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登會被特赦嗎?
心路獨舞,寫於2014年1月10日
原文連結:http://heller10.blog.sohu.com/300381129.html
2013年底,法官對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搜集民眾電話記錄違憲的判決,再次將斯諾登推上前臺。他的巨幅照片出現在了華盛頓市的公共汽車上,還通過記者格林沃爾德發表了聲明,除對聯邦法院這一裁決表示歡迎外,他還特別表示,「我的行為都基於這樣的一個信念,即NSA的大規模監控項目經不起憲法的挑戰,美國公眾應該有機會看到公開法庭對這些問題做出裁決」。 聯邦法庭的這項判決又一次引發了美國各界對是否應該給斯諾登特赦的討論。在CBS 電視臺《60分鐘》節目中,負責調查斯諾登洩密對美國情報部門影響的國安局官員萊傑特(Richard Ledgett)談到了對斯諾登給予特赦的可能性,認為此舉可以減少對美國情報機構的負面影響。他表示願意考慮給予斯諾登特赦,條件是他停止向外披露機密文件,並得到他的絕對承諾。但白宮發言人卡尼(Jay Carney)次日便否認了這種可能性,認為斯諾登被指控的是洩露國家機密文件罪,這和國安局做法的對錯無關。前美國中情局長詹姆斯·伍爾西(James Woolsey)的態度更加強硬,他公開宣稱對斯諾登特赦的想法是「白痴」、「大錯特錯」,應該將斯諾登絞死。與此同時,斯諾登在俄羅斯為期一年的避難時間越來越少,除了繼續在俄羅斯公開美國情報項目的資料外,種種跡象表明斯諾登並不信任普京,他向南美洲國家頻頻拋出橄欖枝,以期得到第二個落腳點。哥倫比亞特區聯邦法官判決後的次日,斯諾登寫信給巴西政府表示願意協助調查監聽事件,來換取政治庇護,並藉此給美國政府施加壓力以換取特赦。他已在多個場合表示只有得到特赦他才會回到美國,而且目前他換取特赦的砝碼尚在,因為美國政府依舊不完全清楚斯諾登手裡還有多少文件、將會造成多大的損失。在美國,支持和反對斯諾登公布NSA監聽項目的人大約各一半,但在支持的人中並不是所有人都贊成他跑到國外,尤其是俄羅斯避難。反對給斯諾登特赦的人認為他應該在美國的法律體系內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更贊成上世紀七十年代著名的「五角大樓文件案」中洩密人丹尼爾·愛爾斯伯格的做法。愛爾斯伯格曾是美國軍事分析家,1971年他在受僱於蘭德(Rand)公司期間向《紐約時報》等媒體洩露了絕密的「五角大樓文件」,這些文件證實了以詹森和尼克森為首的政府在決策越南戰爭方面有意向公眾和國會撒了謊,不僅這場戰爭缺乏正義性,而且在戰爭伊始政府就知道這是一場不大可能取勝的戰爭。愛爾斯伯格在向媒體公布這些文件前,也曾試圖說服一些美國參議員中的同情派在參議院會議上公布這些文件,因為他們這樣做不會受法律的制裁,但未果。1971年6月13日起,《紐約時報》開始公開發表這些文件中的一部分,但旋即被政府通過法院下令停止。隨後,愛爾斯伯格把文件洩露給了《華盛頓郵報》等17 家媒體。6月30日,美國最高法院判決《紐約時報》有刊登這些文件的自由。在最高法院作出判決的前兩天,愛爾斯伯格主動自首,承認是自己洩露的這些文件,他在聲明中稱,「作為美國公民,而且是負責任的公民,我無法繼續向美國公眾隱瞞這些文件,我知道這樣做對自己不利,但我準備承擔全部的後果」。愛爾斯伯格被指控叛國罪、盜竊和陰謀等,若罪名成立,數罪併罰可能會導致長達115年的監禁。對他的審判於1973年在洛杉磯開始,但「水門事件」讓政府對愛爾斯伯格的各種迫害曝光,最終導致指控流產。此後,他一直致力於和平反戰事業,並獲得美國著名的Right Livelihood 獎,他也曾多次公開聲援斯諾登。完全支持斯諾登的美國人比例也不低,他們聯想到的是「曼寧案」。「曼寧案」的主角是前美國陸軍上等兵布拉德利·曼寧(Bradley Edward Manning),2010年他因涉嫌將美國政府機密文件外洩給維基解密網站而遭逮捕並起訴。曼寧洩密的較知名檔案包括:2007年7月12日的巴格達空襲影片、2009年對阿富汗的格拉奈大屠殺影片、25萬份美國外交電報、被稱為伊拉克戰爭日誌與阿富汗戰爭日誌的陸軍報告文件等。這些文件涉及美國士兵屠殺無辜平民的場面,借著維基解密及其合作夥伴的公開,成為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洩密案。美國軍事法院的檢方對曼寧的起訴罪名是洩密和通敵罪,2013年7月30日,馬裡蘭州的一個軍事法庭宣判他間諜罪罪名成立,被判處35年監禁。曼寧被稱為「現代版的愛爾斯伯格」,但該案與「五角大樓文件案」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曼寧是軍人,案件由軍事法庭審理,再加上愛爾斯伯格一案過程中有「水門事件」的突發,最終導致了曼寧和愛爾斯博格截然不同的命運。但斯諾登的身份是美國國防合同商,在履行合同前一定籤過保密文件,如果沒有諸如「水門事件」的突發介入,估計短時間內被特赦的可能性不大。從目前來看,斯諾登的命運很可能會像背叛美國的前世界西洋棋冠軍、菲舍爾任意制象棋的發明人鮑比·菲舍爾(Bobby Fischer)一樣,在不同的國家流浪,最後客死異鄉。縱觀美國歷史,雖然憲法賦予了公民自由,但對自由的捍衛從來都不是沒代價的,而且這代價有時還很昂貴,正如判刑後曼寧的聲明所述,「有時候你必須付出極大的代價才能活在一個自由的社會,我會非常樂意付出此代價,如果它代表我們將擁有一個真正誕生於自由並貢獻於促成所有男女皆平等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