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愛端午 粽情歡笑」東部新區幼兒園端午節活動報導

2022-01-16 溫嶺市東部新區幼兒園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伴隨著歡快的童謠,端午節的腳步也悄然而至了! 2019年6月6日,東部新區幼兒園開展了「粽愛端午,粽情歡笑」端午節活動。    活動中,老師用生動的語言講述著有關端午節的經典故事和習俗,這些都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在老師繪聲繪色的講解中,孩子們知道了屈原的故事,並親自動手製作香包、龍舟、粽子,享受製作的快樂。

     

大班的孩子們和家長一起學包粽子:「哇!奶奶也太厲害了吧,包得真好看!」「阿姨,你好厲害呀!」小朋們時不時發出驚嘆,忍不住對包粽子高手豎起大拇指。「老師,我等一下可以吃兩個嗎?」「這些粽子實在太可愛啦!」「我也想吃兩個。」哈哈,小朋友們是對粽子一見「粽」情了嗎?

孩子們手工製作出了一份最好的節日禮物。中一班的孩子們用小手摺出紙船繪畫龍身,真有一番龍飛鳳舞的感覺呢!一張卡紙、一支畫筆,很神武的龍頭就出現了。「我的龍船可以遊到太空上」「瞧,這是我畫的龍角」「賽龍舟,我的龍舟一定會贏的」……熱騰騰的粽子盛在盤子裡都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中二班孩子們的想像力可真豐富,小手動一動,捏出了各種帶著表情的粽子寶寶,孩子們眼裡的粽子,其實是一個會講話、會走路的「小人兒」。

小班的活動室裡瀰漫著一股濃濃的中藥味,是什麼呢?「這是艾草哦,老師說蚊子聞了這個就不會來咬我了,厲害吧!」小班的孩子們個個興致盎然地自己動手裝草藥,每個孩子都完成了漂亮的小香袋。「我要送給我的媽媽!」「把小香袋給我妹妹掛上上,可惡的蚊子就不會來咬她啦!」「我的小香包好香呀」……

在幼兒園工會的牽頭下,後勤人員在二樓音體室裡早已備好糯米、醬肉、粽葉等材料,就等著老師們一展身手。比賽中,有經驗的老師指導著新手包粽子的技巧,先挑選粽葉,將粽子葉捲成漏鬥狀後,用糯米、蜜棗或醬肉充實壓緊,再用繩一繞、一捆,一張張綠色的粽葉在他們手裡變成了一個個飽滿的粽子。「看,我的粽子怎麼樣?一定很好吃。」……熱鬧而溫暖的場景彷佛讓教師們回到了兒時家裡包粽子的年代。

在這次的活動中,孩子、老師、家長一起感知端午、走進端午、品味端午,深深體會著傳統節日的快樂與童趣,同時在參與的過程中也進一步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體驗了相互幫助、一起分享的快樂。

相關焦點

  • 小託班主題活動——安康端午,粽享濃情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過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來的習慣,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我們開展了"安康端午,粽享濃情"的活動,讓小朋友們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豐厚意義。
  • 端午近粽香飄 雙龍社區舉辦端午節民俗活動
    在端午佳節即將來臨之際,為了讓社區居民深入了解傳統節日、傳承文化習俗,增強社區的凝聚力,增進鄰裡和諧,6月19日,高新區中和街道雙龍社區組織群眾在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前開展雙龍社區2020保障資金項目:我們的節日——「粽香飄雙龍 廉潔過端午」端午節民俗活動。
  • 粽葉飄香,濃情端午——邢臺市第三幼兒園開展端午節主題活動
    本網訊:(通訊員:呂淑金.喬依娜)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伴隨著歡快的童謠,端午節的腳步也悄然而至。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優良的的傳統節日,承載著千年歷史,蘊涵著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為了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挖掘傳統節日的深厚文化內涵,從小培養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邢臺市第三幼兒園各個班級分別開展了豐富多彩的 「端午節」主題系列活動。
  • 與「粽」不同過端午
    那麼,與「粽」不同的端午你知道嗎?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有很多你沒聽過或遺忘了的習俗,如系百索子、打午時水、浸龍舟水,人們通過各種習俗活動祈福納祥、鎮災闢邪,立蛋
  • 端午節去新加坡品嘗「娘惹粽」
    在亞洲範圍裡,除了我們中國,就要數新加坡的端午節氣氛最濃了。本臺記者洪新連線了新加坡新傳媒電臺的主持人曾生蓮,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新加坡的端午節。1、端午節到了,在新加坡華裔人口數量眾多,新加坡當地端午節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 同樣的端午 別樣的粽香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誰知屈子恨 粽香澤後人濃情端午節勝利路小學 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為進一步引導全體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了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增進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 端午節習俗和由來:除了食粽還有哪些特色美食,端午節送禮送什麼好?
    端午節走親訪友送禮送什麼好,來跟小編一起往下看吧!端午節幾月幾日,端午節由來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就到了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遊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 寧波各地多彩民俗活動喜迎端午 濃濃溫情豐富節日內涵
    太白社區:「傳承美德,粽愛端午」活動。圖片來源:寧波文明網  太白社區:「傳承美德,粽愛端午」活動  在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之際,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營造濃厚的節日氣氛,促進太白人共榮共樂,5月24日下午,太白社區開展「傳承美德,粽愛端午」暨計生協會紀念日宣傳活動。
  • 五月五,過端午—諾亞舟桐鄉市慶安小牛津幼兒園託班組端午節活動
    五月五,過端午——諾亞舟桐鄉市慶安小牛津幼兒園託班組端午節活動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為了讓幼兒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6月24日上午, 我們組織了端午節主題教育活動。孩子們認真聆聽老師講述關於端午節的故事,知道了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知道了在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等節日習俗。故事《屈原的故事》主內容簡介: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主義詩人。他是楚國貴族。早年受楚懷王信任,為左徒。主張制定法紀,選用賢能,聯齊抗秦。
  • 五月五是端午,「粽」與「縱」不同
    五月五是端午,「粽」與「縱」不同五月五,俗稱端午節,現如今為了發揚端午節文化,國家也將其列為了節日,可見對其的重視程度。事實上,五月五,端午節,此前有多種說法,包括女兒節,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慢慢定格為了端午節。如今端午節作為一個假日,那麼如何過這個假。
  • 「粽」情蜜意|端午節的由來
    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端午節的活動形式: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懸艾葉菖蒲、採的草藥煲水沐浴。「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
  • 「黃米粽,糯米粽,鮮肉粽,甜棗粽」,端午節之緣起及差異閒談
    節日及美食之來源:屈原,粽子和龍老婆用不容爭辯的語氣,將粽子,屈原和端午節的淵源,又歷數了一遍;然後又繪聲繪色的將她老家每年端午節,結無色手環,賽龍舟,吃粽子的場景說了個通透,但是始終是沒有將粽子和端午節的關係講明白,有限的關聯話語無非就是:「湖南有個汨羅縣,汨羅縣有條汨羅江,屈原五月初五在汨羅江投了河,然後就是百姓怕魚吃了屈原,就往汨羅江扔粽子。」
  • 端午節:吃粽划龍舟,端午郊遊趣!
    現場的親子活動,讓小朋友親近開闊的大自然,來一場健康的饗宴;每年舉辦的包粽比賽,讓巧手的人們大展身手,享受粽香好滋味;端午節當天正午的立蛋體驗,讓大家感受傳統、發揮創意;而現場的嘉年華市集,更是做到了好吃、好買、好開心。主辦單位為這項歷史悠久的民俗活動,增添了無限的創意巧思。
  • 自製香包、雲端品粽香……端午節,白雲人這麼過→
    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影響雖然今年不少端午龍舟活動取消了但是白雲區依然有很多花樣陪大家過端午嘉禾街500隻愛心粽活動當天,志願者來到嘉禾街望北社區籃球場旁,現場開展包粽子行動志願者們還將愛心粽送至轄內行動不便的長者家中嘉禾街婦聯表示,由於今年受到疫情影響,以往由社區輪流舉辦愛心送粽子的活動統一為一場端午關愛行動,本次活動主題為「粽」在身邊,希望社區群眾知道病毒無情人間有情,在社區內形成濃濃的端午節日氛圍
  • 年年端午又今朝,佳節安康粽飄香
    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 吃元祖龍粽,感受「粽意滿滿」的端午情懷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傳承兩千年至今,喝雄黃酒、掛菖蒲、佩香囊等習俗已經漸漸從人們的記憶中淡去,唯有端午食粽原封不動地保留了下來。而吃粽子,也從起初的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逐漸轉變成慶祝闔家團圓的儀式。
  • 端午吃粽子,怎麼能少了鹼水粽,沒有包餡料卻可甜可鹹,愛了!
    一年一度端午節到來,由於閏月的關係,今年的端午姍姍來遲。各地的端午節習俗不盡相同,不過有一點卻幾乎全國都同步,那就是包粽子。關於端午節的冷知識我們現在很多人一提起端午節,都知道這是一個為了紀念屈原的節日。但事實上,是先有端午節,再有屈原投江。
  • 端午節到了,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關於端午的那些傳說
    於是到端午的時候,水怪乘著浪頭來。當浪來到一戶戶人家的屋簷下,水怪發現有人住的屋簷下都掛著一束像寶鏡。原來那天決鬥後神仙就把手中用來做寶劍的艾草和菖蒲灑到了人們住的房子上面,所以到了端午。後來到了端午節的時候,人們就會在自己家的牆上掛一些艾草和菖蒲來下推。以此來保存自己的房屋和財產。這就是端午節懸五彩線的意義。
  • 端午濃濃話「粽」情,關於端午節你所不知道的冷知識
    2020年6月25日,農曆五月初五,又迎來一年一度的端午時節,端午節作為中國三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之一,發展至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端午」二字最早出現於晉人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藝文類聚》中註解道:「端,始也,謂五月初五也。」「端」是「開端」、「初」的意思,「五」則和「午」相通。
  • 五月初五端午節:端午安康,粽情飄香!
    端午節與上古時代的天象崇拜相關,由「龍升天」祭龍儀式演變而來,既涵蓋星象文化內涵,也糅雜多種民俗風俗,從端午節的一項紀錄中可見一斑——據統計,端午節叫法有龍舟節、重午節、端陽節、夏節、艾節、五月節、菖蒲節、天醫節、草藥節、浴蘭節、屈原日、解粽節等二十多種,在中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可謂冠絕群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