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苔上
11月17日上午,現年72歲高齡的漫畫大師蔡志忠,在少林寺落髮修行。
嵩山少林寺的藏經閣,方丈釋永信手持戒刀為蔡志忠剃度。蔡志忠皈依少林,法號延一,餘生將與青塔古佛為伴。從此,滾滾紅塵再無那個留著飄逸長發的漫畫家。
其實,蔡志忠和少林寺的緣分由來已久。2014年,他看似很隨意地說:「也許我會出家少林寺,等我老了,我就葬在少林寺。」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卻堅定了蔡志忠和少林寺的緣分。
01早慧少年
1948年,蔡志忠出生在臺北彰化縣。因為戰爭,在蔡志忠之前,父母已經失去了6個孩子。
蔡志忠的到來帶給父母無盡欣喜。他們對蔡志忠從不過多要求,唯一希望就是蔡志忠能夠健康快樂長大。
別的小孩在補習數學、英語的時候,蔡志忠只喜歡畫畫,父母也就隨著他的意願,任由他亂塗亂畫。
蔡志忠在三歲的時候,就開始思考自己以後的日子。經過一年半的思考,四歲半的蔡志忠,決定自己以後要畫畫。
好奇寶寶蔡志忠,總會問老師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比如為什麼玩水時間長了,手上會起皺?老師總是說:「明天告訴你。」可是老師從來沒有告訴過他,這些問題的答案。
積累的問題越來越多,以至於後來,老師見到他都想躲起來。
老師的知識量不足以填充蔡志忠的求知慾,他很早就開始明白,有問題就需要自己去找答案。蔡志忠認為:所有的事情是自己確認過,才相信,是正信;看了就相信那叫迷信。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蔡志忠便開始自學。因此,蔡志忠很小就有了獨立判斷能力。
9歲的他就立志成為漫畫家。15歲時,蔡志忠收到一封來自臺北的信,信上說邀請他到臺北畫漫畫。
收到信的當天,他告訴母親,他要去臺北了。母親沒有說什麼,只說一句:「記得告訴父親。」
晚飯後,父親在躺椅上。他走到父親身後,告訴父親,明天就要去臺北了。父親問他去幹嘛?工作找到了嗎?他回答父親說:去畫漫畫,工作找到了。
父子之間再無他話。第二天,蔡志忠帶著250元臺幣,隻身闖臺北,成為一名職業漫畫家。
蔡志忠從小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決定。寬鬆的家庭環境,讓他恣意成長,有絕對的選擇權,並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02漫畫狂熱愛好者
蔡志忠供職第一家公司時,老闆給他開了雙倍的薪水。因為他太熱愛畫漫畫了,太想創作,以至於不肯睡覺。老闆讓他去睡覺,可是沒過幾小時,他又開始畫了。
對比那些工作是為了拿薪水的人,蔡志忠是發自內心的熱愛漫畫。
蔡志忠供職的第二家公司是文昌出版社。他的畫畫速度驚人,A4紙大小的漫畫,他一天能完稿15張。
因為他知道,只有足夠快,才能養活自己;要想在城市有立足之地,生活過的還不錯,能時不時看看電影,喝喝咖啡,只有不停的畫。他好不容易從鄉村走進了城市,所以他抵死也不想再回去。
從15歲到20歲,五年間,蔡志忠畫了200多本武俠漫畫。
其實,這麼要強的蔡志忠,是受了父親的影響。父親喜歡書法,但當時的紙貴,墨也貴,家裡根本沒有購買能力,父親只能在大熱天的太陽底下練習。
父親用水在兩塊磚上;練習,寫了一遍幹了在寫一遍,等磚浸透了,在換磚塊接著寫。功夫不負苦心人,父親的書法出現在了鄉裡,鄉民代表大會,山村小學等等地方。父親的書法被認可,成了書法全鄉第一名。要做就做第一,是父親灌輸給他的思想。
蔡志忠說:「第二名是頭號輸家,我要成為亞洲第一。」
他說到了,也做到了。
蔡志忠不但成為原創漫畫的旗幟人物,還開創了古籍漫畫先河。他的《老子說》、《莊子說》風靡全球。
他還計劃,有生之年,要把古老的智慧,如猶太的《塔木德》、紀伯倫的《先知》、印度的《奧義書》以及泰戈爾的《飛鳥集》還有日本180個禪宗故事等等,用漫畫的形式呈現出來。
蔡志忠把一生都傾注在漫畫上,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找到自己的喜歡又擅長的,用一生去熱愛,去踐行,一定會收穫不一樣的人生。
03內容創作者
畫了5年漫畫,20歲的蔡志忠到了服兵役的年齡。在服役期間,當局開始瘋狂的打壓漫畫。無法繼續畫漫畫的蔡志忠,開始學習與畫畫相關的知識。
他自學了西洋美術史,中國美術史,中國書法史,還學了美術設計,色彩設計,色彩藝術等等,與美術、色彩相關的書籍,他都學習。三年時間,他自學了所有大學要學習的科目。
只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才能畫出最摩登的漫畫,這一點蔡志忠非常篤定。
36歲的蔡志忠,有860萬存款,還有三棟房子,他覺得這些足以讓他的後半生衣食無憂。
他便一個人到日本潛心創作漫畫。《老子說》、《莊子說》這些古籍漫畫都是那個時候創作出來的。
其實,在蔡志忠創作伊始,他就開始思考:什麼漫畫受歡迎,什麼漫畫日本出版社一定會出版呢?
日漫已經非常成熟,有很好的受眾基礎;日本文化肯定沒有日本人溜,何不把諸子百家用漫畫形式畫出來呢。
《老子》、《莊子》這些國學精粹,不但我們喜歡,在日本也有很大的群眾基礎。可是大多數人是,只知其名,不解其意。
蔡志忠選定創作內容後,就開始畫。當他初稿畫了80頁左右的《莊子》,拿給講談社的部長看,部長斷言:「這個肯定非常暢銷」,當即決定出版。
和蔡志忠預期的一樣,剛打草稿就敲定了出版社;出版效果也和部長預期的一樣火爆。超過4000萬冊,在全世界不低於48個國家再銷售,而且一直在增印中。
花99.9%的精力來做內容,0.01的精力來畫畫;不用跟風,要創造好的內容。這便是蔡志忠的制勝法寶。
04止於至善的態度
成為專職漫畫家的蔡志忠,非常享受自己的工作。他一天能夠畫15幅漫畫,對比現在的漫畫家,一個月畫20張,簡直可以說是神速了。
他可以同時給15家媒體供稿,且從來沒有被催稿。
當蔡志忠被問到:這樣的創作速度,是否會有不滿意的作品?這麼多年過去了,回看以前的作品,是不是有不完美的呢?
他肯定的回答:沒有。即便是已經年過60歲,再翻看15歲畫的原稿,同樣覺得非常完美。
他做任何一件事,都是秉承止於至善的態度,做到極完美的境界。
為了到達自己想要的效果,他對自己非常嚴苛。
他為了完成一個電視臺四分半鐘的片頭,可以一直坐在椅子上58個小時。他可以42天不出門,為了完成為了完成一件事。
他為了完成諸子百家的創作,一個人在日本默默待了四年。他想學習數學和物理時,就花10年又40天去研究。他曾說過,自己最擅長的不是漫畫,而是物理。
他不僅能夠在漫畫領域取得巨大成功,還是橋牌高手,獲得過120個冠亞軍。他還是物理專家,哲學家,數學家。
威廉·馬修斯曾說:成功的第一定律是專注,是把所有精力聚焦在一點上,然後向著這一點的目標努力推進,不要瞻前顧後。
追求極致完美,是蔡志忠對待漫畫的一貫態度。
05人生,追求簡單
蔡志忠對自己的要求是,一個故事能用一頁紙畫完,絕不兩頁,能用兩頁畫完,絕不畫三頁,力求簡短明了。
他對待漫畫這樣,生活亦是。
蔡志忠對生活的要求有多低呢?他要參加《開講啦》節目的錄製。
他和節目組坐下來聊話題,並要了一杯啤酒和一碟花生米。聊天結束時,他把啤酒喝完了,花生米幾乎沒有動。離開的時候,他要打包帶走花生米。劇組人員覺得就一碟花生米,還是算了吧。蔡志忠卻說,這足夠他三天的口糧了。
蔡志忠對物質生活無所求,在面對生死這個問題上,更是刪繁就簡。
蔡志忠不僅要葬在少林寺,還要在離世的前一周舉辦60人的聚會。
地點定在他西溪溼地工作室後面的花園裡,甚至連桌椅板凳的高矮寬窄都定好了。
自己可以擇時離開嗎?蔡志忠的回答是肯定的,他還要在聚會上和每一個人道感謝,和他們告別。
當我們看開生死後,還有什麼可以困於心呢。複雜塵世簡單過,一生終了,大笑著離開。
蔡志忠說,他早就沒有了情緒,不喜不悲不怨不怒。如果不喜歡一個人可以直接說出來。他沒有不悅的情緒,他說出來也可能是別人不悅,但是這不會影響他的情緒。
快意人生,不為無所謂的事情影響自己。要知道,生活可以簡簡單單,而非隨隨便便。
做自己喜歡又擅長的事情,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華,終能成就夢想。
短短幾十年,放下羈絆,追求極致,學著簡單,生活定會如你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