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爾德說:「愛自己是一生浪漫的開始。」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對別人寬容,卻接納不了自己。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當朋友或者深愛的人深深傷害了你,你發下毒誓,從此與他老死不相往來。可是等時間推移,曾經的傷害慢慢降低恢復如初,那個傷害過的那個人又回來找你,看到他在你面前落魄成狗,可憐兮兮地訴說著離開你有多不幸,曾經是多麼眼瞎心盲,祈求你的原諒。於是,姨母心泛濫的你,才建立不久的堡壘瞬間就土崩瓦解,原諒了他當初犯下的錯。
就這樣,反反覆覆中,你承受了一次又一次背叛,一次又一次原諒,一次又一次傷害和悲痛,從此讓自己跌入萬劫不復。
認識君哥是在朋友攢的一個飯局上,時間長了,發現君哥為人爽利,是圈內唯一一個憑仗義讓所有人服氣的一個。他的仗義帶點悲情英雄式的俠義,屬於那種即使剖肝引頸,也願意慷慨解囊的人。
每次聚會,十次有八次都會見到一個戴眼鏡的白面小哥。通常都是大家剛開了席,或是酒酣情稠的時候,這小哥才姍姍來遲。來了之後,也不客氣,舉杯就飲,說自己是吃了飯過來玩玩。於是,該結帳的時候,大家也不好意思讓他出錢,就這樣一次兩次,很多人礙於情面也不好說他什麼,但大家心裡總歸不舒坦。
終於到了有一天,大家好幾次聚餐沒見到白面小哥,問及原因,君哥默不作聲喝悶酒,一旁的君嫂忿忿不平地說,那人是君哥的髮小,從小到大佔便宜沒個夠。經常上她家蹭吃蹭喝不說,還借錢不還。上次這小哥又找君哥借五萬,君嫂就讓他趕緊還錢。沒想到小哥當即就翻臉不認帳,還罵君哥虛偽,小氣,跟他斷絕來往。
明白了來龍去脈,大家也紛紛勸君嫂別生氣,這種人趁早斷絕來往,不然以後更麻煩,狗皮膏藥一枚。
本以為此事就此了結。可沒想到,不到一周在大家一臉愕然中,白面小哥又開始準時報導了。後來,君嫂告訴我們,剛絕交不到一個星期,他就跑到君哥家,又是道歉又是懺悔,還說自己一時氣憤才口無遮攔,讓君哥別跟他一般見識。變臉之快令人瞠目。末了,君嫂嘆氣道,我早就知道會有這麼一天,因為從小到大他不知跟君哥絕交了幾次。每次都是事後道歉,屢試不爽。
其實,君哥的這種類似英雄情結的寬容,讓大家都很不理解。這樣一個兩面三刀反覆無常的小人,為何屢屢得到他的庇護和原諒呢?
像君哥這樣面對屢次傷害自己的人,選擇一次又一次原諒的行為,在心理學上被稱之為——認同防禦機制。
什麼是認同機制?人是一個有著複雜心理需要的高級個體,當他面臨不確定的東西或事物時,會引發很多焦慮。於是在這種心理防禦機制下,他需要不斷地從別人那裡得到肯定來獲取認同,從而在心理上達到一種自我陶醉的存在感和滿足感。換句話說,認同實際上就是對不確定尋求一種確定性。
這也就解釋了為何我們大多數人在面對傷害過我們的人時,還能選擇原諒。因為在這些表象之下其實是我們內心深藏的自卑。之所以選擇原諒別人,是為了獲取更多的認同和肯定,從而擺脫內心因為不原諒所產生的愧疚,甚至責怪自己不夠大度和寬容。在這一系列行為的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就是對自己的不接納,所以才通過這種聖母行為給自己貼上各種各樣美好的標籤,用來彌補現實中遭受的一切不如意,說白了也是另一種方式的滿足和自我肯定。
美國心理學人本主義代表羅傑斯說過,成人也經常為獲得認可和自我實現之間的衝突而焦慮。因此成年人也需要無條件的、積極的自我關注,也就是納悅自我。
所以,愛自己是一生浪漫的開始。人的一生並不是所有時候都是坦途,當我們面臨圍攻、指責、陷害、暴力,其實我們還可以選擇不原諒。
聖人曾說過,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憑什麼你當時傷害了我,對我造成了嚴重後果。事後卻說幾句不痛不癢的話,就讓我原諒你。要知道傷害就是傷害,不會因為你的道歉,曾經的傷害便不復存在。也不要相信什麼要感激曾經傷害過你的人,使他們教會了你成長。我成長是因為我足夠優秀,不是因為你的傷害才使我強大。所以,要想擺脫現狀,就要從接納自己開始,才能開始一生的浪漫。
愛自己並不是讓我們學會自私,而是不必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評價,專注自己的內心,做自己喜歡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不必猜測別人的心意,更不必討好取悅誰的歡心。即使一個人踽踽獨行也在所不惜,因為前方有更好的風景更好的人,等待我們去發現,去遇見。
《愛自己是一生浪漫的開始》
作者:靜聽風
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好書推薦」
這世間,沒有誰能安排你的人生,溫暖、治癒、浪漫、詩意都要靠自己去爭取。受過委屈,吃過苦,有過心酸,流過淚……你總該明白,對自己好一點,終究不會錯。不敗給時光,不輸給生活。愛自己,是我們一生浪漫的開始。
另可戳左下「閱讀原文」帶走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