相看上去是不是顯得過於年輕了?目前倒沒看到「噴子」拿著放大鏡「挑三揀四」。四行倉庫硝煙瀰漫,機槍連戰士排著隊伍,綁著手榴彈與日軍同歸於盡,蘇州河南岸的民眾無不熱淚盈眶……悲壯的一幕令人難忘,筆者作為油膩男,輕易不被感動,也為此落下眼淚。
電影《八佰》,姚晨飾演何香凝
是的,「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那麼問題來了,何香凝真的有出現在蘇州河南岸嗎?我可以明確告訴你,如假包換。據上海《新聞報》報導,10月29日,四行倉庫屋頂升起一面當時的中國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何香凝來到南岸搖旗吶喊,發函慰問第88師第524團第1營全體官兵,內容如下:
「謝團長並轉親愛的八百勇士們,我在報上看見你們英勇豪壯的氣概,使我感動得流淚。但是等我跑到橋邊卻又不能通過,只有靜穆地向對岸致禮,遙寄我滿腔虔誠親愛之忱。你們每一個人,都已充滿了孫總理(孫中山)和廖黨代表(廖仲愷)的革命精神、犧牲精神,不論是成功或成仁,都可以俯仰無愧了。殉國的將士將因為你們而愈偉大,前線的將士將因為你們而愈英勇,全國同胞將因為你們而愈加團結,國際人士也將因為你們而愈能主張正義了。我已設法送給你們些救傷品和食品,聊表心意,盼望你們奮戰苦鬥,犧牲到底。專此致抗敵敬禮!」
何香凝(1878—1972)
何香凝為什麼要提孫中山和廖仲愷呢?看過電影的朋友是否還記得,最後戰鬥即將打響,「八百壯士」排隊洗澡之前,其中有四位戰士彼此手搭著肩膀,唱起了黃埔軍校校歌:「怒濤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主義需貫徹,紀律莫放鬆,預備作奮鬥的先鋒。」1924年6月,孫中山創立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黨代表廖仲愷,第88師作為國民政府中央軍,第524團中下級幹部出身黃埔軍校的比比皆是:中校團附謝晉元,黃埔軍校第四期;第1營少校營長楊瑞符,黃埔軍校第六期;機槍連上尉連長雷雄,黃埔軍校第七期……
電影《八佰》,杜淳飾演謝晉元
難怪何香凝要在慰問函中特別提及兩位黃埔軍校創始人——孫中山、廖仲愷。抗戰十四年,「黃埔子弟」前僕後繼,浴血犧牲,為抗日戰爭的完全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由此可見,一句簡單的臺詞背後,一個吟唱校歌小細節的設置,都凝聚了劇本寫作者考據歷史的求真態度,就這一點,我認為《八佰》必將成為中國戰爭電影經典之作。
參考文獻:
1、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八一三淞滬抗戰: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2、魏延秋選編:《當代學者論淞滬抗戰》,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