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期《蔡志忠傳》讀書會

2022-01-29 拆書幫 徐州讀書會

活動地點:徐州市工人文化宮

30歲時,他執導拍攝了《七彩卡通老夫子》《烏龍院》等卡通電影,《老夫子》獲得了金馬獎最佳卡通電影長片獎;

37歲時,他與日本講談社籤約,出版了《漫畫莊子說》《漫畫老子說》《漫畫孔子說》等《諸子百家》系列,銷量超過了3000萬冊;

50歲時,他閉關10年研究物理,寫出1400多萬字,最後結成《東方宇宙四部曲》;

63歲時,他獲得了「金漫獎」終身成就獎.

他為了畫好一張釋迦摩尼佛像,開始收藏銅佛,短短幾年買入三千樽,成為了中國藏銅佛量最多的人;

為了鍛鍊自己大腦的敏捷,他決定練習打橋牌,結果拿下了120多個橋牌冠軍.

他,就是蔡志忠,一個有些古怪又渾身上下充滿仙氣的人

人生觀的形成

 

1948年2月2日,蔡志忠出生於中國臺灣彰化縣花壇鄉,因為花壇鄉有一棵很高很大的茄冬樹,所以蔡志忠總稱自己是「茄冬下的男孩」。

 

蔡志忠的父親蔡長,年輕時自己經商創業,經營碾米廠和樹薯加工廠,因為二戰強迫關閉。後在花壇鄉公所上班,平時閒暇時間忙碌自家水田。

 

蔡爸爸的唯一愛好是書法,當時已經成為了全鄉第一,鄉上所有人的春聯、招牌、請柬、書信基本上都由他來寫,如果誰找了別人,他也會十分生氣。

 

母親蔡餘志沒有上個學,是個文盲,但是她性格特別柔和,從來不責罵自己的孩子一句,也從來不跟自己的孩子說「不」,她每天除了做飯洗衣、照顧孩子、忙農活之外,唯一的愛好就是去看兩月一次的歌仔戲,因為每次去都要花錢,所以蔡爸爸堅決反對,但蔡媽媽從未因為別人的反對而放棄過這個唯一令她欣賞的愛好。

 

蔡志忠說他的好勝之心便是遺傳於父親,個性的養成,大部分則來源於自己的母親。

 

蔡志忠的父母一共生了11個孩子,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物質匱乏、缺醫少藥,加上中國臺灣當時流行霍亂瘧疾,孩子只要感染這兩種疾病,幾乎沒有生存的可能,所以在他出生之前家裡就已經夭折了四個哥哥兩個姐姐。

 

就因為這一重接一重打擊,蔡家父母才放下執念,他們不再渴望蔡志忠去做多麼偉大的事情,只希望他能夠無災無病的好好長大。

 

所以在整個成長的過程中,蔡志忠的父母從來沒有約束過他———沒有希望他這樣做或者那樣做,沒有告誡他告誡他這樣不行那樣不行。

 

因為這些因素,蔡志忠從小就擁有了別的孩子很難擁有的自由空間,他像是一顆自由生長的小樹在鄉下田野茁壯成長。

 

樹立價值觀

 

二戰結束以後,美國神父來到中國臺灣傳教,並帶來了大量物資教堂,每個月免費發放牛油奶粉,玉米粉等,因此收穫了臺灣的第一批天主教徒。

 

蔡爸爸為了幫助自己的朋友獲得傳教士資格,也讓一家人加入了天主教,蔡志忠因此一出生便被受洗。

 

三歲半時,蔡志忠已經會背誦《天主經》《聖母經》《玫瑰經》,腦袋裡裝了1000多個《聖經》的故事。

 

因為這些故事,三歲多的蔡志忠發現了人生需要及早定位才行,比如諾亞會製造超大方舟,摩西能將拐杖變成大蛇,耶穌有超能力,讓盲人重建光明。

 

而那個時候蔡志忠的身材瘦小,又沒有力氣,他不停的思考,將來自己能做什麼呢?

 

這個問題困擾了他整整一年時間。

 

直到四歲半的時候,爸爸送給他一張小黑板,他可以在這個小黑板上隨意的亂塗亂畫。

 

就是因為這個小黑板,蔡志忠發現了他自己畫畫的天賦———他不但很會畫、很愛畫,而且還畫的很好。

 

那一刻,他突然清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要不餓死,我要一生一世,永遠畫下去,一直畫到老、畫到死為止。」

 

立志是需要與生活相結合的,那個時候,根本就沒有能用畫畫變現的工作,他找了又找,後來發現,電影招牌是需要人來畫的,那就朝著這個目標發展好了。

 

於是蔡志忠一邊上學,一邊不停的學習畫畫。

 

上學沒多久,蔡志忠便成了全校出了名的「問題兒童」。

 

負責教數學、自然、地理的是一位名叫李再興的老師。

 

「學問就是要學,要問!」有天李再興老師上完數學課後,有感而發地對全班同學說,「課堂上不懂,上課時問;課外問題不懂,下課後問。」

 

深以為然的蔡志忠下課後急忙跑去問李老師:「老師,老師,為什麼筷子放進水杯中會彎曲呢?」

 

李老師說:「因為光的折射,使筷子看起來彎曲了。」

 

「那為什麼光會產生折射?」

 

李老師說:「因為光在空氣中的運動速度比較快,在水中速度比較慢。」

 

「為什麼光在空氣中運動速度比較快,在水中速度比較慢?」

 

頭上直冒汗的李老師只好說:「老師明天再告訴你。」

 

第二天李老師並沒有告訴他答案。很明顯李老師家裡的圖書數據不夠豐富,而那時又沒有百度。沒過幾天,蔡志忠又拋給老師一連串的問題:

 

「老師,老師,為什麼玩水玩久了手指的皮膚會變皺?」

 

李再興老師說:「老師明天告訴你。」

 

蔡志忠又問:「老師,老師,米缸裡的米蟲是為什麼會無緣無故地從白米中生出來?」

 

李老師說:「老師明天再告訴你。」之後,蔡志忠問了李老師很多有關於人生或是宇宙、時間等問題,得到的答案都是:「老師明天再告訴你。」

 

面對這個「問題小孩」,李老師手足無措。

 

有一天課間,蔡志忠從教室走出來一眼看到剛從教師休息室出來的李老師,剛要張口喊「老師」,只見李老師哧溜一下子鑽進旁邊的保健室。

 

從那一刻起,他便不敢再問李老師了,因為他還欠自己23個問題沒有回答。

 

從這件事,蔡志忠認清一個道理:老師不是萬能的。除了課本之外,他知道的事物並沒有比自己多多少,而且他所能回答的也只是回家從書中的數據裡找答案而已。

 

從此他便養成一個好習慣:自己的問題,自己找答案。

 

蔡志忠後來回憶說,他很能理解李老師,如果真的能追根究底直到最終真理,那麼李老師便可以拿到諾貝爾物理獎了。

 

李再興老師為學生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不知道就說不知道,不會跟學生瞎掰,也沒有找藉口。

 

為了感謝他,蔡志忠在後來出版的《物理天問》這本書的扉頁寫著:

 

謹以此書獻給我的小學老師:李再興老師。

 

上小學時,李再興老師說:「學問就是要學、要問!課堂上不懂,上課時問;課外問題不懂,下課後問。」

於是我一有不懂的便問李老師,問到他只要看到我便刻意閃開!

因為他還欠我還沒有回答的23個問題。李老師教我學習最重要的是要問問題,同時他也展現出不知道就說不知道的正確治學態度。我因而養成從小就很愛自己問自己問題,無論是人生或是宇宙、物理、時間等問題,也養成自己的問題自己尋找答案的習慣。

謝謝李老師!

 

到了九歲時,臺灣捲起一股漫畫風潮,大街小巷都可以買到漫畫讀本。

 

蔡志忠見到這些漫畫皆愛不釋手,之後有了新的方向-成為一名職業漫畫家。

 

這個志向也伴隨了蔡志忠的一生。

 

找到這個方向之後,他利用一切空閒時間,走到哪畫到哪。

 

紙上、牆上、書上,都成了他創作的地點。就連學校的課本也沒能倖免———他的課本空白的地方全部被他畫滿了各種漫畫人物。他還在每一頁的左右下角畫簡單人物連續動作,快速翻閱時就變成了動態卡通。

 

為夢想放棄學業

 

蔡志忠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初中聯考,他是全校唯一考取省立彰中的畢業生,成為了全村的驕傲。

 

當時看來,他繼續讀完高中、大學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卻因為一個老師的一席話,讓蔡志忠徹底改變了人生軌跡。

 

這個老師叫黃界元,是蔡志忠初中二年級的班主任,他是一位剛從師範大學畢業的年輕老師。

 

上第一堂課的時候,他就給自己的學生們灌輸了不一樣的思想。

 

他說:「人生有無限可能,讀書並不是人生唯一的道路,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從讀書中獲得好處的。想做什麼,就大膽去嘗試,不一定非要逼著自己將大學念完。」

 

這段話,其實是班主任說給班級差生的,沒想到差生沒有聽到心裡去,學習成績好的蔡志忠卻聽到心裡去了。

 

他開始向臺北一家剛成立不久的小出版社-集英社投稿自己的四格漫畫,想著如果被招聘,就退學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沒想到,一個星期後,他居然收到了出版社的回信,上面寫著:「如果你現在能夠來臺北畫漫畫的話,我們邀請你到本社,當正式的漫畫家。」

 

那天下午,蔡志忠迫不及待地告訴媽媽自己的決定:「媽媽!明天我要去臺北畫漫畫了。」

 

母親說:「你走之前,要先去告訴你爸爸。」當天晚飯後,父親一如往常地坐在室外走廊的藤椅上看報紙,蔡志忠站在父親身後說:「爸爸,明天我要去臺北。」

 

父親問:「去幹嗎?」

 

「畫漫畫。」

 

「找到工作了嗎?」

 

「找到了。」

 

父親頭也沒回,只說了一句話:「那就去吧。」

 

短短6句對白,28個字。父親沒回頭看他,他也沒走到父親的前面。

 

多年後,在臺北打拼成功的蔡志忠獲得了臺灣十大傑出青年獎,上臺致辭時,他這樣說道:「今天能得這個獎完全要感謝我的爸爸,他沒讓我去讀數學補習班、英文補習班,也沒要我去替他完成一生未完成的願望,而是讓我選擇做自己。

 

十五歲就業

 

1963年7月15日早上,帶著簡單行李和家人給的250元臺幣,15歲的蔡志忠搭上火車離開家。

 

月薪300元,提供吃住,分配了畫畫的工作桌,蔡志忠被安置到6平方米左右小臥房,裡面擺了兩張雙層床,4個小漫畫家擠在一起睡覺。

 

第二天早上四五點,從都市車輛行駛聲與喇叭聲中醒來,蔡志忠朦朧中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不是個鄉下尋夢的孩子,而是美夢成真的漫畫家了。不由得心中高興地大叫:「哈哈哈!我成為職業漫畫家了,我是漫畫家了。」

 

從此以後,他展開了自己小小漫畫家的職業生涯。

 

到了一月後領薪水的日子,本來許給蔡志忠每月300元的集英社老闆,因為看到他畫的又快又認真,直接把工資翻了一番。

 

蔡志忠人生第一次領薪水特別興奮,他跑到郵局,給家裡寄過去了450元,僅留下150元一併同時附了一封信給蔡爸,信上說:「爸爸,你是全鄉書法第一,但我不僅要做全花壇鄉最好、全彰化最好、全臺灣最好的漫畫家,有一天,我要成為亞洲最好的漫畫家。」

 

蔡志忠後來回憶說:「只因第一次出版漫畫、第一次領薪水興奮過度,才寫下這段少年猖狂的話,直到22年以後我拍《七彩卡通老夫子》賣座中國臺灣第一,連續獲得金馬獎、最佳動畫片和十大傑出青年獎時,父親送我一張他特地為我寫的書法——『名震亞洲』。那時才猛然發現原來父親一直牢記這封少年猖狂時所寫的信.」

 

二十歲服兵役

 

1966年,臺灣報紙稱,漫畫敗壞社會風氣,學生迷上漫畫不認真讀書。家長和學校紛紛禁止學生看漫畫。政府也要求漫畫出版前必須送審,取得執照後才能印刷出版。

 

漫畫的銷路越來越差,出版社紛紛關門倒閉。

 

在這種大環境下,畫了三年漫畫的蔡志忠失業了,只好收拾行李,回到了彰化老家。

 

一個月後,蔡志忠重返臺北,又重操舊業,但工資卻比之前少了許多,但他還是沒有改行,繼續又堅持了兩年。

 

1968年,蔡志忠20歲了。按照臺灣的規定,年滿二十歲的男人必須服兵役。

 

20歲的蔡志忠被分配到高射炮兵40炮營,每天站崗5個小時,他覺得這簡直是在浪費生命。

 

於是在受訓期間,每逢休息日他便穿著軍裝帶著作品到部隊中的「畫畫單位」毛遂自薦推銷自己。

 

功夫不負有心人,此後3年,蔡志忠都沒有站崗,而是留在了後勤處,他在這裡替高炮部隊畫了《圖解細部零件分解與維護》等三本書,這三本書被出版分發給每一位高炮官兵。

 

蔡志忠說,他對部隊的貢獻,好過在陣地站崗5475小時。

他在服兵役三年期間,利用休息時間自修了大學美術,他還買了很多西洋美術史、中國美術史、色彩學、設計色彩計劃、錯覺藝術、包浩斯設計學院等書,自己研究中西美術史與現代設計藝術。邊看書邊勤做筆記,從希臘羅馬時期的拜佔庭藝術,到威尼斯畫派、浪漫畫派、印象畫派、唯美主義等。

 

中國美術史從顧愷之人物畫到張大千潑墨山水,有時也會臨摹顧愷之、梁楷、吳道子、揚州八怪等人物畫作。中國山水畫中的留白令蔡志忠著迷,用空無表現意境。對日後他畫《漫畫諸子百家》系列有很大的幫助。

 

用「乘法」才能賺到更多的錢

 

1971年,退伍後的蔡志忠,應聘到了一家集電視、電影、動畫、廣播、廣告與一體的光啟社工作,一年之後升任電視美術指導;

 

1977年,蔡志忠白手起家自創辦遠東卡通公司。

 

香港電影公司的老闆胡樹儒找到正在經營遠東卡通公司的蔡志忠,想合夥一起拍動畫電影《七彩卡通老夫子》。

 

當時蔡志忠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於廣告費用,胡樹儒告訴他:「做廣告生意,做完就完了,只能再接下一個,『1+1+1....』這種加法太慢,不如去做電影,一部受歡迎的電影可以賣給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以及馬來西亞、韓國甚至可以發行全世界,這便是乘法———1×5或乘以更多。」

 

蔡志忠一下子被點醒了。

 

人的一生很短,只做加法成就有限,所以應該做乘法。隨後,蔡志忠執導拍攝了《七彩卡通老夫子》《烏龍院》等卡通電影,《老夫子》還獲得了金馬獎最佳卡通電影長片獎,「乘法」給蔡志忠帶來了第一桶「睡後收入」。

 

這套理論被蔡志忠稱為「乘法哲學」,這個觀念也深植在他的心中。後來畫《漫畫莊子說》時,蔡志忠便決定畫整套的《漫畫諸子百家》,並在第一時間推廣到全世界49個國家和地區,這便是1×22×49=1078的乘法哲學。

 

關於財富的兩次覺悟

 

「乘法哲學」讓蔡志忠賺了許多錢,同時也令他非常忙非常的累。

 

剛創業那段時間,他一心想要立穩腳跟,總是無條件地接攬生意-

A客戶說:「這件工作3天後要交稿。」

 

他說:「好好好。」

 

B客戶說:「這20秒廣告,你必須先趕工替我做,不然我得找別人製作。」

他答應:「好的,好的。」

 

C客戶說:「這個動畫廣告,你5天內必須完成。」

 

他也答應他:「好的。」

 

雖然他明明知道這些都是無法在規定時間完成的,但又不希望失去客源,只好勉強答應。

 

他一向對自己的工作效率很有自信,但工作愈接愈多,一年下來,已經積壓得喘不過氣來,每個案子幾乎延遲兩天才交得出。長期精神緊繃狀態下,壓力大到幾乎要瘋掉,他說甚至想要結束生命!

 

有一天晚上,下班後大家都走了,公司裡剩下蔡志忠一個人加班,手上有四五件案子沒完成,都是答應客戶今天要製作完成交稿的。

 

他繼續趕工。

 

「鈴鈴鈴!鈴鈴鈴!」電話響了。

 

是來要片頭的,他沒接電話。

 

過一會兒,電話又響了。

 

是廣告公司要廣告的,還是不接。

 

那一晚,電話不斷地響起來。

 

他清楚地知道都是哪些客戶打來的電話,要催什麼。

 

他沒有接其中任何一通電話,任由電話鈴去響,響著,響著……

 

他站在落地窗前面對臺北天空思考:

 

「我做得這麼忙,到底為的是什麼?我一天只花100元,為何要賺3000元?到底要賺多少錢,才算有錢?」

當時想通一個事實:

 

財富多寡,要視欲望而定。如果欲望無窮,錢再多也不夠用,死拼一輩子,也不能算作有錢人!只要口袋裡的錢足以購買慾望,就是有錢!只要欲望大過於自己的財富,就是沒錢!

 

想通這個道理之後,他豁然開朗,一下子釋然了。於是把工作全部扔下,回家好好睡了一覺。

 

第二天一早到公司,蔡志忠開始一個接一個打電話給客戶,誠懇地告訴對方交片的準確時間,如果不能接受可以交給別家做。但是沒有一家因此而離開,所有的客戶們都願意再等幾天。從此他化被動為主動,依正常的作息規律來工作,公司製作水平比以前更好了。

 

沒有困境,便沒有頓悟!陷入困境,蔡志忠悟通了財富的定義。

 

1984年,《皇冠》雜誌創刊30周年,請每位作家寫一小短篇。

 

36歲的蔡志忠寫了一篇《十年人生感想》短文:

 

我過去花了10年賺得1000萬元,

 

我常想還給上蒼這1000萬元,

 

換回我的青春10年,當然我辦不到!但從此我一定能辦到不再以任何10年或一年或一天去換取1000萬元。

 

用時間換錢,到頭來一定是個虧本生意。因為我們無法在臨死之前,用1000萬元換回多活10年或一年或一天。

 

文章刊登出來之後,蔡志忠便立下人生大願:

 

此生不再切割任何生命去換錢,除非我真的需要那筆錢!

 

這也是他的第二次頓悟。

 

接下來,他結束了經營了7年的動畫公司。

 

擁有3棟房子、存款860萬臺幣(大約相當於220萬人民幣)的存款,從此只要不賭錢、不投資、不借別人錢、不替人擔保,活到80歲我還有錢吃方便麵。我對自己說:夠了!這一生為錢做事的日子到此為止。我要去做更有意義的事。

 

從此他的生命不再零售,他要將整個後半生批發給自己,只做自己樂在其中的事。

 

有朋友不理解地問:「何必放棄動畫公司呢?你可以像從前一樣,動畫、漫畫兩邊兼顧啊?」

 

他回答說:「追兩兔不得一兔,我要全力以赴畫漫畫。」

 

不久後,蔡志忠一人飛赴日本,開始研究畫諸子百家。

 

成為東方哲學的傳教士

 

1984年12月22日,蔡志忠到東京出席少年畫報社所舉辦的漫畫家年會。

 

席間,有一位日本漫畫家市川立夫對他說:「以後你來東京別住飯店了,可以跟我一起住,大家分攤房租。」蔡志忠立即答應了,當場跟他要電話。

 

4個月後,蔡志忠決定要到日本畫漫畫,他飛到東京,跟市川立夫一起合租。

有一次跟市川立夫聊天時,蔡志忠提到「莊周夢蝶」的故事。

 

市川立夫說:「好像柏拉圖也有類似的故事。」

 

蔡志忠猛然想到:何不將先秦諸子百家思想畫成漫畫呢?剛好他隨身帶著幾本《莊子》《老子》《墨子》哲學思想,當下便開始研讀《莊子》。

 

蔡志忠發現自己跟莊子很像,追求天人合一、清靜無為、凝神寂志,不把名利看在眼裡。莊子首創以寓言方式談哲學,很適合用漫畫表現。

 

蔡志忠把莊子思想改編成漫畫,僅僅用了10天,他已經完成整本《漫畫莊子說》的草稿。

 

日本講談社看到《漫畫莊子說》的畫稿,當場答應跟蔡志忠籤約,出版《漫畫諸子百家》系列。

 

一般人認為,漫畫不外乎畫一些幽默諷刺的主題,但如果你問蔡志忠:「漫畫可以畫什麼?」他一定會倒過來告訴你:「有什麼不能用漫畫畫?」

 

之後,蔡志忠在日本開始了長達4年的第一次閉關,畫出了《漫畫莊子說》《漫畫老子說》《漫畫孔子說》等《諸子百家》系列。

 

臺灣聖嚴法師曾這樣評價蔡志忠,畫只是他的技術,思想、內涵則必須花很長的時間去學習、思考、消化以後,才能用畫呈現出來。所以,漫畫是他的天才,思想則是他的功夫

 

收藏佛像只為讀懂佛學

 

1990年,42歲的蔡志忠功成名就,移民溫哥華,過著每天無所事事、吃喝玩樂的生活。有一天,他躺在玻璃屋,仰望著天空中的白雲思考,突然覺得自己這樣很丟臉,追問自己要「多為別人做點什麼」。

 

沒過多久,他就找到了新的目標,決定要畫《漫畫佛經》。於是,他立刻回中國臺灣,研讀佛經3年,看了數百本佛教經典,畫了24本佛法筆記,出版了《漫畫佛陀說》《漫畫心經》《漫畫法句經》等一系列佛經漫畫。將漫畫轉向佛學和禪宗的過程,是他「完全融會貫通佛學和禪宗」的過程,使他「一直都置身於佛法形容的禪定狀態中」,對他的人生和事業是一次極大的提升和洗禮,為之後走向巔峰補足了能量。

 

這之後的3年裡,他在臺北、溫哥華兩地來來回回26趟,每次在溫哥華只住一兩個星期。在臺北的日子,他則是大量地研讀佛經。

 

當時他決定不了是把佛陀畫成像《西遊記》裡的中國式佛陀,還是袒露右肩在林中修行的印度式佛陀,於是就去古董市場,想買尊佛陀造像來參考。他花了1萬元臺幣,買回來一尊明朝早期的銅佛。回家後,蔡志忠把佛像擺在書桌燈光下,「哇,好美啊」,他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自此,蔡志忠在收藏銅佛的路上一發不可收。1992—1994年間,香港古董街人行道上,鋪滿了來自中國的各種古董:西漢高古銅器、北魏佛菩薩石雕、北魏「胡人」彩陶、唐代仕女彩陶、唐馬彩陶、字畫、文玩、陶瓷器,琳琅滿目。蔡志忠則目標明確,每隔3周,就去搜尋銅佛。

 

開始收集銅佛時,蔡志忠預計將當時的800萬新臺幣積蓄散盡,約買到500尊佛像時,就可以收手,不料一投身其中就是20多年。不知不覺間,他家中佛像的數量龐大起來,如今已經有近4000座。

 

作家蔡瀾去蔡志忠家玩兒時,被滿屋的佛像驚呆,調侃道:「要是遇到地震,被佛像掉下壓死,也是一種相當有趣的走法。」佛像成為蔡志忠創作的靈感來源。他買書研究,花大半年時間拜訪祖國大陸、印度、日本等地的高僧及收藏銅佛的名家,整理出佛像的各種手印與體態姿勢,以及各種時代佛像的臉孔造型、服飾、佩戴的寶冠瓔珞等變化演進,細到極致。

 

最終有了《漫畫心經》《南傳法句經》《北傳法句經》等一系列佛經漫畫。

 

十年科學研究

 

1998年9月3日,正值事業高峰期的蔡志忠停止一切日常工作,開啟了第二次閉關模式,專心研究物理。

 

他說:「我曾經兩度120個小時絕食禁語,試圖喚醒內心的阿賴耶識響應宇宙的低語。他鑽研牛頓與愛因斯坦的學術著作,學習數學,並把所有物理理論、方程式全部驗算、確認,試圖讓自己突破現實對於空間、質量以及時間定義等問題。我期望能一舉敲開宇宙物理的神聖殿堂,並窺見隱藏於事理背後的真理。」

 

物理讓蔡志忠痴迷,他喜歡計算方程式,會在浴缸裡、馬桶旁觀察水流,再想辦法寫個方程式來描述;在他家的廁所,貼滿了他還沒有想通的數學問題。動腦的樂趣、解開題目時的喜悅,讓他「就像進入了一個逆光的房間,門窗都打開了,身體也在發光,我感動得快要跪下來。那種滋味,你只要嘗試過一次,就會上癮」!

 

家中地板上的物理書籍堆積如山,而物理書堆的後面,則是蔡志忠自修物理、涉獵科學史所做的筆記,裝了好幾個書櫃。他還會找物理學家朋友一起討論,交換心得,雖然他們花在爭辯上的時間比較多。

 

閉關10年間,蔡志忠畫了約16萬張物理數學畫稿,寫出的文字超過1400萬字。最後結成《東方宇宙四部曲》。

 

關於專注

 

蔡志忠從15歲成為職業漫畫家,直到今天從事動漫50多年,這些年來他每天畫畫。從凌晨1點,連續工作到下午兩點才吃午飯,並且40多年來不吃早餐,最近幾年來每天只吃一兩頓飯。除了蛀牙和感冒之外,他說自己從沒有生過病,沒去過醫院。

 

由於一生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他達到了一種「不累、不餓、不困、不病、不死」的狀態。

 

有人對他說:「你真是超乎常人的努力認真。」

 

他總是回答說:「我一生從沒工作過,有的只是夢想完成的享受。」

 

有人說:「每天工作16個鐘頭而不累,真難以理解。」

 

他說:「從事需要毅力支撐的事物才會累,當你選擇自己的摯愛作為職業,無我地跟焦點談戀愛,便沒有累這回事。」

 

如果現在你問他:「你對自己的一生有何感想?」

 

他會回答說:「日日是好日,處處是天堂。」

 

蔡志忠每天凌晨1點鐘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花上15分鐘,孤寂地面對星空思考,並問自己4個問題:

 

1.我這輩子到這個世界上來到底是為了什麼?

 

2.今年我要完成哪些目標?

 

3.近段時間主要做什麼?

 

4.今天我要如何安排?

 

當他把這些問題想清楚了之後,立刻將自己的精力全部聚焦到手頭的工作,心無旁騖地開始一天的工作。就這樣,他問了自己幾十年。越問目標越清晰,越問精力越聚焦。

 

在蔡志忠看來,我們的心,像是一個功能優良的攝影鏡頭,好的鏡頭可以精確無比地對準所要拍的對象,令前景背景失焦,凸顯主題目標。無論我們做什麼、能有多大的成果與收穫,完全要看我們投入得多深聚焦得多準。無限瘋狂才能達成最大的聚焦能力,向無限深處投入,讓內心的熱情繼續燃燒,才會抵達成就的臨界點。當一個人進入強烈的焦點,便會發現時間是不存在的。一分鐘猶如一天,一天長如一年。

 

無限瘋狂地投入後,我們才知道所投入的對象和自己的底線,到底自己有多愛,更重要的是讓熱情燃燒到臨界點之後,工作再也不是工作,不需要毅力,沒有苦與累這回事,有的只是無限積極。

 

這也成為蔡志忠受用一生的法寶。

關於讀書

 

蔡志忠至今讀過3萬本書。然而在他的家中,比書籍更吸引人視線的,是牆面上很大一部分用完的筆記本和檔案夾,蔡志忠讀書和別人不同,他讀書很快,且瘋狂記筆記,就像他善於把高深的東方智慧、禪宗化為簡約的語言和畫面一樣,他最想講的是自己如何總結規律和尋找方法。

 

他書櫃中有1600本的筆記夾,內容從微積分、物理、佛學到古文訓詁,甚至每天的工作時數,都化作一本本厚實的筆記檔案,記錄下他這一生豐富的閱歷。

 

「我看書特別快,20分鐘就可以看完一本漫畫,200多頁的物理書只需3個小時。」他認為一般人不會看書,只是在逐字閱讀,並讓文字沉浮於浩瀚腦海之中,且看完即沉入海底。

 

看書,應該要像建構房子般,讓每本書的知識,一點點構築成鋼梁、牆壁,並逐步建造成一座完整的房舍。

 

他看了1000多本的物理書籍,並非將書中的內容完全熟記,而是遇到不一樣的論點、知識,才停下細看。

 

蔡志忠說,無論看什麼書,都要讓自己的底層功夫更顯紮實,增長智能。很多人讀書,只能叫掃描文字,把書背進大腦,再通過嘴巴講出來,卻完全沒有理解書中的智慧。

 

他說讀書要進行主題性閱讀。先設定一個主題,然後去閱讀。

 

他研究物理,先閱讀了160本物理方面的書,然後才開始自己的研究。

 

當我選定了主題,就會閱讀相關書籍、深入研究,再轉化成圖畫與文字為心得,無形中更加深了這門學識的印象。

 

閱讀的過程,像在建大樓的鋼架,會形成自己的結構體系。

 

看書學習,就可以找出規律。當他想畫第一本漫畫佛經時,是在閱讀了50多本經書,並前往寺院、道場與法師們談論禪理,之後才匯整出一本《禪說》。

 

「你如果找到了規律,可以使銀行的鈔票變成自己的戶頭,可以使一個漂亮的女生變成自己的老婆,使一本書暢銷100萬本,使橋牌冠軍的獎盃拿到自己手上……」

 

蔡志忠特別提醒年輕人,「現在幾乎所有人都在刷手機,那個是信息,信息創造不了財富。信息、知識、智能都換不了錢,流動的智慧才能換到」。

 

「看書,像看電影一樣看著玩,是可以的。但你也可以從書中學會自己需要的技能,然後行動,把自己培養成專家,你就可以比別人厲害100倍。」

 

關於生活

 

蔡志忠說自己的資產超過20億人民幣,但他每天的消費不過二三十元。

 

白襯衫,襯衫左胸上有一個口袋,插著幾支筆,米色休閒褲,帆布鞋,無論是開畫展、舉行新書發布會,還是日常的出門、會客,一年四季幾乎都是這身打扮,20年沒變過。甚至好幾次,他在參加電視臺的節目錄製和新書發布會現場,被人發現襯衣的肘部和褲子還帶著磨破的洞。

 

年輕時,為了在事業上取得成就,他給自己定了一個原則:把生活儘量簡單化。吃飯,最常吃的是方便麵,每個月要吃掉幾十包;穿衣,幾乎每一條褲子都穿到磨破為止。

 

他曾經一下子買了30件同樣的白襯衫,20條同樣的褲子和14雙同樣的帆布鞋,他以為後半生足夠了,沒想到自己活得比鞋子還要久。

 

出門時他會隨身帶一個帆布包,裡面裝著寶貝-畫筆。

 

拍照時,會戴上一頂禮帽,他說是為了遮醜。

 

讓蔡志忠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他居然還成了某一年的「時尚先生」。

 

穿衣簡單,吃飯更是如此,一個饅頭就可以打發一天。

 

一天只吃一到兩餐,不過是饅頭、青菜,再配一碗清粥。不吃早餐的習慣已經保持了44年。他說:「吃多了,聰明的大腦就會變成豬頭。」他認為肚子跟大腦成反比,肚子空空時,智商最高;吃飽飯之後,智商最低。更不喜歡為了吃飯而中斷創作,吃過飯後,往往回不到吃飯前的創作狀態。

 

對物質的需要減到最少,才能得到更多的自由。如果拎一個名牌包,還得配名牌的衣服。這樣就被限制住了。

 

物質真的不重要嗎?蔡志忠說:「你的精神生活足夠豐富,物質生活根本就不會在乎。」

 

 皈依佛門

 

2016年看魯豫有約《蔡志忠的自由世界》,記得當時蔡志忠說「我生於臺灣,死在杭州,葬在少林寺」,他是這樣規劃自己的人生。

 

2020年11月17日上午9點,嵩山少林寺在藏經閣為蔡志忠舉行剃度儀式,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為其剃度,蔡志忠自此成為一名「沙彌」,法名釋延一。

 

自此這個世間少了一個特立獨行的漫畫家,多了一個有趣的和尚.

 

相關焦點

  • [讀書會第45期]熊培雲VS劉瑜:我們為何失去了自由?
    往期精彩內容[讀書會第42期] 沈旭暉VS陳冠中:國際政治夢工廠[讀書會第41期] 閭丘露薇VS胡泳、金玉米:拒絕「偏見」報導[讀書會第40期] 胡赳赳VS陳丹青、李健、葉蓓:北京的腔調>[讀書會第39期] 易立競VS張亦霆:明星訪談「有問題」[讀書會第38期] 李長聲VS止庵:解讀太宰治自殺之謎[讀書會第37期] 對話黃梅:人人都是奧斯汀[讀書會第36期] 周雲蓬VS柴靜、羅永浩:從詩歌回到現實
  • 《使女的故事》續集來了丨上海之巔讀書會(32期)
    《使女的故事》續集來了丨上海之巔讀書會(32期) 2020-08-08 21: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貞明之家梅林公園第10期&蓮花山公園第72期戶外親子讀書會
    大家相信麼?每次我們齊唱《中國少年》都讓我渾身充滿了力量,立志要做這樣的「強少年」;齊誦《小小學堂在我家》、《讀書會公約》都讓我再一次對照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按要求做到了。人難免有懶、慫的時候,所以讀書會這個能量場又把我們拉回正道。
  • 我的「偶像」蔡志忠 | 臺灣漫畫大家蔡志忠作品談
    前一陣一則關於蔡志忠出家少林寺的新聞上了熱搜。蔡志忠這個名字可能現在的年輕讀者並不十分熟悉。那是在漫畫=日漫=不良讀物的90年代,蔡志忠的漫畫是家長唯一可以主動買回家擺在書架上的漫畫。我(衛詩磊)就是在一個擺滿了馬克思列寧著作的正統書架上,第一次讀到蔡志忠的漫畫《莊子說》。
  • 漫畫大師蔡志忠:讓一個孩子自由成長,他會長成什麼模樣?
    昨天上午,嵩山少林寺在藏經閣為72歲的漫畫大師蔡志忠舉行剃度儀式,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為蔡志忠剃度,取名釋延一。
  • 72歲漫畫大師蔡志忠出家少林
    > 憑闌人●72歲漫畫大師蔡志忠出家至少林寺剃度(新韻)李 霖 11月17日上午九點,漫畫家蔡志忠在嵩山少林寺剃度,出家成為「沙彌」,法名「延一」。 75、第486期:社會萬象之三:七律●贈教師。https://mp.weixin.qq.com/s/AQ3QGv3La7AZeXjJCGzWiA 121、第661期:社會萬象之七:七律●安順公交墜湖。https://mp.weixin.qq.com/s/e7l1EsL3tmltACvlT8zFAw 123、第663期:社會萬象之八:七絕●焦作幼兒園投毒。
  • 晨光讀書會第199期:河南工學院經濟貿易系主任王文劍博士《鴻門宴傳奇》6月22日精彩開講
    還是洞見歷史隱秘的自信?我們看到的歷史,都是殘缺的。我們以為理解的故事和古人,也許是僅僅看到了一個側面和一段剪影。鴻門宴背後隱藏著諸多被人忽視或忽略的背景。敬請關注晨光讀書會第199期,6月22日下午4點,新鄉學院圖書館,河南工學院經濟貿易系主任王文劍博士為您帶來《 鴻門宴傳奇——史書背面的隱秘》。
  • 【254期】漫畫家蔡志忠,原來是個好老師
    他在光啟社工作時,有個女導播叫楊婉瓊,每次單位團建她都不參加,還透露自己在美國有位留學的男朋友,弄的男同事們沒人敢追。大家便慫恿蔡志忠挑戰這個不可能的任務。擁有3棟房子、860萬臺幣存款,他盤算一下,從此只要不賭錢、不投資、不借別人錢、不替人擔保,活到80歲還有錢吃方便麵。他對自己說:「夠了!這一生為錢做事的日子到此為止。我要去做更有意義的事。從此我的生命不零售,將整個後半生批發給自己。」他將公司的股份全部送給四位元老級員工,自己要心無旁騖做個快樂的漫畫人。蔡志忠離開他創辦的卡通公司,成立漫畫工作室,專職畫四格幽默漫畫。
  • 元謀縣人民法院青年幹警讀書會第二期進行時
    元謀縣人民法院青年幹警讀書會第二期進行時 2020-11-24 1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蔣勳美學福州讀書會第十一期 ▍《惠琳講述:你不知道的蔣勳與臺灣藝文16年》11月20日預告,現在報名!
    ◎ 第十期蔣勳美學福州讀書會《蔣勳說唐詩》回顧▲蔣勳美學福州讀書會第十期《蔣勳說唐詩》精彩花絮>視頻:蔣勳美學福州讀書會第九期《無關歲月》精彩花絮◎ 第三期蔣勳美學福州讀書會《美,看不見的競爭力》回顧◎ 第一期蔣勳美學福州讀書會《捨得,捨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回顧
  • 上海校友會【重溫經典讀書會】五期「線上品讀會」分享
    初三上午9:30—11:30,第五期重溫經典讀書會如期舉行,參加此次讀書會活動的校友有8人:90管理劉陽、91技術田朝陽、93電子郭堂餘、94機械鞠煥才、94包裝顏柳、96包裝楊琳、99技術肖麗、99機械孔毅。校友們繼續品讀林語堂版《蘇東坡傳》的第二十至二十三章,重點分享三個主題與大家:
  • | 1200讀書會*書店燃燈計劃第十期
    任何一名書寫仁宗傳記的作者,恐怕都無法如同給同一朝代的宋太祖、宋太宗與宋徽宗、宋高宗立傳時那樣津津有味地描述皇帝的個人經歷。然而低調克制的趙禎,點燃了吳鉤的興趣。宋仁宗是宋代歷任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君主,12歲即位君主,一直到薨逝,在位長達42年。相比較趙禎這個名字,範仲淹、王安石、司馬光、柳永、晏殊、蘇洵、張載、周敦頤、畢昇等名字更為家喻戶曉。
  • 蔡志忠:漫畫繪人生
    2020年11月17日,72歲的蔡志忠步入少林寺藏經閣,釋永信大和尚為其剃度,從此紅塵之中少了這縷青絲,佛禪之地多了一位執者——釋延一。 作為漫畫家的蔡志忠頂著很多標籤,禪學大師、物理學家、銅佛收藏專家、橋牌冠軍等等。雖然他是一個傳奇的存在,但是他的人生軌跡更像是一個已定的必然。
  • 莎士比亞線上讀書會第三期預告:《皆大歡喜》
    活動詳情第三期:《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時間:2020年4月5日(周日)19:00-21:00地點:YY語音(PC端&手機端),頻道為79173123(一方讀書會)主講人:湘英主持人:陸釣雪必備:莎士比亞,《皆大歡喜》,載自《莎士比亞全集》,
  • 2020,未來可期 || 第61期讀書會總結
    2019年的最後一期讀書會,我們準備了答謝查寧閣圖書館的捐書小儀式,我們繼續延續交換好書的節目,我們多麼希望在這個稍顯特別的聖誕月,能多見到幾位書友,聊聊家常,談談大選,分享和回味過去一年來的喜樂悲歡。
  • 蔡志忠:把女兒當狼來養
    蔡志忠先後拍攝了《老夫子》、《烏龍院》等長篇動畫電影,1983年開始創作四格漫畫,已有《莊子說》、《老子說》、《列子說》、《大醉俠》、《光頭神探》等100多部作品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多種語種版本出版,銷量超過了3000萬冊。1999年,蔡志忠獲得了荷蘭克勞斯王子基金會頒獎,表彰他「通過漫畫將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學作出了史無前例的再創造」。2011年獲「金漫獎」終身成就獎。
  • 閆講讀書會 |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球星」專題
    第1期射鵰三部曲系列之《射鵰英雄傳》第2期射鵰三部曲系列之《神鵰俠侶》第3期射鵰三部曲系列之《倚天屠龍記》第4期《三國演義》之三國群英傳第5期《水滸傳》之北宋英雄好漢群像第6期詩文話大唐之初唐第7期詩文話大唐之盛唐第8期詩文話大唐之中唐第9期詩文話大唐之晚唐第
  • 蔡志忠教女
    蔡志忠先後拍攝了《老夫子》、《烏龍院》等長篇動畫電影,1983年開始創作四格漫畫,已有《莊子說》、《老子說》、《列子說》、《大醉俠》、《光頭神探》等100多部作品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多種語種版本出版,銷量超過了3000萬冊。2013年9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將推出首套「漫畫版」中小學傳統文化課程教材,共選擇了蔡志忠漫畫中的260個故事,編入教材。
  • 蔡志忠老師,生日快樂.
    他,就是著名臺灣畫家——蔡志忠。蔡志忠老師,生日快樂!這一年,臺灣捲起一股漫畫旋風,在蔡志忠的村子裡也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漫畫雜誌。那時的蔡志忠第一次看到臺灣本地出版的漫畫書,欣喜若狂。蔡志忠筆下的漫畫人物(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蔡志忠的人生道路好像一直都走得比一般人快。在他聽到一位老師說:「當你已經決定了自己的人生之路,現在就可以開始去做了,千萬別等到念完所有的書,大學畢業後採取做!」這樣的一番話後。他便立下決心,放棄學業,當個漫畫家。
  • 第18屆金龍獎永久設立「蔡志忠漫畫獎」
    第18屆中國動漫金龍獎全球徵稿海報。中國國際漫畫節組委會供圖中新網廣州1月11日電 (記者 郭軍)1月11日,中國國際漫畫節主體賽事——第18屆中國動漫金龍獎全球徵稿正式啟動。據悉,為積極推動中國動漫文化走向世界,從本屆金龍獎開始,組委會將永久設立「蔡志忠漫畫獎」,用於褒獎在傳統文化傳承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的作品或作者。2021年,中國動漫金龍獎將在傳承優秀中華文化方面持續深耕,助力動漫產業發展。組委會介紹,近年來,結合傳統文化的原創動漫作品發展勢頭強勁,大步邁向世界舞臺,展現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