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夢瑤]說: 早知如此,卻還心存妄念……〈螓首低垂,淚花在美眸內滾動,凝聚成兩滴清淚滑落〉妾意如絲綿,郎心似金鐵,終南山間帝踏峰,此後一別無絕期。
[謝衡]說: 夢瑤!天下大勢,列國紛爭,鼎之輕重,誰可問焉?就似我這一路行來,眼見多少英雄豪傑耗盡心智,掙扎圖存,哪一個不是人中之英,哪一個不是氣運之選?這些豈是你一個孤守深齋、雙十年華的女子所能左右的?這方靜念禪院曾是天下佛門聖地,而今香火何在?與之同氣連枝的慈航靜齋,縱有千年傳承,如今還不是只剩下了你一人在苦苦支撐?
[謝衡]說: 君且看胡虜入侵社稷傾頹,列國大軍爭戰不休,中原沃野千裡蕭條,千萬百姓流亡殞命,豈是少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謝衡,就能致天下於太平?我有今日之成就,不敢說未曾牽連無辜,不敢說未曾錯害好人,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天下蒼生為重,我亦問心何愧?
[謝衡]說: 謝衡然不肖,終究是昂藏七尺,血性男兒,絕不容外族入侵,殺我同胞,侵我國土。若有朝一日,真是因為我之私,而致中原紛亂不休,諸胡聯軍南下,我必死戰沙場,給夢瑤仙子一個交代!
[秦夢瑤]說: 〈清繡美豔的玉容,深深凝望著愛人〉靜齋一小女子,敢問這位公子,閣下若平定亂世,將來為君之道?
[謝衡]說: 〈洒然一笑〉為君之道,說難不難,說易不易。世間百姓所求不多,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能娶妻生子,溫飽一生,也只不過是上位者不殘民以虐,不好大喜功而已。只是天道無情,以萬物為芻狗,水旱煌災,颶風海嘯,火山地震,輕易便能毀卻無數積年溫飽之家,反讓豪門巨富趁勢兼併侵奪,不過兩三百年,一定是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謝衡]說: 隨後便是不屈為安安餓殍者振臂一呼,引得眾多英雄梟雄風雲際會,戰亂連綿,最終是天街踏盡公卿骨,屍山血海鋪就帝王路,改朝換代,再開始新的輪迴。秦漢魏晉唐宋,千年以來歷朝歷代,多少仁人智士,耗盡一生心力,亦對此束手無策,是以清淨無為,輕徭減賦,與民休息,興修水利,儲備倉儲,及時救災,這些老生常談,只是治標之策。
[秦夢瑤]說: 〈雙眸泛起了動人心魄的奇異光輝〉莫非謝大哥,你竟有一勞永逸、解決皇朝更迭難題的治本之法?
[謝衡]說: 歷代帝王根深蒂固的痼疾,便是期望治下都是愚笨的順民,以為這樣就能令自己的王朝百世傳承,長治久安。殊不知君王以弱民愚民為能,而其後人只會越來越弱。弱肉強食,優勝劣汰,君子之澤,五世即斬。大秦亡於戍卒一呼,大漢亡於赤眉、黃巾。黃巢是個私鹽販子,與部下朱溫前赴後繼,竟滅煌煌大唐。所以,要建立千年不易之強國,開創者首先要有一顆真正強大、不圖私我的內心。
[謝衡]說: 夢瑤,你可知我自信高於這世間其他帝王將相的,不在才智,而在格局?華夏雖大,亦只是這片遼闊大地之一隅,神州之外,尚有四海百國:許以重金,招攬巧匠,改進器械,引進良種,提高畝產,廣開商路,交通四海,更大修工場,殖產興業,開疆拓荒,方能為我炎黃子孫謀千秋萬代之基業。
[秦夢瑤]說: …………
[謝衡]說: 夢瑤,我所希望的國度,其法當為百姓而立,不因高貴容忍,不因貧窮剝奪,無不白之冤,無強加之罪,遵法如仗劍,破魍魎迷崇,不求神明。我所希望的國民,有真理可循,知禮義,守仁心,不以錢財論成敗,不因權勢而屈從,同情弱小,痛恨不平,危難時堅心志,無人處常自省……
[秦夢瑤]說: …………
[謝衡]說: 我願這世間,再無壓迫束縛,凡生於世之人,都能有存活的權利,有自由的權利,亦有幸福的權利,終有一日,眾生生而平等,再無貴賤之分,人人如龍!
[秦夢瑤]說: 〈包蘊著天地靈秀的美目,亮起攝人神光〉善察者知人,善思者知心。知人不懼,知心堪御。俗禮不拘者非偽,事惡守諾者非信,物異而情易矣。——靜齋秦夢瑤,恭請衡帥試煉!
[秦夢瑤]說: 世間萬事萬物,雖說千變萬樣,錯綜複雜,總離不開因緣二字,莫不由業力牽引而來,無一物能漏於天網之外。唯有以大智大定,忘卻世情,心若止水,方可體會生死真諦,上窺天道之門。
[秦夢瑤]說: 梵清惠齋主選擇了隋文帝楊堅,師妃暄齋主選擇了唐太宗李世民。言靜庵齋主選擇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夢瑤不知道她們當時慧眼識英雄,憑著何等深不可測的智慧,還是上天啟示的玄機。但夢瑤知道,終於可以完成對先師的承諾,卸下身上的唯一責任,從此安心做謝大哥身後的小女子。
[謝衡]說: 捍衛華夏,守護蒼生,追求光明,此為我心所願,雖萬千曲折,不畏險阻,從此與夢瑤並肩而行。〈握緊了佳人柔荑〉夢瑤,承君一諾,必守一生。
『帝踏峰,白馬湖,真亦幻,化塵埃,相思雨,空樓坐,歸來去,魂夢牽,千年禪院三問,筆墨揮盡雲煙。煉獄火,鑄一身傲骨凜然;筆飛揚,書一片太平江山!』
ps:以上致敬電視劇《慶餘年》的相關臺詞。
《慶餘年》原著小說的這段話,眾所周知,是直接照搬了《十二國記》陽子的名言,雖然當時都知道是對經典文字「致敬」,但現如今的「網絡反抄襲鬥(槓)士(精)」們非常走火入魔,
所以拍攝成電視劇之後,誰都知道這段話非改不可。但怎麼改,會不會改到和原版文字對比,黯然失色,相形見絀,對編劇確實是一大考驗。
而今可以說,改寫得非常精彩!抓住原文精髓,並直接升華了。——而確令筆者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