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翁翕:追求高質量發展亟需經濟感知體系的革命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第二十二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12月19日舉行。本次論壇以「預見正在發生的未來」為主題,匯聚「光華思想力」研究成果與光華各項目創新思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翁翕出席論壇發表了演講。

翁翕

翁翕表示,現在我們從傳統的單純追求GDP轉向追求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追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候,GDP指標就不夠了,很多環境的因素並沒有納入到GDP指標裡面。所以追求高質量發展,亟需經濟感知體系的革命。

「現在另類數據在很多地方的城市大腦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覆蓋衛星地塊信息、人口分布信息、空氣品質信息等等,為城市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撐,也為領導決策提供了重要支持。」他說。

他指出,人工智慧技術將被廣泛應用於分析另類數據,提取相關信息用於改進經濟感知體系。如果未來決策都能夠基於這些數據、感知來進行的話,我們的高質量發展就真正能夠實現。

以下為演講文字實錄:

大家上午好,我是翁翕。過去一年時間裡,我們跟頭部的數字經濟、人工智慧企業有緊密合作,已經撰寫完成或者正在完成的差不多有10個人工智慧方面的案例。今天介紹的是微眾銀行的案例。藉此機會,感謝微眾銀行攬月智能資管平臺團隊。

物聯網時代來臨,如何觸摸經濟脈動?

今天的題目是基於另類數據的經濟學感知革命,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另類數據」,一個是「感知」。

首先解釋一下「感知」是什麼。經濟學家阿爾欽(Alchian)曾在博士生課上探討一個問題:若你在一個有很多石頭的海灘上,沒有任何量度工具,要知道每一塊石頭的重量,該怎麼辦?這個問題在經濟學上被稱為「阿爾欽之問」。這個問題實際上對經濟學無比重要。經濟學談的是經濟決策,而在決策之前首先要做「感知」。你想像一下,請你挑出海灘石頭裡面你認為最重的石頭,這時候你對石頭重量的感知會決定你的行為,更大的石頭有可能更重,您挑更大的石頭。你也有可能會挑選某一種有金屬特質的石頭。改革開放40多年,我們的經濟發生了顯著的進步,背後首先就是感知的變化,感知的革命。

另外一個關鍵詞是「另類數據」,在物聯網時代,大量傳感器,包括手機、衛星、攝像頭、支付終端等等,產生了海量的數據。數據有什麼用?可以看幾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衛星遙感數據。現在這個時代,衛星體積越來越小,使得發衛星的成本越來越低。著名的是馬斯克SpaceX,他想發射4萬多顆衛星構建全球的網絡。我前段時間去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鎮,現在已經看到衛星數據已經在當地形成了一個產業。

衛星數據有什麼好處呢?一是全面、客觀、實時,很難造假,數據更為客觀、全面。二是成本是可控的,大量的衛星在天上,衛星的價格趨勢是越來越便宜,而且是合法合規可以被使用的。目前很多學術研究已經開始使用衛星數據,比如用衛星夜光亮度數據來預測、計算GDP。

還有很多AI+衛星遙感數據的用途,包括農作物產量預測、企業經營活動監測等。比如,人們可以通過衛星來觀測企業停車場裡面車的數量,了解企業經營活動狀況;在今年疫情期間,武漢火神山醫院的建設進度也可以用衛星數據來時時了解。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傳感器——手機傳感器。全國手機定位產生出來的像滿天星星的圖,亮度越高的地方,表示人口越稠密。這個數據有非常多的用途,最重要的是對勞動力市場的監測。這些數據可以很精確計算到每一個工廠、每一個產業園區的勞動力活躍程度,以及每一個城市勞動力的流入流出狀況。

還有什麼數據?導航數據。大家經常使用手機導航,而利用導航數據可以對於線下店面客流做出監測。比如,在一項研究中,選取蘋果公司的線下旗艦店,根據導航數據預測線下客流量的變化,從而進一步預測企業營收狀況。用這個數據預測蘋果的營收和最後實際財報公布的結果非常接近。

還有快遞企業物流網點數據,也是企業業務擴張的重要指標。如果企業在當地擴張的話,可能就伴隨著快遞的物流網點設立,而假如這個企業旁邊的物流網點都在撤的話,說明企業經營狀況不良,物流需求萎縮。

ESG(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理念漸入人心

剛才介紹了各種各樣的另類數據,但現在這些數據的應用都還是很分散,沒有統一到某一個指標上,形成一個所謂的經濟感知。現在要跟大家隆重介紹,微眾銀行現在做的事情,就是把上述這些數據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具體的經濟感知指標——ESG投資。「ESG」是三個英語單詞的首寫字母,E是環境(Environment),S是社會責任(Social),G是公司治理(Governance)。傳統投資看的是資產負債表、財務報表,現在ESG投資,判斷一個企業好不好的時候,有的時候並不是說企業賺錢能力怎麼樣,利潤怎麼樣,還要看你經營的過程之中,有沒有損害了環境,踐行了什麼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狀況怎麼樣,這些維度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了,ESG投資是我國金融市場、金融投資方面重要的革新方向。

今年疫情之後,ESG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但ESG的投資方式產生的痛點是什麼呢?痛點在於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看起來很好定義,實際上則很難真正用數據去衡量。

這時候另類數據就起作用了,你可以儘可能收集包括衛星遙感數據、企業公開的報表數據、輿情數據、傳感器數據等等這些數據,通過AI技術最後形成感知的指數。

值得注意的是,衛星數據可以發揮前置指標的作用,預測未來可能面臨的風險。比如,現實中環保督查往往是滯後的,企業被開罰單的時候可能已經汙染很久了。而通過衛星數據,可以提前看到這個企業排放的情況;通過NLP技術分析環保處罰數據,可以預測這家企業未來可能會受到什麼樣的處罰,而這種處罰最後可能對其股票價格帶來怎樣的影響。這就是攬月平臺構造出來的ESG因子。基於ESG因子的投資策略,可以比基於滬深300的投資指數投資策略得到更多的回報。

高質量發展亟需感知體系革命

最後總結一下,第一,現在我們從傳統的單純追求GDP轉向追求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追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候,GDP指標就不夠了,很多環境的因素並沒有納入到GDP指標裡面。所以追求高質量發展,亟需經濟感知體系的革命。

第二,現在另類數據在很多地方的城市大腦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覆蓋衛星地塊信息、人口分布信息、空氣品質信息等等,為城市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撐,也為領導決策提供了重要支持。

第三,人工智慧技術將被廣泛應用於分析另類數據,提取相關信息用於改進經濟感知體系。如果未來決策都能夠基於這些數據、感知來進行的話,我們的高質量發展就真正能夠實現。

這就是我今天想分享的,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北大案例大講堂預告|可感知經濟學——另類數據在金融和經濟學上的...
    主要內容  一直以來,科技的發展都對金融行業有著深遠的影響:從電報、電話的發明,到個人電腦、信息革命,再到今天的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時代,每次科技革命都造就了金融業的革命隨著新型傳感器和5G技術的普及,智慧型手機、微型衛星以及未來的無人車,都將產生海量的另類數據,為我們實時感知複雜的經濟系統提供了全新的手段。本次講座將介紹一個全新的領域:可感知經濟學(Senseable Economics),詳述如何使用人工智慧技術來挖掘另類大數據,實現對經濟系統的實時感知、量化和預測,從而為金融和投資提供決策依據。
  • 熱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預見正在發生的未來丨第22屆北大光華新年...
    12月19日,第22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在光華管理學院舉行。本屆論壇以「預見正在發生的未來」為主題,多位北大光華教授圍繞經濟領域的熱議話題進行了分享。上午場聚焦「光華思想力」,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劉俏、陳玉宇、顏色、王輝、唐遙、張崢、張宇、雷瑩、王翀、易希薇、孟涓涓、翁翕12位教授發表主題演講。
  • 北大國發教授黃益平:金融支持經濟創新的邏輯與深圳觀察
    本文根據北大國發院金光講席教授、副院長、北大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教授的演講整理。對於金融怎麼支持創新,我先分享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希克斯曾說過的一句話,「工業革命不得不等待金融革命。」原因是蒸汽機技術在工業革命幾十年之前就已經成熟,但直到獲得足夠的金融支持,有大量的成本比較合理的資金投入其中,蒸汽機才真正變成了紡織業、鐵路和航運的動力。
  • 張曉:把握數位化轉型機遇 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堅持創新驅動,提出「加快數位化發展」的新要求,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當今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深入推進,加快數位化發展是我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著力點和有效路徑。
  • 【書訊】政府財政支出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
    出版日期:2020年10月 開本:16開 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 《政府財政支出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基於國家治理理論,在政府、市場與社會宏觀治理框架下探討政府財政支出規模與結構的優化機理
  • 北大經院科研 | 孫祁祥教授、姚奕副教授等在《經濟研究》發文...
    北大經院科研 | 孫祁祥教授、姚奕副教授等在《經濟研究》發文,探討商業保險欺詐問題 2020-06-23 03: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大光華阿里拍賣研究實驗室掛牌,探索拍賣平臺化、網絡化發展
    北大光華阿里拍賣研究實驗室掛牌,探索拍賣平臺化、網絡化發展 2020-12-17 2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大光華與世界銀行OLC聯名推出「中國發展」英文線上課程
    它的發展有規律可循嗎?能不能為其他經濟體的發展提供借鑑?北大光華與世界銀行OLC,聯名推出「中國發展」英文線上課程。15位北大光華學者,他們擁有經濟學、金融學、管理學等不同學科背景,將從不同維度和視角,以學者的科學精神、深厚的理論積澱、前沿的研究實踐和嚴謹的敘述方式,通過線上課程,帶領全球政、商、學各界人士理性、客觀地認知中國,解碼中國經濟發展的奧秘與邏輯。
  • 以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保障經濟社會發展高質量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廷飛報導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
  • 張佔倉:以專利高質量引領經濟發展高質量
    張佔倉 | 立方大家談專欄作者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領力量,近年來我省專利發明與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以此為新的起點,還要乘勢而上,從提升發明創新能力、加快轉化應用、加大研發投入等方面入手,推動智慧財產權工作再上新臺階
  • 宏觀經濟分析須立足高質量發展
    要準確地把握高質量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和趨勢性變化,用匹配高質量發展的理念、戰略以及立場、觀點、方法討論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問題,推動宏觀經濟分析更為精準可靠。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肆虐,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對於經濟形勢該怎麼看、經濟工作又該怎麼幹的討論,無疑要建立在精準而可靠的宏觀經濟分析基礎之上。
  • 加快構建基於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經濟體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指出,「十四五」時期要「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強調要「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 經濟日報頭版關注成都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市場主體總體釋放企穩向好發展信號,也顯示出成都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韌性和活力。」成都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傅學坤告訴記者。3年過去了,成都新經濟發展情況如何?記者嘗試回訪3年前採訪過的4家新經濟企業,結果其中2家婉拒了,理由簡單而正當:正在做上市前的準備工作,信息披露要按相關規定進行。一大批新經濟企業在這3年裡不斷發展壯大。從事軟體開發、數字內容服務的成都恆圖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在線平面設計和圖片編輯工具Fotor能夠一站式滿足用戶的設計及圖片編輯需求,深受歡迎。
  • 深刻認識和把握新發展格局 與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關係
    時代大邏輯」;都以「新發展理念」為「思想靈魂」和「指揮棒」;都是服務於實現高質量發展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戰略抉擇。  ●新發展格局著眼於宏觀布局,旨在追求國民經濟循環暢通這一本質要求。現代化經濟體系則成為「填充」新發展格局宏觀布局中具體內容和實現國民經濟循環暢通、總供給和總需求高水平動態平衡的具體路徑。如果說新發展格局是「表」,現代化經濟體系就是「裡」。
  • 「高質量發展」廣東加減法
    統計數據顯示,廣東2017年的經濟總量達8.99萬億元,增速為7.5%。在過去三年,廣東經濟總量均保持7%以上的增長速度。相比之下,2018年「7%左右」的目標依然保持在中高速增長水平,這一經濟指標被認為是為結構調整優化留下空間。報告在設定經濟增長目標的同時,強調高質量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廣東將創新視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 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一轉變,是我國經濟在40多年改革開放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發展成果,是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
  • 唱響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最強音——綏化市「十三五」經濟發展綜述
    唱響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最強音——綏化市「十三五」經濟發展綜述隋政言  「十三五」期間,綏化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三大變革」,固根基揚優勢,轉方式調結構,增活力強動能,奮力走好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
  • 黃寶榮: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關鍵期,應進一步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步伐,深入踐行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理念,培育綠色新動能,促進經濟復甦。  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體系涵蓋了綠色經濟、低碳經濟與循環經濟,但並非三者的簡單疊加,而是一種有助於統籌三者關係、促進其協同發展的綜合性概念。
  • 「四經普」高質量數據促進山東高質量發展
    支撐精準決策需要高質量的數據。新舊動能轉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山東,需要一次「摸清家底」的經濟普查。 根據國家第四次經濟普查數據並經國家統計局反饋,山東2018年生產總值修訂為66649億元,比初步核算數減少9821億元,總量下調12.8%,修訂後,經濟總量仍居全國第3位。 「不唯GDP不是不要GDP」。
  • 王昌林: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需求條件、要素條件和潛在增長率發生重要變化,如果不顧客觀實際追求高速增長,勢必帶來較大風險隱患。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