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清晨,主想和牧童夥伴一起到森林去,那裡是他們聚集一起,共進午膳的地方。他一起床便吹起水牛號角,召集小朋友們,圍趕著牛犢,朝著森林出發。奎師那召集了數千位牧童朋友,手中身上帶著小棍、笛子、號角、午餐袋,每人照料數千頭牛犢。他們情緒高漲,對此次遠足感到異常興奮,並細心看顧所屬牛群。牧牛童的身上佩戴著各種黃金飾物。大家都非常活躍,沿路撿拾森林中的鮮花、葉子、樹枝、孔雀羽毛及紅粘土,各自以喜好的方式來裝扮自己。途經森林時,一個孩子偷取了另一個孩子的午餐袋,交到第三者手裡。被偷者曉得後,不甘損失,設法把它搶回。此時,那人已把午餐袋拋給另一人。如是者,眾童擾嚷一番,消閒嬉戲。
主奎師那率先走在前面,到遙遠的地方觀看景色,緊隨於後的男孩務求趕上他,成為最先觸碰到奎師那的人,於是構成一幕好看的比賽。其中一個說:「我要到那兒,觸到奎師那。」另一人說:「嗯!你不會,我會先碰到奎師那。」他們之中,有人吹起笛子,有人發出號角的震音;有人輕快地緊隨孔雀,有人模仿杜鵑的啼叫;鳥群橫越天空之際,地上的孩子隨著鳥兒的影子,沿著他們飛行的路線奔跑;有些人走入猴群,靜靜坐在他們身旁;有些則模仿孔雀起舞;有人抓著猴子的尾巴,與他們玩耍;猴子跳到樹上,他們也隨之而上;猴子向孩子露面裂齒時,其中一人更模仿猴子的動作,裂齒相向;有些人在雅沐拿河濱與青蛙玩耍作樂,把青蛙嚇得跳進河裡,他們立即跳入河中跟隨於後;一看到自己的倒影便浮出水面,站在那裡,作出模仿動作,繼而嬉笑;他們會進入乾涸的井中,大聲叫喊,待有回音出現,他們便回敬不雅名稱,然後哄然大笑。
正如至尊人格首神在《博伽梵歌》指出;超然主義者分別覺悟他為布茹阿曼、為超靈、為至尊人格首神。在溫達文,以身體的光燦使非人格神主義者獲得布茹阿曼的覺悟的主奎師那證實了上述的話;他使他的奉獻者獲得快樂。那些在瑪亞——即主的外在能力影響下的人,只視主為美麗的孩子。雖然如此,主還是賜予與他為伴的牧童全面超然快樂。他們必定堆積起累累的虔誠活動,才得此機會,晉升至與至尊人格首神為伴的地位。誰能測度溫達文居民得到的超然運氣呢?他們能親自與主見面,那樣的機緣是不可多得的,甚至瑜伽師經過不斷苦修也找不到祂,儘管祂處於每個人的心中。《布茹阿瑪獻贊》也有如此的引證。人可以閱讀《韋達經》和《奧義書》諸書,從而尋找認識奎師那,然而他若夠運氣,與奉獻者為伴,便可以觀見至尊人格首神。那些牧牛童生生世世積下虔誠活動,才能面遇奎師那,結為朋友,與奎師那玩在一起。雖然他們不知道奎師那便是至尊人格首神,卻仍能懷著強烈的愛心,成為奎師那的親密朋友,與奎師那一起玩耍。
主奎師那與他的牧童朋友一起歡渡童年逍遙;惡魔阿嗄蘇茹阿卻感到極不耐煩。他不想看著奎師那嬉戲,因此現身於牧童跟前,企圖把他們一一殺死。阿嘎蘇茹阿兇猛非常,甚至天上居民都忌怕他三分。雖然他們天天喝飲甘露,延年益壽,卻害怕這名妖魔,常在心中疑惑,惡魔何時才被剷除。雖然天上居民習慣喝甘露,冀求長生不老,但實際上對自己能否永恆不滅卻完全缺乏信心。在另一方面,奎師那的玩伴卻無懼惡魔。他們全不畏懼。任何物質安排均不足以予人十全保護,免於死亡的侵襲。但倘若某人處於奎師那知覺,那麼他便自信自己是永恆不朽的。
惡魔阿嘎蘇茹阿在奎師那和他的朋友面前出現了。他是普塔娜和巴卡蘇茹阿的弟弟。他想:「奎師那殺了我的哥哥姐姐。現在我要把奎師那,奎師那的朋友及牛犢統統殺掉。」阿嘎蘇茹阿受康薩的煽動和指使,帶著決心而來。阿嘎蘇茹阿想著,只要到殺掉奎師那和所有牧童,並向自己已故的亡兄舉祭穀物和水之時,溫達文所有居民便會死去。一般來說,孩子死去,他們的父母亦會因痛失愛兒,悲慟而死。
阿嘎蘇茹阿決意殺死溫達文的居民後,便運用「擴張功」瑜伽神通mahima-siddhi把自己變成龐然巨物。惡魔均精通幾乎全部神秘魔力。在瑜伽系統裡,人可以通過完美的「擴張功」隨意變大身體。阿嘎蘇茹阿首先把自己擴展成八裡長的巨蟒,然後,張開大口作山洞形狀,他伏在奎師那和巴拉茹阿瑪必經之路,一心要把他兩人和牧童們一併吞噬。
惡魔化成巨蟒一般,把雙唇從地面伸展直達天際:下唇與土地相毗鄰、上唇則觸及雲彩。他的雙顎如山洞深幽莫測,牙齒如山巒起伏,舌頭如康莊大道,一呼一吸如颶風卷刮,雙眼更冒出熊熊烈火。起初孩子們還以為他是石像。細心觀看後便認識清楚,那是一條巨蟒,張開大口俯伏地上。孩子們立刻私下耳語:「這個傢伙看似龐大動物,坐在那裡的姿勢就如一口要吞噬我們一樣。看哪,這不正是一條巨蟒,張開血盆大口正要吞吃我們嗎?「
其中一人回答:「是啊,你說得對。這頭動物的上唇如陽光一般,下唇如血紅的陽光反射在地面。親愛的朋友,看看這頭動物左右兩旁口部。他的大口如無底山洞深不可測。下頰如山峰般高聳。這條康莊大道看來象是他的舌頭,他的口腔山洞一般漆黑一片。那象刮著颶風的烈風就是他的呼吸,而那從他口內傳來的腥臭氣味是發自它的內臟的。」
他們繼續商討:「倘若我們一起走進這條巨蟒口中,不知他如何能吞下我們?即使他能一併把我們吞吃,也不能吞吃奎師那。奎師那會馬上殺死他,就象殺巴卡蘇茹阿那樣。」他們一面談論,一面看著奎師那那蓮花似的臉,不禁微笑鼓掌。大伙兒邁步向前走進巨蟒的口中。
那處於人人心中的超靈——奎師那已經心中有數,這個仿若雕像的龐然大物便是惡魔的化身。他正在想如何拯救之際,牧童們與牛群已進巨蟒口中。奎師那沒進。惡魔等著奎師那的進入,他想:「除了殺我兄妹的奎師那,人人都進來了。」
奎師那是每個人安全的保證。但是當他的朋友們已經離開他的保護範疇而在巨蟒腹內時,霎時感到悲慟萬分。同時也為自己外在能力的奇妙活動感到驚訝。然後,他開始考慮如何殲滅惡魔、解救牧童及牛群。雖然奎師那不須考慮,但他此刻卻盤算著如意的方法。最後,經過一番思索,奎師那決定進身惡魔口中。就在此時,躲在雲朵後面看熱鬧的半神人們不禁嘆道「糟糕了!糟糕了!」。但所有阿嗄蘇茹阿的慣食血肉的朋友,尤其是康薩,知道奎師那已進惡魔口中,都歡呼起來。
在惡魔正要把奎師那及他的同伴咬碎之際,奎師那聽到半神人們的惋惜大叫,便立刻在惡魔的喉嚨內擴展身體。惡魔雖然巨大無比,但仍被奎師那擴展的身體所哽住了。他巨大的眼睛劇烈翻動著,不久便窒息而死,但他體內的生命力沒法散出,最後只有從頭頂一洞散發出來。惡魔倒地死去後,奎師那以他超然的一瞥便使牧童及牛群馬上甦醒過來,走出惡魔之口。當奎師那還停留在阿嗄蘇茹阿口內時,惡魔的靈魂象一道眩目光芒離開身體,照亮四周,並浮遊於天空。待奎師那和他的同伴和牛群脫離惡魔口部後,那道眩目光芒馬上投入奎師那體內。這是所有半神人有目共睹的。
半神人們頓時欣喜若狂,紛紛向至尊人格首神奎師那奉灑鮮花,以示祝賀。天上居民不禁舞蹈起來,而甘達爾瓦樓卡的居民則向他奉獻各類禱文。鼓手興高彩烈地擊鼓;布茹阿門開始唱頌韋達聖歌;主的奉獻者則紛紛唱頌:「佳呀!佳呀!一切榮耀歸於至尊人格首神。」
當吉兆之音韻在高等星系划過時,主布茹阿瑪立即駕臨現場,看個究竟。他見惡魔被殺,頓時為至尊人格首神那不尋常的偉大逍遙時光驚訝不已。數日後,惡魔的巨口仍然張開,遂漸枯乾。日後成為牧童們遊息之地。
阿嗄蘇茹阿死時,奎師那及他的玩伴還不到五歲。當時,五歲以下的孩童稱為考瑪茹阿;五至十歲的是拋幹達;十至十五歲則為凱首茹阿;十五歲以後便為青年。因此,一年內在布阿佳村,沒有人提及有關惡魔阿嘎蘇茹阿的事跡。到了六歲以後,他們才懷著奇異的心情將此事詳情告知父母。箇中原因將於下章作詳盡解釋。
至尊人格首神奎師那的偉大之處遠遠超越布茹阿瑪等半神人。因此,他可以毫無困難地賜予某人融進他永恆身體的機緣。奎師那把這個機緣賜給阿嘎蘇茹阿魔。不錯,阿嘎蘇茹阿魔是罪行滔天的生物,帶罪的生物不能與絕對真理結合共存一起。但是,這個特殊的例子卻當別論。因為奎師那曾經進入阿嘎蘇茹阿魔體內,因此惡魔一生惡行得以淨化。倘若人們以神像或心智形象想著主,作為他的永恆形象,便可獲賜達到進入神的王國、與神在一起的超然目標。由此引伸,我們大可理解由於奎師那曾進身阿嘎蘇茹阿魔體內,後者便提升至崇高的地位。偉大聖哲、觀想修行者、奉獻者們心中銘記主的形象,或常見廟中供奉的神像,便可以從物質汙染解脫出來,直至最後,身體終結,進入神的王國。只要一己心意想著主的形象便可到達此臻化境界。但阿嘎蘇茹阿魔是一個特殊例子。由於至尊人格首神曾進入他的體內,所以他的處境勝於普通奉獻者和最偉大的瑜伽師。
帕瑞克西特專注於聆聽主奎師那的逍遙時光(當帕瑞克西特·瑪哈茹阿佳還在母親的腹中,主曾經挽救他的性命),而且愈來愈感興趣。因此他向聖哲蘇卡戴瓦·哥斯瓦米提出一些有關問題。後者正在這位國君面前朗誦《聖典博伽瓦譚》。
帕瑞克西特國王頗感疑惑,何以牧童們在達到拋幹達年齡以前不曾提及有關阿嘎蘇茹阿魔之死,而要一年之後才告知父母。他對此感到十分好奇,他預料這些情形必與奎師那各種能力的運作有關。
一般來說,查特瑞亞或行政階級忙於政務。幾乎沒有機會聆聽主奎師那的超然娛樂活動。但是,當帕瑞克西特·瑪哈茹阿佳聆聽有關奎師那的逍遙時光,他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因為他是聆聽於《聖典博伽瓦譚》的最偉大的權威聖哲蘇卡戴瓦·哥斯瓦米。這樣在帕瑞克西特·瑪哈茹阿佳的邀請下,蘇卡戴瓦·哥斯瓦米繼續講述奎師那的超然逍遙時光,奎師那的形象、特性、聲名及各類附屬知識等。
巴克提維丹塔闡釋《奎師那》第十二章:「惡魔阿嘎蘇茹阿之死」的要旨,就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