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道德經》第十二章,今天多說一下,以後白話文和我的理解就放在一起了。不再發兩遍原文了。好了話不多說,往下看。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白話:繽紛的色彩,使人眼花繚亂。
理解:追求外在的形色,將失去本性的靈明。這些本都是身外之物。但是眼睛看到這些,就會產生物慾。也可以說繽紛多彩的花花世界容易讓人的丟失本性,以至於迷茫。
五音令人耳聾。
白話:紛繁的音樂,使人聽覺不靈敏。
理解:貪求外在的聲音,會使內心失去警覺。以至於本性被蒙蔽,無法挺到心中的聲音。也可以說建議聽多了,就不知道如何去做自己了。
五味令人口爽。
白話:豐美的飲食,使人味覺遲鈍。
理解:追求食物的美味,但是不能沉浸其中。沉浸其中就會被食物所俘虜,以至於迷失在沒事的世界裡。這裡去想吃肉喝酒的,雖然肉很香,但是不控制的吃肉,最終傷害的還是自己。
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白話:縱情圍獵,使人內心瘋狂。
理解:每天騎著馬,追逐鳥獸打獵競技,一定會讓自己陷入一種瘋狂的狀態,最終心神不寧。放在如今呢,就是沉浸於遊戲、玩樂,而不去好好工作,最後比較瘋狂,那麼令人瘋狂,就會令人毀滅。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白話:稀罕的器物,使人德行變壞。
理解:擁有了珍貴的寶物,必然會小心的保護,防備著別人。那麼肯定讓自己活得很累。而過分的喜愛寶物,往往會不顧節操的去索取,最終身敗名裂。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白話:所以,聖人只求飽腹之欲,不注重身外之物的佔有和享受。也是因此才能去除誘惑,得到心靈的升華。
理解:聖人知道這些欲望的害人之處,所以聖人從不追求外在,只注重於內心。常養性中之腹飽,不因外物而亂心。
總結一下吧,這一章聖人在教導我們不為外物所動,不為欲望而迷失,不亂於心。也就是現在我們現在時常看到的一個「不忘初心」。任何欲望一旦發展壯大,那麼後果必然是不可收拾的。而欲望對我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就如那些喝酒辦錯事的人,簡直是大有人在。如此之多的例子在眼前,我們是否應保持本心,不為外物所動?
這一章也再次驗證了老子所說的「無為而無不為」。書中存在著教導人們之方法,但是聖人不會去宣揚,而是需要人們自己從中體悟。就像如今,很多書中的知識,老師會傳授給我們一些,但是仍需要我們自己不斷地去體悟,這也就是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的真諦,我們看到了知識,也學到了老師所傳授的,但是我們仍是要悟出自己的東西。
人活於世,誰能不被七情六慾所影響呢?每個人都有欲望,只是有的人能克制欲望,保持本心。有的人克制不住欲望,最終淪被欲望支配的人,走上迷途。其實欲望並不可怕,有些欲望更是使人奮發圖強的動力。我們要做欲望的支配者,而不是被欲望所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