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七十章:為什麼我們做不到老子講的道理?

2021-01-08 56文化網

今天我們一起來讀《道德經》第七十章,看看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思想:

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譯文

我的話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竟沒有誰能理解,沒有誰能實行。言論有主旨,行事有根據。正由於人們不理解這個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那麼能取法於我的人就更難得了。因此有道的聖人總是穿著粗布衣服,懷裡揣著美玉。

感悟

老子說,我的道理很簡單,卻沒人能理解,更沒人能夠實行。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感覺呢?每次我們讀《道德經》的時候,都感覺很容易理解,也都願意學習,可是回到生活中,馬上就忘記了很多。

為什麼會如此呢?實際上很多人沒有真正理解老子,放低身段、謙遜待人、順其自然……看似簡單的道理,如果內心不放下高傲,不丟棄錯誤的思維方式,其實是很難做到的。

但人想改變也往往沒那麼容易,雖然理解了「謙遜待人」的重要性,但生活中遇到不公之事時,很多人就將這些「道」拋之腦後,急著一爭高下了。

看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想要真正理解,我們還需多加實踐。藥聖李時珍穿草鞋,背藥筐,到深山曠野去搜集藥物標本,遠途跋涉,四方採訪,有不清楚的地方,就羅列諸品,反覆諦視。這才成就了醫學名作《本草綱目》,全書200萬字,載藥1892種,載方10000多個,都是李時珍實踐得來。

李時珍也不是一開始就對醫學了如指掌,也是通過實踐的過程取得成功。這些偉大的人表面上樸實無華,內心卻像藏著美玉一樣美好。

你也想做一個能夠成功的人嗎?那就快開始你的親身實踐吧。

今日討論

身邊有光說不做的人嗎?

以上言論僅為個人理解所得,如有建議可在評論區交流探討,謝謝!

相關焦點

  • 老子道德經到底是講的什麼意思嗎?
    朋友說你這篇兒好像沒有老子道德經它蘊含,天地。包容宇宙。那么正好回顧一下,我上一篇兒說的是,依據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建立起來的數字模型,我們闡述了逢三則止部分。要用道德經中的無為來守道。無為的方式就是損之又損。無為的節點,就是在有為開始後。結果後來又有朋友留言。他說:上士無爭,下士好爭。
  • 老子《道德經》第二章 不可抗阻的恆無常
    歡迎走進河北承中文化百姓論道直播間,我是主持人XXX,每天學習《道德經》開啟智慧門,我們在第一章研學了老子對道的本體性和非常道的精妙定論,今天我們來研學老子《道德經》第二章 不可抗阻的恆無常,這位是我們邀請的《道德經》講解員XX,xX老師好!乙:主持人好,大家好!
  • 道德經第42章:為什麼和氣能生財?為什麼強梁者不得好死?
    我們知道,道德經第40章是老子對全書前半部分內容做的一個總結,在第41章中,老子對道的運行規律、也就是「反者道之動」進行了展開論述,並在最後提出了只有道,才能輔助萬物並成就萬物的觀點,所以接下來的第42章,老子就對道生萬物展開論述,並提出了一個中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
  • 老子《道德經》:好人和壞人一樣,都是我們的老師
    文章作者:琢磨君老子《道德經》第27章寫道:「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善人可以作為不善人的老師,不善的人應該跟善人去學習;同時,不善人也是「善人之資」,如果世界上沒有壞人做些壞事,我們就不知道什麼叫做壞了,所以壞人就成了好人的反面教育。就如老子《道德經》第二章所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 世上看似最難之事往往很簡單,老子《道德經》一句話揭示其中道理
    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我們都有非常難的時候,有時候甚至是硬著頭皮去做一些事情。我們也看過一些書,這些書中有一些極限的事情,當別人達到那種高度的時候,我們會投以羨慕的眼光,甚至會發出這樣的疑問?「為什麼這麼難的事情,別人做起來就如此容易呢?」
  • 道德經「五千真言」就是老子對釋迦牟尼講的!
    嚴新:這幅畫畫的是老子,但又像我的武功師傅海燈法師晚年的像,而且有的地方特別像。「上德悟妙」老子不是講「上德」嘛,上德要悟妙,能悟妙者就不會迷路了。「五千真言話古今」即指老子五千言《道德經》,「借牛喻道科學棲」,老子的神態很奇怪,很憂愁,這意思好像是很可憐天下人的樣子。畫的背景是八卦,因老子講八卦。這個憂愁是什麼意思就留給您自己去想了。
  • 道德經 | 第二章:有無相生
    現在剛剛講到第二章,往後一篇篇學習,把每章的內容理解透了你就會發現,《道德經》每一章具體到世間一切事,章章明鏡一樣對著你,你的心哪裡不對了,有煩惱了,為什麼煩惱,馬上就能展現出來,清清楚楚。當我們把八十一章全部學完,你的心一下子就坦然了,做任何事都在《道德經》的法教之中,沒有哪一件事不在。如果你章章爛熟於心,那麼你馬上會知道如何應對。
  • 淺談《老子道德經》的讀法(上)
    《老子》又稱《道德經》、《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有三個比較重要的版本:傳世本、帛書本、楚簡本。傳世本為歷代學者注釋,居不完全統計有三百多個本,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是(漢)河上公章句、(魏)王弼注本、(唐)傅奕道德經古本篇。
  • 解密老子《道德經》:「不敢為天下先」,為什麼可以「成器長」?
    解密老子《道德經》:「不敢為天下先」,為什麼可以「成器長」?這裡是悅讀國學,這一節內容,我們來逐字逐句學習老子道德經的67章。好,先來看第一句: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這裡面有一個詞,是「我道」。我,《道德經》之中,老子以得道者的立場和角度,來闡明觀點的時候,就會用到「我」。比如:「我無為,而民自化」,「眾人查查,我獨悶悶」等等,這兩句當中的我,指的都不是老子本人,而是依道而行的人。或者說,是得道者。同樣,下面的「我有三寶」 也是一樣的。我道,也就是得道者所秉持的大道。
  • 《道德經》老子說:柔弱勝剛強。其中的邏輯,只有列子講明白了
    《道德經》老子說:柔弱勝剛強。其中的邏輯,只有列子講明白了 柔弱與剛強哪種人更厲害?我們一般認為是剛強,但是也有人說是柔弱。 為什麼說是柔弱呢?因為我國傳統文化講「以柔克剛,上善若水」,比如老子在《道德經》中經常說「柔」的好話。
  • 傳世經典(老子傳奇)電視劇對《道德經》,即《老子》,又稱(老子五千文 )的表達
    據《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老子本是周朝管理王室藏書的史官,因目睹周朝逐漸衰微,打算退隱。他離開周朝的京城一路西行,經過函谷關時,遇到了關令尹喜。受關令尹喜的囑託,老子「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這就是《老子》五千文。漢代河上公作《老子河上公章句》時,將《老子》分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名為《道經》,後四十四章名為《德經》,《道德經》因此而得名。
  • 《道德經》:存不住錢,主要是因為這兩件事做的太滿,很有道理
    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其實我們看看身邊那些混的好的人就知道了。他們在能力方面是出眾的,在社會中也有一定的影響力,也容易受人推崇,而且,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會把這兩件事情做得太滿了。一、事不要做滿老子講:持而盈之,不若其已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您要做什麼事,如果非把內在裝的很滿再去做,就沒法做,所以您不如放下他,後世老子把這種教誨叫做「持滿之戒」。
  • 老子《道德經》全文譯文及翻譯講解
    《老子》,又稱《道德真經》《道德經》《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釋者、傳抄者的集合體)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 老子教你做人,道德經中10個成語,做到了為人一定不差
    老子所做《道德經》是中華的傳統文化瑰寶,很多現代成語都出自《道德經》,比如大器晚成、功成弗居、虛懷若谷、大象無形等等。這些成語背後蘊含的為人處事的道理,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發。下面是老子《道德經》中的10句話,包含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10個成語,如果我們做到了,為人一定不會差。
  • 道德經,最容易忽視的兩句話,藏著老子對這個世界的真實看法
    《道德經》的核心是道,但是什麼才是道,自古以來卻有著各種各樣的理解和解讀,進取者從道中看到因勢利導、佔據先機;軟弱者從道中看到順從命運、消極退讓;正直的人從道中學到放低名利、秉持初心;奸詐的人從道中學到多心善變、隨心所欲……歪果仁說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麼對於咱們土生土長的《道德經
  • 老子《道德經》洩露的3條「天機」,只有11個字,但讓人醍醐灌頂
    但是,「道」就存在那裡,不會因為時間的變化以及歲月推移而發生變化,就像《易經》中所講的「天行健、地勢坤」一樣。《道德經》第25章談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見,人類的道理大都是遵循天道之道、自然之法。
  • 老子無處不在,細數那些用「道德經」做歌詞的流行歌曲,太經典了
    但是,很多人低估了老子思想對中國人的影響。事實上,如果說孔子思想對中國人思想滲透到了肌膚裡,那麼,老子的思想就可以說是滲透到了血液裡、骨髓裡、靈魂裡。其實這一點都不誇張,我們的舉手投足、家長裡短事都和老子的思想密不可分,只不過是我們日用而不知吧了。比如說,現代年輕人喜歡的流行歌曲,你能想到他們和傳統文化《道德經》有聯繫嗎?恐怕沒人想得到,一個是新潮的流行元素,一個是古板的傳統元素。
  • 《齊善鴻講道德經》是悟道的智慧之作,距離真正的道,還有多遠?
    歸納起來,道德經的智慧並不是晦澀難懂,歸納起來就是八個字:上善若水,大道至簡!齊善鴻研究道德經,寫出了一本《齊善鴻講道德經》,他把道德經裡的八十一句話,分為八十一章,進行精講,拆解了老子的智慧,從讀懂到會用,並用之解答現代管理、教育理念以及日常生活的困惑。很多人認為道德經是道家的經典,和我們老百姓沒有關係,但是他們卻不知道,這本道德經,已經走出了國門。
  • 《齊善鴻講道德經》是悟道的智慧之作,距離真正的道,還差半步?
    齊善鴻研究道德經,寫出了一本《齊善鴻講道德經》,他把道德經裡的八十一句話,分為八十一章,進行精講,拆解了老子的智慧,從讀懂到會用,並用之解答現代管理、教育理念以及日常生活的困惑。  很多人認為道德經是道家的經典,和我們老百姓沒有關係,但是他們卻不知道,這本道德經,已經走出了國門。
  • 《老子五千言》(道德經)全文及譯解
    尹喜深感老子講的內容無比重要,懇請老子寫下來以傳後世。於是,老子寫下了五千言。尹喜為了不讓老子五千言失傳,親自操刀刻簡,使老子之說得以傳世,稱為《老子》。至於稱老子五千言為《道德經》,是道教發展之後才出現的。先秦的韓非作《解老》、《喻老》。司馬遷《史記》說言道德之事五千言。東漢順帝時張道陵作《老子想爾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