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者,請挺起你的胸膛!「國之重器」三峽工程回顧,祖國鐵粉們的...

2021-01-18 騰訊網

前幾天看了人民日報視頻「國之重器,三峽工程」,看到下面評論裡,許多年輕人的點讚和對建設者表達的敬佩,作為一名曾經的三峽建設者,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層工作人員,感到既自豪又欣慰,想起這三十多年修過的壩,走過的路,流過的汗,淌下的淚,一時點點滴滴,俱上心頭。

1986年,不滿二十歲的我,和許多風華正茂,血氣方剛的同齡人一起,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和夢想,從水電技工學校畢業,來到湖南東江電站,正式加入中國水電建設者大軍,從分入基層隊伍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我們的一生,再也無法與建設者三個大字分開。

作為水電建設者的後代,對於水電建設,我並不陌生,從出生到上學,都是在水電建設工地度過,那時機械化程度低,水電站建設時間很長,每到一地都需耗費十年,八年,甚至更長的青春時光,每一座電站,就像我們親手養大的孩子,都是我們建設者難以忘懷的故鄉,山青水秀的鳳灘電站,就是我的第一個故鄉。

鳳灘,著名畫家黃永玉曾慨然題詞:「青山似畫、碧水如詩」,2006年,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厲以寧也在鳳灘揮毫,留下了「若無萬千開拓者,怎有酉江夜明珠」的墨寶,如今鳳灘,已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中國最佳旅遊去處 」。 而這一切,都是父輩那一代人戰天鬥地,創造出的人間奇蹟!

小時曾有幸見過父輩們揮汗如雨,修建電站的雄姿,那時靠的是人力,是熱情,電站的整個基坑開挖,數十萬方土石,是他們把青年突擊隊的紅旗插在圍堰上,用撮箕籮筐一擔擔,一筐筐,肩挑背扛地從江底辛苦挑出來的,我國第一座,也是當時「世界第一空腹重力拱壩」,120多萬方的壩體混凝土,竟是他們沿著木板搭建的簡易小道,從基坑到壩頂,靠人力,用手推膠輪車,一車車硬推出來的。

當時人力建設示意圖,鳳灘電站基坑開挖沒有留下照片

也曾在江邊看過他們下水打木樁的場景,當時天氣很冷,十幾個人,喝上幾口廉價白酒,沒有桑拿按摩,也沒有獎金,天經地義般,脫了上衣,光起膀子,抬起木樁就下水,幾個人站在齊腰或齊胸深的水裡,把木樁豎在水裡牢牢扶住,另幾人就站在岸邊墊高的木板上,輪流掄大錘,一錘一錘把立在水裡的大木樁夯進江底。

現在軍隊抗洪雄姿一如當年,不過那時的圓木很大

當時的我捂著自己單薄的衣衫,在一旁津津有味地看著他們,光著膀子,紅著白酒臉,一步步把木樁打向江心,覺得挺好玩的,在他們熱火朝天的行動感染下,也不覺得有多寒冷,直到我子承父業,成為其中的一員後,才體會到了他們的艱辛,所背負的責任,他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動力源泉,在歷經多個電站的風雨錘鍊之後,當初的那個看熱鬧的懵懂少年,最終自己也成了父輩,成了跟他們一樣勤勞堅韌的壯實漢子。

那群在寒冷的天氣裡,汗出如雨,口吐熱氣,光起膀子揮舞大錘的漢子,給小時的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我眼中,那就是一群「天不怕,地不怕」鐵打的漢子!他們純樸熱情,生活簡樸,眼神堅毅,來去如風,他們的眼中根本就沒有「困難」二字,長大後我才明白,也堅信,他們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具犧牲精神,精神力量最為強大的一群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他們是在絕境中求生存,在重壓下奮起,為了迎頭趕上,不再遭受列強欺辱,他們懷著「人定勝天」不屈的信念,爭先恐後,奔赴祖國的四面八方,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建設邊疆,開闢糧倉,是他們,驅散了壓在我們頭頂上多年的烏雲,是他們,喚醒了沉睡已久的群山,他們是國家建設的先行者。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石油,電站,鐵路,礦山,橋梁,他們硬是以一代人的不怕犧牲,改變了我國一窮二白的面貌,給我們後輩打下堅實的起步騰飛的基礎,令世界刮目相看,讓中國人揚眉吐氣,在我眼中,他們的拼命精神,他們的純樸善良,他們所迸發出的力量,絕對是力抜山兮氣蓋世,無與倫比,稱為雄姿英發絕不為過!

1998年,已在工地摸爬滾打了十二年的我,告別我的第二故鄉,已經「高峽出平湖」,初見成效的湖南東江電站,隨隊伍浩浩蕩蕩開進三峽,會同全國各地聚集而來的數萬人的精兵強將,在這裡打響了一場註定要載入史冊的攻堅大會戰,

三峽開工誓師現場

不比以往選址狹窄,電站壩頂最寬處壩體長度才三,四百米左右的V型峽谷,三峽電站,出於通航要求和多方考慮,壩體選址江面開闊,左岸至右岸,長度2200多米,以公裡計。這還沒算邊上的雙線五級船閘,水文,地質,移民,牽涉範圍很廣,相當複雜,絕不僅是簡單地相當於修六,七個V型峽谷電站,世界上也沒有先例可以借鑑。

因前期可供大型設備物資進場的三峽專用公路,最難的大江截流,已被先頭部隊於1997年攻堅完成,現上下圍堰已成,裡面的水也已抽乾,我們接下來就是進入下面40平臺,進行基坑開挖。記得那時按海拔高程,左岸是110施工平臺,右岸84平臺還沒開建,修建順序是先修通導流明渠或導流洞,江水右引,然後把左岸江面,用上下遊圍堰圈住,抽乾裡面的水,再下去作基坑開挖,此時國力已逐漸強盛,機械化程度提高不少,基坑開挖比起父輩的肩挑背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當時進場三峽的各種施工設備

先後進場的大型吊裝物資清渣設備,除了各參建單位安裝的老式1260門機,圓筒門機,塔機等,還有4臺三峽總公司提供的,當時亞洲第一,高達72米,澆築起重量20噸—60噸,可360度無死角旋轉大臂的2000型高架門機,架通兩岸的打混凝土的攬機,當時陸續開進不少從未見過的大傢伙,給我們這幫長年鑽山溝的鄉巴佬,大開了不少眼界,減輕了我們工人的勞動強度,加快了工程進度,更彰顯了我國的國力,和對三峽工程的重視,大家都很歡欣鼓舞。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罐基礎倉面的澆築,質量要求非常高,基礎灌漿完成後,基坑江底碎石松巖都已清理乾淨,裸出大片和山體相連整體巖石,經測量隊測量定點,在底部巖體上畫滿成百數千的點,風鑽隊的兄弟帶著防塵口罩和帽子,用風鑽在堅硬的巖體上按點打眼,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基礎鋼筋班組則負責把後方鋼筋廠製作好的粗大螺紋鋼,一根根插入打好的孔眼中,並灌注牢實。

倉面鋼筋班組緊接著開始以此螺紋鋼為固定點,橫豎密密麻麻扎焊鋼筋,完成後用高壓水槍,把底部焊渣雜物再清理一遍,模具班組開始立模,科研所的人在各處找點,準備埋設監測混凝土強度,溫度的各種探測儀器,製冷組在一旁加緊安裝第一層混凝土鋪設成型後,循環降溫養護的供水管線,我當時所在的供電班組,也在不停地敷設電纜電箱,給即將上場的混凝土班組,增加混凝土震動棒電源,夜間照明和其它設備備用電源,那時是三班倒,24小時不停歇,一切都在互相配合的情況下,緊張有序的進行著。

烈日下倉面鋼筋班組的兄弟

當一切準備就緒,質檢監理技術各部門到現場評估,隱約記得當時質檢部門的人,四處用手指伸進鋼筋網格,在底部摸弄查看,如手指上沾了一點雜物泥渣都不行,整個倉面底部必須弄得比家裡的家具還乾淨,才可以開澆混凝土!拿到可以開澆的指令,各部門開始正常運轉,拌合樓打出第一罐經檢測合符標準的混凝土,由砼自卸車隊送至纜機平臺,纜機在倉面人員的指揮下,將混凝土吊罐準確送至倉面需澆起始點上空下落,地面人員打開罐底放混凝土落地,至此,混凝土澆築順利進行。

除倉面澆築,後期的大型設備的安裝更難,水輪機,水輔設備,直徑13.5米的引水鋼管,蝸殼,重量達7000噸的發電機組,單件發電機轉子2200噸,別說安裝,光把它們從千裡之外,運進三峽都是不小的工程,再弄進上面已蓋有多層,僅預留物資吊裝進口的廠房,更是麻煩,沒有能一次吊起上千噸的門塔機,許多大型設備只能化整為零,拆了裝,裝了拆,所以說三峽的建成,不光展現了我國的實力,也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智慧,更展現了我們中國建設者吃苦耐勞,敢打硬仗,永不服輸的精神!

發電機組轉子吊裝

不知不覺,三峽一建就是十年,我們這批曾經歌中所唱的「八十年代新一輩」,已經屬奔五的舊一輩了,更新的一輩都已長大成人,2008年,再度淚灑工地,告別我們灑下汗水,送別青春的第三故鄉—三峽,轉戰溪洛渡,白鶴灘,向家壩等等大型水電工地,年輕一代已經崛起,再過幾年,正在老去的我們,就該退出歷史舞臺了。

發電機定子吊裝

退休生活可能會有些落寞,但相比起那些已故去的父輩們,那些在各地建設中不幸遇難,埋骨它鄉的年輕的同事兄弟,我覺得自己已經很幸運了,趕上了中華復興,生活小康的好時代,回首往事,作為從父輩手中,接過水電建設事業的第二代建設者,我們經受住了考驗,沒有弄丟弄髒父輩們曾高舉過的旗幟,還添加了更多的風採,不光有幸參建並圓滿完成了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還參建完成了我國無數震驚世界的大小水電工程!

三峽水輪機蝸殼安裝

作為80年代這一輩的建設者,或者說普通的打工者,我們依然有理由,為自己沒有碌碌無為,青春虛度而感到驕傲,雖然我們一輩子都奮戰在峽谷山野,工資也並不高,也沒享受過幾天城裡的休閒生活,但我們並不會後悔,既然加入了建設者的行列,就該如父輩那樣,義無反顧地履行自己的使命,若沒有了道路交通,電力能源,繁華的都市將陷於黑暗,一切都將無法正常運轉,國家強大就成了一句空話。

三峽引水鋼管吊裝,由許多節組成,對接後再裡外焊牢

對於燈紅酒綠,繁華的都市,我們只是過客,而不是歸人,我們是穿梭在各個城市之間,自由來去的風,幾過家門而不入,可就是在我們的手中,一座座遠方的城市被點亮,一座座工廠大樓,拔地而起,一條條公路,鐵路延伸遠方,一艘艘遠洋貨輪乘風破浪,我們是這一切背後最強有力的支持者,我們是祖國的鐵粉!人民軍隊的堅強後盾!我們要讓雄壯激昂的國歌,唱響在祖國的四面八方!

如我們的父輩那樣,我們的命運已和大壩血肉交融,緊緊地連在一起,我們的青春,夢想,連同汗水都已澆入了這堅固的壩體裡,見證著我們的親情,友情,愛情,矗立的大壩,就是我們永久的紀念群像,鮮豔的五星紅旗上,也有著屬於我們的那份榮光!我們千千萬萬的建設者,和軍隊,和人民一起,共同組成我們中華民族新一代最為堅忍不拔,昂首挺直的脊梁!

工地長大的建設者的後代

退休了,我希望能有機會,回到我的每一個故鄉走走看看,回憶我那汗水,淚水交織,遠去的青春時光,神州大地,肆意徜徉,雖然在許多人眼中,我們只是不起眼,甚至渺小的打工者,但無論我走到哪座城市,哪片山崗,超市,景區,高鐵,機場,我都有底氣,驕傲地拍著我曾經強壯過的胸膛,充滿自豪地說:我是建設者,祖國的鐵粉!我曾為祖國,為家鄉,貢獻了自己,全部的力量!

我單位這些年承建和我們參建過的部分電站

文章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異議立刪,感謝圖片作者的辛勤勞動,另,文中一些數據,工地澆築順序等詳情,因本人僅是普通基層人員,僅憑記憶寫出,如有錯誤,請見諒。

相關焦點

  • 這件「國之重器」,完成整體竣工驗收!
    這件「國之重器」,完成整體竣工驗收!1992年4月3日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三峽工程自此開啟了波瀾壯闊的建設歷程△紀錄片《三峽截流》
  • 三峽大壩即將被超越?又一國之重器出世,重量高達8000噸!
    「文|小七(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會以為這就是世界。中國是一個面積比較大,人口眾多的國家,所以說在發展中為了滿足我們的需要,水、電等資源是非常重要的,當然對於一個基建大國來說這可能就比較簡單了,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中國的基建實力,三峽大壩即將被超越?又一「國之重器」出世,重量高達8000噸!
  • 著名歌唱家楊洪基放歌三峽,為共和國70華誕獻禮
    近日,曾演唱《滾滾長江東逝水》、《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楊洪基來到三峽壩區,與三峽建設者同聲高唱《長江之歌》、《我愛你中國》等經典曲目,共同抒發愛國情懷,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楊洪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是他第四次來三峽演出,前三次來三峽工程都還處於建設階段,這次終於登上三峽大壩壩頂,看到高峽平湖的壯美景色,彌補了之前的遺憾。
  • 國之重器,我為脊梁
    文中飽含激情,回顧了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燕山大學)從誕生、成長到發展、壯大的光輝歷程。熱情謳歌了東重(燕大)液壓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國奉獻的高尚情懷。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國之重器,我為脊梁」的莊嚴承諾!作為東重(燕大)學子,我們深深地為他們而感到自豪和驕傲!
  • 構築人才高地 鑄造大國重器
    鑄造大國重器,人才即為「累土」。正因為匯聚了行業精英、築起了人才高地,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的金沙江烏東德水電站在水電科技領域豎起了「國之重器」的標杆。烏東德水電站科研團隊成員把青春和熱血奉獻給了祖國的水電事業,不懈奮鬥、踏浪前行、築夢江河,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展現著新時代科技人才的擔當與作為。
  • 三峽工程的8個年度漢字
    極不平凡的2020年在昨日畫下句號搜索它的年度「情緒」有悲傷、忐忑、迷茫也有喜悅、感動、振奮疫情突至後的恐懼經濟受挫後的崛起洪水來襲時的堅守被裹挾進歷史洪流中的你我深刻感受到了人類在災難面前的勇氣、決心、大愛▲醫護人員將患者送入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 攝影: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風雷激蕩之間大國重器——三峽工程以惠澤民生的擔當撼山震河的勇氣風雨不動的堅守淬鍊著一往無前的精神三峽工程2020年度漢字之一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每一粒熬過冬天的種子
  • 高峽出平湖 當驚世界殊——寫在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
    ;它為我國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資源戰略儲備庫;它在綠色能源、生態補水等方面發揮了有益作用……它是舉世聞名的國之重器——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經過廣大建設者不懈努力,三峽工程已經全面完成建設任務,經受了13年試驗性蓄水檢驗,持續保持安全高效運行,綜合效益全面發揮,百萬移民妥善安置。日前,三峽工程掀開了嶄新的一頁——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序完成!事實是最有力的證明。
  • 「國之重器」在臨沂大顯身手!
    大數據助力環保精準研判天河超算空氣品質預警預報系統上線未來幾天空氣品質什麼樣,大數據幫你運算好。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以下簡稱天津超算中心)於2009年由科技部批准,由國防科技大學與天津濱海新區共同建設,部署有2010年排名世界第一的 「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並以「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為支撐,與國防科技大學啟動「天河三號」百億億次(E級)超級計算機研製;同時,建成雲計算中心工業雲(工信部首批「中國製造2025」示範)、政務雲、建築雲、礦業雲等,獲批國家發改委首個國地聯合大數據工程實驗室
  • 院士為工程教育助力「國之重器」支招
    第55屆高等教育博覽會在長開幕,3天將有30餘場高端論壇,高等工程教育論壇現亮點 院士為工程教育助力「國之重器」支招 ,工程教育引領創新。從工程教育大國走向工程教育強國,要實現哪些突破?11月8日上午,在「高博會」上,第五屆中國高等工程教育論壇的主論壇——中國高等工程教育:國之重器新徵程,吸引了200餘所高校和眾多企業的強烈關注。來自中南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的4位院士聚焦和研討新形勢下高等工程教育領域中的關鍵核心問題,獲得滿堂掌聲。
  • 突破,中國成功研發萬噸級「國之重器」,擁有3大傑出優勢!
    中國成功研發萬噸級「國之重器」,擁有3大傑出優勢!我國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由於早期的經驗不足以及技術方面的不支持,所以有很多是難以趕上的,為了能夠在這方面有一些好的能力提升,就會有多方面的一些東西出現,一直以來我們都有著很多方面的進程,但在一些機械製造上,還是比較難以趕超的。
  • 「世界泵王」助力科學界「國之重器」——世界最大地震模擬設施建設
    「我國地震工程領域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在天津建設。該大科學裝置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大、功能最強的重大工程抗震模擬研究設施,這對於保障土木、水利、海洋、交通等重大工程的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 又一「國之重器」!三一助力世界最大地震模擬設施建設
    我國地震工程領域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在天津建設。該大科學裝置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大、功能最強的重大工程抗震模擬研究設施,這對於保障土木、水利、海洋、交通等重大工程的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 「中餐廳號」開進三峽大壩
    六站七地,風駛盡帆一段探尋中國味道的長江之旅從巴東正式啟航沿江下行  踏碧波浩渺來到三峽大壩是世界上當前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乘電梯」快速下降70餘米感受到「國之重器」的力量合伙人們忍不住與家人分享來自三峽的震撼
  • 當之無愧的大國重器
    從提出設想到科學論證,再到三峽工程正式開工和建成運行,已經走過了百年歲月。彈指一揮間,在如期完成建設任務並連續經受了13年試驗性蓄水檢驗後,三峽工程又迎來了其建設歷程中的高光時刻。  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11月1日公布,三峽工程日前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序。
  • 湖南衛視「中餐廳」 來三峽坐「電梯」啦
    在「移動的中餐廳」行進過程中長江兩岸壯美的山河畫卷將被逐一打開,長江水、三峽景、武昌魚、每個港口的風景、民俗、美食都將得到展示和講述。在第一期節目中「中餐廳」號就來到了雄偉壯觀的三峽大壩。視頻來源:芒果TV節目嘉賓黃曉明、趙麗穎、張亮、林述巍、李浩菲紛紛被「國之重器
  • 國之重器有巨匠——鄭守仁
    新中國成立後,他的家鄉修建了潤河集水利樞紐工程,這是淮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水利樞紐工程。  鄭守仁親眼看到了這座治淮工程建設的過程,深刻感受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淮河,變水害為水利的偉業。他下定決心:長大了也要獻身祖國的水利事業。
  • 中國首次橫斷長江三峽 三峽工程進入最後攻堅
    為將上下遊圍的龍口束窄至今天開始合龍的十幾米寬,三峽建設者們與長江激流已進行了10多個夜以繼日的艱苦鏖戰,並創下了水利建設中的新的世界紀錄。1997年11月,為了在長江河床上修築三峽大壩,首次進行了長江截流。為了截流後過往船舶的通行和江流的疏導,早在截流前,三峽建設者以江心小島棗中堡島為依託,在長江右岸與中堡島之間,開鑿了一條寬350米的人工河道,這便專家所說的導流明渠。
  • 古尊表致敬三大「國之重器」登陸深圳
    原標題:古尊表致敬三大「國之重器」登陸深圳為助力2020海博會,國之重器「深海一號」「蛟龍號」「天鯤號」將於10月14日-18日在蛇口郵輪母港亮相,並向公眾免費開放參觀。10月13日,歡迎會盛大召開,深圳市領導、海洋局領導均蒞臨出席。
  • 三峽工程的8個年度漢字,你能想到幾個?
    ▲醫護人員將患者送入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 攝影: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風雷激蕩之間大國重器——三峽工程以惠澤民生的擔當撼山震河的勇氣風雨不動的堅守淬鍊著一往無前的精神 ▲2020年汛期,在三峽工程的攔洪之下,長江下遊荊江河段安然無恙 攝影:湯偉三峽工程2020年度漢字之三(點擊下方空白處查看)破
  • 聚焦| 上海再添「國之重器」!創新療法更快來到患者病床邊
    聚焦 | 上海再添「國之重器」!作為我國「十二五」期間優先安排的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此次瑞金醫院轉化醫學大樓掀開面紗,標誌著全國轉化醫學網絡「弓滿待發」,「國之重器」——轉化醫學大設施正式從全面建設階段,昂首邁入引領行業全速發展新階段。總投資近10億元,聚力「總攻」重大疾病「國之重器」承載的健康夢想,正在瑞金醫院轉化醫學大樓一一具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