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案例大講堂預告|可感知經濟學——另類數據在金融和經濟學上的...

2021-01-08 網易

2020-10-14 09:23:07 來源: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舉報

  

  

  

  主要內容

  一直以來,科技的發展都對金融行業有著深遠的影響:從電報、電話的發明,到個人電腦、信息革命,再到今天的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時代,每次科技革命都造就了金融業的革命,也深刻影響著我們對經濟學研究的方法論。隨著新型傳感器和5G技術的普及,智慧型手機、微型衛星以及未來的無人車,都將產生海量的另類數據,為我們實時感知複雜的經濟系統提供了全新的手段。本次講座將介紹一個全新的領域:可感知經濟學(Senseable Economics),詳述如何使用人工智慧技術來挖掘另類大數據,實現對經濟系統的實時感知、量化和預測,從而為金融和投資提供決策依據。

  

  本次活動僅面向可自主入校的北大師生,請佩戴口罩入場。

  嘉賓簡介

  吳海山 博士

  微眾銀行人工智慧部副總經理

  吳海山博士,畢業於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曾在普林斯頓大學任博士後研究員,現任微眾銀行人工智慧部副總經理。吳海山博士被美國權威雜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為中國35位35歲以下的科技創新青年(35Under35),並被第一財經評為中國50名數據科學家之一,他負責的中國鬼城量化研究項目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為2015年度最佳研究之一。

  教授簡介

  主持教授:楊東寧

  光華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信息系統系副教授

  楊東寧,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信息系統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大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副主任、責任與社會價值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企業環境戰略與績效管理、企業社會責任、可持續性創新、環境經濟學與政策等。從教以來,持續關注科技、制度和倫理視野下的企業與政府和社會的關係問題,從事「當技術領先於社會」相關的交叉性和探索性的研究、教學和社會服務工作。楊東寧教授是美國管理學會(AOM) 會員,發表SSCI、SCI收錄論文及中文核心期刊以上論文10餘篇,其它國內國際會議論文10餘篇。已主持完成國家級研究課題兩項,部級課題一項,參加過十餘項國際合作及企業、政府委託的研究項目。

  對話教授:翁翕

  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系教授

  翁翕,現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系教授,「日出東方」光華研究學者。他目前主要研究領域為博弈論,應用微觀經濟理論和信息經濟學。他本科、碩士均畢業於北京大學,博士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他的研究成果發表於或即將發表於國外頂級學術期刊,如Management Science,AEJ: Micro,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北大案例大講堂》系列活動是由北大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辦的系列講座,作為對案例開發和使用有力配合活動邀請國內外著名企業精英企業家來到北大,和師生交流分享管理實踐的心得,為北大各個學院的師生提供和優秀企業家直接見面的寶貴機會,為北大的案例開發提供條件,也為企業提供一個交流經驗、碰撞思想和自我展示的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北大教授翁翕:追求高質量發展亟需經濟感知體系的革命
    所以追求高質量發展,亟需經濟感知體系的革命。「現在另類數據在很多地方的城市大腦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覆蓋衛星地塊信息、人口分布信息、空氣品質信息等等,為城市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撐,也為領導決策提供了重要支持。」他說。他指出,人工智慧技術將被廣泛應用於分析另類數據,提取相關信息用於改進經濟感知體系。
  • 和北大經濟學教授聊了3小時才明白:今年比存錢更重要的,是做對這件...
    這句話,是北大一位經濟學學者,在每年秋天的公開課上,對所有本科生說的第一句話。  倒是他學生評價他的一句話,尤其準確:  在北大,搞學術的沒有他會投資,在金融市場,做投資的又沒有他的學術造詣;  他對市場經濟規律的洞察和穿透,有時甚至讓人覺得恐怖。  就連前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林毅夫都屢次為他的著作打call,稱讚他:觀察睿智,文字雋永,很有智慧。
  • 北大經院工作坊第201場 | 勞動力市場中的半定向搜尋(宏觀經濟學...
    活動邀請的演講嘉賓是艾因迪經濟與金融研究所Liangjie Wu助理教授。他演講的題目為Partially Directed Search in the Labor Market(勞動力市場中的半定向搜尋)。本期工作坊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趙波助理教授主持,多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參與了會議。Liangjie Wu研究了求職過程中固有的有限信息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 北大優才生,在美國芝加哥攻讀經濟學博士,不幸被黑人槍殺
    北大優才生,在美國芝加哥攻讀經濟學博士,不幸被黑人槍殺在美國讀博的範軼然,準備送女友去醫院,在停車場被非裔槍殺範軼然(音譯,英文名Yiran Fan),1990年生,成績優秀、出類拔萃。在初中的時候,他的夢想做一個醫生,以幫助他人治癒癌症。
  • .| 林毅夫:新結構經濟學和迎接世界級經濟學大師在中國輩出時代...
    在座的高三同學大概會有25萬人要經濟學,有100萬人會讀經管學類,在經管學類裡一個最重要的學科叫金融經濟學。現在大學的金融經濟學都會教現代金融,什麼是現代金融?股票市場、風險資本、大銀行、公司債,認為這是現代的,是有效的。但是各位想想看金融的目的是什麼?服務實體經濟。
  • 北大案例大講堂報名|江南春:企業提升品牌力的道與術
    線上與線下應該如何結合? 怎樣才能做到「品效協同」? 流量只是品牌贏得人心的結果,贏得人心才是企業在商業戰爭中的「道」,而流量只是「術」。
  • 經濟學究竟在研究什麼?經濟學的研究內容是什麼?
    ( https://www.wukong.com/answer/6917245514627449096/)》中提到,好些網友、甚至專家、大咖都對經濟學頗有微言,說經濟學家無法預測市場。這太正常了。經濟學研究是人們的意識和行為——人類最難理解的東西,而並不研究我們製造或購買什麼,不研究公司,甚至不研究金融市場。經濟學研究的是人們如何做出選擇……而根本就不會(更不該)去預測市場,何來準確預測?!
  • 宏觀經濟學的貧困和凱恩斯以外的世界
    當然,資產配置策略本身就不可能相同,也不可能標準答案,因為每一個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可投資產規模以及對經濟、政策和市場的認識從來都是千差萬別。那麼問題來了,宏觀經濟學和對宏觀政策的分析以及據此作出的資產配置策略還有意義嗎?據說巴菲特就說過,「我從不把時間和經歷浪費在分析宏觀經濟上。」
  • 招生|北大國發院經濟學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招生簡章
    二十餘年來,在學校領導和各方的關懷下,經濟學雙學位項目以科學的課程體系、一流的師資隊伍、標準規範的教學服務,受到廣大同學的歡迎,享譽北大校內外。從2003年秋季開始,為滿足校外非經濟學專業學生學習經濟學的迫切需要,經北京大學教務部批准,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國家發展研究院前身)開始招收校外在讀本科生及本科畢業生修讀。
  • 行為經濟學,感覺就是人類蠢事大集合
    作為耶魯大學著名教授與暢銷書作家,席勒以「動物精神」、「非理性繁榮」等概念為讀者熟悉,其成就之一就是在傳統金融領域引入行為經濟學概念。而他所謂的「獲獎」,其實也就是最近兩三年的事,他在2013年因「資產價格實證分析方面的貢獻」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金融學是受行為經濟學影響最大領域,以席勒的成就,尚且在主流經濟學如此被孤立,可想而知,整個行為經濟學在學界狀況如何。
  • 分論壇(二):經濟學教學研究如何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 | 第三...
    首先,黨和國家需要能夠解決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具體問題的人才,而人才的核心是知識和能力,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西方經濟學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較為完善的體系框架,我們在人才培養中不應完全脫離,而應參考西方的研究範式,進一步學習、斟酌,在此基礎上使之發展的更好。其二,經濟學並不像數學一樣有一套非常嚴密的邏輯,在教學和科研中,既不能脫離學術規範基礎,也不能脫離中國實踐。
  • 菅義偉經濟學
    菅義偉推出的這一系列改革措施,可以稱為「菅義偉經濟學」。7年前,安倍晉三擔任首相,宣布了「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分別是:倡導寬鬆的貨幣政策、靈活的財政政策以及刺激經濟增長的結構性改革。當時,安倍在國內和國際多邊場合一再宣傳「安倍經濟學」,使「安倍經濟學」名聲大噪。
  •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揭曉
    獲得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是兩位來自美國的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 Wilson),以表彰他們「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拍賣新形式的發明」。此次諾貝爾經濟學獎,還以一種非常有趣的形式上了微博熱搜。因諾貝爾獎委員會一直聯繫不上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無法通知其獲獎的消息。
  • 從傳統經濟學到複雜經濟學,如何改變商業和社會?
    《財富的起源》內容簡介《財富的起源》回溯了經濟學的發展脈絡,用動態、主體、互動、湧現和進化5大視角審視當下經濟,闡釋商業設計、物理技術、社會技術促進財富增長的進化力量,提出應用複雜經濟學的 4 大應用領域:戰略、組織、金融與公共政策。本書將為你提供一個視角,幫助你了解關於財富的創造、財富的本質等議題。
  • 人大財金「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頒獎典禮暨「中國財政金融七十年...
    「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是全面深化博士生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在推動我國博士生教育改革和經濟學教育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推動中國金融變革的力量主要歸結於四點:一是經濟的發展和GDP的上升。中國的新興高收入階層擴大,拉動了投資需求的迅速上升,這是中國金融變革最基礎的力量。二是經濟的市場化和金融脫媒的力量。這直接推動了中國金融結構的調整。三是技術的力量。傳統支付受到物理限制,難以適應現代經濟模式,技術的引入推動了支付業態的變化,推動中國金融變革。四是國際化的理念。
  • 「直播預告」諾獎得主+林毅夫|經濟學視角下的美國傷痛與中國醫改
    然而美國學者發現,美國中年白人的人均壽命已連續三年下降,這是現代經濟體百年罕見的現象,令人詫異和深思。為美國社會敲響這一警鐘的是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和公共事務名譽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安妮·凱斯(Anne Case),及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和國際事務名譽教授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
  • 培養青年經濟學大師,2020年當代經濟學博士創新項目結果揭曉
    圖說:博士創新項目證書授予儀式 採訪對象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鈺芸)由當代經濟學基金會主辦、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承辦的「2020年當代經濟學博士創新項目證書授予儀式暨學術討論會」日前在上海財經大學召開。
  • 經濟學學科如何課程育人?滬上經濟學院院長齊聚上財分享經驗
    來自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滬上10餘所入選「上海高校課程思政領航計劃」(以下簡稱「領航計劃」)的高校專家學者相聚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共同交流、分享「領航計劃」實施一年多來的成功經驗與典型做法。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課程思政案例教研中心」同期揭牌。
  • 三個經濟學小故事帶你打開妙趣橫生的經濟學世界!
    從我們出生開始,每天都和各種經濟數據打交道,每天都在經歷各種經濟消費行為:我們買東西是經濟行為、坐公交車是經濟行為、哪怕每天上學也包含了經濟行為,那麼什麼是經濟?我們每天都生活在經濟的大環境下,我們怎樣去了解它。
  • 清北專業PK|清華經管和北大光華全方位對比
    有人說「清華種樹,北大養花」,清華和北大作為中國高校最高水平的「隔壁」,許多專業都代表了中國高等教育的頂尖水平,一方是嚴謹的工科學霸,一方是自由的文理大神,其實除了雙方特長之外,他們有很多相同的一級學科都十分強悍,例如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法學、生物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