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39章:君王為何自稱寡人?到底是尊稱還是賤稱?

2020-12-23 雅風國學

大家好,我是雅風,在第38章,老子把德做了分類,讓我們了解了上德和下德在思想境界和行為方式上的不同,同時藉助華和實、薄和厚這兩對相反相成的概念,論述了有德者樸實敦厚的品質;在第39章,老子繼續講德,先是給我們列舉了有德的事物所表現的狀態,然後通過貴賤和高下這兩對概念,引出了統治者要謙卑處下,以民為本,才能使天下安定的政治主張。

我們先看一下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候王無以貴高,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至譽無譽。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這一章雖然有些長,但並不難理解,首先要明白「得一」的含義。「得一」在本章一共出現了七次,而「一」在道德經中是很重要的概念,第22章中說:聖人抱一為天下式。第42章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很明顯,一是由道所生,一就是道的一部分。道作為物質時,可派生萬物,是萬物之母;道作為規律時,可指導萬物運行,是天地之始。

在易經中,伏羲一畫開天,他用一代表天。而老子在天地之外,又發現了道。所以說,一是道的一個方面,我們可以用一來代表道,但一不是全部的道,因為道太大了,道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雖然道是不能分割的整體,但萬事萬物只能表現出道的一個方面,而不能表現出道的全部。說到底,得一和抱一都是持守大道的意思,而持守大道就是有德,所以在這裡,得一就是有德的意思。

老子列舉出了往昔一直持守大道的六種有德的事物,並形容了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狀態:蒼天有德就會清明,大地有德就會寧靜,神祗有德就會靈妙,山谷有德就會充盈,萬物有德就會生發,君王有德就會讓天下安定;也就是說,只有持守大道始終如一的原則,天地萬物才會有德性,有了德性才表現出相應的特性。

老子還是用他一貫的寫作手法,由天地之道推及君王之道,由自然規律推及社會規律;但老子真正的目的還是教化君王,前面列舉出的五種事物「天、地、神、谷,萬物」都是在為引出侯王做鋪墊,而所謂「昔之得一者」也主要是說的君王。因為「天、地、神、谷,萬物」是始終遵道守德的,只有君王是常常失德的;而老子寫道德經目的就是給君王士大夫階層講道的,所以說,我們要清楚,老子論述的重點一定會落在社會治理方面,落在君王守德方面。

其致之也,意思是由此推而言之,謂在這裡是假如、如果的意思;德性是由大道決定了的。合乎了道和德,則一切順利發生發展;違背了道和德,就會導致衰敗毀滅。

由此推而言之,蒼天如果不堅持自己的德性保持清明,那麼最終恐怕就會崩裂墜毀了;大地如果不堅持自己的德性保持寧靜,那麼最終恐怕就會震潰荒廢了;神祗如果不堅持自己的德性保持靈妙,那麼最終恐怕就會停歇無用了;山谷如果不堅持自己的德性保持充盈,那麼最終恐怕就會枯竭乾涸了;萬物如果不堅持自己的德性保持生發,那麼最終恐怕就會徹底毀滅了;君王如果不堅持自己的德性保持天下安定,那麼尊貴的身份和高上的地位,最終恐怕就會顛覆跨臺了。同樣,老子從反面論證,最終也是要落到君王守德的事情上來。

天若失德,就會崩裂,地若失德,就會荒廢,神若失德,就會歇菜,谷若失德,就會幹涸,推而言之,任何一種事物失德,就會滅亡。「天、地、神、谷,萬物」失德的後果是推而言之,而君王失德的後果卻有前車可鑑。夏桀失德,商湯伐之;商紂失德,周武克之;君王若是失德,結果便是無以貴高,自然就會失去尊貴的身份和高上的地位。

德性是大道的化身,大道是德性的根本。所以說,尊貴是和卑賤相對的,卑賤是尊貴的根本;高上是從低下開始的,低下是高上的基礎。老子在第二章的時候就說「高下相盈」,萬物都少不了根本和基礎,離開了根本和基礎,一定會導致衰敗和滅亡。所以那些君王和諸侯都稱呼自己是孤、寡和不榖,目的也就是要把自己說得卑賤一些,從而保證自己的根本和基礎。

孤和寡,我們都知道意思,孤家寡人,沒人理會;不榖,原意是不能吃飯,引申意為不得養,不得相養,其實和孤寡意思差不多。包括後來一些太后自稱哀家,也是指自己喪夫之後的孤寡處境,所以我們不要認為說自古帝王稱孤道寡,是他們對自己的至高無上權力的尊稱,事實上這都不是什麼好聽的詞彙,都是統治者在提醒自己,千萬不要失德,千萬不能成為孤家寡人。

我們在第一期視頻中說過,朱元璋曾經親自批註過道德經,就是因為他這一生殺人太多,最初他認為只要殺掉反對自己的人,自己就能永遠是王,然而到老了才明白,殺人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你把人都殺光了,你給誰當王呢?孤家寡人的你還能算真正的王嗎?朱元璋正是看到老子在第74章中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才明白以德治國的重要性,於是潛心研讀並批註道德經,給王侯公卿們做了一個範式,雖然明朝皇帝大多失德,但由於信奉道家思想的皇帝較多,再加上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打下了比較不錯的根基,所以明朝還是延續了兩百多年。如果不是道德經弱化了明朝的社會矛盾,估計明朝很難逃過富不過三代的命運。

所以說侯王用孤、寡和不榖來稱呼自己,正是以賤為本,以下為基的表現;只有能夠做到高不忘下,尊不忘卑,那才是真正有德的統治者。正因為貴與賤,高與下是相對而言的,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所以說,「至譽無譽」,那些最高的榮譽,不用刻意讚美稱譽。榮譽是不需要自己去爭取搶奪的;只要有了真正的德性,大眾自然會去給予你真正的榮譽。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因此,真正有德性的領導者是不願去做那浮華美麗的寶玉,而寧願做堅硬純樸的石頭。琭琭如玉,珞珞如石,是一組具有對比性質的語句;琭琭是形容寶玉華麗美觀的樣子,珞珞是形容石頭堅硬樸實的樣子。這裡老子是要告誡統治者,美玉華而不實,看似尊貴卻失去了根本,而石頭樸實堅硬,看似卑賤卻能打下堅實的基礎,言外之意就是提醒統治者要重視民眾,以民為本,不能失去治理天下的根基。總之,本章最後和38章相對應,說明能夠捨棄淺薄虛華的下德而選擇樸實敦厚的上德,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

好,第39章我們就分享到這裡;這裡是雅風國學,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敬請關注,評論和轉發,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古代君王自稱「朕、孤、寡人」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我們國家關於皇帝的自稱有很多種,比如說「朕、孤、寡人」都是君王用來自稱的。這些都是什麼意思,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偏偏就要這麼叫,這裡面是有歷史有故事的。秦始皇作為中國的第一個皇帝,他除了統一文字統一貨幣度量衡等等之外,秦始皇對中國歷史的影響一隻傳到了今天。
  • 皇帝為何自稱「寡人」 現在終於明白了!
    皇帝為何自稱「寡人」 現在終於明白了!時間:2020-05-05 08: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皇帝為何自稱寡人 現在終於明白了! 寡人兩字,最早來自於一些古裝劇或古典題材的小說,其實,寡人的原意是指在道德方面不足的人。
  • 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 主要是為了暗示自己孤單無伴
    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 主要是為了暗示自己孤單無伴時間:2020-05-06 14:15   來源:分享吧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 主要是為了暗示自己孤單無伴 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支付寶螞蟻莊園每日一題的答案是什麼?
  • 古代君王為什麼都自稱「寡人」?原來真相是這樣!
    古代君王為什麼都自稱「寡人」?原來真相是這樣! 首先我們來說帝皇口裡的寡人是什麼個意思,寡人是指寡德之人,一般做古代帝皇的自稱,主要盛行於秦朝之前。古代的皇帝稱為天選之子,例如周天子,這意味著能當上皇帝君王的,都是品德優秀的人,才能受上天眷顧。
  • 歷來君主都自稱寡人,秦始皇為何要自稱「朕」?把這個字拆開看看
    寡人,意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諸侯王對自己的一種謙稱。中國古代講究「以德治國」、「以德配天」,意思是君王的權位乃是上天賜予的,上天只會把天下交給有德之人掌管。如果失德,君王就會失去尊貴的權位,故他們就謙稱自己是「寡人」。
  • 電視劇中的寡人到底是什麼意思,古時候的皇帝為什麼會自稱寡人?
    從秦始皇開始,原來每個人都能自稱的朕用於皇帝的專稱,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許使用,寡人又是怎麼來的呢?我們現在說寡人都是孤家寡人的意思,皇帝坐擁後宮佳麗三千,為什麼還要稱自己為寡人呢?寡人從另一方面理解就是為寡德之人,意思是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中國古代君王對自己的虔誠。在中國古代講究以德治國,以德配天,就是說君主的權威是上天賦予的,但上天只會把權力給有德行的人。君主如果師德就會失去皇位而謙遜也是一種美德。所以古代的君主就謙稱自己為寡人。寡人是一個極度謙虛的說法,也就是寡德之人。
  • 螞蟻莊園課堂5月5日答案是什麼 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
    螞蟻莊園課堂5月5日答案是什麼 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時間:2020-05-05 11:1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螞蟻莊園課堂5月5日答案是什麼 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 5月5日螞蟻莊園每日一題的答案是什麼?
  • 寡人、朕、孤、不轂——古代君王的幾種自稱
    寡人、朕、孤、不轂——古代君王的幾種自稱時間:2020-05-05 08:4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寡人、朕、孤、不轂古代君王的幾種自稱 一、寡人,寡德之人。君王自稱。春秋戰國時,諸侯王皆稱寡人。《左傳》: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
  • 螞蟻莊園5月5日小雞寶寶考考你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
    今天的螞蟻莊園每日一題的問題有一點難度,5月5日的問題是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小夥伴們知道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什麼嗎?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不知道的小夥伴們,接下來就跟著小編我一起去看看5月5日的問題答案是什麼吧,希望能幫到你。
  • 「孤家」、「寡人」原來還有這層意思
    古裝劇經常能看到古代皇帝自稱「孤家」、「寡人」,最近聽《道德經》終於知道為什麼這樣叫了。
  • 古代君王為什麼自稱寡人?螞蟻莊園5月5日問題答案
    古代君王為什麼自稱寡人?螞蟻莊園5月5日問題答案時間:2020-05-05 23:2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古代君王為什麼自稱寡人?螞蟻莊園5月5日問題答案 古代君王為什麼自稱寡人?小編就給大家帶來螞蟻莊園5月5日螞蟻莊園答案。
  • 皇帝用寡人自稱,是孤家寡人的意思嗎?
    我們在一些影視劇中就會經常看到這樣的一種情景,那就是皇帝和皇后從來都不會稱呼自己為我,大臣們除了叫皇帝是皇上外還會叫皇帝為陛下,皇帝自己則是稱呼自己為朕或者是寡人
  • 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什麼 螞蟻莊園5月5日答案
    2020年5月5日,今天是勞動節的最後一天了,支付寶的螞蟻莊園小課堂的問題也更新了,今天的問題是「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什麼?」這個知識還是比較簡單回答的,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正確的答案。
  • 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
    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 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以上是螞蟻莊園5月5日的問題,答對可以領取官方提供的每天一份的180g小雞飼料。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什麼吧。
  • 電視劇中皇帝自稱「孤,寡人,朕」,有什麼寓意?給我們的啟示?
    看電視劇電影的朋友們都知道,裡面的皇帝或者王侯將相都有自稱。一般皇帝都自稱「寡人」或者「朕」,而那些王侯將相自稱「孤」或者「不轂(gu三聲)」。那這些稱呼有什麼寓意呢?為什麼那麼尊貴的身份,要有這麼低賤的自稱呢?
  • 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
    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時間:2020-05-05 08:4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 2020年5月5日螞蟻莊園小課堂: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
  • 皇帝的自稱:朕、孤、寡人,三個詞有何不同?
    至於皇帝的自稱,包含孤,朕,寡人等,三個詞有何不同呢? 一開始君王被叫」孤「和」寡人「,諸侯一把手也被稱為王。前面兩個詞彙連接起來,就是」孤家寡人「,這並不是說他日子過得有多孤單,畢竟後宮嬪妃的數量可不少。
  • 嬴政為何要把「寡人」改成「朕」?專家:把朕字拆開,你就明白了
    秦始皇到底是偉大還是暴虐,千秋功過也只能留給後人評說。相信大家在觀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都會發現皇帝的扮演者們,動輒就會稱孤道寡,並且很多朝代的皇帝還自稱為「朕」。以前皇帝稱孤道寡,那麼秦始皇嬴政為何要把「寡人」改成「朕」?專家說只要把「朕」字拆開,大家就能看懂了。
  • 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什麼 5月5日螞蟻小課堂答案最新
    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以上是螞蟻莊園5月5日的問題,答對可以領取官方提供的每天一份的180g小雞飼料。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什麼吧。  支付寶螞蟻莊園5月5日小課堂答案一、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
  • 為何秦始皇放棄寡人改用「朕」自稱,專家:把「朕」拆開就明白了
    古時候帝王的自稱有好幾種,比如「寡人」、「孤」等等,到了秦始皇嬴政稱帝後,又將「朕」定為了自稱,從此以後的皇帝幾乎都是沿用此稱謂。但其實在這之前,「朕」只是各種代稱中的一種,無論天子還是販夫走卒都可以用來自稱,為何秦始皇獨獨青睞於這個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