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0 14:4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許蘇琴 通訊員 範楊 金嘉奇
2017年出版的杭州市區地圖(部分)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印刻在城市的道路上。
為了更直觀、整體地了解杭州的變化發展,近日記者來到浙江省信息化測繪創新基地,省第一測繪院總工程師曹純貧帶領記者走進測繪資料檔案館,找到了不同年代的地圖冊。
「這些地圖是寶貴的歷史資料,展現了改革開放40年的成就。」曹純貧說。
比例尺調了近20倍
翻閱1981年出版的《浙江省地圖冊》,其中前言裡提到,地圖和文字說明資料基本上以1978年底為截止時間。資料顯示,改革開放初期的杭州,還只是一個初具規模的工業城市,全市主要工業區包括:半山重工業、拱宸橋紡織工業、祥符橋和小河輕化工業、江乾食品和木材加工工業,以及留下電子儀表工業等。
40年後的今天,杭州已成為一座保持著勃勃生機的現代化大都市。從輕紡工業到現代化高科技企業,從傳統經濟到網際網路經濟,杭州的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發展質量不斷提升,社會事業顯著進步。
通過地圖資料的對比可以明顯看出,40年來,杭州市區不斷擴大。1978年,杭州市區分為上城、下城、江幹、拱墅、半山、西湖6個區,面積430多平方公裡。緊跟改革開放的步伐,杭州有計劃地改建和擴建城市,城市布局漸趨合理,市容日益整潔。1996年新設濱江區,2001年蕭山和餘杭併入杭州。2014年和2017年,富陽和臨安相繼撤市設區。杭州市區面積進一步擴大,達到8002.8平方公裡。
曹純貧解釋,隨著城市擴建,為了保證地圖閱覽有一定的清晰度,製圖時採用的比例尺也作了相應的調整。1981年版的地圖,比例尺為1:75000,即圖上1釐米相當於實際距離750米。2017年版的地圖,比例尺為1:1400000,即圖上1釐米相當於實際距離14千米。
1981年出版的杭州市區地圖
地圖添高架路、地鐵
「地圖上的圖例(在地圖上表示地理環境各要素,如山脈、河流、城市、鐵路等),清晰地反映了交通的發展。」曹純貧介紹,1981年版的杭州地圖,交通這塊非常簡單,就是鐵路、公路、內河通航、航空4部分。2017年版的杭州地圖,圖例增加了不少,如客運專線、高架路、快速公交線、地鐵站、各條地鐵線及狀態(運營或在建)等等。另外,2017年版的浙江省交通圖上,杭州和寧波兩個城市圖標為「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
「數據說話,地圖在編繪過程中,需要交通等相關部門的數據支撐。」曹純貧說,杭州市交通局提供的最新數據是2016年的。公路方面,以635公裡高速公路為骨架,7條國道和15條省道為主幹,全市公路總裡程達1.63萬公裡。水運方面,以京杭運河、杭申線、錢塘江、杭甬運河為骨幹航道,北接長江,東連大海,全市航道總裡程2006公裡。鐵路方面,杭州境內現有4條高鐵(滬杭、杭寧、杭甬、杭長),4條幹線(滬杭、浙贛、宣杭、蕭甬)和1條支線(金千),共計404.4公裡。此外,杭黃鐵路預計2018年建成。
綜合交通通道、樞紐布局圖
公交線從幾條到數百條
從地圖上看,杭州公交線路的變化特別明顯,從屈指可數的幾條發展到遍布城市的六七百條。如今,有近萬輛公交車奔馳在杭州的公路上。公交車的類型也在不斷改進。從柴油車到天然氣車再到全電動車的普及,倡導綠色低碳出行;從人工售票到公交卡再到今天的智慧公交,刷手機即可支付;公交車到站從粗略估計再到手機軟體精準到站提示;網約車也為出行提供了另一種便利。
地鐵4號線的通車,連接了地鐵1號線和2號線東南段,構成了杭州地鐵網絡雛形。2018年,杭州9條地鐵同時動工,2022年亞運會前全建成。除了已經全線貫通的2號線,杭州地鐵三期規劃的線路都將一一動工。
40年的光影流轉,都在一幅幅考究細緻的圖冊中展現出來。由小到大、由簡單到豐富,在地圖中窺得的變化只是改革開放的一部分,更多的奇蹟正在你我周圍發生,你我便是這浪潮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