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蔡志忠,1948年生於臺灣彰化,著名漫畫家。代表作《老夫子》、《烏龍院》、《莊子說》、《老子說》等。1981年獲得金馬獎最佳卡通片獎;1985年獲選臺灣十大傑出青年;1999年獲得荷蘭克勞斯王子基金會頒獎,表彰他「通過漫畫將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學作出了史無前例的再創造」;2011年獲「金漫獎」終身成就獎。
2020年11月17日,72歲的蔡志忠步入少林寺藏經閣,釋永信大和尚為其剃度,從此紅塵之中少了這縷青絲,佛禪之地多了一位執者——釋延一。
作為漫畫家的蔡志忠頂著很多標籤,禪學大師、物理學家、銅佛收藏專家、橋牌冠軍等等。雖然他是一個傳奇的存在,但是他的人生軌跡更像是一個已定的必然。
這個世界上,大約有不到10%的人從小就很清楚自己長大後要做什麼。但這其中絕大部分是受家庭的影響,只有很少部分的人在冥冥中仿佛受到指引,有著清晰的使命感。這類人無疑是幸運的,蔡志忠就是其一。
他總是喜歡說「每個人都可以用一把刷子混飯吃,關鍵是要儘早找到這把刷子」。那多早算早呢?「厲害的角色在兩三歲的時候就知道這把刷子是什麼了」。
「偉大的人物都是很小就開始逐夢了,高斯7歲就發現了s=n(n+1)/2的公式。人沒有夢想就像蝴蝶沒有翅膀。有所成就的惟一方法就是學會從夢中醒來,裝睡的人是叫不醒的,不要妄想什麼都不做就等著好運的到來。」他是一個無法停止探索和學習的人。
蔡志忠出生在臺灣的鄉下。農夫的小孩在田裡幫忙,鐵匠的小孩在幫忙拉風,只有他整天無所事事。媽媽開玩笑說:「你這麼瘦弱,將來只能背個竹籃子,到馬路上撿牛糞。」
小小年紀,他就開始思考人生,躲在父親的書桌下、藏在籬笆裡、埋進被窩裡,思考自己將來可以做什麼。
4歲那年,父親送給他一塊小黑板,他第一次領略到繪畫的樂趣,立志一輩子畫畫,「只要不餓死就一直畫下去」。
蔡志忠的初中時光,大部分都獻給了漫畫,一邊去書攤上借閱0.2元(新臺幣)一本的漫畫,一邊在課本上即興創作,一絲縫隙都不放過。初二那年,他畫了4頁漫畫,寄去剛成立不久的臺北漫畫出版社——集英社。出版社以為他是職業畫家,便邀請他去臺北工作。
15歲的蔡志忠,拎著一隻皮箱踏上了職業漫畫師的人生旅途。出版社的老闆看到大皮箱後面小小的蔡志忠,倍感驚訝,沒有想到畫出自己相中作品的人竟還還是個孩子。
第一個月,老闆給了他600元報酬,他寄了450元回家,還給父親寫了一封信:「我不僅要做全鄉最好的漫畫家,全彰化最好的、全臺灣最好的,我還要做全亞洲最好的。」
在出版社工作的5年裡,蔡志忠自修了大學美術系裡的所有課程,從顧愷之到拉斐爾,從西方美術史到維納斯的誕生。
他從15歲畫到20歲,從一張八毛錢畫到一張一塊五。每天早上七八點起床,畫到深夜兩點半,不到體力用竭,他不會上床睡覺。5年裡,他畫了200本武俠漫畫。此時的他,開始思索,我還能畫些什麼?還有什麼更值得去畫?
服兵役給了蔡志忠一個思考的機會。1968年,他進入軍營,3年裡省吃儉用,買來各種東西方名作描摹本,將古今中外畫界名人、名仕的書畫作品研學了個遍。
1977年,蔡志忠白手起家,創立了遠東卡通公司。五年後,另創龍卡通公司,期間拍攝的動畫電影《七彩卡通老夫子》,獲得第1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動畫片獎,創下當時臺灣影史票房紀錄;後來,又將漫畫《烏龍院》搬上銀幕,依舊好評如潮。
之後,他的作品不斷推陳出新,在臺灣、香港、日本、澳大利亞、美國、新加坡都擁有一眾狂熱粉絲。那時的他,開了7年動畫公司。
他從未對眼前的現狀感到「滿足」,而這種「不知足」與金錢無關,只是他單純的渴望了解未知的世界而已。
後來的幾十年裡,蔡志忠執著於佛經、物理、數學等研究領域,每個領域都有他獨到的見解,每個領域也都成就了他不朽的漫畫作品。
一次採訪中他說道:「大部分人到死都忙忙碌碌,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每個人的條件不一樣,所以要認清自己的角色,我們不要理會100萬種事輸給100萬種人,我們要在意我們哪一項贏過全世界。」
參考資料:
《蔡志忠落髮少林寺》大河網
《漫畫蔡志忠:蔡志忠半生傳奇》蔡志忠 口述
蔡志忠訪談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