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期間垃圾分類更要做細緻 「綠寶寶」黨支部堅守防疫最前線

2020-12-28 SZNEWS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4月13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唐娜)「您好,請戴好口罩,我來幫您看看垃圾分得對不對?」「您上班了吧,復工了更要做好防護喲!口罩一定要戴好。」近日,「綠寶寶」黨支部書記李會證帶領支部黨員、入黨積極分子、黨員志願者等人,輪流到泰華豪苑、碧海名園、玫瑰園等住宅小區的垃圾屋督導點,指引垃圾分類,提醒市民持續做好疫情防控。

據悉,寶安區「綠寶寶」垃圾分類指導中心黨支部自從疫情發生以來,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全體黨員、入黨積極分子,自覺放棄休息,積極深入各垃圾點、物業小區等,指導督導垃圾分類處理,協助疫情防控,以政策宣傳員、防疫聯絡員、困難協調員等身份,始終堅持在防「疫」和復工復產最前線。他們行走在一線,以「繡花」功夫,加強垃圾分類督導,以實實在在的行動為復工復產創造潔淨環境,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

截至目前,「綠寶寶」中心黨支部組織或參與防「疫」活動100多場次,黨員參與300多人次,受益市民1000多人次。

相關焦點

  • 寶安抗疫最前線:夯實基礎 築起戰疫防火牆
    原標題:寶安抗疫最前線:夯實基礎 築起戰疫防火牆   疫情當前,深圳市寶安區全區上下通力合作,從街道到社區、從群團組織到醫院一線人員,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領群眾夯實
  • 在大石街垃圾分類前線乘風破浪,一名退役軍人的付出與堅守|身邊的...
    因此,員工除了白天上班,晚上也要進行垃圾分類站桶守點,工作強度不小。作為物業經理,明政想力所能及地做好垃圾分類,每天都能看見他穿梭各個物業小區巡查督導的身影,有時候員工請假或休息,垃圾分類投放點缺人,他就帶頭親自頂崗,化身站桶守點督導員引導小區居民投放垃圾要分好類。
  • 後方「黨小組」凝聚成「大力量」 全力支援防疫前線 | 戰時政治建警
    在去嶽陽、長沙等地採購防疫物資時,家人得知消息,有時會問要不要順路看一眼家裡老人和小孩,我說沒必要,防疫期聚少離多是為了以後更好的團聚。」楊慧芳是一位有著19年黨齡的「老」共產黨員。在此次疫情防控戰中,她「狠心」將兩個年幼的孩子寄放在農村老家,全力支援「前線」,負責信息宣傳、報警電話受理、協助指揮調度等工作,被領導和同事稱為「抗疫女漢子」。
  • ㉕設基金保生產援前線 富春江集團要「疫」戰到底
    疫情突襲,作為全國文明單位,富春江集團秉承「永續創新發展、通力回報社會」的經營理念,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盡全力支援前線「戰疫」的同時,眾志成城,數百名員工堅守崗位,保障城市運轉,以實際行動支持防疫工作。在確保有符合要求的產品後,公司一方面多方聯絡物流公司,安排車輛與人員,另一方面緊急與富陽區疫情防控指揮部聯繫,取得疫情期間車輛通行證。僅僅一天後,這批通信物資便安全、準確地送達麗水抗疫前線。「我們捐獻這批物資,也算是盡一點綿薄之力,哪裡需要我們,我們一定頂上!」光電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
  • 讓黨旗在抗疫一線高高飄揚——西部綠洲公司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抗疫...
    7月27日以來,在疫情防控最前線,該公司黨支部書記、副書記堅守崗位,積極發揮頭雁作用,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制定防控工作方案和各項應急預案,下設物資保障、健康篩查、應急處置、宣傳培訓、內部管控5個小組,確保組織、宣傳、檢查、指導、措施、關心「六個到位」。
  • 綠寶寶NGO走進寶安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 蒲公英講師上了一堂課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7月31日訊(記者 唐娜)為貫徹落實《深圳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實施方案》和即將施行的《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進一步加強深圳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發揮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的示範引領作用。
  • 天園街組建61個網格黨支部,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遠、更深
    居住在天園街環宇社區轄內的居民陳文飛,是一位有著十四年黨齡的熱心黨員,作為志願者,一直在為小區的防疫工作和垃圾分類宣傳工作出力。近期,她感到在小區做事方便了不少,原來社區成立了網格黨支部。「網格黨支部建在自己小區裡,支部成員彼此間都比較熟悉。黨組織不管是要傳達上級文件精神,還是有其他什麼需要,只要喊一聲,大家都會來,方便了很多,不用再跑到居委會,居民群眾也有了主心骨。」
  • 專訪武漢亞心總醫院董事長:敢當堅守疫區最前線的「逆行者」
    (抗擊新冠肺炎)專訪武漢亞心總醫院董事長:敢當堅守疫區最前線的「逆行者」中新社香港2月17日電 題:專訪武漢亞心總醫院董事長:敢當堅守疫區最前線的「逆行者」中新社記者 王來儀這場與疫情搏鬥的戰役中,來自全國各地的「逆行者」主動請纓,奔赴疫區最前線。「逆行者」中不乏港人的身影,香港湖北社團總會會長、武漢亞心總醫院董事長謝俊明此刻正堅守前線,竭盡全力地抗擊疫情。1月23日,湖北省武漢市暫停全市公交、地鐵、長途客運等公共運輸以及暫時關閉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
  • 「寶貝愛地球」 綠寶寶NGO開展親子環保實踐
    活動現場,孩子們踴躍參與。當天下午3點,孩子和家長們早早就到活動集中點。在垃圾分類「微課堂」環節,蒲公英志願者講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給孩子和家長們講解環保科普故事和垃圾分類知識。孩子們學以致用,爭先恐後的參與到「垃圾分類模擬投放」小遊戲中,將手中的廢舊電池投放到有害垃圾桶內,將用過的紙巾投放到其他垃圾桶內,學習效果非常好。
  • 「抗疫先鋒好青年」終審候選人
    奮戰在抗疫前線35天,盡職盡責,對患者進行優質服務和護理。期間,得知母親病重,仍然堅守崗位,表現出了作為一名優秀醫務工作者應有的優良素質。 疫情期間,組織協調抗疫物資調配到社區和防疫前線,疏解當時「一罩難求」的緊急情況。響應安全復工的號召,確保入駐的創業團隊在安全的環境下復工復產。此外,還定製暖心的禮物和心意卡送給援鄂醫療隊。
  • 妻子前線抗疫 丈夫後方防疫:四級軍士長張慶田的家庭故事
    妻子前線抗疫 丈夫後方防疫 ——遼寧省軍區錦州第四幹休所四級軍士長張慶田的家庭故事這冷不丁地一走,張慶田不習慣,孩子更受不了,一早一晚都要哭鬧著找媽媽。「媳婦兒太忙也太累了,每隔兩三天才能和家裡視頻連線一次,每次視頻,兒子都哭得稀裡譁啦的。」張慶田特別能理解妻子的苦衷,作為軍嫂、優秀護師,當看到全國各地一批批醫療隊紛紛馳援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和主戰場武漢時,楊馥睿坐不住了,接連多次向醫院領導請纓參戰。
  • 「戰「疫」演講 為愛發聲」堅守抗疫前線 奉獻澆築青春
    2020年防控新冠疫情期間,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門診分工會大家庭團結一致、互相幫助、全力抗疫,發生了許多感人的故事。近日,門診分工會與門診黨支部聯合,通過騰訊會議舉辦了抗擊新冠演講活動。
  • 堅守在防疫一線的「守門人」——河北省高速公路路政總隊眾志成城...
    他們來自河北省高速公路路政總隊,他們以堅定的信念、科學的措施、嚴明的紀律、強烈的責任堅守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前沿。黨委吹響了抗疫集結號「從今天開始,疾控專班人員不允許休假」。這是1月22日路政總隊第一次疫情防控專題會議上,豐海齡總隊長對疫情防控專班的要求。
  • 綠寶寶NGO環保小分隊走進寶安區黨群服務中心
    課堂上,學生們通過做遊戲來理解垃圾分類知識。為更好地利用資源,督促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主動、自覺地進行垃圾分類。5月22日下午,「垃圾分類,你我同行」微課堂走進寶安區黨群服務中心,綠寶寶NGO環保小分隊帶領中小學生們一起遨遊垃圾分類「王國」,通過實操演練,學習垃圾分類的有關知識。在微課堂上,學生們認真觀看了《科學說》,了解了垃圾對人類生活帶來的危害和負面影響。在課上,志願者講師告訴學生們,「要充分利用資源,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地球母親」。
  • 「我們的「戰疫」故事」戰「疫」前線黨旗高高飄揚
    「漕湖微光」志願者堅守門崗同時,漕湖街道全面吹響聯合抗疫「集結號」,成立「疫情防控」「防疫在線」「築夢夕陽」等4個行動支部,設立「集中隔離觀察點」「助力復工」2個臨時黨支部,把「紅色堡壘」築在戰「疫」最前線;組建「漕湖微光
  • 【道德力量】樊書偉:堅守平凡崗位奉獻無悔人生
    該同志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疫情防控中表現突出;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衝在一線當先鋒、做表率,積極帶頭參加各項創城志願服務活動;主動參與所在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和「紅旗黨支部」創建活動,所在支部榮獲縣「基層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示範點」和縣「五星級紅旗黨支部」榮譽稱號。主動請纓,攜手抗疫
  • ...堅守一線 抗擊疫情——記盱眙縣官灘鎮李莊村黨支部書記賈后德
    中國江蘇網2月5日淮安訊 1月26日,年初二的一大早,官灘鎮李莊村黨支部書記賈后德早早就走出了家門。清晨的冷風伴著冷雨,已經58歲的賈后德打著傘,腳上穿著雨靴,手裡拿著喇叭,開始了他又一天的「抗疫」工作。
  • 柘城縣公安局皇集派出所黨支部:築起防疫堅強戰鬥堡壘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全國性蔓延,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期,柘城縣公安局皇集派出所黨支部帶領全體民警、輔警一直堅持在戰「疫」一線與醫護人員並肩戰鬥,抗擊疫情。即使新型病毒主要通過人與人近距離飛沫和接觸傳播,傳染性強,發病率高,但皇集派出所黨支部這個戰鬥集體沒有一人退縮,全部義無反顧堅守在自己的戰位。
  • 深圳市龍崗區人民醫院「我是誰」百名抗疫人物展系列之二
    他為自己在抗擊疫情中,能盡綿薄之力而感到自豪,他是前線最普通的醫護人員在抗疫時期書寫絢麗華美的篇章。02 她是隔離病區醫生楊麗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他自告奮勇申請支援發熱門診,參與抗疫前線工作。疫情期間,已經數不清這是他接到的第幾個求助電話了,疫情任務繁重,他帶領團隊走街串巷,敲響每一位醫學觀察者的家門,耐心詢問身體情況並做詳細記錄,幾乎沒有合眼休息的機會。社康需要他,隔離居民更需要他,他是最深入群眾的一線醫生,是居家隔離居民的「疫情百科」。他每日按時的「拜訪」,為社區的健康平安注射了強心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