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的斯諾登:為自由而失去自由

2021-02-25 環球人物


愛德華•約瑟夫•斯諾登,美國中情局前僱員、「稜鏡」監視項目曝光者。

【在海洋上飄蕩的羅盤:其實他從未迷失「方向」】


「我已經遺落了我的羅盤,在一片混亂的海洋上飄蕩。再見我的朋友們。當風浪將我的心輪平穩地送上乾爽的陸地,便是我們重逢之日。」

林賽•米爾斯聲稱,打下這些字的是一張「淚水打溼的鍵盤」:2013年6月5日,她的男友愛德華•斯諾登通過英國《衛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引爆「稜鏡門」,揭露白宮大規模監聽監控項目,引發世界譁然。她已與斯諾登交往四五年,在她心目中,那是個」和善、內向、不善言辭」的人,在部落格中她稱他為「我的神秘男人」,隨他的工作安排輾轉世界各地。而如今,這名鋼管舞者只能從媒體上得知斯諾登的真實去向——五月,斯諾登打包行李離開的時候,並未告訴女友自己已決意公開美國的秘密監控工程,甘願為此放棄六位數的年薪,從此流亡世界。

與前女友熱烈的鋼管舞相對照,斯諾登的沉默舞場乃是他手下的鍵盤和布滿密碼的網絡密界。

他一直是個「有信仰」的人。2004年,他自願加入美國陸軍,同時希望最終能參加特種部隊。他給出的理由是:「我要爭取參加伊拉克戰爭,因為我覺得作為一個人,我有責任,幫助人們擺脫壓迫。」

在後來的訓練事故中,他折斷了雙腿,隨後被除役。

他曾在國家安全局設置於馬裡蘭大學的一處隱蔽設施擔任警衛。在此之後,他又在中央情報局(CIA)擔任與信息技術安全有關的職務。2009年他離開中情局,為戴爾計算機公司工作,隨後作為博思艾倫公司(Booz Allen Hamilton)僱員在國安局工作4年。他的工作是系統管理員。這個工作讓他可以隨意訪問高度機密的NSA的伺服器而不需要口令,甚至包括美國情報部門的伺服器。

在同事們眼中,斯諾登操作起系統管理來「手感極佳」,「是一個天才一般的極客」:「當這傢伙把手指頭放在鍵盤上的時候,他真的棒極了。」

有消息說,作為一名系統管理員,斯諾登不可能真正監視別人。儘管他這樣對《衛報》的記者說:「我,坐在我的桌子邊,絕對有權來竊聽任何人,比如你或者你的帳戶,或者一位聯邦法官,甚至是美國總統。」

他在做好披露機密的準備後,向公司請假,於2013年5月20日離開夏威夷前往香港,他本寄希望於「香港的法律制度」,但6月23日,香港政府證實他已離開香港,飛往莫斯科。在機場中轉區度過困頓的38個日夜後,8月1日,被註銷美國護照的他終於獲得了在俄羅斯為期一年的臨時避難資格。

如今,一年已經過去了,他的許可已於2014年7月31日到期。儘管曾在接受採訪時真情流露,說在這個世界上最想去的地方是自己的家,又說自己最屬意的避難之地是巴西,但斯諾登最終還是向俄當局提出了延長停留期的申請,並已獲準繼續在俄羅斯居留三年。

2014年1月24日,愛德華•斯諾登舉行網上直播答問會,就網友關心的監控相關問題回答了提問。他在答問中強調,自己「沒有盜取過任何密碼」。2014年1月29日,挪威前部長索赫捷爾推薦斯諾登為諾貝爾和平獎提名人。

斯諾登,這枚流轉世間的羅盤,從未放棄過他自己的「信仰」和「方向」。

【逃亡之初:事先未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計劃】

斯諾登告訴英國《衛報》的記者,他從夏威夷來到香港,之前沒有向任何人透露他的計劃,包括他的家人和女友——他們都是從媒體看到斯諾登的消息的。

路透社的消息說,在第一次媒體曝光的幾天之前,美國政府發動了一項緊急搜索斯諾登的行動。當時,斯諾登在夏威夷為一個NSA的項目工作了大約4周的時間,之後,他說他病了,需要請假而且不要薪水。

當僱主Booz Allen詢問他請假的原因時,斯諾登說他患有癲癇,需要比較長時間的休息。但是,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他仍然沒有上班,而且公司也找不到他人。這時候,公司通知了情報官員,因為斯諾登擁有高級別的安全許可。

在今年4月加入目前的公司之前,斯諾登就可以毫無障礙地接觸到最頂級的機密。了解內幕的人說,有可能是在他之前效力於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時候得到這種許可的。要得到這種許可,其中一項測試是測謊。

美國政府試圖尋找斯諾登,但在斯諾登向《衛報》和《華盛頓郵報》洩密之後,情報部門仍然蒙在鼓裡,沒有想到是洩密人就是斯諾登,直到斯諾登本人公開承認。

「我的家人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他當時這麼說,「我最大的擔心就是他們會跟蹤我的家人、朋友、我的合作者,任何與我有一點點關係的人……我將帶著這種擔憂度過我的餘生。」

「我強烈建議他去拉丁美洲。」維基洩密的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對CNN說:「那裡有著非常悠久的庇護傳統。」阿桑奇是這個世界上最老道的洩密者。他對斯諾登讚美有加,說他是個英雄,並且說「他擁有我的愛」。

【中轉香港:90天旅行籤證而非避難】


反對引渡者在香港街頭打出「拯救斯諾登、拯救自由」的巨幅標語

他離開美國後的第一站是香港。5月20日,斯諾登持美國護照飛抵香港,拿到的是一個標準的90天旅行籤證。

在他的籤證到期之前,斯諾登不能做出任何避難申請。但是,如果美方提出指控,並且發出通緝令,在這種情況下,斯諾登才可以申請避難——正如他後來所做的那樣。

他曾經這樣闡述自己選擇香港作為避風港的理由:「前往一個在文化和法律框架方面能夠接納他且不會導致他立刻遭逮捕的目的地,就是其不得不考慮的事,而香港就是這麼一個地方。」


在他抵達香港後的一個周末,數百香港人舉行示威要求特區政府保護斯諾登,香港媒體公布的民調顯示,一半香港人反對遣返斯諾登,支持遣返的只有17.6%。

「假如說斯諾登扔出的是一個炸彈,那麼,至少就眼下而言,他扔出的是一顆爆炸力超強的臭氣彈。」「美國之音」曾如此寫道,斯諾登的「臭氣彈」讓許多人、許多政府、許多制度,包括讓西方國家一直引以自豪的憲政民主制度沾上了難以擺脫的臭氣,種種辯解都顯得蒼白。

【俄羅斯機場:入住膠囊旅館 俄特工負責安全保衛】


2013年6月23日,美國國務院宣布,已註銷斯諾登的護照。同一天,斯諾登抵達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

他像明星一樣受到了廣泛關注。記者們開始大規模駐紮在機場,俄羅斯幾家主要電視臺的直播車直接在停車場「安營紮寨」。大家開玩笑稱,「蹲守斯諾登」就跟買彩票一樣,儘管捕捉到他蹤影的希望渺茫,但沒有哪家媒體敢放棄希望。但是,斯諾登一下飛機就人間蒸發,跟記者玩起了貓鼠遊戲,這也使追蹤這名隱形人的過程充滿了戲劇性。

6月24日,有消息稱斯諾登可能乘坐飛機從莫斯科飛往古巴首都哈瓦那,許多媒體都臨時決定買票前往。在接下來的許多天,不時有消息傳出,斯諾登將乘坐某某航班離開莫斯科,不少媒體堅持為記者買機票,或者想方設法把記者送入機場中轉區,儘量接近斯諾登。

在謝列梅捷沃機場,每天有數萬名旅客穿梭於此,在短暫駐足後各奔旅途。而斯諾登則度過了將近四十個日夜。蹲守的記者們使出了各種招數,依然一無所獲。

《莫斯科時報》引用謝列梅捷沃機場人士消息源報導,斯諾登在中轉區膠囊旅館保留了一個房間,但他也可以進入「為值班員工準備的特殊休息室」。他在旅館和休息室的安全都有保障。報導沒有說明這種安保措施是安全公司提供的還是政府機構提供的。

俄媒體15日援引與斯諾登有過接觸的謝列梅捷沃機場服務人員的話說,「乘客」斯諾登感覺良好,身體健康,從未進過機場醫療室的門。他也未向機場外的醫療機構求助,他如果需要是可以這樣做的。據這位匿名人士透露,斯諾登可以使用膠囊旅館的一切便利條件。他可以洗淋浴,可以使用理髮服務,不過要自費。現在他在經濟上未出現問題。

7月12日,斯諾登終於露面。他主動在機場中轉區與俄羅斯和國際人權組織代表、知名律師、杜馬議員等會面。在機場航站樓裡,為了能搶到好的角度,扛著各種設備的記者幾乎所向披靡,有的在電梯上逆行,有的登上圍笆,有的則—路小跑直接奔到了會面地點,蜂擁而上的記者一度將電梯弄壞。

斯諾登聲稱「這裡很安全」,不過,儘管他每天幾百遍地聽機場廣播,他的俄語還是沒有進步。他重提向俄羅斯申請政治避難,並答應停止損害美國的利益。

出席會談的「人權觀察」組織代表洛克什娜稱,第一眼看見斯諾登,覺得他很「年輕」,「像一名學生」。聯合國駐莫斯科人權事務專員尼基京稱,會面房間內有幾名穿西裝的男子,看似軍人,應該是俄特工,此外,估計當時也有保鏢保護斯諾登:「如果你看到身著西服、面孔嚴肅的幾個幹練男子,誰會認為這些人是學校老師呢?」

而美方對這次會談的回應是,繼續向俄施壓,要求交出受到間諜罪指控的斯諾登。

【隱居俄羅斯:活躍於虛擬空間 被推舉為「學生校長」】

2013年10月9日,斯諾登在莫斯科獲得「旨在表彰在情報及相關領域敢於挑戰強權、勇敢說出真相的個人或組織」的「薩姆•亞當斯獎」。四位前美國情報官員為其頒獎。2010年該獎被授予「維基解密」及其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

2013年8月1日,斯諾登獲得了俄羅斯避難許可。俄電視臺畫面顯示,斯諾登身穿一件藍色襯衫,背一個包,進入一輛灰色汽車,之後便再次隱入人海。此後,偶有媒體曝光他的生活照片,但鮮有人知道斯諾登的真正居住地。

他成功而熟練地保持著神秘。

直到10月7日,俄生活新聞網發布了一張疑似斯諾登照片,照片中的男子身著便裝,留著山羊鬍,頭頂架一副墨鏡,正推著超市購物車過馬路。這一照片隨後被斯諾登的律師庫切列納證實確屬真實。

按照斯諾登的俄籍律師庫切列納的說法,由於擔心美國執法人員追捕,斯諾登居住在一處秘密地點。出門時沒有人能認出他,外貌和著裝上的一些改變讓他可以同眾多路人甲一樣彼此擦肩而過。要說斯諾登是一個「隱形人」或許並不為過。斯諾登也在努力學習俄語,並且進步神速。

不過,儘管行蹤成謎,但斯諾登這一年並沒有銷聲匿跡。相反,他在攝像機鏡頭裡和網絡的另一端忙得不亦樂乎。

在斯諾登收到避難許可後幾小時,俄最大社交網站VK交友網創始人即公開邀請斯諾登加入自家網站的編程員團隊。10月底,庫切列納說,斯諾登在俄一家知名網站找到工作,即將開始掙錢。他說,斯諾登幾乎把全部積蓄用在房租、食物、安保等方面,他還從一些機構和「有進取心」的個人那裡獲得資金支持和其他援助。但斯諾登本人後來接受英國《衛報》採訪時說,他靠自己的積蓄和網上演講的稿費生活。

今年2月,斯諾登被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學生推舉為「學生校長」(student rector)。該校稱,斯諾登的當選顯示了格拉斯哥大學學生反對大規模監控和侵犯平民隱私權的堅決態度,也顯示了對揭露秘密的人的尊重。斯諾登在同《衛報》談到自己未來的計劃時說,他並不反對出任格拉斯哥大學的學生校長一職,既然大學生選舉了他。「現在我試圖找到一種我能與該校大學生們直接交流的途徑。暫時我無法親自造訪那所大學,希望藉助網絡解決這個問題。」

3月18日,斯諾登還通過視頻連線參加了著名的「TED」演講大會,表示將繼續爆料更多信息,並號召公眾爭取保護個人隱私和網際網路自由。

4月17日,在俄總統普京與民眾連線的互動節目上,斯諾登又意外現身,通過一段視頻向普京發問,內容仍是通信安全和監視活動。

5月斯諾登首次接受了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專訪,節目再次引發他與美國政府之間的口水戰。美國國務卿克裡怒斥其「賣國」,但斯諾登本人卻稱自己是「愛國者」。

他還透露,目前正在設計一種電腦程式以幫助普通人防止特工機構探測其私生活。7月20日,他通過視頻連線「地球黑客」(HOPE)大會,呼籲與會黑客開發簡單易用的反監控技術,在世界範圍內消除監控行為。他表示,接下來將把大部分時間用於推廣相關技術,包括允許人們匿名通信和為自己發送的信息加密的技術。

除此之外,他積極接受採訪,在美國、英國、德國、巴西等國的媒體上頻頻發聲,強調通信安全理念,同時呼籲美國政府停止大規模監聽項目。 

【將繼續居俄三年 未獲政治避難地位:未來何去何從】

俄媒稱斯諾登現身當地一大劇院觀看歌劇

日前,在斯諾登居俄避難剛滿一年之際,俄羅斯媒體公開了一張他在當地劇院觀看歌劇的照片。這應該是斯諾登在俄羅斯被曝光的第三張生活照片,也是避難一年來首度公開現身。

2013年獲得庇護後,斯諾登曾公開承諾要學習俄羅斯文化。俄媒體曾援引斯諾登律師庫切列納的話報導稱:「他(斯諾登)在俄羅斯居住的這一年,從認知俄羅斯和俄羅斯文化的角度來說,對他非常有益。我認為,這對他是非常有意思和有益的一年。」庫切列納說,斯諾登能夠自由參觀俄羅斯境內任何城市,了解文化和生活習俗。據報導,他這次觀看的歌劇,講的是一個悲慘的愛情故事。

斯諾登接受《衛報》採訪時也表示,自己在俄羅斯的生活很好,很充實。他一直堅持學習俄語,閱讀經典文學作品。他說自己「並非處在保密環境中」,也沒有發現有人在跟蹤,但他深信還是處在俄羅斯特工機構監控之下並且「離死亡近在咫尺」。

他認為,能在俄羅斯政治避難自己很走運,因為在美國他大概會受到不公正的審判。不過,他也明確表示,如果法庭公正審理他的案件,那不排除回國的可能性。

儘管他最理想的避難地是巴西,並一再強調自己已向巴西提交申請。但是巴西官方態度卻很曖昧,似乎對收留斯諾登興趣不高。

返回美國似乎也不在斯諾登的選項之中。在揭露了「稜鏡門」之後,華盛頓就指控斯諾登犯下叛國罪。今年一月,他甚至還在網上收到來自美國官員的死亡威脅。

2014年8月7日,他的律師庫切列納向媒體證實,這名美國「稜鏡」監聽項目曝光者已經獲準繼續在俄羅斯居留三年,但沒有獲得政治避難地位。庫切列納沒有證實斯諾登是否提交有關申請,但稱政治避難地位的申請需經另一套法律程序確定。他說,在俄居留期間,斯諾登可以在俄羅斯境內自由活動,也可以去往其他國家:「今後,愛德華(•斯諾登)將要決定是否繼續待在俄羅斯、成為一名公民,還是回到美國。」

一旦獲得政治避難地位,意味著斯諾登可以永久居留俄羅斯。

有俄羅斯政治學家稱,斯諾登已經成為了爭取自由的一個象徵,這對俄羅斯而言「非常有用」。目前,斯諾登在俄羅斯的存在,就已經對俄羅斯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當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惡化時,這是俄方能夠向國際社會展示的最有力的論據之一。

【尾聲:《一九八四》的再度暢銷與質問自由】

《一九八四》 【英】喬治•奧威爾著

「我已經贏了,」2013年的冬天,斯諾登在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時說,自己已經完成使命。「我不想改變社會。我想給社會一個機會去判定,是否應該改變自身。」

在英國《衛報》刊登了斯諾登所提供的絕密文件之後,《一九八四》在亞馬遜上的銷量排名從12507名一躍進入前200名,一度達至第37位。而從整體銷量上來說,《一九八四》的銷售量較此前則至少提高了7000%。對此,《紐約客》不禁發問:「我們是否生活在《一九八四》之中?」

公眾已經開始思考,英國報紙City A.M.的編輯阿利斯特•希思說:「如果在每個家庭中安裝竊聽器,監聽在每個酒館、汽車上、火車上、工作地點的每個談話,便能減少犯罪,這是我們不能接受的,如此一來,我們便不再是一個自由的社會。」「我們現在面對的挑戰是,在考慮國家安全的同時,重新思考自由主義的原則。你問我知道詳細的解決方案嗎?我不知道,但我很清楚當下的道路不是令人愉快的。」

《時代》周刊不僅將「監控門」列為2013年十大新聞之首,還宣布斯諾登入圍年度人物,與歐巴馬「同臺競爭」。

2013年10月9日,斯諾登獲得薩姆•亞當斯獎。在頒獎禮上,他說:「這(監控項目)並不是什麼特別的項目,它只是一個存在於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關係發展趨勢的縮影——作為嚮往自由、嚮往民主的我們來說,這將帶來更多的衝突。如果我們無法真正了解政府所執行的政策和項目,我們就無法授予政府管理我們的權力。全球的人們也正在意識到,這些監控項目對我們所造成的威脅。它們傷害了我們的經濟發展,傷害了我們的國家,限制了我們言行的自由,讓我們失去了創造的力量——它們跟自由牽扯上了關係。」


《華盛頓郵報》和《衛報美國》也因報導斯諾登洩露美國國家安全局監控計劃,並列獲得2014年普利茲新聞獎分量最重的公共服務獎。斯諾登發表聲明祝賀稱普立茲獎評委會的決定「證明了民眾在政府事務中的作用」。

行文至此,謹以斯諾登在2013年的聖誕節時,通過英國「第四頻道」所發表的聖誕致辭作結:「奧威爾曾警示過我們,(在小說《1984》中)他們用麥克風、攝像機、電視進行監視,而這與我們今天的監視相比不值一提。」

「如果他們想知道我們的想法,詢問總是比監視更便宜。」

「因為,隱私是重要的。隱私允許我們能夠決定:自己是誰,想成為誰。」

【環球人物新媒體 吳俊傑綜合資料編輯整理】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深挖|斯諾登:「大逃殺」落幕,流亡生活大揭秘
    與此同時,斯諾登開始接觸到大量不可告人卻又和公民自身息息相關的文件,這讓他心生懷疑:美國真的像表面上宣稱的那樣尊重自由與人權嗎? 他很遺憾地發現答案是否定的。
  • 斯諾登呼籲川普赦免阿桑奇:請恢復他的自由
    中新網12月5日電 據外媒報導,4日,美國國家安全局前承包商僱員斯諾登在社交網站上發文,呼籲美國總統川普赦免「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斯諾登向川普表示,「請恢復阿桑奇的自由。只有你能夠挽救他的生命。」
  • 「愛國者」斯諾登雖然流亡在外,但到處都是他的故事
    「稜鏡門」事件已經過去三年,但由前中情局工程師愛德華·斯諾登掀起的「個人隱私和公共安全」議題依然延續到了今天,或者說終於有人敢將這個複雜的事件改編成電影《斯諾登》,由拍攝過《刺殺甘迺迪》、《天生殺人狂》的奧利弗·斯通導演、約瑟夫·高登-萊維特飾演斯諾登,於 9 月 16 日上映。
  • 斯諾登流亡這一年:在俄羅斯生活與美國差不多
    中情局前局長的預言並未成真 美國前任中情局局長麥可·海登相信,這很可能也是斯諾登的結局。去年9月,他曾說:「斯諾登的餘生要擱淺在俄羅斯———過著隔離、無聊、孤獨、壓抑、被酒精浸泡的生活。」 但應邀前來接受訪問、在酒店房間裡露面的斯諾登看上去和以上形容詞全然沒有聯繫。
  • 《斯諾登》電影已上映 「罵戰」仍未停
    「稜鏡」項目曝光後,美國政府宣布通緝斯諾登,並以間諜罪等3項重罪對其進行起訴。根據美國法律,斯諾登或面臨長達30年的監禁。14日,包括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在內的兩家人權組織聯合發起請願,呼籲歐巴馬在2017年1月卸任前赦免斯諾登。請願者稱,沒有人應該因曝光了相當於「無差別大規模通信監聽」這樣侵犯人權的行為而受到指控。
  • 記錄斯諾登的《第四公民》:當你無知時,最幸福
    「稜鏡門」事件主角愛德華·斯諾登。       【編者按】批評美國政府、重要主創全部移居或流亡國外的紀錄片《第四公民》(Citizen Four)摘得了美國奧斯卡獎,而有「英國奧斯卡」之稱的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也把最佳紀錄片獎頒發給了它。
  • 斯諾登會被特赦嗎?
    在CBS 電視臺《60分鐘》節目中,負責調查斯諾登洩密對美國情報部門影響的國安局官員萊傑特(Richard Ledgett)談到了對斯諾登給予特赦的可能性,認為此舉可以減少對美國情報機構的負面影響。他表示願意考慮給予斯諾登特赦,條件是他停止向外披露機密文件,並得到他的絕對承諾。
  • 深扒斯諾登 紀錄片《第四公民》還原稜鏡門事件
    原題:斯諾登,登斯諾,諾斯登——深扒這個「洩密」人  斯諾登,登斯諾,諾斯登,雖然名字總被讀錯,但這個人已經聞名遐邇。近日,由蘿拉·珀特阿斯執導的「斯諾登事件」紀錄片《第四公民》在紐約電影節首映,這是第一個將斯諾登事件搬上銀幕的影像作品,首映結束旋即引起巨大反響和各方高度關注,電影將於10月24日在全美發行。
  • 斯諾登,登斯諾,諾斯登——深扒這個「洩密」人
    他的一貫計劃就是在最初幾篇報導發表後就現身,使自己為世人所知。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斯諾登意欲效法切爾西•曼寧,後者2010年被捕後就立即遭到恐怖的監禁。斯諾登說:「曼寧是個舊式揭發者。他被公眾利益激勵。」結果,在米德堡國家安全局總部隔壁,曼寧被迫面對軍事法庭的審判——這名年輕士兵被迅速判處35年監禁。斯諾登暗示說,曼寧的遭遇證明揭發者不可能在美國受到公正審判。
  • 《第四公民》和《斯諾登》,一個故事的兩部電影
    在此之前,導演柏翠絲數次更換為選片委員會初次放映影片的地點,因怕有人在追蹤她的行動。就連給委員會看的也只是粗略剪輯的版本,其中剪去了大量敏感資料片段。而紐約電影節還要一直承諾對影片的保密性,從未出現在電影節的任何官方資料文件中。影片直到最後一刻加入電影節的主要項目中,這在紐約電影節從未有過先例,並且影片兩場放映的票僅幾小時就已售罄。
  • 想看電影《斯諾登》!這裡有資源在線就能看哦
    2013年6月5日,英國《衛報》拋出輿論:美國國家安全局有一項代號為「稜鏡」的秘密項目,並問責電信巨頭威瑞森公司要求其每天上交數萬用戶的通話記錄。2016 年,「稜鏡門事件」距今已經過去三年,事件的主人公愛德華·斯諾登自 2013 年被控叛國後便一直在俄羅斯過著流亡的生活。萬萬沒想到這個轟動世界的全球性事件居然還被好萊塢1:1還原拍成了電影。
  • 是我給你自由過了火!
    所以,你看到了吧,為了保護港人的人權和言論自由,就連煽動叛亂、搞間諜活動,都不屬於違法行為。所以香港真的是很自由的地方。也正因為如此,香港的間諜也非常非常多。斯諾登就說過,美國中情局(CIA)至少有15名特工。就潛伏在美國駐香港領事館內。
  • 斯諾登主演《第四公民》贏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該片實時記錄了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前特工愛德華·斯諾登揭秘NSA全球監視計劃。「第四公民」這個名字曾是斯諾登在公開亮相前,在加密郵件中與博伊特拉斯聯繫的代號。博伊特拉斯在接受奧斯卡獎時感謝了美國電影學院和紀錄片同行。她表示:「斯諾登揭露的計劃不僅對我們的隱私構成威脅,而且損害了我們的民主。當影響我們所有人的最重要決定是秘密做出的時候,我們就失去了監督權力的能力。
  • 俄著名通靈師聲稱看到未來的斯諾登將被捕入獄
    中國網7月22日訊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20日報導,俄羅斯著名通靈師認為,目前處於流亡狀態的前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僱員斯諾登不可能離開俄羅斯。斯諾登,一名曾經的美國中央情報局職員,向世人揭露了美國政府多個秘密情報監視項目,他未來的命運,已經被世界各地的政治家、政治學家、形形色色的專家、許多網絡知名博主激烈地討論了幾個星期。
  • 「稜鏡門」報導掌鏡人:她是斯諾登選擇的記者
    第三篇,曝光斯諾登身份。斯諾登這個顏值頗高的受訪者,對著鏡頭,面對著所有人,他說「比起讓我與其他和我一樣的人承受思想受到約束的痛苦,我寧願自己一個人承受牢獄之災或者其他嚴重的後果。不能說我這是在做著自我犧牲,因為如果我能為其他人的利益做出貢獻,我自己也會為之感到驕傲。「觀者,無不動容。
  • 自由,只屬於自由的靈魂
    社會並沒有拋棄他,社區為他準備了單獨的住房和超市收銀員助理的工作,當然也給與了他完全的自由;可五十多年沒有自由的「體制」生活,已把他改造成對自由不知所措完全喪失了自我的「體制人」,他的靈魂仍然眷戀著那種被管制不用思考只需順從的「麻醉的幸福」狀態;他仍然像在監獄裡一樣,上廁所也先誠惶誠恐的請示主管,當主管告訴他:「您是完全自由的,以後上廁所不需要請示!」
  • 斯諾登自傳《永久記錄》|從愛國青年到洩密特工的駭客生涯
    「稜鏡門」事件爆發後,全世界輿論譁然,斯諾登也不得不因此流亡莫斯科。不過,如這本自傳中所呈現的,斯諾登並非像阿桑奇一樣以反政府為己任的無政府主義激進駭客,他是一個始終對民主制度與美國憲法抱有希望的「愛國駭客」,也正是出於相信民主制度,他才願意挺身而出。
  • 自由,只屬於自由的靈魂!
    社會並沒有拋棄他,社區為他準備了單獨的住房和超市收銀員助理的工作,當然也給與了他完全的自由;可五十多年沒有自由的「體制」生活,已把他改造成對自由不知所措完全喪失了自我的「體制人」,他的靈魂仍然眷戀著那種被管制不用思考只需順從的
  • 《斯諾登》| 他說自己擁有了別人沒有的使命感
    《天生殺人狂》奧利弗·斯通剛當導演那會兒,可謂是野心滿滿,收穫的成功和讚譽也是鋪天蓋地的,但後期他卻失去了一定的尖銳,雖說美國是民主社會,人人都有自由的言論,但電影製作公司也必然冒著極大的風險在支持這部電影,至今仍有人發出疑問:他到底是賣國賊還是時代英雄?
  • 稜鏡門紀錄片:斯諾登(1080P、中文字幕)
    《斯諾登》劇情簡介奧利佛·斯通(Oliver Stone)最近正在為他的下一部電影物色演員,這一次他把目光瞄向了因揭露美國監聽世界醜聞而名聲大噪的愛德華·斯諾登有消息稱,約瑟夫·高登·拉維特(Joseph Gordon-Levitt)目前是這位大導演最中意的「斯諾登」扮演人選,不過此事還未板上釘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