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竟然是八仙之一

2021-02-16 翰聞玉傳人

2020年初,大家說到蝙蝠就臉上變色,好像蝙蝠給人帶來了災禍一樣。可是在中國古代文化中,蝙蝠是靈獸能闢邪代表了福氣,是吉祥的象徵。古人認為,蝙蝠代表著幸福、如意或幸福延綿無邊。憑藉「蝠」與「福」諧音,蝙蝠一躍成為福氣的象徵。於是在古代建築、家具、衣飾、器物和書畫上,就開始出現了很多蝙蝠的圖案。當然絕不僅此而已,蝙蝠在地球生存了8800萬年,是幾乎和恐龍同時代的神秘物種。詩曰:懸崖多蝙蝠,往往壽千年。所以它被稱為「仙鼠」,也是長壽的象徵。

在傳統文化中,蝙蝠就是風水瑞獸,預示好運即將來臨,有招來外財的作用。家中若有蝙蝠光臨,有利於改善家居環境,是福氣臨門的兆頭。除此之外,在我國歷史文化中,還有不少蝙蝠成仙驅邪消災的傳說。蝙蝠在道教中有很高的地位,道教有兩個神仙是蝙蝠所化《太平廣記·神仙二十二》稱:張果老自稱是堯帝時人,是天地混沌初分時一白蝙蝠精,後得道成仙, 張果老宅心仁厚,專愛助人為樂 ,為八仙之一。鬼王鍾馗是黑蝙蝠變成,一身正氣浩然、剛直不阿,他們的共同特點:是相貌奇異醜陋 ,符合蝙蝠特性,而且鍾馗的畫像或者雕刻中,總有一隻或者兩隻蝙蝠相隨。鍾馗「青天白日不肯出,上元之夜始出為遊遨」 這也是蝙蝠的特性,鍾馗畫像中的蝙蝠,通道家用來驅鬼召神的「符」 引申用來避邪、消災之意 蝙蝠幫助鍾馗抓鬼,懲惡揚善,鍾馗與蝙蝠有驅魔祈福之意,所以古時春節門上會貼鍾馗畫像,蝙蝠在道教為靈獸。

蝙蝠是吉祥的象徵,可以說它是中國的吉祥物,畫著或刻著蝙蝠的禮物常用來寓意幸福和好運。在清朝人的眼中,由於蝙蝠的「蝠」字與「福」字是同音的,而且蝙蝠還會天空飛翔,所以就有著「福從天降」的寓意。所以在我國清朝人的眼中,蝙蝠是有著「遍福」的含義的。唐代著名詩人元稹也在詩中提到蝙蝠,元稹的詩《長慶集》十五《景中秋》詩:「簾斷螢火入,窗明蝙蝠飛。」在古代崇拜蝙蝠的文化當中,甚至在穿著的服飾或是建築上、金銀器的雕刻或是紋花上都會刻有蝙蝠的圖騰或是紋路,認為這樣就可以向上天祈福,可以給自己以及家人帶來好的福氣。

千百年來,伴隨著文明變遷與發展,「蝠」」文化已經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當中。《書·洪範》云:「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紋命。」攸好德,意思是所好者德;考紋命即指善終不橫夭。「五福捧壽」寓意多福多壽。還有以萬字和蝙蝠組成圖案叫「福壽萬代」。桂花的桂與「貴」同音,喻意「貴子」。舊時代,人們認為添子是「福」。生下男孩,鄰裡、親朋都往祝賀,「福增貴子」,便是此種用意的吉祥圖。和仙、合仙,是指高僧寒山和拾得。寒山,一稱寒山子,唐代僧人,相傳他居豐縣(今浙江天台)寒巖,喜吟詩飲酒,與天台國清寺僧人拾得為好友。清雍正十一年,寒山,拾得被封為和聖與合聖,世人稱「和合二仙」或「和合二聖」。「盒」與「合」、「和」同音,喻「和合」。舊時民間嫁娶,喜掛和合像,取「和諧好合」之意,以圖婚姻美滿。

龜,《龜經》載:「龜一千二百歲,可卜天地終結」。鶴,仙鶴(見「一琴一鶴」題解)。相傳龜鶴皆有千年壽,這裡喻長壽。《抱樸子·對俗》:「知龜鶴之遐壽,故效其道(導)引以增年。」郭璞《遊仙詩》:「借問蜉蝣輩,寧知龜鶴年!」「龜鶴齊齡」寓意高壽。5、「福在眼前」把一隻蝙蝠刻在一枚有孔眼的古幣上面。8、「福祿壽僖」將蝙蝠和梅花鹿、壽桃、喜鵲(或直接刻一喜字)為伍。9、「五福捧壽」在五隻蝙蝠中間雕一壽桃,(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終命)。10、「五福和合」以五隻蝙蝠與荷花、圓盒為伍.「荷」同「和(安寧、平和)」、同「合(投契、融洽)」。11、「福壽雙全」蝙蝠、壽桃、古錢.」錢」音近「全」,「二」義同「雙」。

12、「福至心靈」蝙蝠、壽桃、靈芝。「芝」諧音「至」,「桃」似「心」形,靈芝之「靈」。13、「流雲百福」以蝙蝠與雲紋為伍,「雲」意「綿延不斷」,形似「如意」,象徵幸福如意。15、「福壽三多」蝠、桃、石榴或蓮.「石榴」、「蓮子」均寓多子之意,「即福多、壽多、子多」。16、「三多九如」蝙蝠、壽桃、石榴、如意。「三多」即「即福多、壽多、子多。「九加」出自《詩經》中:「如山加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崩,如松拍之茂.無不爾或承」。17、翡翠雕作品常利用紅皮來巧雕紅色蝙蝠,寓意「鴻福齊天」或「鴻福無量」。

無論蝙蝠作為「美好的象徵」還是「災難的代名」,其實都反映著人類對自然以及自然生物的認知。人類是大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類只有對自然懷著一顆敬畏的心,才能與自然和平相處、與自然生物和平共處,去賦予自然中那些生物美好的寓意。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正是由於人類濫吃自然界中野生生物所造成的,對自然無限的索取只會得到自然的懲罰,也會讓本來美好的生活徹底改變。期待我們再次與蝙蝠「親密」接觸之時,會是重啟曾經的美好,遍(蝙)地是福(蝠)。

如您對產品感興趣,可加翰聞翡翠的客服微信號:hanwenzhubao,儘快聯繫吧!

如您有其他需求,也可加客服微信號,諮詢的朋友就會有驚喜哦!

也歡迎您點擊我們的微商城,更多品種歡迎來店品鑑!

通過掃上方二維碼直接進入微店商城,或進入公眾號首頁左下方點擊「選玉專區」-「微信商城」。

 

妮妮姐

 

曾經是資深媒體人,國家人事部頒發的「高級商務策劃師」。

現為「翰聞翡翠」創始人,上海收藏協會翡翠專家,中國珠寶協會頒發的「中國珠寶鑑定師」。

致力於將古典的儒釋道與玉文化結合,成為傳統翡翠玉文化推廣人。

賣有溫度的玉

講有情感的玉故事

過如玉般新古典生活

相關焦點

  • 陳摶老祖在宋朝大名鼎鼎,多次被皇帝召見,為何沒成為八仙之一?
    八仙的神話傳說興起於兩宋之交,在元明時期開始廣為流傳,至明朝中葉進入高峰。各種以八仙故事為藍本的小說、評話和戲劇作品紛紛出爐,其中以《八仙過海》的故事影響最大。神話中的八仙大多取材於唐宋兩朝的著名道士,故事中的人物都是道教的著名神仙,然而唐宋兩朝最著名的道士陳摶老祖卻沒有成為八仙之一,這讓很多人感到匪夷所思。全真教將唐宋兩朝的著名道士收錄入八仙中,利用其影響力增加自己的公信力,唯獨漏掉了陳摶老祖,這讓人感到很不解。是王重陽創教時候的疏漏,還是丘處機弟子們的錯誤?
  • 八仙故事傳說:「張果老」的前世是一隻上古時期的老鼠精
    上洞八仙的傳說故事在我國民間流傳已久。他們的形象各有特色,或古怪調皮,或嫉惡如仇,還有翩翩的君子,因此這八個神仙深受民間百姓的喜愛。可是大多數人只知道他們在民間降妖除怪、懲惡揚善的故事,而他們的前世今生、成仙的過程卻鮮為人知。
  • 戲談八仙之張果老
    魯迅所著的《中國小說史略》「明之神魔小說(上)」有較為詳細的說明:《四遊記》,其書凡四種,一曰《上洞八仙傳》,亦名《八仙出處東遊記傳》。「傳言鐵拐(姓李名玄)得道,度鍾離權,權度呂洞賓;二人又共度韓湘曹友,張果藍採和何仙姑則別成道,是為八仙。一日俱赴蟠桃大會,歸途各履寶物渡海,有龍子愛藍採和所踏玉版,攝而奪之,遂大戰。
  • 瘋評八仙(十一)張果老是八仙中正史留名者,名列盛唐三大道士
    在八仙中,一大半人僅存在於神話傳說和道教故事當中,只有兩三位在歷史上真有其人。而這些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道士中,張果老是唯一一位以仙人之名進入正史的。更令人佩服的是,他也是唯一一位在宋朝八仙列會之前受到皇帝冊封,並以仙人之名傳世的。
  • 八仙神話故事中,八仙升仙后在天庭都掌管什麼職位?
    一.藥王-鐵拐李八仙寶誥:異相金仙,傳玄道祖。西華洞天教主,超登蓮花天尊。二,鍾離權八仙寶誥:黃芽得道,白雪成真。東華洞天帝主,飛行救劫天尊。鍾離權現實中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北五祖為:「東華帝君」王玄甫-「正陽帝君」鍾離權-「純陽帝君」呂洞賓-「海蟾帝君」劉海蟾-「重陽帝君」王重陽。
  • 中美洲有一種白色的蝙蝠,重約5克迷你生物,是顏值最高蝙蝠之一
    但蝙蝠的種類非常繁多的,全世界已知的共有16科185屬962種蝙蝠,顏色也是多樣的,其中中美洲有一種純白色的蝙蝠,是顏值最高蝙蝠之一——宏都拉斯白蝙蝠。  在蝙蝠種類中,蝙蝠的食性相當廣泛,有以果實或花蜜為食的蝙蝠,也有捕食昆蟲的蝙蝠,更有吸食動物血液的吸血蝙蝠。
  • 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牛郎織女屬於哪八仙?
    但你不一定知道的是,單論「八仙」的話,在古代神話裡可有著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這樣的區分了。 同時,你想不到的是,牛郎和織女也都曾屬於八仙之一,這是不是和你所了解到的不太一樣?在我們記憶裡的,八仙好像並沒有這兩位的名號,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他們屬於哪八仙呢?快來一起看看吧。
  • 八仙的故事
    漢鍾離——漢鍾離,道教八仙之一。元代全真教奉為「正陽祖師」,北五祖之一。其說始於五代、宋初。相傳姓鍾離名權,號「正陽子」,又號「雲房先生」。張果老——張果老名果,因年歲大,故稱張果老,是傳說中的八仙之一。《慶陽府志》、《正寧縣誌》都有記載:「張果老墓在縣(羅川)東七十裡。」
  • 玉雕蝙蝠:蝠者,福也
    在道教文化中蝙蝠被視為吉祥物。晉代崔豹《古今注》中記載:「蝙蝠,一名仙鼠,一名飛鼠。五百歲則色白腦重,集則頭垂,故謂之倒折,食之神仙。」蝙蝠由於其形象似長著翅膀的老鼠,被古人認為是羽化成仙的鼠中仙。▲白玉子料把件-祝福 | 玉器編號:120793
  • 傳說中的八仙還分上八仙、中八仙和下八仙?牛郎織女屬於哪八仙?
    這也是根據中華神話創作,背景是民間傳說中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簡稱八仙。關於八仙的故事,想必大家也有所耳聞,俗語「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便有所指。而他們分別是鐵拐李(李玄)、漢鍾離(鍾離權)、張果老、藍採和、何仙姑、呂洞賓(呂巖)、韓湘子、曹國舅(曹景休)。事實上,這是明代吳元泰的分法。更早的時候,還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和宋元八仙,而且這8個神仙還不固定。
  • 關於蝙蝠你不知道的事情
    除了張果老,道教人物中還有一位是跟蝙蝠有關係的。唐朝為中國傳統文化創造了一黑一白兩個大蝙蝠形象,白的就是剛剛提過的八仙之一的張果老;黑的則是鬼王鍾馗,他們的共同特點是相貌奇異醜陋,符合蝙蝠特性。《太平廣記·神仙二十二》稱張果老自稱是堯帝時人,是天地混沌初分時一白蝙蝠精,後得道成仙,張果老宅心仁厚,專愛助人為樂;鬼王鍾馗是黑蝙蝠變成,一身正氣浩然,剛直不阿。
  • 八仙故事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八仙的這八樣法器,特色鮮明,所以人們也稱其「暗八仙」,用來代表這八位神仙。張果老用法力使漁鼓旋轉起來,劃出巨大的漣漪,其他眾仙差點失去重心,紛紛笑罵老張「使壞」;呂洞賓臨風站在劍柄上,任寶劍飛速地破浪前行;韓湘子的笛子在水面一過,竟然自己奏出了難得一聽的美妙旋律,令大家好生歡喜;何仙姑隨即應和著嫋嫋笛音,翩翩起舞,足尖在荷花上旋轉,撩起片片水花,眾仙拍手叫絕;鐵拐李驅使葫蘆倒立而行,自己高坐在葫蘆底端,逗得大家笑聲一片;曹國舅的玉板划過水面,也奏出了清靈的音樂,與韓湘子的笛音相得益彰
  • 舌尖上的蝙蝠
    在許多人看來,吃蝙蝠是相當重口的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蝙蝠長相猙獰。如果了解到蝙蝠五毒俱全,想必大家會更加難以下咽。但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那便是食用蝙蝠在中國是有著悠久傳統的。吃蝙蝠養生,吃蝙蝠治病養生與藥用,這是古書對食用蝙蝠效用的基本認識。
  • 唐朝的活神仙:八仙之一的張果老跟他鬥法,都不知怎麼輸的
    唐玄宗時期,有一位活神仙,名叫羅公遠,八仙之一的張果老跟他鬥法,都不知怎麼輸的。羅公遠長得矮小,就跟個小孩似的。因為他長得其貌不揚,八仙之一的張果老開始瞧不起他。當時唐玄宗很尊重仙道,張果老和葉法善道術高深,就被唐玄宗召進宮當了官。
  • 吸血蝙蝠竟然用帶血的「法式舌吻」來交朋友
    吸血蝙蝠竟然用帶血的「法式舌吻」來交朋友 2020-03-26 13: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八仙手中的法器寓意非凡
    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說法不一,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代吳元泰《東遊記》始定為:鐵拐李(李玄)、漢鍾離(鍾離權)、張果老(張果)、呂洞賓(呂巖)、何仙姑(何瓊)、藍採和(許堅)、韓湘子、曹國舅(曹景休)。據華軒居士考證,北宋中期應鐵拐李之邀在石筍山聚會時始有八仙之說。後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名言。
  • 地上的一隻豬竟然引發戰爭? 天上的蝙蝠要背炸彈轟炸全日本了?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地上的一隻豬竟然引發戰爭了!天上的蝙蝠要背炸彈轟炸全日本了!
  • 中古時代的白蝙蝠及其他
    晝日寢庭前,忽有白蝙蝠,繞庭而飛。家僮輩竟以帚撲,皆不能中,久之,飛去院門,撲之亦不中。又飛出門,至外門之外,遂不見。其年,禪妻卒,輀車出入之路,即白蝙蝠飛翔之所也。 在唐人眼中,白蝙蝠乃是引路之物。李頎有一首詩,《送王道士還山》就有這樣的詩句:「先生舍我欲何歸,竹杖黃裳登翠微。當有巖前白蝙蝠,迎君日暮雙來飛。」
  • 舌尖上的蝙蝠|大象公會
    在許多人看來,吃蝙蝠是相當重口的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蝙蝠長相猙獰。如果了解到蝙蝠五毒俱全,想必大家會更加難以下咽。但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那便是食用蝙蝠在中國是有著悠久傳統的。吃蝙蝠養生,吃蝙蝠治病養生與藥用,這是古書對食用蝙蝠效用的基本認識。古人認為,食用傳說中的白色蝙蝠可以延年益壽,甚至成仙。
  • 問道武當:武當山八仙造像與八仙信仰(宋晶)
    今天,我們在武當道教建築中,還可以看到許多八仙造像,它們多塑造於明清時期,其組合已經基本定型:即鍾離權、呂洞賓、李鐵拐、張果老、何仙姑、藍採和、韓湘子、曹國舅八位仙真,有些地方也有「上八仙」中的福、祿、壽神,以及禧神等神仙造像。雖然這些八仙造像的質地有銅鑄飾金,有木雕石刻,造型有大有小,有莊有諧,但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反映了明清時期武當道教八仙信仰的盛行和特色。