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洩露的3條「天機」,只有11個字,但讓人醍醐灌頂

2020-12-19 琢磨君專欄

文章作者:琢磨君

老子在《道德經》開篇便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即:真正的大道不是能夠用言語表達清楚的,真有點「此處無聲勝有聲」、「天機不可洩露」的意味。

但是,「道」就存在那裡,不會因為時間的變化以及歲月推移而發生變化,就像《易經》中所講的「天行健、地勢坤」一樣。《道德經》第25章談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見,人類的道理大都是遵循天道之道、自然之法。

老子在《道德經》中結合自身對道的感悟,向世人洩露的3條「天機」,只有11個字,但足以讓人醍醐灌頂。讀懂了《道德經》中的這3條「天機」,勝讀十年書,人生無往不利。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011、動善時;

這3個字出自於老子《道德經》第八章,屬於「上善若水」所說的7個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之一,意思就是說:行動的時候,要善於把握恰當時機。

老子認為:人應該多學習「水德」,既要懂得謙下不爭,最後成為「百穀之王」,又要學習水的「以柔克剛」,還要學習水的「隨機應變」,即動善時。就如武術家李小龍所說「將水倒入杯中,它變成杯的形狀。將水倒入瓶中,它變成瓶的形狀。將水倒入茶壺中,它變成茶壺的形狀。水可靜靜流淌,亦可猛烈衝擊」。

水若是遇到風和日麗的環境,緩慢地流動,積蓄能量,平靜如鏡面;水若是遇到惡劣的環境,就會掀起疾風巨浪。人也應該如此,識時務者為俊傑,行動的時候要符合大的趨勢發展,學會借力,才能時勢造英雄。任何時代都有機遇,就看你是順應趨勢還是逆向趨勢,但結果都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每一個新的商機的到來,都會造就一批富翁:有的人抓住了房地產發展的大好機遇,賺得盆滿缽滿;有的人抓住了製造業發展的有利時機,成為了世界著名的企業家;有的人抓住了網際網路發展的大趨勢,迅速崛起,身價不菲。所以說,不是英雄造時勢,而是時勢造英雄!

著名歷史學家閻崇年在談到「動善時」是說道:「歷史學的天,歷史哲學的天,主要講『天時』,所以魏源說『小天時決利鈍,大天時決興亡』。識時務者為俊傑,時就是天時,務就是形勢,所有歷史上的成功人物,都是順應了天時。」

動善時,簡單來說就是:做事情一定要把握好時機,掌握好火候,早也不行,晚也不行,恰到火候那時候來做,將天時和人間的條件結合起來,最後就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022、大象無形;

這句話出自於老子《道德經》第41章,意思就是:最好的形象往往是沒有形象。通俗理解,那些美好的形象或者事物,往往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他們一直存在。人們可以通過經歷某些事情,領悟到「大象」或許「大道」,但是美的形象已經到了和自然融為一體的境界,反倒給人以無音、無形的感覺。

比如說,我們都看不見風,但風是不存在的嗎?風不僅存在,而且還發揮著巨大作用。因此,我們寫文章經常用這樣的詞語:民風、作風、家風等等,這就是大象無形而力量無盡的道理。

生活中,我們經常只能看見有形東西的作用,比如說食物、衣服、汽車、房子、金錢、財寶等;可是大家很容易忽略那些無形的卻很有價值的東西,比如說精神、鬥志、信仰、理論等。如果我們只看到有形東西的作用,沒有看到無形東西的作用,就會導致我們的物質生活越發達,我們的精神家園反而越匱乏和貧瘠。

所以說,我們在發展物質文明的時候,也要多注重精神文明,比如說是價值觀和思想的培養與提高。這樣才能讓我們的人生之路走得更遠,境界和格局更高,人生也無往而不利。

033、大器晚成;

這句話也是出自於老子《道德經》第41章,意思就是:大的器物,要經過長時間的加工才能做成。後比喻: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鍊,所以成就較晚。

鬼谷子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由此可見,大自然都遵循大器晚成的規律,人生也如此,而且大器晚成的事物才是最完美的!因為萬事萬物有其固定的發展規律,先苦後甜,先量變再質變,先努力後享受,這樣才能讓自己德才兼備,更好地駕馭成功與財富。

古人強調「與其早成功,不如晚成功;與其晚失敗,不如早失敗」。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就是一個大器晚成的人,能夠成大事的生動寫照。

人生的成就大與小,往往都是由你的努力潛伏期決定的,正如《菜根譚》中所說「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潛伏得越久的鳥,會飛得越高;花朵盛開得越早,凋謝得也會越快。

比如說,諸葛亮「潛龍」了27年,才出山,當上了劉備的軍師;曾國藩勤奮苦學,潛伏了26年,才開始有所成就;左宗棠直到40歲才正式步入仕途,到了快50歲才開始仕途通暢,大器晚成。

國學大師曾仕強先生說「大器是完成的,潛得越久,將來成就越大;潛得越短,表示你的基本功還沒練好,你的本事還不夠充實。」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個人潛伏得久,不一定能夠大器晚成,因為如果潛伏的時候,沒有下功夫,沒有學到東西,就相當於溫室裡面的花朵。潛伏不是指什麼都不做,而是要補足自身短板,練好本領,人在外面,心在不斷修煉。

老天不會辜負每個不懈勤奮努力的人,天道酬勤,一切的成功都是水到渠成、大器晚成。我們若能儘早悟透這條天機,就不必為懷才不遇而憂愁,也能消除急躁求進的想法,繼而腳踏實地努力,直至取得最後的勝利,一步步實現人生無往不利。

結語:

老子《道德經》洩露的3條「天機」——動善時、大象無形、大器晚成,雖然只有短短11個字,但是讓人醍醐灌頂。

讀懂了《道德經》中的這3條「天機」,勝讀十年書,我們若能領悟透徹,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則可使得人生無往不利。朋友們,您最欣賞《道德經》中那句話呢?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點讚、評論、轉發。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道德經》最後一章,短短57個字,卻道出了5條人世間的真理
    兩千多年前,老子著《道德經》,短短五千餘字,卻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道德經》每一章皆蘊涵天地和人世的至理,誦讀此書有助於增益智慧,體悟「道」。在《道德經》的最後一章,只有短短57個字,老子卻道出了5條人世間的真理。
  • 曠世巨著《道德經》,暗藏了3個「中式」智慧,網友直呼:受教了
    在家已有3個月之久,但3個月來,我絲毫不感覺空虛與焦慮。理由無他,只因看了這本《道德經》,看完才知它實在是妙極了。年少初識,還是在金庸武俠的絕世神功《九陰真經》,開篇第一句「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就出自《道德經》。不明覺厲!
  • 原版《帛書·老子》和《道德經》很多字不一樣,而且都是關鍵字
    >《德經》第一章中的「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會有一種很明顯的感覺,老子講的與孔子講的是相反的,特別是之後又有「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這句,更加讓我們坐實了「老子與孔子唱對臺戲」的認識。
  • 淺談《老子道德經》的讀法(上)
    《老子》又稱《道德經》、《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有三個比較重要的版本:傳世本、帛書本、楚簡本。傳世本為歷代學者注釋,居不完全統計有三百多個本,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是(漢)河上公章句、(魏)王弼注本、(唐)傅奕道德經古本篇。
  • 讀懂《道德經》中「有無相生,難易相成」,讓人生無往不利!
    老子的《道德經》洋洋灑灑五千文,字字言簡意賅、章章篇幅簡短,已被翻譯成八十多個國家的語言,被全世界各地的人閱讀,可見《道德的》其在世界名著中的經典地位。《道德經》中的講的「道」,不會因為時間的變化、國家的不同以及歲月的推移而發生變化,就像《易經》中所講的「天行健、地勢坤」一樣。
  • 老子《道德經》第二章 不可抗阻的恆無常
    歡迎走進河北承中文化百姓論道直播間,我是主持人XXX,每天學習《道德經》開啟智慧門,我們在第一章研學了老子對道的本體性和非常道的精妙定論,今天我們來研學老子《道德經》第二章 不可抗阻的恆無常,這位是我們邀請的《道德經》講解員XX,xX老師好!乙:主持人好,大家好!
  • 老子道德經到底是講的什麼意思嗎?
    道德經是老子西出函谷關時與關令伊喜相逢時,被邀,著作出來的一篇,包含天地自然及人文社會學科類的智慧之作。道德經講述了,萬事萬物都。遵循於道的規律在自然的發展運行,自然的生存消亡。不管你願不願意,道都在那兒存在著,不管你守不守道,道都會從你身邊碾壓而過。合道而行。你將有德。離道而行,你將傷痕累累。因為道有自身的破壞力。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 為什麼說洩露天機會遭天譴?
    天機是指大自然的規律及運作關鍵點。楊光兄發的一段話非常好:自古以來所謂天機就是:宇宙自然規律、宇宙人生道理。古代洩漏「天機」的人我們總結一下伏羲洩漏「天機」始作先天八卦成三皇五帝之首。釋迦摩尼佛洩漏「天機」講經49年成佛教主。周文王洩漏「天機」畫後天 八卦成就八百年基業。
  • 《道德經》最厲害的5個「中式智慧」,你越早知道,活得越好!
    妙趣橫生,又突然讓人醍醐灌頂的風格,讓一眾網友親切地稱他國學怪才、說書大咖。不過,在成為「怪才」之前,他也只是小城裡,一個書痴罷了。出身文化之都鄒城的黃向軍,從小就熱愛國學,尤其偏愛《道德經》。他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道德經》之妙,在於它原文5126個字,解讀卻有5000萬字。
  • 讀懂「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這八個字,就讀懂了半部《道德經》!
    老子的《道德經》洋洋灑灑八十一章,其中上篇《道經》三十七章,下篇《德經》四十四章。《道德經》總字數五千二百八十四個字,從文章開頭看到結尾,如入無人之境,一個人都沒有,有一種寂兮寥兮、空曠寂靜的感覺。「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這八個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的第二章,原文如下: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傾,音聲相和,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 傳世經典(老子傳奇)電視劇對《道德經》,即《老子》,又稱(老子五千文 )的表達
    《道德經》的作者姓李,名耳,又名老聃,人們尊稱他為「老子」。
  • 老子西出函谷關,留下了《道德經》,還有這張《太極圖》
    老子是道教的鼻祖,也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之一。關於老子的神秘傳說非常多,其中老子倒騎青牛西出函谷關就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典故。老子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春秋未期世事紛爭,天下大亂,周王室內部也狼煙四起,老子看在眼裡想在心裡,準備棄官而遊歷天下,歸隱山林。
  • 老子教你做人,道德經中10個成語,做到了為人一定不差
    老子所做《道德經》是中華的傳統文化瑰寶,很多現代成語都出自《道德經》,比如大器晚成、功成弗居、虛懷若谷、大象無形等等。這些成語背後蘊含的為人處事的道理,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發。下面是老子《道德經》中的10句話,包含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10個成語,如果我們做到了,為人一定不會差。
  • 老子《道德經》中的成語,各個蘊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學會受用無窮
    我國古代哲學經典《道德經》又名《老子》,是春秋時期哲學家老子所著,全書根據版本的不同,字數有很大出入,總的說來在5000字上下。《老子》中共包含成語100多個。雖然只有5000字,但該書字字珠璣,句句哲理。有些句子後來形成了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據統計,大約我們常用的成語出自道德經的有100多個。包括:功成身退、暴風驟雨、虛懷若谷、受寵若驚、紫氣東來、自知之明、知足常樂等等。《老子》中成語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想。
  • 道德經,萬物發展成形的始肇
    這一回老子直截了當的道破了天機,各位看出來了沒有,道破了什麼天機呢?萬物生長的根基和遵循的規律!道生之,都是道所生,那道是什麼?是陰是陽?是微觀還是宏觀?是唯心還是唯物?呵呵!鄙人提出的這些問題,可能是誤導諸位嘍!我早就說過了,道這個東西不可說嘛!形而上也好,形而下也罷!這都只是我們淺薄的見解而已,正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可道非道啊!
  • 道德經「五千真言」就是老子對釋迦牟尼講的!
    「大為常在至非奇」,「大」就是大德、大智,無為而無不為,這是說只有至人才有大為,而真正有大作為的至人到了那一步也不覺神奇了。「五千真言話古今」即指老子五千言《道德經》,「借牛喻道科學棲」,老子的神態很奇怪,很憂愁,這意思好像是很可憐天下人的樣子。
  • 《道德經》說了什麼?其精髓就這6個字,悟透者受益匪淺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的聖人老子撰寫的一部著作,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其文意深奧,包含廣博,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都產生了深刻影響,被譽為萬經之王。可以說,能讀懂一部《道德經》,自身的智慧必定能有所增長,人生一定也能有很深刻的感悟。但《道德經》洋洋灑灑五千文,想要讀懂可不簡單。相信許多人看完之後,依然是一臉迷茫。
  • 老子獨創的15大成語,洞見《道德經》智慧精髓!
    點擊"無為文藝"免費訂閱 《道德經》只有短短五千言,卻涵天蓋地、盡說人道,可謂字字珠璣、句句精闢,隨便拿出一句都可以作為至理格言和人們的座右銘。 而更為精華的則是其中那些老子獨創的成語,可謂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從中完全可以洞見《道德經》的真諦。
  • 《道德經》老子說:柔弱勝剛強。其中的邏輯,只有列子講明白了
    《道德經》老子說:柔弱勝剛強。其中的邏輯,只有列子講明白了 柔弱與剛強哪種人更厲害?我們一般認為是剛強,但是也有人說是柔弱。 為什麼說是柔弱呢?因為我國傳統文化講「以柔克剛,上善若水」,比如老子在《道德經》中經常說「柔」的好話。
  • 《老子五千言》(道德經)全文及譯解
    尹喜深感老子講的內容無比重要,懇請老子寫下來以傳後世。於是,老子寫下了五千言。尹喜為了不讓老子五千言失傳,親自操刀刻簡,使老子之說得以傳世,稱為《老子》。至於稱老子五千言為《道德經》,是道教發展之後才出現的。先秦的韓非作《解老》、《喻老》。司馬遷《史記》說言道德之事五千言。東漢順帝時張道陵作《老子想爾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