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熱評|《八佰》見人性 電影皆如此市場何愁

2020-09-03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評論員 李秀明

截至8月26日,電影《八佰》票房已突破12億元,成為中國影史第75部票房過10億元的電影。

曾幾何時,10億元的票房就像早餐的油條豆漿一樣,是一部像樣電影的標配或者起步價。甚至不像樣的電影,也可以在嘲笑和諷罵聲中撈個10億、20億。《功夫瑜伽》還有印象沒?票房是17.5億元。

可《八佰》拿下10億元票房的時間是2020年。從前幾年隔壁二愣子都能揣著鈔票拍電影到今天,中國電影已過萬重山,明星限薪、票房擠水,一直到今年半年多的市場休克。其中艱難,你我局外人也可想而知。所以,《八佰》被寄予厚望,業界希望其成為「救市之作」,而公映後,它也確實不負眾望。

「潮退後才知道誰在裸泳」。在資本退去,市場尚未漲潮前,《八佰》試了試水,證明了一個最起碼的道理:好電影還是能讓人走進影院的。這對經歷艱難,亟待市場復甦的電影業,意義不言而喻。

我把排在《八佰》之前的74部電影名字仔細審視了一遍,沒有發現一部完全純正的國產戰爭片。而你無論看哪一個電影分類,戰爭,都是一個大的類目。無論是美國好萊塢還是歐洲電影界,戰爭,特別是二戰當中的故事都被拍成了一部部經典,片子不勝枚舉。美日在二戰中打了不到4年,《珍珠港》《中途島》《血戰鋼鋸嶺》等都堪稱佳作。從1931年算起,我們抗日打了14年,可是公映了的,讓人記得住的抗日大片,有幾部?

我們有什麼?有抗日神劇,初看讓人啼笑皆非,細想不甚唏噓的海量的抗日神劇。

《八佰》何以成為一個孤例?因為,它讓人看見了人性。

或許是有辱《八佰》,但還是藉此說兩句抗日神劇。《八佰》與抗日神劇最大的不同,是在電影的框架內尊重歷史。戰爭片最大的動人之處,是將人放在了戰爭這樣非人的環境中,在典型環境中體現正義、人性等價值的極限張力。而抗日神劇最無恥的,是把有血有肉的歷史演繹成了漫天胡扯的鬼故事,然後在許多個衛視頻道裡晝夜輪播不停。近些年,衛視的市場一直在努力下沉,觀眾裡很多是我們的父母。

記得當年剛做記者時,一位前輩提點過:做新聞最要緊的是看到新聞裡的人。看《八佰》,又讓我想起這句話。《八佰》裡是有人的。河這邊,是天南海北的兵,南腔北調的話;河對岸的十裡洋場,更是三教九流。然而他們都不是人肉背景牆,整天在陽臺上掛個望遠鏡觀察的教授,整天數落他的打麻將太太,開賭場的、跑江湖的、進步青年、白俄妓女等等或多或少,這些小人物都是有臺詞有表情的,他們讓人看到人和人性。甚至死在四行倉庫前泥水裡的那條狗,也讓人看到戰爭中人命的隱喻。

電影,特別是戰爭電影,最忌諱的就是人物臉譜化,最忌諱的就是每一個微表情都管理到位,流露出不在人間的距離感。而《八佰》中的人是有性情的,特別是倉庫裡的四百多人。王千源是陝西的兵痞,姜武是丟了東北的「瓜慫」,張譯是一心想逃的保安團「老算盤」。兵痞想著家裡的老娘,憧憬女人的味道;瓜慫惦記著千裡之外的兒子;老算盤經常油滑使詐,他惦念家裡還沒見過面的媳婦,「說是肉嘟嘟的」。

有一幕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瓜慫」要上樓頂赴死,兵痞說送他一程並追問:「到底是啥滋味」。說者的描述堪稱傳神,聽者愣著一陣出神,說下輩子一定要體驗一回。他們在人間,有人的七情六慾,甚至有時損人利己,但是,正是因為這些人味兒,讓他們動人。畢竟,沒有什麼是比人、人的命運更能打動人的。而所謂的神性,都根植在人性的土壤裡。

導演管虎說電影名堅持用大寫的「佰」,是因為佰中有「人」,他要強調那個「人」。也正是因為他用心傳達人了,在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綁著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時,就分外催淚動人,他們喊著自己的名字,普通的,就是那個年代的人的名字,一個個跳下去引爆自己。何香凝見此,說: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因為疫情限人,我隔壁空了幾個座位,但同排觀眾流淚大慟身體顫抖的情形,還是清晰地傳遞過來,一瞬間讓人分神。不過筆者也趁機想到:電影皆如此,市場何愁。

相關焦點

  • 每經熱評|《八佰》見人性 電影皆如此市場何愁
    每經評論員 李秀明截至8月26日,電影《八佰》票房已突破12億元,成為中國影史第75部票房過10億元的電影。從前幾年隔壁二愣子都能揣著鈔票拍電影到今天,中國電影已過萬重山,明星限薪、票房擠水,一直到今年半年多的市場休克。其中艱難,你我局外人也可想而知。所以,《八佰》被寄予厚望,業界希望其成為「救市之作」,而公映後,它也確實不負眾望。「潮退後才知道誰在裸泳」。在資本退去,市場尚未漲潮前,《八佰》試了試水,證明了一個最起碼的道理:好電影還是能讓人走進影院的。
  • 《八佰》|國人皆如此,何懼倭寇?喚醒,是時代永恆的主題
    文|陳言圖|網絡電影《八佰》已經熱映了一個多月,我才後知後覺的想要跑去看。《八佰》講述的是國民黨第88師800將士在四行倉庫死守4天4夜保衛大上海的故事。還有姚晨飾演的何香凝流著淚說的一句話,「國人皆如此,何懼倭寇?」而我看這部電影,感動至深的這群被收攏來的雜牌軍,從剛開始嚇得屁滾尿流,最終被喚醒完成人生的蛻變,成長為一名真正的戰士的過程。01 親眼目睹叔叔的慘死,他的戰鬥熱情被喚醒。
  •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解讀電影《八佰》何香凝精彩臺詞
    眼下,沒有什麼話題可以超越電影《八佰》所帶來的人氣和熱度(或者新詞語「熱搜」)。電影《八佰》,蘇州河南岸何香凝,廣東南海人,她和夫君電影《八佰》,姚晨飾演何香凝是的,「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那麼問題來了,何香凝真的有出現在蘇州河南岸嗎
  • 直擊《八佰》背後的戰場:國人皆如此,誰與爭鋒?
    看完《八佰》,我們在感嘆吾國吾民的意識覺醒,何香凝對著河岸對面的四行倉庫八百壯士,不禁感慨:國人皆如此,焉能亡之?戰爭的定義,就是政治經濟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它意味著死亡、災難,痛苦與恐懼,但並不能因此而否認它是人類社會發展變化的一條主線。
  • 抗戰片《八佰》,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管虎導演的電影《八佰》2020年8月14日,該片開啟全國部分影城超前點映,首日票房破千萬。在疫情的影響下,戰爭題材的影片《八佰》還能有如此高的票房不是奇蹟,而是這部影片打動了眾多國人的內心。蘇州河就好比是一條分界線,河的兩邊是兩個極端,對比可以帶給人震撼,可這不是一種戲劇化的表現,而是真實的歷史,真是&34;二、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有國才有家,國與家永不能分離,管虎導演的《八佰》是一部難得一見的史詩級戰爭片,這部站在英雄角度詮釋的影片並沒有從技巧上去升華主題,而是從一個個小人物的蛻變上來講述戰爭帶來的創傷。
  • 《八佰》:「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這是電影《八佰》中第一個讓我落淚的情節和臺詞。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 《八佰》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公映版) / 160分鐘(上影節)又名: 八百啟示錄 / 戰爭啟示錄之八百壯士 / The Eight Hundred    故事描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八百壯士「活著就是勝利」電影最後一個鏡頭,從四行倉庫拉伸鏡頭,到現代的都市上海,電影內外,這都是最好的結局。    正視歷史的前提就是尊重每一個創造歷史的人,《八佰》做到了。
  • 《八佰》: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八佰》的專場終於來了,雖然遲到了,但是終會來的,讓大家久等了。小編準備這篇文章準備了許久,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讓大家看完能產生共鳴。如果還有看過這部電影的你,碰巧看到這篇文章,希望你能去看,因為它值得。
  • 《八佰》:國人皆如此 倭寇何敢
    至9月2日,《八佰》的票房已經突破21億,在貓眼專業版上,《八佰》已經拿到了四項影片成就,成為2020年首部連續十多天票房破億的電影,奪得8月票房冠軍。電影呼聲高漲的同時也伴隨著不少質疑的聲音。從總體來看,我個人覺得這部影片還是值得一看的。所以在這裡,我想撇開網絡上的一些負面評論不談,單純講幾個比較觸動我的點。
  • 《八佰》真的燃炸了!全程淚點,「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今天聊一聊,中國電影!8月14日,電影《八佰》在五個城市連線舉辦雲首映禮,馮小剛、吳京、黃渤、陳思誠、田羽生、尹鴻教授等眾多嘉賓到場支持。觀影過程中更是一種硬漢都潸然淚下!馮小剛稱讚《八佰》是影院復工後的開路先鋒!
  • 電影《八佰》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8月24日晚,我到電影院觀看了《八佰》,讓人情不自禁,我作為一個男人,都不止一次地落淚,無奈,悲壯,慘烈,壓抑,難受!捆滿手榴彈縱身一躍的英雄戰士陳樹生,湖北利川人,犧牲時年僅21歲!臨行遺言「捨身取義,兒所願也!」緊接著跳牆的「湖北通城李滿倉,湖南瀏陽王金鬥」,還有那一句響徹全場的「娘,兒不孝了」,觀者無不動容,為之震撼!
  • 觀影《八佰》:關鍵時刻,退縮是人性,頂著上是使命
    「丈夫許國,實為幸事」「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這些字眼,足以讓熱血沸騰。有專業人士指出,《八佰》與歷史失實,也有人補上了這支中國軍隊撤往租界後的命途。這段歷史躺在那裡,有很多的版本,《八佰》超20億的票房,或許會是強版本之一。當然,搬上熒幕,就需要舞臺效果,強矛盾衝突,以及感觀刺激與落差。我們不過細的去探究歷史的真相,畢竟,我們能翻開的,也只是相對權威的二三手資料。
  • 《八佰》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八佰》差點被遺忘的戰爭如果沒有《八佰》這部電影,除了歷史學家、軍事學家、學者等很多人不會知道淞滬會戰中的最後一戰——四行倉庫保衛戰。至少從這一點來說這部電影的意義就很重大了。準備在去年上映的《八佰》因為技術原因推遲到今年上映,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2020年電影行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這部電影在票房上的表現可以視作影院復甦的風向標
  • 《八佰》:能做到的已經做到了|荔枝娛評
    讓人想起他上一部電影《老炮兒》的結尾:江湖老哥們踉踉蹌蹌地奮力從冰面衝向對岸。不同的是,電影主題從江湖道義上升到了更為宏大的家國情懷,我還能看出管虎試圖反思人性與國民性的野心。遺憾的是,這部分野心並沒有很好地呈現。但拋去這些,《八佰》仍然是一部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在影史上也能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
  • 《八佰》的動靜與黑白|名家
    過去的這段時間,中國電影因為疫情而進入了長達半年多的 " 休眠期 ",影院開門,電影行業早日回到發展的上升軌道是包括電影從業者和觀眾在內的人群的共同願望。《八佰》宣布定檔後,各方反應積極熱烈," 報復性 " 期待跨越銀幕內外,呈現出一種和作品題材和類型匹配、富有戲劇性、聯通了電影與現實的互文性。
  • 電影《八佰》裡面的真實人性
    電影《八佰》已經上映18天,引起大眾影迷熱捧,目前票房過24億,引領了疫情之後國內電影市場的振興。可以說無論是這部電影本身,還是電影背後的歷史,都是值得稱讚而留名於史冊的。這部歷史軍事題材電影以抗戰中的真實事件為原型,經過適當的藝術加工和部分情節虛構,拍出了一部口碑和票房雙豐收的佳作。電影《八佰》的製作水準和藝術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希望這樣的好電影今後越來越多。這部電影給我帶來觸動的還有影片中的那些人性。
  • 簡單的「八佰」觀後感
    其實在我這種比較理智的人心裡,一直是不看好中國紀錄片類的電影的。比較起外國的電影無論是日本或者美國的電影,近年來中國的電影總有種遮遮掩掩的態度,對待殘酷的事實總是會莫名其妙去美化。但是看完八佰這部片子,當時的腦袋裡只有一句話:終於有這麼一部有意義的電影了。
  • 又見《八佰》
    (文章中圖片均來自網絡)好奇mama有話說:對於我家那快18個月的娃來說,聊「家國情懷」這個話題的時候遠遠未到,但看完《八佰》這種主題電影,我又被其所震撼,心潮澎湃,心中有許多感受呼之欲出,那就權且把這篇文章當成以後的愛國教育預演吧[呲牙]。
  • 人性的掙扎與張揚:管虎《八佰》在戰爭電影上的探索和突破
    由於戰爭電影的喜聞樂見,觀眾自然對戰爭電影的期望值更高。僅靠大場面震撼視聽,已難滿足觀眾的需求。好萊塢導演羅蘭·艾默裡奇去年推出的《決戰中途島》,反響平平就是一個例證。依賴新技術刺激觀眾的眼球,也未必靈驗。著名導演李安《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戰事》的遭遇也是如此。
  • 硬漢必看電影——《八佰》
    《八佰》火爆熱映,伴隨著許多爭議,依然收穫了十億的票房,這也證明了《八佰》還是成功的打動了我們大陸觀眾的愛國心。它的公映一波三折,經歷了十年準備,四年製作和三次撤檔。看完《八佰》之後,大多數人都感動得一時半會不能從故事中出來。其中有震撼,有感動,來自軍人的使命,來自痞子的犧牲,來自孩童的敬禮,來自平民的槍聲……2.美學風格特色《八佰》最標誌的美學風格在於攝影上。它是全球第三部、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