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於傳松
《哈利-波特》小說之所以令人著迷,其中很重一點就是字裡行間伏筆的魅力。在一點上,作者羅琳女士是當之無愧的大師,長長的七部《哈利-波特》像是一張從一開始就繪製周密複雜無比精巧絕倫的線索之網,無論是人物設定和出場順序都經過巧妙的安排,一件貌不驚人的道具或者一句看似普通的描述,都極有可能成為後面情節的關鍵因素。真可謂「草蛇灰線,伏脈千裡。」從這一點上說《哈利-波特》有成為一門「哈學」的潛力。下面我就來簡單總結一下《哈利-波特》中的那些較為淺顯和廣為人知的十大伏筆——
敬告:以下內容有部分劇透,想保留懸念到最後的影迷請慎看
閃電傷疤
1、 閃電形傷疤
這恐怕要算最早出現的也是最為關鍵的伏筆之一,閃電形傷疤第一次出現是在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第一章《大難不死的男孩》裡,哈利-波特第一次出現在世人面前鄧布利多和麥格教授朝那捲毛毯俯下身去,他們看見毛毯裡裹著一個男嬰,睡的正香。孩子前額上一揪烏黑的頭髮下邊有一處刀傷,傷口形狀很奇怪,像一道閃電。當時,鄧布利多就預言這個傷疤將來會有用處。在斷斷續續的前六部的敘述中,傷疤作為伏地魔以最邪惡的魔法留在哈利波特身上的印記一直起到「火辣辣的疼」給哈利-波特通報危險的作用,這種作用逐漸加深。
從第五部《鳳凰社》開始,也就是第四部伏地魔復活以後,這個傷疤竟然能像一個天線一樣接收伏地魔的思想,但在這一部裡,伏地魔利用這一點,欺騙了哈利,引誘他到了魔法部神秘事務司,直接導致了小天狼星布萊克的戰死。但經過在魔法部的大戰,自從伏地魔對哈利俯身失敗以後,他便開始害怕和哈利的這種連接,於是到了第七部,傷疤的這個功能起了正面作用,使得哈利能夠實時掌握伏地魔的想法和行蹤,為最終打敗伏地魔立下大功。但是這傷疤最驚人之處卻是——它還是伏地魔的無意間創造出的魂器之一,裡面寄居著伏地魔的一片靈魂。這直接導致了第七部伏地魔第一次殺死哈利波特後,他能夠起死回生。當然關於哈利波特可以起死回生的另一條原因當要提到早在第四部《火焰杯》的時候就種下的伏筆——伏地魔是借著哈利的血復活的,而哈利的血之所以對伏地魔這麼致命更要牽扯到第一部《魔法石》中,哈利的母親莉莉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哈利,從而給予哈利古老的魔法保護……服了吧。
蛇佬腔
2、 蛇佬腔
蛇佬腔的第一次出現,是在《魔法石》第二章《悄悄消失的玻璃》,哈利跟著佩妮姨媽一家去動物園,他與爬蟲館的一條大蟒蛇對話了,而且還把表哥達利捉弄了一番。這個情景即使沒有看過書,只看過電影的觀眾也印象深刻。但在這裡只能算是一閃而過。蛇佬腔真正大出風頭,是在第二部《哈利-波特與密室》中,哈利波特到霍格沃茨以後一直聽到一個恐怖的只有他能聽到的聲音(後來我們知道那是蛇怪,所以只有他聽的到),到第十一章《角鬥俱樂部》中第一次提出了蛇佬腔這個概念,也第一次有了正面描寫 哈利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做,他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決定這樣做。他只知道他的雙腿自動朝前挪動,就像踩著小腳輪似的,然後他傻乎乎衝蛇喊道:「放開他!」而且我們得知,這個罕有的天賦是密室的創始人薩拉查。斯萊特林的著名天賦,而伏地魔本人就是蛇佬腔。而蛇佬腔也成為哈利-波特能夠進入密室的關鍵因素。一直到第七部中,哈利的蛇佬腔依然發揮了作用,第一次是在第十七章《巴希達的秘密》,哈利與大蛇化作的巴希達對話,第二次是在第十九章,哈利用蛇佬腔打開了掛墜盒,殺死了裡面寄居的伏地魔的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